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患者杨××,男性,60岁。因意识障碍,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于1992年11月12日2时急诊入院。诊断:脑出血。抢救时用鼻导管法吸氧。方法:自右鼻孔插入鼻导管,插入长度为由鼻尖至耳垂的2/3。操作正规,当时病人无异常情况。于13日晨6时病人出现右眼睑皮下气肿,后依次出现右侧面颊、左限上下眼睑、左侧面颊、颈部至胸部第5肋间以上皮下气肿。病人右侧卧位,无胸闷、气促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石蜡油预防鼻导管吸氧患者鼻粘膜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对选取的200名ICU鼻导管吸氧患者除了给予一般的常规鼻导管护理外,在冷开水清洁鼻腔后用棉签蘸取石蜡油均匀涂鼻腔一圈。结果 选取的200名ICU患者未出现鼻腔干燥,疼痛,出血等不适鼻粘膜并发症。结论 石蜡油在鼻导管吸氧患者的鼻粘膜护理中,有效的防止了鼻粘膜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月!283咽鼓管吹张术致严重皮下气肿的护理/代和平//护士进修杂志一)的3.8(]l)一材 1.做好患者思想解释工作,使其配合护士操作,嘱头部勿乱动,尽量不咳嗽。如发生皮下气肿,嘱不吞咽、咳嗽、摸鼻等动作,防皮下气肿进一步发展。2.熟悉鼻咽部邻近结构的局部解剖。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选择大小合适的咽鼓管导管.吹张前鼻腔内先滴入血管收缩剂.3~5分钟后轻轻搏出分泌物.敏感者可用蘸有2%地卡因卷棉子,经鼻底放至鼻咽以作表面麻醉,15分钟取出,即可送入导管。但需先用咽鼓管导管将球吹张,使导管内残存的水分排净.将导管弯头向下插入鼻孔,贴近鼻中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湿化与未湿化对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过程中氧气湿度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12 h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湿化组和未湿化组各80例,观察比较2组湿化瓶内的氧气湿度变化,同时监测室内湿度,观察湿化与未湿化对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过程中氧气湿度的影响.结果 2组湿化瓶内的氧气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  相似文献   

5.
吸氧是儿科最常实施的一种操作,目前采用最多的吸氧方法是,用一次性头皮针改制的鼻导管吸氧法,但操作中在鼻导管与导管连接时,特别是需用氧气护送患儿离开病区检查治疗时,常常因氧气袋或氧气筒上备用玻璃接头破损,要重新找接头、换接头而耽误时间,为此,本人自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儿吸氧接头,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现有氧疗技术中,患者常用的吸氧方式有一次性鼻塞吸氧、鼻导管吸氧、氧气面罩吸氧。这些器具在临床使用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如:鼻塞或鼻导管使用过程中易脱落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吸氧不充分而影响治疗及抢救效果;有缺氧症状的患者本来就烦躁不安,鼻塞或鼻导管供氧对鼻腔和鼻黏膜直接刺激出现痒感不适会使患者更加烦躁,加重缺氧;患者鼻腔内分泌物会阻塞导管口而影响疗效;甚至有因操作不慎或长期使用造成患者鼻腔内黏膜损伤;冬天材质发硬导致管道压  相似文献   

7.
吸氧是儿科最常实施的一种操作,目前采用最多的吸氧方法是,用一次性头皮针改制的鼻导管吸氧法,但操作中在鼻导管与导管连接时,特别是需用氧气护送患儿离开病区检查治疗时,常常因氧气袋或氧气筒上备用玻璃接头破损,要重新找接头、换接头而耽误时间,为此,本人自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儿吸氧接头,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安全有效的材料制作鼻导管,保证不同年龄患儿氧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PICU进行鼻导管吸氧的肺炎患儿13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腔鼻导管吸氧的方式给氧,研究组则采用自制鼻导管给氧,分别观察患儿吸氧前、吸氧后1h、吸氧后6h、吸氧后24h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数据,并观察患儿三凹征、鼻翼煽动、紫绀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吸氧后三凹征、鼻翼煽动、紫绀等情况比吸氧前明显缓解。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均比吸氧前得到改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吸氧前、吸氧后1h、6h、24h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吸痰管材料安全,取材便捷,具有不同型号可供选择,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可以保证患儿有效吸氧,保护患儿鼻粘膜不被损伤,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相似文献   

9.
《新医学》1974,(1)
当婴幼儿因患某种严重疾病或出现缺氧时,及时地氧气吸入是非常必要的,但通常所采用的导管插入鼻咽部供氧,存在下列缺点: 一、婴幼儿在插导管时不合作,容易损伤鼻粘膜。二、导管本身在鼻部是一个刺激,婴幼儿每因此法吸氧而更加烦躁。  相似文献   

10.
“吸氧法”操作教学中引入整体护理观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通过分析我系 96、97、98级中护学员“吸氧法”操作考核结果 ,发现学员有两个环节出错机率最高 ,即在给氧过程中 ,应先调节流量 ,再连接鼻导管(称环节 1)和在停氧过程中 ,应先分离鼻导管再关总开关 (称环节 2 )。这两个环节正是操作教学的重点 ,因为在开或关氧气的过程中 ,错误的操作容易导致压力过高的氧气气流突然冲入病人肺内 ,造成呼吸道粘膜或肺组织损伤。因此 ,我们称这两个环节的错误为原则性的错误。为了提高学员的操作水平 ,减少上述两个重点环节的失误率 ,我们在 99级“吸氧法”操作教学中引入整体护理观 ,其具体方法如下。1…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女 ,3 2岁。因坏疽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患者呼吸 3 4/min ,口唇发绀。在全身治疗的同时 ,予左鼻孔常规置入 12号导管吸氧 ,当导管插入至 5cm处时感有阻力 ,用力后导管顺利通过 ,按鼻翼至耳垂 2 /3长度置管并固定。鼻导管接氧气湿化瓶 ,按 3L/min的流量吸氧。当吸氧约 1小时后 ,患者诉面部及颈部疼痛。检查见面颊、下颌及颈部弥漫性肿胀 ,皮下有捻发感 ,以左侧为著。请耳鼻喉科以喉镜及鼻镜检查证实患者鼻道狭窄 ,置入导管时损伤鼻及咽部粘膜。遂即拔除导管 ,改口罩法吸氧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吸氧过程中,根据病情,往往需要随时调节氧流量。传统的方法:首先是去除固定鼻导管所用的胶布,使鼻导管与鼻腔分离,然后调节氧气流量表止所需氧流量,再次将鼻导管插入患者鼻腔,用胶布重新固定鼻导管。现介绍一种新方法,直接将氧气连接导管与氧气流量表分离,调节流量表止所需氧流量后,再将氧气连接导管与氧气流量表连接即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儿科常用的氧疗方案,因儿科资料的缺乏,大多参照成人经验制订。随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及氧自由基损伤认识的深入,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吸氧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1]。新生儿氧疗的方法包括:鼻导管吸氧、一侧鼻塞吸氧、氧气头罩、双侧鼻塞吸氧[2]、暖箱内吸氧、改良鼻导管吸氧等。由于儿童及新生儿在病理生理方面与成人差异较大,简单应用成人经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且计算FiO(2吸入氧浓度)的公式主要适用于鼻导管或鼻塞吸氧者[3]。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氧流量时患儿的实际吸入氧浓度,探讨了鼻导管吸氧、改良鼻导管吸氧和暖箱内供氧3种新生儿常用的吸氧方式的临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工作中会有危重病人需要输氧,但是一次性双腔鼻导管与氧气装置不是特别牢固,翻身或者烦躁的病人尤其容易脱落.在临床工作时为了避免脱落影响吸氧疗效或纠纷的发生,护士通常在鼻导管与氧气装置连接处用胶布缠住.这样操作既影响美观,每日更换鼻导管时胶布还不容易取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了一次性的头皮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病人吸氧导管的改进及其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治疗中,往往根据病情需要吸氧,一般常采用一次性鼻塞给氧或一次性鼻导管给氧两种方式.但在吸氧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清醒病人反映吸氧时鼻腔不适,有的甚至拒绝吸氧;昏迷病人痰易堵塞鼻导管头端,气管切开病人鼻导管头端插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内时,随着病人翻身、叩背、咳嗽、躁动等情况,鼻导管易脱出.这两种情况均影响氧气的有效吸入,影响病人的氧疗效果,延缓病情康复.特别是在脑外科病区经常会出现上述不良情况.为此,我科护理人员不断摸索实践,对气管切开病人吸氧导管及其固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34例病人的试用,找出了有效的吸氧方式和妥善的固定办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给患者吸氧,常用鼻导管及鼻塞给氧法(无鼻腔病变及鼻腔流血的患者).鼻塞法使用方便,对鼻粘膜刺激性小,但不易固定,易压迫鼻前庭,引起不适,且堵塞一侧鼻孔,影响CO2呼出;鼻导管法常用细导尿管作导管给氧,需8h换管1次[1].针对这两种方法的不足,从1994年5月以来,我们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针自制吸氧鼻导管给患者吸氧,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吸氧方式是通过湿化液湿化吸氧,以减轻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患者感觉舒适。但氧气的物理特性是不易溶于水,尚无循证依据证实不同流量的氧气经过湿化液后能达到湿化效果,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在2002年关于氧疗的指导中提出氧气流量4 L/min的鼻导管吸氧不必湿化。有研究[1]认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  相似文献   

18.
氧气吸入是缓解缺氧的主要手段,临床上常用缓解缺氧的方法有:呼吸道给氧、静脉给氧。呼吸道给氧又包括;面罩吸氧、鼻塞吸氧、鼻导管吸氧、氧泵吸氧、头罩吸氧、氧帐吸氧、呼吸机吸氧、高压氧吸氧等。临床常用的氧气吸入法有:面罩给氧、鼻塞给氧、鼻导管给氧。现就这三种吸氧方法常见问题及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桂平 《全科护理》2012,10(21):2016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吸氧过程中要求定期对吸氧装置进行更换、并进行清洁与消毒,如每日更换一次性鼻导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的水,并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清洁与消毒。我科吸氧时湿化瓶内使用的是无菌蒸馏水,湿化瓶的消毒采用的是自来水与次氯酸钠配比形成的含氯消毒液,浓度为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经口气管插管和气切患者拔管前的脱机训练,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或经气切处接氧气吸入,我们研制了以下三种小制作,并应用于临床。方法1:(1)用品准备:一次性输液器、胶带、一次性单侧耳挂式鼻导管。(2)步骤:将鼻导管前端鼻塞剪去;取一次性面罩式雾化吸氧装置(在患者最初入科室时已经拆包启用的,不再重新拆新)的吸氧管;将剪去鼻塞的鼻导管插入口腔气管插管或气切插管,用胶布在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的外端环形固定。(3)应用体会:简单易操作;缺点是氧气无法湿化,易形成痰痂,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