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一组临床症状发作时间在48h内的急性心房颤动(AF)病人,比较静脉应用氟卡尼(Hecainide)、普罗帕酮(Propafenone)、胺碘酮(Anliodarone)治疗的复律效果。  相似文献   

2.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 dilsdioms,TDS)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包括:噻格列酮(Ciglitazone)、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罗格列酮(Rosigtiaxone)、吡格列酮(Piogltazone)、嗯格列酮(Englitazone)等。1997年曲格列酮被欧美及日本最早应用于临床。结果发现曲格列酮可引起严重的肝脏毒性。甚至肝坏死,现已禁止使用。1999年,  相似文献   

3.
邵明柏  李群  李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0):1987-1989
目的 比较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兔血脂异常的作用.方法 40只白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罗格列酮组、吡格列酮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高脂饮食.8 w后,罗格列酮组、吡格列酮组开始用药,用药最分别为罗格列酮1.5 mg/(kg·d),吡格列酮5mg/(kg·d),用药6 w.取血,检测血脂、血糖、瘦素、TNF-α等指标.结果 血清总胆固醇吡格列酮组[(6.68±1.89)mmol/L)]低于罗格列酮组[(8.40±0.18)mmol/L](P<0.05),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较罗格列酮组降低39.4%,高密度脂蛋白罗格列酮组[(4.73±2.27)mmol/L]高于吡格列酮组[(2.30±1.52)mmol/L](P<0.05).二者TNF-α低于血脂异常组(P<0.05)、瘦素高于血脂异常组(p<0.05).吡格列酮组进食量、血糖较血脂异常组减低(P<0.05).载脂蛋白A较血脂异常组增高(p<0.05);罗格列酮亦有上述作用,但与血脂异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二者均有降血糖、改善血脂、抗炎症、促进瘦素分泌的作用,但在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上吡格列酮较罗格列酮强,而罗格列酮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胺碘酮、普罗帕酮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总结用药护理措施。方法将92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以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48例以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心率变异参数、hs-CRP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变异参数(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24 h R-R间期标准差)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更为有效地改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减轻炎症反应;在用药中应注意加强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提供全面用药护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 dilsdioms,TDs)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包括:噻格列酮(Ciglitazone)、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罗格列酮(Rosigtiaxone)、吡格列酮(Pi-ogltazone)、嗯格列酮(Enlitazone)等.1997年曲格列酮被欧美及日本最早应用于临床,结果发现曲格列酮可引起严重的肝脏毒性,甚至肝坏死,现已禁止使用.1999年,吡格列酮作为该类药中的第二个新药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该药降糖作用比曲格列酮强10倍,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目前国内已生产(顿灵),并已全面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 方法 经OGTT筛查出IGT患者72例,对其进行15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罗格列酮干预治疗试验.观察试验前后ET、NO、C-RP变化情况. 结果 罗格列酮组治疗15周后与治疗前相比,ET、C-RP下降,NO上升(P均<0.01),而安慰剂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GT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改善血浆ET、NO、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14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45例。胺碘酮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普罗帕酮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普罗帕酮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胺碘酮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普罗帕酮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及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胺碘酮组患者SDNN、rMSSD、SDANN及SDNNindex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治疗期间普罗帕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与胺碘酮组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更优,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HRV,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静注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PSVT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0%比92.0%)和复律成功率(84.0%比86.0%)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胺碘酮组比较,普罗帕酮组复律平均时间[(27.45±9.72)min比(15.36±5.67)min]显著缩短,而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比36.0%)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普罗帕酮较胺碘酮复律时间较短,而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PSVT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相应药物治疗24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心率、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和LVEF,对比两组的转复时间、60min内转复成功率以及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SVT转复率(普罗帕酮组91.11%比胺碘酮组93.33%)无显著差异(P=1.00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h后两组血压水平、心率均显著降低,P均=0.001;但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12.66±2.06)min比(22.80±2.28)min]显著短于胺碘酮组,P=0.001。与普罗帕酮组比较,胺碘酮组治疗24h后LVEF显著升高[(63.24±3.67)%比(66.83±4.01)%],LVEDV显著降低[(96.65±5.24)ml比(92.09±4.37)ml],LVESV显著降低[(38.40±2.87)ml比(30.13±7.34)ml],P均=0.001。胺碘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89%比24.44%)显著低于普罗帕酮组,P=0.048。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具有显著疗效,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胺碘酮不良反应少且可提高心功能水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评估者独立进行筛选以及评价,对合格的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s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1用药后观察时间充分的条件下(观察时间≥24h)转复房颤的有效性普罗帕酮组差于胺碘酮组(OR=0.55,95%CI:0.38~0.80,P=0.02)。2用药后转复房颤的平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明显短于胺碘酮组(WMD=-3.48h,95%CI:-5.23h~-1.73h,P0.000 1),口服普罗帕酮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短于口服胺碘酮组(WMD=-5.28h,95%CI:-6.84h~-3.71h,P0.000 01),静脉普罗帕酮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短于静脉胺碘酮组(WMD=-2.58h,95%CI:-4.35h~-0.81h,P0.000 01)。312组RCTs显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在总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内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以外的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观察时间(≥24h)充分的条件下,胺碘酮具备更高的转复率,但普罗帕酮具备更快的转复时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枸橼酸坦度螺酮不同昼夜时间给药对高血压大鼠血压(BP)、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9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坦度螺酮组和高血压对照组,各45只。坦度螺酮组造模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余弦软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计算血压峰值、中值、谷值对应的时间,分别在各时间前2h给药枸橼酸坦度螺酮;高血压对照组给予饮用水灌胃,连续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之后以10%水合氯醛(0.33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后取尾动脉血液,检测ET-1和NO。结果坦度螺酮组与高血压对照组比较,血压明显降低(P<0.05),且峰值前给药时坦度螺酮组血压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灌胃后,坦度螺酮组血浆NO水平高于高血压组(P<0.05),ET-1水平低于高血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给药后,坦度螺酮组NO水平均高于高血压对照组,峰值前给药NO水平最高(P<0.05);ET-1水平低于高血压对照组,峰值前、中值前给药ET-1降低最明显(P<0.05)。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可明显改善高血压状态,治疗高血压病时峰值前给药可显著降低血压,提高血浆NO水平,降低ET-1水平。  相似文献   

12.
酮替芬为—兼有抗过敏和抗组织胺作用的新药,近年发现对动物疟疾有治疗作用。我们于1988年在海南岛昌江县坝王岭地区,伍用酮替芬(酮),磺胺多辛(磺)和咯萘啶(咯)2种不同配伍方案,治疗现症恶性疟20例,全部获得治愈。该地区为抗氯喹、喹哌恶性疟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心律平)和胺碘酮注射液(可达龙)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7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36例和胺碘酮组31例,分别给予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观察对PSVT的转复有效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有效率91.7%(33/36),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100.0%(31/3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13.0±4.58)min,明显短于胺碘酮组(24.3±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PSVT效果均好,但普罗帕酮组平均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组快,适用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者;胺碘酮平均转复时间较普罗帕酮慢,但适应证广,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内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2006年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系统评价,对胺碘酮(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1)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3.44,P=0.000,OR=1.68,95%CI:1.25~2.2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2)口服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2.51,P=0.010,OR=1.49,95%CI:1.09~2.03,漏斗图分析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综合检验结果:OR=0.85,95%CI:0.62~1.1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结论胺碘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的总有效率高于普罗帕酮组;目前国内在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试验中,设计仍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7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胺碘酮组(n=36):胺碘酮15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10min注完;普罗帕酮组(n=36):普罗帕酮7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mg,普罗帕酮为210mg.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7.8%(28/36),普罗帕酮组75.0%(27/36),二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70,P>0.05).转复时间:胺碘酮组(50.1±14.8)min,普罗帕酮组(39.6±13.7)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124,P<0.01).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左旋、右旋和消旋吡喹酮的小鼠LD_(50)分别为2463、1344和2553mg/kg。右旋吡喹酮的毒性显著大于左旋与消旋吡喹酮。实验治疗证明,左旋吡喹酮是杀虫的有效成分,而右旋者则几乎无效。现场临床治疗左旋吡喹酮的剂量为单剂15和20mg/kg,治后6个月粪孵阴转率分别为86.0%和83.3%(P>0.05)。左旋和消旋均为单剂30mg/kg,治后3月和6月的阴转率,左旋分别为85.2%与87.7%,与消旋的疗效(72.1%与73.6%)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左旋30mg/kg(单剂)与消旋50mg/kg(单剂)与总剂量60mg/kg(二日疗法)进行比较。治后3月粪孵阴转率分别为78.33%、70.69%与73.47%(P>0.05)。左旋20mg/kg与消旋40mg/kg(单剂),配对双盲试验,治后4月和6月,左旋组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4.9%与96.3%,与消旋组(97.1%与94.0%)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服药后副反应轻而少。结果提示左旋吡喹酮治疗轻、中度感染者的剂量可为吡喹酮剂量的一半,疗效相似。说明该药具有高效、毒性小、安全、疗法简便的优点,有助于大规模化疗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上,针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或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常常联合应用胺碘酮、倍他乐克和地高辛等药物,尤其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房颤的患者,3种药物联用可能需要超过1个月[1]。理论上,联合服用胺碘酮(200mgQd)、倍他乐克(25mgBid)、地高辛(0.125mgQd)均为小剂量,其毒副作用极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60例不同临床分期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凝血(口恶)B_2(TXB_2,血栓素B_2)、6-酮-PGF (1α)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各期TXB_2均明显升高,Ⅰ期高血压组6-酮-PGF_(1α)亦明显升高,TXB_2/6-酮-PGF_(1α)比值仅轻度增加;Ⅱ、Ⅲ期高血压组6-酮-PGF_(1α)则明显降低,TXB_2/6-酮-PGF_(1α)比值显著增加。组间比较:Ⅱ、Ⅲ期高血压组较Ⅰ期高血压组6-酮-PGF_(1α)显著降低,TXB_2/6-酮-PGF_(1α)比值明显增加。说明从高血压病初期到Ⅲ期,均有TXA_2、PGI_2的异常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与高血压的持续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复律情况(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疗效、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短于胺碘酮组,复律时间分布优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胺碘酮组,心悸例数多于胺碘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复律成功率无差异,但普罗帕酮见效快、患者耐受差,适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正常者;而胺碘酮见效较慢、不良反应低、适应证广,适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 ,探讨吲达帕胺 (Indapamide)、硫氮酮 (Diltiazem)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45只 ,随机分为吲达帕胺组、硫氮酮组、对照组 (灌注液中不含药物 )。比较三组动物在心肌缺血 30min及再灌注 30min后心电图、心肌酶 (CK、LDH) ,同时监测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对照组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CK、LDH含量较缺血前明显升高 (P<0 0 5 )。吲达帕胺组、硫氮酮组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CK、LDH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②吲达帕胺组、硫氮酮组于再灌注 15、30min两时点 ,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力恢复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吲达帕胺、硫氮酮对缺血 /再灌注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