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1]),病程进展缓慢,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残疾~([2]),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3]),我国约有8.1%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KOA~([4])。该病以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逐渐加重,缠绵难愈。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治疗晚期KOA的金标准~([5]),但是由于关节假体寿命的限制,小于55岁的患者较老年患者有高达5倍的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查阅膝关节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KOA的相关文献,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及机理。方法 检索2014年至2019年期间CNKI数据库中SCI、CSCD来源的采用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KOA的相关文献,筛选出代表性强、治疗方法较新的文献,将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总结该疗法临床应用的现状并分析其治疗机制。结果 国内对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KOA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单一药物关节腔内注射、混合药物关节腔内注射这两个方面,其中以玻璃酸钠、富血小板浆应用最为广泛。治疗机理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1.润滑关节,减轻摩擦。2. 保护、修复关节软骨。3. 抑制炎性反应。结论 膝关节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KOA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短期疗效显著,可以缓解KOA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背景:急性脑血管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见于临床资料分析,有关急性脑血管病后的周围器官功能障碍的实验甚为匮乏。目的:采用两种剂量的胶原酶加上适量肝素复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动物模型,摸索最佳实验条件.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皮肤科、神经内科、心外科和济南铁路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9/12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进行。96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出血1组42只,出血2组42只,出血1组,出血2组又分为4,8,12,24,36,48,72h的7个亚组,每个砸组6只。干预:出血1组脑内缓慢注入Ⅶ型胶原酶0.4U和3.2IU的肝素钠混合液2μL,出血2组脑内注入Ⅶ型胶原酶0.8U和3.2IU的肝素钠混合液2μL,假手术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各时相点动物的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精神状态、肢体活动,体温、呼吸、心率改变:检测血常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心肌酶学(肌酸激酶,乳酸脱氧酶)。采用改良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光镜下观察脑、肺脏、肝脏、小肠、肾脏的病理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②各组动物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学、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⑧实验动物的主要脏器病理改变。结果:9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出血1组、2组动物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5)。出血2组高于出血1组[(39.56&;#177;0.59)℃,(37.98&;#177;0.521℃;(124.23&;#177;4.12)次/min,(92.56&;#177;2.951次/min:(325.96&;#177;84.531次/min,(258.16&;#177;75.42)次/min,(P〈0.05)],尤其以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差异明显[(19.46&;#177;0.91)&;#215;10^9/L.(10.83&;#177;0.87)&;#215;10^9/L,(P〈0.01)]。②各组动物的静脉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尿素氮含量、肌酐含量、肌酸激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出血1组、2组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出血2组高于出血1组[(3504&;#177;7.54)μkat/L,(24.25&;#177;5.42)μkat/L;(51.61&;#177;10.47)μkat/L,(33.77&;#177;7.44)μkat/L;(21.12&;#177;2.93)mmol/L,(9.78&;#177;1.45)mmol/L:(68.57&;#177;5.24)μmol/L,(40.54&;#177;3.95)μmol/L:(706.44&;#177;44.92)μkat/L,(189.23&;#177;25.08)μkat/L;(357.96&;#177;40.95)μkat/L,(149.60&;#177;19.10)(P〈0.05)],尤其以血浆内毒素含量差异明显[(1.025&;#177;0.250)EU/mL,(0.595&;#177;0.150)EU/mL,(P〈0.01)1。⑧实验动物的主要脏器病理改变:大鼠脑出血各时相点动物的器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损害,出血1组在24-36h的脏器病理变化达到高峰,72h基本恢复正常,出血2组较出血1组炎性损害更加明显持久,在24~48h的脏器病理变化达到高峰,72h仍可见炎性损害。结论:显示0.8U胶原酶模型是较成功的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该模型符合临床常见诱发因素,各器官功能的各项指标变化能动态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三维图像重建是开展膝关节虚拟研究的基础.关节周围韧带、软骨、半月板等结构分割重建报道较少.目的:在前期大量膝关节标本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CT及MRI数据,三维重建包括关节周围韧带、软骨、半月板等结构在内的膝关节模型.方法:采用1例人体成年膝关节标本CT、MRI薄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0.01分别三维重建膝关节骨、软骨、韧带及半月板等结构,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8进行及图像配准处理.结果与结论:三维重建了包括关节周围韧带、软骨、半月板等结构在内的膝关节模型,为建立相应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实验模型。方法:用自制的球囊在硬膜外压迫家兔脑组织,比较不同解压速度后动物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解压速度快可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严重;解压速度慢,则未见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轻。结论:此模型可以复制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重要临床特征,对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急性脑血管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见于临床资料分析,有关急性脑血管病后的周围器官功能障碍的实验甚为匮乏.目的:采用两种剂量的胶原酶加上适量肝素复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动物模型,摸索最佳实验条件.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皮肤科、神经内科、心外科和济南铁路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9/12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进行.96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出血1组42只,出血2组42只,出血1组,出血2组又分为4,8,12,24,36,48,72 h的7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干预:出血1组脑内缓慢注入Ⅶ型胶原酶0.4 U和3.2IU的肝素钠混合液2 μL,出血2组脑内注入Ⅶ型胶原酶0.8 U和3.2 IU的肝素钠混合液2 μL,假手术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各时相点动物的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精神状态、肢体活动,体温、呼吸、心率改变;检测血常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心肌酶学(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采用改良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光镜下观察脑、肺脏、肝脏、小肠、肾脏的病理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②各组动物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学、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③实验动物的主要脏器病理改变.结果:9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出血1组、2组动物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5).出血2组高于出血1组[(39.56±0.59)℃,(37.98±0.52)℃;(124.23±4.12)次/min,(92.56±2.95)次/min;(325.96±84.53)次/min,(258.16±75.42)次/min,(P<0.05)],尤其以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差异明显[(19.46±0.91) ×109/L,(10.83±0.87)×109/L,(P<0.01)].②各组动物的静脉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尿素氮含量、肌酐含量、肌酸激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出血1组、2组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出血2组高于出血1组[(35.04±7.54)μkat/L,(24.25±5.42)μkat/L;(51.61±10.47)μkat/L,(33.77±7.44)μkat/L;(21.12±2.93)mmol/L,(9.78±1.45)mmol/L;(68.57±5.24)μmol/L,(40.54±3.95)μmol/L;(706.44±44.92)μkat/L,(189.23±25.08)μkat/L;(357.96±40.95)μkat/L,(149.60±19.10)(P<0.05)],尤其以血浆内毒素含量差异明显[(1.025±0.250)Eu/mL,(0.595±0.150)Eu/mL,(P<0.01)].③实验动物的主要脏器病理改变:大鼠脑出血各时相点动物的器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损害,出血1组在24~36h的脏器病理变化达到高峰,72 h基本恢复正常,出血2组较出血1组炎性损害更加明显持久,在24~48 h的脏器病理变化达到高峰,72 h仍可见炎性损害.结论:显示0.8 U胶原酶模型是较成功的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该模型符合临床常见诱发因素,各器官功能的各项指标变化能动态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患者,55岁以上年龄的人群患病率达50oA,且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自2002年以来采用膝关节阻滞加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OA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并腔内注射川芎嗪;对照组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并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采用13本整形协会(JOA)制定的评定标准,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疗效评定;并检测术前、术后1、10、20d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术后1周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术后10d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正>我院自2004~2006年采用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218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8例(298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男97例(134膝),女121例(164膝);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受累是影响患者行走功能的重要因素,观察关节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并与单纯应用地塞米松做比较。方法:选择2000—06/2001-ll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多伴有大关节的炎症、并处于活动期(休息时伴有中度疼痛、晨僵〉1h、3个以上关节肿胀、关节压痛〉8个,血沉〉30mm/h)。所有患者均获全面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对照组14例。实验组用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联合膝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只用地塞米松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疗程4周。④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②采用类比评分法(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进行疼痛程度的评定。⑧疗效评估以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增分值(疗后一疗前)为评估指标,〉20分为显著进步.〉10分为进步,〈10分为无效。治疗后进步曾经〉10分,后又降低至〈10分者为复发,于治疗后l,2,3,4周进行。④在治疗前,治疗后1,4周进行肿胀指数、压痛指数的评定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滴度、血象及肝肾功能变化的检测。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④治疗4周后实验组显著进步11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著进步1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21.4%,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有效率随治疗后时间的推移由100%下降至93.8%,对照组由100%降至21.4%。②治疗后1周两组膝关节的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及压痛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4周后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而实验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血沉,C反应蛋白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类风湿因子滴度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滴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血肌肝、尿素氮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能显著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有效防止复发,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塞米松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受累是影响患者行走功能的重要因素,观察关节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并与单纯应用地塞米松做比较。方法:选择2000-06/2001-11解放军第二○二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多伴有大关节的炎症、并处于活动期(休息时伴有中度疼痛、晨僵>1h、3个以上关节肿胀、关节压痛>8个,血沉>30mm/h)。所有患者均获全面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对照组14例。实验组用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联合膝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只用地塞米松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疗程4周。①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②采用类比评分法(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进行疼痛程度的评定。③疗效评估以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增分值(疗后-疗前)为评估指标,>20分为显著进步,>10分为进步,<10分为无效。治疗后进步曾经>10分,后又降低至<10分者为复发,于治疗后1,2,3,4周进行。④在治疗前,治疗后1,4周进行肿胀指数、压痛指数的评定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滴度、血象及肝肾功能变化的检测。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4周后实验组显著进步11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著进步1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21.4%,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有效率随治疗后时间的推移由100%下降至93.8%,对照组由100%降至21.4%。②治疗后1周两组膝关节的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及压痛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4周后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而实验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血沉,C反应蛋白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类风湿因子滴度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滴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血肌肝、尿素氮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能显著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有效防止复发,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塞米松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老年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前内侧或前外侧穿刺给予玻璃酸钠及医用几丁糖后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比较膝关节穿刺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诊的971例门诊患者(1 572膝)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膝关节X线K-L关节炎分级为4级,年龄大于65岁,间断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6个月以上效果不佳,患者分为三组:A组医用几丁糖组,411例(723膝),入组后0、2、4周关节前内侧或前外侧局部穿刺注射医用几丁糖,每次1支,同时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B组玻璃酸钠组,346例(508膝),入组后0、1、2、3、4周关节前内侧或前外侧局部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每次1支,同时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C组患者单纯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214例(341膝)。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结果包括:膝关节疼痛VAS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关节穿刺并发症等,依据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371例患者(601膝),符合本组试验要求完成1年随访,其中A组患者159例(257膝),B组患者127例(212膝),C组患者85例(132膝)。与治疗前相比,A和B组患者治疗1、6、12个月后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明显增加,在治疗第1个月时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38,P<0.05;F=12.156,P<0.05);但C组患者在治疗1、6和12个月后膝关节VAS疼痛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膝关节穿刺局部并发症主要是膝关节疼痛、肿胀以及皮下淤血,所有并发症持续时间短。B组患者膝关节穿刺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09%(33/212),显著高于A组7.39%(19/257,χ~2=7.872,P<0.05),但按照膝关节穿刺次数计算:A和B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1,P>0.05);A组患者前内侧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3.77%(15/398),显著高于前外侧1.07%(4/373;χ~2=5.825,P<0.05);B组患者前内侧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4.61%(25/542),显著高于前外侧1.35%(7/518;χ~2=9.285,P<0.05)。A组和B两比较:无论前内侧还是前外侧,其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01,P>0.05;χ~2=0.163,P>0.05)。结论医用几丁糖及玻璃酸钠局部应用治疗老年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短期内效果可,膝关节局部穿刺的并发症与穿刺次数及部位有关,前外侧为较佳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周骨折内固定术后预防膝关节粘连的方法。方法32例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骨折内固定术。术后采用持续被动活动仪(CPM机)结合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平均随访8.2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25例获随访,5例中途退出随访,2例失访。随访患者中优1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8.2%。结论膝周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CPM结合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防止关节粘连。  相似文献   

15.
张建华 《护理研究》2005,19(28):2594-2595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由于衰老、创伤、炎症、肥胖、代谢障碍和遗传因素引起[1].表现为进展缓慢的关节疼痛、僵硬、肿大、活动时有骨擦音、关节积液以及活动障碍.由于膝关节为承重关节,膝关节病变可导致病人严重的功能障碍.传统采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氨基葡萄糖及硫酸软骨素治疗骨性关节炎.我院风湿科2001年开始开展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治疗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 tuberculosis) is a rare cause of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many cases of PJI caused by M. tuberculosis have no medical history of active tuberculosis (TB) or other localization, which contributes to diagnostic difficulties. Furthermore, owing to the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on treatment,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rategies, such as the duration of anti-tuberculosis (anti-TB) drugs and surgical indications, remain unclear.We report a case of PJI caused by M. tuberculosis and secondary pyogenic arthritis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in a 67-year-old man after knee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 in Japan, which was a moderately endemic country until 2020 and a low endemic country since 2021. Although he had no past medical history or close contact with TB, he was diagnosed with PJI caused by M. tuberculosis, following the culture of a synovectomy specimen. He underwent two-stage surgery and was treated with anti-TB drugs for a total of 12 months and recovered without recurrence.Based on our case and previous studies, there are three point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PJI caused by M. tuberculosis. First, about one year of anti-TB drugs with two staged joint revision resulted in a good course of treatment. Second, surgical treatment might be considered in cases complicated by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Third, because the diagnosis of PJI caused by M. tuberculosis is difficult, TB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outine bacterial culture-negative PJI, especially in endemic are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态进展性牵伸(SPS)联合关节松动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TKA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SPS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22.14±9.73)°、HSS评分(87.13±9.56)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PS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TKA后关节功能障碍,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扩大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配合肌力训练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僵硬、疼痛等关节功能障碍。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04-02/2005-01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3例(86膝)。膝关节僵硬感者59例,其中膝关节肿胀者17膝,内翻畸形者29膝,活动范围不同程度受限者42膝;髌骨内下方压痛者48膝,髌骨内上方和髌骨下方压痛者16膝,髌骨外下方压痛者9膝。患膝屈曲90°,注射部位选用髌骨下内侧,经严格消毒后,注射针刺入关节腔内,回吸无血后注入玻璃酸钠溶液,注射1次/周,5次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膝关节股四头肌为主的肌力训练:①仰卧位,双腿伸直并拢抬起,保持足跟距离床面30cm左右,坚持15~30s,放下休息几秒,再抬起,反复训练。②坐位,做向前踢腿动作,踢起时停留15~20s,放下休息几秒,再抬起,反复训练。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疗效评定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级;膝关节疼痛程度的评定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结果:63例患者(86膝)均进入结果分析。优40膝,良33膝,可11,差2膝。优良率达84.9%,总有效率为97.7%。结论:①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填充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改善膝关节疼痛,使关节僵硬感消失,活动自如。②具有无创伤、无副作用、无并发症、疗效确切、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配合持之以恒的肌力训练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配合肌力训练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僵硬、疼痛等关节功能障碍。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04-02/2005-01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3例(86膝)。膝关节僵硬感者59例,其中膝关节肿胀者17膝,内翻畸形者29膝,活动范围不同程度受限者42膝;髌骨内下方压痛者48膝,髌骨内上方和髌骨下方压痛者16膝,髌骨外下方压痛者9膝。患膝屈曲90&;#176;,注射部位选用髌骨下内侧,经严格消毒后,注射针刺入关节腔内,回吸无血后注入玻璃酸钠溶液,注射1次/周,5次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膝关节股四头肌为主的肌力训练:①仰卧位,双腿伸直并拢抬起,保持足跟距离床面30cm左右,坚持15~30s,放下休息几秒,再抬起,反复训练。②坐位,做向前踢腿动作,踢起时停留15~20s,放下休息几秒,再抬起,反复训练。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疗效评定参考《中医病断疗效标准》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级证诊;膝关节疼痛程度的评定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结果:63例患者(86膝)均进入结果分析。优40膝,良33膝,可11,差2膝。优良率达84.9%,总有效率为97.7%。结论:①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填充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改善膝关节疼痛,使关节僵硬感消失,活动自如。②具有无创伤、无副作用、无并发症、疗效确切、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配合持之以恒的肌力训练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评价早期综合康复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 方法:80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同时给予泥疗、平衡负重及关节活动度(KOM)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及连续泥疗下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水肿程度、ROM和依从性的评定,评价早期综合康复的作用。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膝关节周径、关节活动度、依从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能减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