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8例ACS患者分为脂联素≤4.5 mg/L组10例(观察组)、脂联素〉4.5 mg/L 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6个月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4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及心力衰竭加重各2例。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不同,其6个月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各异;表明血清脂联素水平可预测AC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脂联素水平ACS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CRP水平ACS组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与CR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中约30%~40%的首发症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如何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价ACS患者的预后是临床心脏病学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发现,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并释放入循环对远端组织起作用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调节体内能量平衡、调节脂糖代谢、抗炎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增敏等等多种作用〔1〕。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炎症急性期的反应蛋白,它的高低可以作为ACS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在ACS患者中脂联素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无相关性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已行冠脉造影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定量测定ACS患者血浆脂联素… 相似文献
4.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并释放入循环对远端组织起作用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调节体内能量平衡、调节脂糖代谢、抗炎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微循环及血管新生等多种作用.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炎症急性期的反应蛋白,它的高低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已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定量测定ACS患者血浆脂联素、血脂、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冠心病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脂联素(APN)的浓度及PCI干预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冠心病患者13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1支或多支病变,PCI术后随访半年,再次冠脉造影证实无再狭窄72例,同时选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冠脉造影正常,分别测定APN、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 CHD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CI治疗组APN水平明显高于CH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APN水平与TC、TG、LDL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APN水平与冠心病及其主要危险因子独立相关.APN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42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睡前服用,1次/d。另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33例正常体检者为NC组。治疗时间12周。检测治疗前后2组研究对象血脂、APN、hs—CRP等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CS组的血清APN明显低于NC组(P〈0.05),而血清hs—CRP明显高于NC组(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APN明显升高,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升高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ACS患者hs—CRP水平,从而可能改善ACS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所谓易损斑块是指易于破裂的高风险斑块,有别于引起管腔狭窄,导致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此种斑块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性,由脂质核心、薄纤维帽等构成,并伴有血管壁的正性重构。而脂联素是一种脂肪因子,几乎参与到了从易损斑块形成至破裂的全部过程。目前更有大量研究指出,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同日益增长的冠状动脉疾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脂联素能够解释冠状动脉疾病病理进程中所涉及的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脂联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文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7):638-63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联素(APN)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探讨APN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将住院确诊为ACS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两组均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APN的变化。同时设健康对照组,不做治疗。结果干预前ACS组APN水平为4.45mg/L±2.12mg/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9.64mg/L±3.84mg/L(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组、B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清APN升高(P〈0.01);B组与A组比较,TC及APN的浓度变化幅度更大(P〈0.01)。结论ACS病人A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低APN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且与ACS中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阿托伐他汀短期内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可升高APN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及高分子量脂联素浓度随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构成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影响冠脉斑块易损性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0例,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及高分子量脂联素的浓度。结合ST段及T波发生改变的导联,室壁运动异常的节段,复杂病变的部位及斑块破裂与否来综合确定罪犯病变。研究ACS患者血清脂联素及高分子量脂联素浓度与罪犯病变罪犯病变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特点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与罪犯病变纤维脂质体积绝对值呈中等程度相关(r=0.505,P0.01),与罪犯病变纤维组织体积绝对值亦呈正相关(r=0.499,P0.01),而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罪犯病变4种VH-IVUS检测的成分间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罪犯病变斑块相对稳定的成分纤维组织和纤维脂质含量增加时,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也增加。高分子量脂联素作为保护性的脂肪因子可能参与到影响冠脉斑块易损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
目的研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连续入选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并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且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18例,依据随访2年结束时是否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及无MACCE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细胞计数、血清生化、病变特征、是否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否应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无MACCE患者193例(88.5%),发生MACCE的患者25例(11.5%),25例MACCE中死亡14例(56.0%),再发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9例(36.0%),非致死性卒中脑2例(8.0%)。14例死亡患者中5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死于出血,1例死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5例死亡原因不清。MACCE组中入院时血压异常17例(68.0%),NT-proBNP>1 000 pg/ml的患者9例(37.5%),肌酐>110μmol/L的患者3例(12.0%)。与无MACCE组相比,MACCE组入院时血压异常(17/25vs87/193,P<0.05)、NT-proBNP明显升高(9/25 vs 37/193,P<0.05)、肌酐升高(3/25 vs 4/193,P<0.05)和空腹血糖升高比例(10/25 vs 49/193,P<0.05)均明显增加。结论入院时血压异常、NT-proBNP明显升高、肌酐升高和空腹血糖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PCI术后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行PCI术的M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APN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入院时、PCI术后1d、3d APN、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2)APN水平10(mg/L)组与APN水平10(mg/L)组比较,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增加(P0.05,0.01)。结论 MI患者行PCI治疗,APN水平术前即显著降低,术后APN水平降低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可以作为MI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与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相关.在肥胖、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1].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探讨与ACS发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联合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两种炎症指标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稳定型心绞痛(SA)组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将ACS患者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1例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32例两组.分别检测各组CRP、肌钙蛋白I(cTnI)及全部样本血清脂联素的水平.结果 CRP水平ACS组与SAP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N水平ACS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cTnI水平ACS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ACS组血清APN与CRP呈负相关(r=-0.516,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SA组APN与其他指标亦无显著相关.结论 脂联素在冠心病中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水平显著降低可预测ACS的发生及发展,动态监测血清APN水平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观察病情、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Hcy和脂联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联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免疫散射法)、Hcy(化学分光法)、脂联素(ELISA法)水平,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s—CR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hs-CRP和Hcy水平逐渐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hs—CRP和Hcy水平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hs—CRP、Hcy和脂联素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状态,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联素(ADP)、纤维蛋白原(Fib)、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水平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6例,按病变类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3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35例、多支病变组28例。根据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未发生MACE组和发生MACE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ADP、Fib和HMGB1水平。比较UA组、AMI组与对照组之间,ACS患者不同病变程度3组间,未发生MACE组与发生MACE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组和AMI组患者血浆Fib、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AD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与UA组相比,AMI组患者血浆AD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Fib、HMGB1水平无显著差异。ACS患者不同病变程度3组间比较,ADP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下降,Fib及HMGB1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升高(P均0.05);与未发生MACE组比较,发生MACE组患者Fib及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AD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ACS患者血浆Fib、HMGB1水平升高,ADP水平降低,血浆Fib、HMGB1及ADP水平对于ACS患者病变程度及MACE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损斑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是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的病理学特征、致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对目前有创和无创影像学技术对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的最新进展、易损斑块的血清标记物研究及易损斑块的早期干预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横断面研究,评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6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140例非代谢综合征老年人血清脂联素、C反应蛋白、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并采用等级相关统计方法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 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为(7.2±3.6)g/L,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10.0±3.9)g/L,代谢综合征1级、2级、3级的患者分别为27例(44.3%)、21例(34.4%)和13例(21.3%),脂联素水平分别为(8.5±2.7)g/L、(7.0±2.5)g/L和(4.9±2.4)g/L,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增多,脂联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呈等级相关(均为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和性别比后,高水平脂联素使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降低.脂联素四分法表示中,高脂联素水平组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其他较低组降低96.0%(OR=0.04,95%可信区间0.023~0.056,P<0.01).结论 老年人中,高水平脂联素使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或糖耐量异常(IGT)时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40例ACS患者分为3组,单纯ACS组,ACS合并T2DM组,AGT组,并以1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血清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结果:ACS合并T2DM组、合并IGT组、单纯ACS组的AP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均<0.01),且合并T2DM组的APN水平也明显低于单纯ACS组(P<0.01),合并T2DM组与合并IGT组间APN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合并IGT组与单纯ACS组间亦无明显差异;校正FBG、FINS和IR后,APN与LDL-C负相关(γ=-0.322,P<0.05),与HDL-C正相关(γ=0.330,P<0.05),校正TG、HDL-C、LDL-C后,APN与FBG、FINS、IR负相关(γ分别为-0.270,-0.238,-0.257,P均<0.05).结论:APN与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和276G→T两个位点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对195例老年代谢综合征组(MS组)患者和156例对照组(Con组)人群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并用TaqMan探针技术进行脂联素基因SNP45分析,直接测序法进行脂联素基因SNP276分析.结果 MS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胰岛素是影响M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分析:SNP45在MS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提示G等位基因在代谢综合征人群多见(P <0.05):MS组中携带TG+GG型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TT型的患者(P<0.05):Con组、MS组二组间SNP276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析显示无差异性(P>0.05).结论 低脂联素血症与MS的发生发展有关,SNP45 G/G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MS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