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评估外六角Anthogyr牙种植系统与引导骨再生术配合应用修复牙缺损.方法 选择种植床存在牙槽骨缺损的26例患者共计植入42枚外六角种植体,配合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生物膜覆盖.4~6月后行Ⅱ期手术并进行烤瓷牙修复.结果 1枚种植体缺损处新骨生成较少,Ⅱ期手术前脱落;41枚有足够的新骨生成并获得修复成功.结论 外六角牙种植系统可配合引导骨再生术可修复牙缺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老年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并同期植人XIVE二段式种植体26颗,其中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外提升完成10颗种植体/5例,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完成16颗种植体/13例.负载2年后统计其成活率.结果 26颗种植体中仅有一颗出现种植体周感染但无松动,成活率96.15%.结论 提示骨引导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对于上颌肯氏Ⅰ、Ⅱ类缺失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临床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老年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并同期植入XIVE二段式种植体26颗,其中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外提升完成10颗种植体/5例,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完成16颗种植体/13例。负载2年后统计其成活率。结果26颗种植体中仅有一颗出现种植体周感染但无松动.成活率96.15%。结论提示骨引导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对于上颌肯氏Ⅰ、Ⅱ类缺失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临床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io-Gide膜在前牙骨缺损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收治的32例患者前牙缺失伴骨缺损植入41枚种植体,同时骨缺损区填入自体骨和bio-oss骨粉,加盖bio-gide膜,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后X线片以及二期手术过程中显示种植体周围形成新骨,骨结合良好。结论:bio-gide膜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用于前牙缺损的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黄建生  章锦才  张爱华 《广东医学》2007,28(7):1073-1074
目的 评价引导骨再生(GBR)技术进行活动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骨缺损骨重建的效果.方法 对5颗患活动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MTS表面的Br(a)nemark种植体治疗病变邻牙后,翻瓣、彻底清除种植体根尖区骨袋内的炎性组织、暴露种植体表面用0.2%氯已定纱布和生理盐水纱布交替浸泡后,骨缺损区充填Bio-Oss人工骨,覆盖Bio-Gide生物膜.定期临床及放射学评估种植体根尖区骨再生情况.结果 5颗种植体经放射学评价骨再生理想.结论 活动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的骨缺损,可以使用GBR技术引导骨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上前牙单牙缺失伴牙槽骨萎缩导致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唇侧骨板骨吸收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植入22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完成上部修复。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观察7~36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种植体丢失。结论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可避免因钻骨造成骨量缺失,保存骨量,提高GBR成功率,拓宽了种植手术适应证的范围,获得种植体的Ⅰ期植入,大大改善修复后美学效果,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前牙区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前牙区骨高度或骨宽度不足的缺牙区植入Ankylos根型螺纹纯钛种植体,种植体与骨缺损区植入天博骨粉,并覆以海奥可吸收生物膜GBR,增加骨量。结果 18例种植25枚种植体,均达到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融合。结论在前牙区种植中种植体周的骨质缺损区不大、骨量不足的情况下,引导骨再生技术有利于再生骨的重建及种植体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种植术中使用医用胶原膜对术后骨融合期引导骨再生的影响。方法 对 31例种植术中发现骨量不足的骨缺损区和即刻种植术中种植体与拔牙创间骨间隙较大区域采用医用胶原膜覆盖并严密缝合 ,术后 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连接种植体上部结构时摄X线片 ,对新骨生长情况进行连续性临床和X线的观察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植入种植体 47枚 ,其中 39枚种植体植入后使用了胶原膜 ,二期手术时种植体均已与骨组织形成理想的骨融合 ,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 39枚种植体中有 15枚种植体于术后 2个月的X线片可见到种植体封闭螺帽上方骨密度增高影 ,4个月后二期手术切开牙龈时可见到新骨覆盖种植体表面 ,用骨凿等去除新骨后方可见到封闭螺帽。结论 医用胶原膜在种植术中有较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 ,有利于种植术后骨融合期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种植术中使用医用胶原膜对术后骨融合期引导骨再生的影响。方法:对31例种植术中发现骨量不足的骨缺损区和即刻种植术中种植体与拔牙创间骨间隙较大区域采用医用胶原膜覆盖并严密缝合,术后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连接种植体上部结构时摄X线片,对新骨生长情况进行连续性临床和X线的观察分析。结果:31例患植入种植体47枚,其中39枚种植体植入后使用了胶原膜,二期手术时种植体均已与骨组织形成理想的骨融合,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39枚种植体中有15枚种植体于术后2个月的X线片可见到种植体封闭螺帽上方骨密度增高影,4个月后二期手术切开牙龈时可见到新骨覆盖种植体表面,用骨凿等去除新骨后方可见到封闭螺帽。结论:医用胶原膜在种植术中有较好的引导骨再生利用,有利于种植术后骨融合期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何亮  杨楠  余洋  郑金曙 《河北医学》2009,15(2):136-138
目的:在人工牙即刻种植术中将多孔骨无机质以及复合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周骨缺损区,覆以可吸收膜的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进行骨内即刻种植,以探讨即刻种植术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以促进种植体骨融合,确保种植成功和良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新鲜拔牙创内即刻植入ReplaceTM根型螺纹纯钛种植体,采用与植体类型配套的扩骨器的骨挤压法制备种植体窝,在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骨缺损区植入Bio-OssTM颗粒多孔骨无机材料以及复合自体骨植入,覆以Bio-GideTM可吸收膜。结果:所有13例即刻种植18枚植体,均达到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融合,植骨材料及自体咀嚼粘骨膜瓣也正常愈合。13例患者即刻种植义齿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即刻种植中种植体周的骨质缺损区不大,骨量不足的情况也较轻,较适合多孔骨无机质膜下植入的应用,能达到充填骨缺损、引导骨生成、与种植体和自体骨相骨性结合的作用。本组病例随访时间短,虽远期成功率无从谈及,但种植体及植骨材料的成活,软、硬组织的成功保护,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增强了术者对即刻种植临床应用的信心,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相信,本组病例即刻种植中所采用的骨引导再生技术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植体周炎相关骨缺损进行再生性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植体周炎患者9例,受累植体共计10枚,所有纳入植体经影像学检查均有3 mm以上垂直骨缺损,存留2个或以上骨壁,其中3枚植体因修复体存在缺陷,治疗前拆除修复体,更换为愈合基台。常规牙周及植体周非手术治疗后,进行植体周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植体周翻瓣后进行机械清创,彻底清除炎症肉芽组织,用3%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擦洗植体表面,生理盐水冲洗后,骨缺损内植入骨替代材料,覆盖胶原屏障膜,采用非埋入愈合方式,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术后6个月的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植体周袋底与黏膜边缘之间的距离)和骨水平(bone level, BL,植体周骨缺损最根方与植体颈部平台之间的距离)。结果:所有受累植体基线时最深PD范围6~10 mm,最大BL范围3.2~8.3 mm。相比基线水平, 术后6个月植体周平均PD从(6.2±1.4) mm降低为(3.1±0.6) mm, BL平均改善为(3.0±1.5) mm,治疗前后PD和B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将术后6个月无PD≥6 mm位点及探诊出血,且实现1 mm以上骨高度增加作为再生治疗成功的标准,8例患者的9枚植体治疗成功,另有一枚植体因术后6个月PD仍达6 mm,且有明显探诊出血,未达到治疗成功标准。结论: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应用于植体周炎骨缺损的再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引导骨再生的生物膜技术在义齿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行拔牙后义齿种植的患者共66例(8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拔牙创窝内直接填塞种植体,实验组在填塞种植体时,利用医用胶原膜行引导骨再生技术(GBR).观察两组患者一期手术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菌斑指数(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针深度(PD)、种植体周骨丧失水平、成骨厚度、植骨厚度和骨生长效果等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LI、MBI、PD和种植体周骨丧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成骨厚度、植骨厚度和骨生长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种植体填塞牙缺损区联合GBR应用于拔牙后行义齿种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植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常规拔牙后牙槽骨的自然愈合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1],影响未来的种植体植入修复位置,角度及软、硬组织处理。研究表明,采取微创拔牙和位点保存技术可以减少牙槽骨吸收,显著保留牙槽嵴宽度及高度[2-3],减少或避免种植治疗同期实施复杂的植骨手术。另有文献指出,种植体周围至少需要2 mm的角化龈及1 mm的附着龈,方能维护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获得长期稳定疗效。本研究完整展示了1例针对牙周 牙髓联合病变磨牙的病情分析,采取微创拔牙结合位点保存和游离龈移植术创造良好软、硬组织条件,获得最终较好种植修复效果的具体实施步骤,积累了针对此类问题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种植周骨缺损修复的骨移植治疗新途径 ,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方法 :冷冻干燥60 钴灭菌表面脱钙异体骨 ,修复 8例种植区骨缺损患者 ,观察种植体动度、GI及X线改变等临床指标。结果 :随访 6~ 2 4月 ,8例植骨手术均获成功 ,无一例种植体周围炎发生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 ,第 1年种植体周牙槽嵴顶吸收 1~ 2mm。结论 :冷冻干燥60 钴灭菌表面脱钙异体骨 ,既有一定的力学支持能力 ,又有骨诱导作用 ,且可塑性强 ,适用于修复不同形态的种植区骨缺损 ,并能室温保藏 ,携带方便 ,易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广华  栾明亮  董凯丽  符国新 《安徽医学》2012,33(12):1654-1656
目的评价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可用骨高度为3-6 mm,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治疗。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完成上部修复,定期随诊。结果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经过6~36个月追踪观察,种植体均行使功能良好,无松动或脱落。结论掌握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适应证,二者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9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及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以及种植体周围牙龈...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it the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PECT) to compare osteoblastic activity of two implant systems: an Endopore implant (Beaded implants) placed immediately into an extraction socket in conjunction with peri-implant autogenous grafting supplemented with a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technique, and an Endopore implant placed immediately into the extraction socket without peri-implant grafting and GTR. Endopore implants of the same size (12 mm x 4.1 mm INT-Hex) were placed in fresh extraction sockets in the canine-tooth region of the pigs jaw. The implant on the right side had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utilizing autogenous bone together with cytoplast resorbable GTR membrane, whilst the implant on the left side received no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Osteoblastic activity was evaluated 81 days (11 weeks and 4 days) post implantation using the SPECT imaging technique. The SPECT imaging revealed more osteoblastic activity on the side with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as compared with the site without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with GTR around the immediate implant showed more osteoblastic activity and thus enhanced osseointegr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implant without bone grafting and GTR. Bone grafting and GTR should be encouraged as a standard procedure with dental impla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及评估微创牙种植手术技巧应用在伴系统性疾病老年种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岁以上伴系统性疾病老年种植患者共分为4组,组1(高血压组)12例、组2(心脏病组)6例、组3(糖尿病组)6例和组4(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6例,随机将每组患者分别分为实验组(非翻瓣式环切法种植术修复)和对照组(传统翻瓣式种植术修复)。采用全景X线曲面断层和缺牙区根尖X光片进行术前检查,共植入种植体40枚,术后12-16周行永久性修复。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长短;观察、检测术后1d、3d、1周,种植区软组织状况和患者疼痛阈值;测定术前、术后1月、3月、半年和1年的X线牙槽骨改变,作出临床评价。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疼痛轻,组织无明显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软组织愈合时间短,龈乳头退缩不明显。平均随访时间约为13个月,40枚种植体周围骨质无明显透射阴影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平均牙槽嵴骨吸收量分为0.14mm和0.16mm。实验组单颗牙种植的平均时间14.5min,对照组29min,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伴有系统性疾病的老年种植患者可采用非翻瓣式环切法微创种植术,手术简单,术中时间短,术后反应轻,种植成功率高,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可吸收Bio-Gide膜与不可吸收钛膜在牙种植骨再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牙种植采用植Bio-Oss骨粉或自体骨,随机盖Bio—Gide膜与钛膜各30例,进行引导骨再生。结果:术后Bio-Gide膜与钛膜的伤口裂开、膜暴露发生率分别为3.3%与2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裂开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粘膜的厚度有关,盖钛膜伤口裂开后易发生感染。X线片显示:无感染膜下的Bio-Oss骨粉或自体骨改建形成了新骨.能与种植体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结论:Bio-Gide膜与钛膜均可有效阻挡软组织长人植骨区,促进骨组织再生修复;Bio-Gide膜的使用方法简单,适应证广,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