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卒中患者中,MRI梯度回波成像通常能发现脑微出血,提示存在小动脉病变,同时脑出血的风险增高。过去的研究表明,脑微出血与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和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出血性转化风险密切相关。尽管如此,脑微出血对于缺血性卒中的全部临床意义仍不清楚,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脑微出血的研究。由于脑微出血可预测抗栓治疗后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展为出血性转化时,临床医生常很担心。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栓和溶栓治疗均有很高的出血发生率。出血性转化是否为不良预后的指征以及在亚急性期是否需行第2次CT扫描,澄清这方面的认识,将有助于对急性卒中的处理。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实质出血、实质外出血及脑水肿发展对远期预后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 55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在卒中后6h内进行首次CT扫描。第2次CT扫描在第5天进行。(1)实质内出血表现为血肿和出血性梗死;(2)实质外出血表现为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3)脑…  相似文献   

3.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微出血(CMB)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3%~80%,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为26%~68%,在健康老年人中为5%~7.5%。CMB可能与易出血的微血管病变相关。探讨CMB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脑出血后再发出血的风险,以及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中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对卒中患者防治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病人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1例急性复发性卒中病人的一般资料,根据不同复发病情分为再发脑梗死组(n=78)和再发脑出血组(n=13),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影像学变化、病情及预后。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脑梗死组病人35例(44.87%)出现微出血,微出血数目为2.59个±5.81个,脑白质病变评分为4.22分±3.09分,均显著低于再发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脑梗死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死亡率、再发脑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再发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及脑白质病变与脑梗死病人再发脑出血有一定关系,多发微出血增加脑出血风险,且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增加病情严重程度、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和分析健康老年人与老年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微出血的出血点数和位置。 方法 对 150例老年人行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和梯度回波T2 加权成像 ,根据临床和MRI表现分为脑出血组 (2 1例 )、大动脉栓塞组 (19例 )、多发腔隙性梗死组 (3 2例 )、动脉硬化性脑病组 (2 5例 )和正常对照组 (53例 ) ,分别统计各组无症状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微出血的出血点数和位置并进行分析。  结果 脑出血组、多发腔隙性梗死组和动脉硬化性脑病组的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76.2 %、59.4%和 72 % ,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的 7.5% (P <0 .0 1) ;微出血出血点数也明显高于正常组。 3 4 %的微出血位于皮层下白质内 ,2 5.2 %位于基底节 ,18.5%位于丘脑 ,11.8%位于脑干 ,10 .4%位于小脑。 结论 卒中患者多发性微出血的存在表明颅内微血管病变有明显出血倾向 ,在病人的治疗和处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ASA)对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50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溶ASA75—100mg、1次/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100mg、1次/d,连续随访3a,观察缺血性卒中、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和胃炎症状活动发生情况,有上消化道出血和胃炎症状活动的患者进行胃镜复查。结果观察组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胃炎症状活动发生率两组比较均元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胃镜复查显示胃黏膜病损程度相似。结论合并慢性胃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ASA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再发率,且并发脑出血和胃黏膜损伤的风险性不增加。  相似文献   

7.
虽然采用降低体温来预防神经外科和心内手术对脑的损害 ,但体温对卒中转归的影响仍然不清 ,为此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 急性卒中患者 5 0 9例 ,其中缺血性卒中 43 7例 ,脑出血 72例 ;年龄分别为(69 8± 1 0 5 )岁与 (66 5± 1 1 7)岁 ;男性各占5 7 2 %和 5 4 2 % ;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尿失禁与大便失禁者在缺血性卒中组分别为2 3 2 %、1 7 9%、1 1 2 %与 8 2 % ,在脑出血组分别为 5 2 8%、48 6%、44 4%与 66 7% ;缺血性卒中组合并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史及糖尿病者各为 5 8 4%、3 5 2 %、3 0 2 %与1 9 5 % ,脑出血组分…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首次出血后复发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复发出血部位的变化。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221例高血性脑出血病人,根据有无复发出血进行分组别、分部位、分因素的研究。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与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与否密切相关,并与糖尿病、高血脂及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史有关。复发出血部位多在原出血病灶的对侧。结论有效控制血压和其他因素,可以预防出血的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有出血倾向的微小血管病变标志,脑微出血(CMB)在各种脑血管病中的发生及其意义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文章对CMB的发病机制和影像学诊断,CMB与自发性脑出血、缺血性卒中、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相关性,以及在缺血性卒中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中的指导意义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99m)锝-六甲基二丙醇氨-肟标记白细胞,进行脑的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技术研究了脑缺血时白细胞浸润的动态过程。共22例半球缺血卒中病人(19例急性,3例慢性)接受了检查。结果3例慢性半球缺血性卒中者未见脑灌注缺损区内有白细胞浸润。而19例急性半球缺血性卒中病人急性期(卒中后第1周)均可见灌注缺损区内有白细胞浸润。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第1周内脑灌注不对称指数(AI)与慢性缺血性卒中者间存有显著差异;而急性卒中组病后第1周时的AI与以后数周的AI无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远隔部位有症状颅内出血(remote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r)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 回顾性纳入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r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共纳入6例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sICHr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4例为男性,3例有抗血小板药使用史,2例伴有心房颤动,4例有高血压,3例有既往卒中史,4例有吸烟史,4例在静脉溶栓后2 h内发生.在总共14个出血灶中(除外梗死区出血),10个出现在大脑皮质区.3例在1周内死亡,1例呈植物状态.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sICHr多位于大脑皮质.静脉溶栓后sICHr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是最难治疗的卒中类型,其病死率很高.在脑出血发病后3 h内行CT扫描的患者中,有1/3存在与随后出血有关的血肿体积增大.Mayer等进行了一项试验以确定重组活化因子Ⅶ(rF Ⅶa)能否减少脑出血后的血肿增大.  相似文献   

13.
脑微出血与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2 加权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到的脑微出血可反映微血管病变的出血倾向。研究表明 ,微出血是脑出血显著而独立的危险因素 ,对脑出血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同时 ,一些卒中相关因素对微出血及其与脑出血的关系也具一定影响。对脑微出血认识的不断加深 ,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脑血管病的机制并可能改进目前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是最难治疗的卒中类型,其病死率很高。在脑出血发病后3h内行CT扫描的患者中,有1/3存在与随后出血有关的血肿体积增大。Mayer等进行了一项试验以确定重组活化因子Ⅶ(rF VⅡa)能否减少脑出血后的血肿增大。  相似文献   

15.
脑微出血与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2^ 加权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到的脑微出血可反映微血管病变的出血倾向。研究表明,微出血是脑出血显著而独立的危险因素,对脑出血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同时,一些卒中相关因素对微出血及其与脑出血的关系也具一定影响。对脑微出血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脑血管病的机制并可能改进目前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 (ECASS)Ⅰ的卒中病人急性期的临床表现、生化和放射学变化等诸多资料进行了再分析 ,以阐明急性卒中早期和晚期进展的可能预测因素和相关因素。方法 ECASSⅠ是 1992~ 1994年在欧洲 14个国家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和多中心研究 ,共有 62 0例急性缺血性半球卒中病人在症状发作 6小时内分别接受了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recombinanttissu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rtPA ;静脉注射 1 1mg/kg)或安慰剂治疗。经筛选纳入早期进展性卒中 (earlyp…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增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及早期血肿增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发病3 h内的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基线、基线后1、2、3、20 h进行神经系统评价和CT扫描.结果:在106例患者中,26%的患者基线和1 h内CT扫描出现脑实质血肿显著增大,12%的患者在1、2、3和20 h之间CT扫描血肿增大.通过测量基线和1 h时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变化发现,基线状态和1 h内的血肿增大与临床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常出现血肿显著增大,并伴有神经系统功能恶化.为明确治疗措施能否改善这种早期出血的自然病程和减少其发生,有必要进行随机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心源性卒中占缺血性卒中比例高达15%~26%~[1],其中71.5%的心源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所致。AF病人发生AIS的风险比一般人高5倍~[2],其中绝大多数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有研究认为心房颤动致缺血性卒中病人本身出血转化风险高,30%~50%的脑栓塞病人会转化为出  相似文献   

19.
丘脑出血为原发性脑内出血的常见类型,文献报道占出血性卒中的25%左右。现代神经影象学技术-CT、MRI及SPECT等的广泛应用,使对丘脑出血病人在体临床特征及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大为增强。 一、病因与好发部位 1.病因与其他部位脑内出血相同,而导致丘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性脑动脉病变,约占丘脑出血病人的80%。其次为糖尿病(10%)和过去缺血性卒中史(5%);由少见病因引起或不能查明病因者仅占5%。  相似文献   

20.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表现为在梯度回波T2加权MPI(GE-MRI)上均匀一致的卵圆形T2信号减低区。8%-66%的脑出血(ICH)患者、21%-26%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和5%-6%的正常老年人可检出CMB。CMB可能与易于出血的微血管病相关。CMB患者发生ICH的危险性较高,在卒中治疗时应加以考虑。溶栓治疗时,MRI检查有无CMB有很重要的价值。CMB可预测再发性ICH、抗凝后ICH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时出现的ICH等并发症,还有助于评估淀粉样脑血管病的病程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