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侧取穴治疗陈旧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陈旧性面瘫病人采用健侧取穴为主。配合患侧取穴为辅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30次、结果:治愈16例,占40%,好转22例占5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健侧取穴治疗陈旧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针健侧灸患侧治疗面瘫10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健侧灸患侧治疗面瘫107例常青,蔡建巧(乌鲁木齐铁路局中心医院针灸科,新疆830011)1一般资料本组107例,男性49例,女性5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7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7年余;右侧面瘫70例。左侧面瘫37例。2治疗方法取穴;健侧阳白、颧...  相似文献   

3.
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晖 《光明中医》2008,23(3):303-304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急性期(1—7天)健侧给予平衡针灸治疗,穴取腰痛穴、鼻炎穴、胃痛穴,7天后配合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急性期健侧常规取穴并开四关,恢复期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25)。结论: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4.
郑魁山教授针治面瘫初期的经验介绍350003福建中医学院黄劲柏笔者跟随郑魁山教授侍诊一年,现将其面瘫初期(发病七天以内)针治经验介绍如下。而瘫初起,风邪旺盛、邪气方刚,郑老认为此时若行局部刺激(患侧取穴),可起反跳作用,邪不去反助邪,由面肌瘫痪导致痉...  相似文献   

5.
高玉瑃治疗面瘫经验撷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高玉瑃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与治疗特色.高教授临证取穴重视阳明,从经筋、经脉、脏腑不同层次指导辨证取穴;推崇巨刺,补虚泻实;针刺手法轻浅徐缓,意在用针调气泻健侧补患侧,损其有余而达到补其不足;注重留针时间,区分补泻.从阳明论治取穴、针刺手法、留针时间等关键因素入手治疗面瘫,以使脾胃健运,经脉调和,气血调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中络”、“口眼歪斜”、“口僻”等病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初期有耳后疼痛,继而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鼻唇沟平坦,嘴角歪向健侧,口角下坠,流涎,吹气时口唇不能闭合,咀嚼食物时,食物常停留在病侧的齿颊间隙内,...  相似文献   

7.
张智龙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龙教授认为络脉空虚,邪阻筋脉为周围性面瘫的基本病机。总结出“先远端、后局部”的取穴规律:其一是指针刺取穴时先针远端穴,后针局部穴,其二是指面瘫初期着重取远端穴,后期着重取局部穴;“先浅刺,后透针”的针法规律:即面瘫初期针刺面部穴时用浅刺法或点刺法,后期用透穴针法;“先不留,后宜留”的留针规律:即面瘫初期局部不宜留针,后期宜留针等经验治疗本病,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菊莲主任医师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李老师在面瘫急性期重用风穴,用泻法以祛风,常用穴位:风池、风府、太冲;发病初期用缪刺法针刺健侧,取穴宜少,手法宜轻,常选用双侧耳尖点刺放血以活血祛风.李老师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牵正散辨证加减治疗,常加白芷、菊花等引经药,直达病所.风寒阻络者加...  相似文献   

9.
介绍徐福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关于面瘫的预后判断,徐福教授提出面瘫合并颈椎病是导致难治性面瘫发生的重要因素。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急性期注重腹针的运用;恢复期根据面神经颅外分支的走行靶向选穴,精准有效,注重面瘫健侧取穴,以及多法联合使用;后遗症期重视艾灸治疗,辨症施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健患侧同治针刺法与单纯针刺患侧法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健患同治组(25例)、针刺患侧组(25例)。两组针刺取穴相同,健患同治组针刺双侧腧穴,而针刺患侧组仅选取患侧腧穴进行针刺治疗,隔日1次,治疗4星期。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但健患同治组疗效优于针刺患侧组(P0.05);健患同治组在治疗2星期时H-B评分优于针刺患侧组(P0.05);健患同治组痊愈后的复发率低于针刺患侧组(P0.05)。结论健患侧同调针刺法能够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有效降低复发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患侧腧穴。  相似文献   

11.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常因正气不足,脉络与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筋脉,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患者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裂变大,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做备眉、鼓顿等面部表情动作。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分期治疗面廉之法,有利于面瘫治疗与康复,现介绍如下。面拓初揭面瘫初期患者发病时症状较轻,此期患者治疗以祛风通络为原则。针刺取穴:风地、合各、足三里、地仓、顿车、阳白、太阳。面部穴位针刺时手法宣轻,刺激量宜小。合谷、风他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对于…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亦称“吊线风”,属中医“口僻”范畴,以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平坦、嘴巴歪向健侧为主症,无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针刺时机、取穴部位、治法、刺灸法四个方面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肯定;尽管在理论上对于针刺的时机以及健、患侧取穴之间存在争议,但多项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针刺治疗介入早疗效较好;远道配穴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尚未形成统一的治法和刺灸法,并且其理论基础各异。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认识和应用,应建立基于循证医学的评价体系,增强疗效指标的客观性,并且加强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和治疗时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常见的远端取穴,近端取穴和透穴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时机,早期治疗具有缩短病程的作用,但不宜进行针刺强刺激,并讨论了在患侧进行针灸治疗的具体时机。  相似文献   

15.
收集整理近五年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分别从病因病机、早期鉴别、选穴规律及治疗方法四方面进行概况。内外二因互相影响,久病入络化瘀是其病因病机,综合疗法应用最多,针刺使用最广,局部加远端、患侧联合健侧取穴是最常用的取穴方案,穴位主要选取阳气充足的手足六阳经,其中足阳明胃经最多。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早期鉴别及时干预,辨证施以适当刺激量,多种疗法综合使用是缩短疗程、取得疗效和避免后遗症出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光明中医》2003,18(2):27-28
针刺治疗作为周围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已被当前医学界所共认。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 ,笔者发现 ,面瘫急性期在患侧行针刺常规治疗 ,如果针法不当 ,或刺激过强 ,则会影响疗效 ,延长病程及留下后遗症 ,采用巨刺法治疗急性期面瘫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巨刺法即左经有病 ,取右侧腧穴治疗。右经有病 ,取左侧腧穴治疗。在临证中 ,有相当一部分周围性面瘫患者就诊时 ,虽然病在患侧 ,而患者自觉健侧面肌不适 ,如面肌枸紧 ,眼睑皱紧等。此时用巨刺法治疗三五日后 ,待健侧面肌轻缓 ,症状缓解后 ,再行患侧常规治疗。治疗方法 :1、取穴 :百会、大椎、风池 …  相似文献   

17.
“交经缪刺”是针灸临床的一种取穴方法。缪与谬通,错也,有交错之义。就是一种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交错健侧取穴法。“缪刺”的原始记载,见于《素问·缪刺论》。但是“交经缪刺”一词,则首见于金·窦汉卿所著的《标幽赋》一文,他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也就是交叉取穴法。窦氏不分刺经刺络,凡是左病而刺右,右病而刺左,则称交经缪刺。《素问·缪刺论》也是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的交叉健侧取穴法。所不同者,  相似文献   

18.
针灸配合药液透皮吸收治疗面瘫2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瘫 ,俗称“口眼歪斜” ,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麻痹” ,临床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药液按摩面部肌肉 ,达到透皮吸收治疗面瘫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1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96例 ,女 114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82岁 ,平均 4 1 5岁 ;病程最短1天 ,最长 2 31天 ,平均 116天。2 治疗方法2 1 针灸方法取穴 :中枢性取兑端透巨、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翳风、对侧合谷。周围性取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操作 :每次针刺后用艾条灸针柄 ,使局部有温热感。发病第 1周针患侧 4次 ,健侧 2次 ,…  相似文献   

19.
薛南玲 《吉林中医药》2012,32(8):837-838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西药结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患侧面部针刺加中药汤剂外熏、口服、西药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针刺取穴: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翳风、风池、牵正、足三里、太冲、合谷(健侧).急性患者前3d面部取穴宜少且浅刺,同时给予TDP照射患侧面部及耳周,每次30 min,针刺3d后,根据麻痹部位,选取适当穴位分组轮换治疗,可加用阳白、鱼腰、迎香、颧髎、水沟及夹承浆.结果:痊愈48例,占92.3%,显效3例,占5.8%,有效1例,占1.9%.结论:针刺及中西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电针加神灯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1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明 《新中医》1998,30(4):27-28
电针加神灯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121例黄国明主题词面神经麻痹/中西医结合疗法电针物理疗法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康复科,清城镇牛皇庙(511500)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以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流泪,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人中沟歪向健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