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舒林酸对散发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 ,90 %结肠癌源于结肠腺瘤性息肉恶变。非甾体类消炎药如舒林酸 ,已显示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的治疗作用 ,而对散发性结肠腺瘤性息肉 (SCAP)研究甚少 ,结论不肯定[1,2 ] 。为此 ,我们用舒林酸 (sulindac)治疗SCAP ,取得肯定疗效 ,并对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997年 7月~ 1998年 8月 ,2 3例SCAP经结肠镜证实 ,息肉直径 0 .5cm以上 ,盘状或广基 ,息肉数少于 10枚 /人 ,并经病理证实为腺瘤性息肉。二、实验方法2 3例SCAP随机分为 2组。 12例患者共计 2 3枚息肉给予舒林酸 30 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接受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6 430例患者(20 351枚息肉)资料。根据是否包含≥1枚腺瘤性息肉,将患者分为腺瘤患者组(4 573例)和非腺瘤患者组(1 857例);根据结直肠息...  相似文献   

3.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大息肉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肠道广基大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135例共157个结直肠广基大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一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全部息肉EMR一次切除,除3个位于直肠黏膜下的病灶小于1 cm外,其余均大于1.5 cm,最大的13 cm×12 cm,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腺瘤123个,其中有异型增生80个;黏膜内癌11个;增生性息肉20个;直肠类癌3个。随访中,有2例大于7 cm的直肠腺瘤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时复发,均给予热活检钳完整钳除,病理分别为增生性息肉和绒毛状腺瘤,再复查6-12个月无复发。结论EMR是治疗大肠癌前病变及黏膜内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分析结直肠息肉的镜下组织学特点,制定相应的诊断依据,探讨CLE诊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的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12月间共计9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已被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的40例患者(48个结直肠息肉)和前瞻性研究的50例患者(106个结直肠息肉).同时选取10处正常黏膜作为对比.首先对48个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的病变(腺瘤性息肉22个,非腺瘤性息肉26个)进行CLE图像分析,制定CLE下鉴别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的诊断依据.然后应用该依据对106个结直肠息肉进行前瞻性CLE诊断,最终将CLE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作比较,评价CLE的诊断效率.结果 在48个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22个,非腺瘤性息肉26个.CLE诊断腺瘤性息肉的敏感度94.0%、特异度92.9%、准确率93.4%、阳性预测值92.2%,阴性预测值94.5%;CLE诊断非腺瘤性息肉的敏感度92.9%、特异度94%、准确率93.4%、阳性预测值94.5%,阴性预测值92.2%.CLE与组织病理在诊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时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3).结论 CLE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中精度较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及时发现结直肠癌前病变提供了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结直肠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结直肠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息肉直径0.6~2.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EMR治疗。结果 98例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术前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均为广基隆起性病变,共120枚,行EMR,留取完整标本病理检查,创面均给予钛夹封闭。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113例,高级别瘤变4例,局部癌变3例,7例切缘均无癌细胞,未追加外科手术。1个月后复查见病变部位黏膜光滑,未见息肉及病变黏膜残留。高级别瘤变及局部癌变7例随访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它处转移。结论对于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行EMR较既往单纯的高频电灼或氩离子凝固术有助于发现早期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朱元民  胡莹  曹珊  田珂  张黎明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1,16(12):712-716
背景:研究显示一些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然而关注MS组分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中意义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MS组分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03年1月~200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并有2年以上复查资料的成年患者,采集其包括4项MS组分(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在内的12项可疑危险因素,筛选复发相关因素,以之为自变量,以研究起点之后第1~3年期间的结肠镜复查结果为因变量,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并换算为RR值。结果:共138例患者纳入研究,76例(55.1%)在研究起点之后第1~3年期间复发,4例复查时发现结直肠癌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和多发性腺瘤以及伴发MS组分的数量与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组分(OR=2.308,P〈0.01:RR=1.342)和年龄(OR=1.040,P〈0.05;RR=1.018)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MS组分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更易复发,提示可将MS组分纳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治疗后复查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舒林酸长期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舒林酸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腺瘤消退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FAP患者口服舒林酸400mg/d,12个月内每3个月结肠镜复查一次,观察结直肠息肉的变化。对有效者,继续服用舒林酸维持治疗,维持剂量按300mg/d到200mg/d到150mg/d依次减少。减药中如果腺瘤数目增加,则将药量增至上一剂量。结果18例FAP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结直肠内息肉显著减少,平均维持治疗时间为(35.5±17.7)个月。最后一次复查时息肉数目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从治疗前的(854±920)个降到(13±20)个](P<0.01)。舒林酸的有效维持量为150~300mg/d,平均剂量为(262.5±56.9)mg/d。治疗期间肠道中出现微小扁平隆起和红斑。活检病理显示治疗后管状腺瘤比例增加,腺瘤异型程度下降(P<0.01)。5例患者停药后腺瘤复发,2例再次服药后腺瘤再次消退。长期服用舒林酸的常见不良反应是结肠黏膜糜烂,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舒林酸长期维持治疗可使FAP患者结直肠腺瘤保持长期显著消退状态。最小有效维持量150mg/d~300mg/d不等,有个体差异。长期用药安全性好。初步提示停用舒林酸后腺瘤有复发倾向,但再次用药仍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结直肠腺瘤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特征及探讨瘦素、脂联素的表达与有潜在恶变风险的结直肠腺瘤的关系.方法:82例老年结直肠腺瘤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组,286例老年结直肠腺瘤非NAFLD患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及腺瘤发生部位、大小、数目、病理类型、上皮内瘤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法检测两组患者瘦素和脂联素的表达.结果:老年结直肠腺瘤合并NAFLD组患者同非NAFLD组相比,吸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患者更多(P0.05),且BMI明显高于非N A F L D结直肠腺瘤组(P0.05).结肠腺瘤合并NAFLD组老年患者腺瘤个数多于非NAFLD组(P0.05),绒毛状腺瘤比例也高于非NAFLD组结肠腺瘤患者(P0.05).脂联素在NAFLD组表达高于非NAFLD组(P0.05),而瘦素的表达与之相反(P0.05).脂联素在2个及其以上息肉数组的表达高于单个息肉组(P0.05),在绒毛状息肉组的表达低于非绒毛状息肉组(P0.05),在息肉有高级别瘤样变组的表达高于非高级别瘤样变组(P0.05).瘦素在绒毛状息肉组的表达高于非绒毛状息肉组(P0.05),在息肉有高级别瘤样变组的表达低于非高级别瘤样变组(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腺瘤合并NAFLD患者腺瘤恶变风险更高,脂联素分泌减少及瘦素水平的升高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APC基因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易感基因,定位于人体5号染色体5q21之上,由15个外显子组成,编码2843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300kDa)。APC基因的突变不仅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FAP)有关,而且同部分散发性结直肠肿瘤有关。APC基因的突变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早期起重要作用。本文对APC基因的发现、定位及作用扼要介绍,并探讨APC基因突变在结直肠肿瘤临床应用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符合条件的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538例为腺瘤性息肉组,其中165例为高危腺瘤。选择同期就诊的结肠镜检查正常的49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腺瘤性息肉组及高危腺瘤性息肉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NAFLD患者数目之间的差异。将NAFLD患者通过APRI、FIB-4、NFS三种无创肝纤维化评分系统进行分层,分为进展期纤维化组和非进展期纤维化组,探讨NAFLD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及高危腺瘤性息肉的关系。结果: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高危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32和1.714,95%CI1.145~2.324和1.054~2.785,P均<0.05)。在对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进行进一步分层中,进展期肝纤维化是结直肠腺瘤及高危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进展期肝纤维化组与无脂肪肝组患结直肠腺瘤及高危腺瘤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肝纤维化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高危...  相似文献   

11.
郑雄  胡梅洁  马瑾  王吉  李健 《胃肠病学》2014,(6):357-359
背景: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结直肠息肉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目的:分析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指导此类个体的干预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2年因排便习惯改变至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其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6 204例患者入选,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2.2%(1 997例),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38.8%对26.2%,P0.01)。有病理记录的息肉共3 041枚,其中腺瘤性息肉1 798枚(59.1%),增生性息肉592枚(19.5%),炎性息肉554枚(18.2%),腺癌83枚(2.7%),227枚(12.6%)腺瘤性息肉伴有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腺瘤、腺癌分布于肝曲远端者均在80%以上。结论: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较高且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病变多位于肝曲远端。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治疗,从而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上将良性结直肠息肉分为两大类: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s,HP)和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polyps,AP),这两类息肉有不同的结构及歧异的上皮生长和分化模式。通常认为HP无恶变倾向,而AP被认为是结肠腺癌的前...  相似文献   

13.
自阿司匹林问世一百年来,关于其治疗作用不断有新发现。在近十年,许多回顾性研究报道定时服用阿司匹林人群的结肠、直肠癌发生率或死亡率降低40%~50%,但达到预防作用所需的准确剂量尚不清,有学者认为每天约需300mg。动物研究也表明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预防肠癌,在有家族腺瘤性息肉病(FAP)病人中,舒林酸(sulindac)可逆转肠息肉的形成。这表明NSAID在肠癌的预防或甚至治疗上的重要性。目前知道NSAIDs的唯一作用部位是参与前列腺素合成的环氧化酶(COXs)类,其止痛、消炎效果亦来自对前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息肉复发的情况,以确定合理的内镜监测间隔时间。方法收录2005年5月-2012年5月于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完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RA、术后再次入院行肠镜复查的患者共143例,男89例,女54例。统计分析复发息肉的累计复发率,确定影响复发息肉的重要危险因素和中位复发时间。结果息肉总体复发率为72%,患者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息肉数目、息肉发生部位、病理类型等因素中,仅CRA的大小和病理类型对复发有重要影响。初检CRA直径1 cm的患者较CRA直径≤1 cm的患者复发风险高(P=0.02)。CRA病理中含有绒毛成分的患者较仅为管状腺瘤的患者复发风险高(P=0.08)。结论建议含绒毛成分或直径1 cm的CRA患者术后6~12个月复查肠镜,而直径≤1 cm的管状腺瘤患者可在术后2年左右复查肠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23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方法 AIDS患者223例,均采用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分析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 结肠镜下可见异常者134例,其中结直肠息肉82例(单发者38例、多发者44例,息肉位置位于左半结肠39例、右半结肠31例、全结肠12例,山田Ⅰ型47例、Ⅱ型27例、Ⅲ型5例、Ⅳ型3例),结直肠炎45例,恶性肿瘤4例,尖锐湿疣3例。结直肠息肉中,炎性息肉11例、增生性息肉43例、腺瘤性息肉28例;结直肠炎中,非特异性炎症38例、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2例、慢性肉芽肿性炎3例、阿米巴肠炎1例、缺血性肠炎1例;恶性肿瘤中,直肠早期卡波西肉瘤1例、直肠鳞状细胞癌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200个/mm3的结直肠炎者分别为32、13例,结直肠息肉者分别为68、14例,恶性肿瘤者分别为3、1例,尖锐湿疣者分别为2、1例,两者比较,P均<0.05;艾滋病病毒载量(HIV-RNA)阳性、阴性的结直肠炎者分别为30、15例,结直肠息肉者分别为65、17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家族遗传性大肠息肉病 (FPC)的恶变过程 ,采用免疫组化 (LAB)染色对 2 9例FPC、2 4例大肠癌和 2 8例腺瘤性息肉病的手术切除标本蜡块进行 p5 3、bcl 2和c myc基因蛋白表达定位 ,并进行比较观察。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983年 4月~ 1998年 6月收治的 2 9例FPC石蜡标本 ,其中恶变 15例 ,未恶变 14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为 2 6~ 5 1岁 ,平均年龄 39.6岁 ,为便于对比研究 ,我们将恶变组 (m FPC) 15例标本分为恶变组恶性息肉 (MP)和恶变组良性息肉 (NMP) ,并与 14例FPC未恶变组息肉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99、凝血酶原时间(PT)对老年男性腺瘤性胃肠息肉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内镜检查的111例腺瘤性息肉老年男性患者作为腺瘤性息肉组、54例非腺瘤性息肉老年男性患者作为非腺瘤性息肉组、无息肉81例老年男性患者作为健康组、腺瘤性息肉患者钳除后复查结果为钳除腺瘤性息肉组、非腺瘤性息肉患者复查结果为钳除非腺瘤性息肉组,比较各组间CEA、AFP、CA125、CA199、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线性回归分析腺瘤性息肉个数、大小对各指标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值表对诊断腺瘤性息肉的价值。结果 腺瘤性息肉组CEA、CA199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健康、钳除腺瘤性息肉组,AFP、CA125明显高于健康、钳除腺瘤性息肉组,PT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健康组,hs-CRP明显低于非腺瘤性息肉组(P<0.05);非腺瘤性息肉组CA125明显高于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特点,为老年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经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并行病理学检查提示为结直肠腺瘤的老年患者共1 272例,除外恶性肿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根据既往有无行胆囊切除手术分为胆囊切除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腺瘤的数量、大小、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并比较胆囊切除时间不同亚组的结直肠腺瘤的特征。结果胆囊切除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腺瘤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绒毛状腺瘤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恶变高风险息肉在胆囊切除时间不同的两个亚组中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与胆囊切除时间长短无关,老年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具有更高的恶变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治疗行血液透析(HD)的成年患者后 ,对血清生长激素 (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Ⅰ、IGF Ⅱ、IGF结合蛋白 (IGFBP) 1、IGFBP 3变化及rhGH作用进行评价。病人与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选择了 2 0名有超过 6个月血液透析史的成人尿毒症患者( 1 2男 ,8女 ,平均年龄 4 8.6岁 )。其中rhGH治疗组 9例( 4女 ,平均年龄 4 9岁 ,平均体重 56kg) ,给予rhGH治疗[4IU/ (m2 ·d) ,每天晚 8:0 0点皮下给药 ],治疗 6个月 ,对照安慰剂治疗组 1 1例 ( 7男 4女…  相似文献   

20.
结肠腺瘤高频电凝切除术术后复发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结肠腺瘤患者行电凝切除术后的复发情况.方法 2000年至2008年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且符合入选标准者283例,根据患者基线肠镜时的病史及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结肠腺瘤特征进行分析,计算患者0~2年、>2~5年及>5 ~8年累积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及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 所有观察病例中,0~2年累积复发率为61%,>2~5年累积复发率为81%,>5~8年累积复发率为84%.COX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是否有非结肠肿瘤史、饮酒史以及初检腺瘤是否为多发(>2个)是影响腺瘤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行结肠腺瘤高频电切术的患者建议术后2年复查1次肠镜.对于年龄>60岁的男性患者,如结肠腺瘤为多发,建议20个月左右复查1次结肠镜,如同时存在非结肠肿瘤病史或饮酒史,建议进一步缩短复查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