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0岁。主诉:发现血压升高16年,加重伴头晕1月。现病史:1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当时150/90mmHg(1mmHg=0.133kPa),间断服用降压药。以后血压逐渐升高,最高达210/105mmHg,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6岁,以"发现血压高10年,头晕、乏力1年"为主诉入院。10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波动于150~160/95~100mmHg(1mmHg=0.133kPa),于本院查尿常规、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皮质醇及醛固酮等正常,诊断高血压。服用氨氯地平5mg/d,贝那普利10mg/d,血压控制在135~140/85~95mmHg,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以"发现头部包块17年,血压升高10年,头晕3年"入院。患者17年前发现左侧头部数个包块,可扪及搏动,每次血压升高时包块增大,血压下降时包块缩小。10年前发现血压升高,收缩压最高达220mmHg(1mmHg=0.133kPa),长期口服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美托洛尔、氢氯噻嗪等多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欠佳,波动在150~180/90~110mmHg。病程中患者有双下肢无力、冷凉感,无间歇性跛行、发热、关节疼痛等。7年前患者行走时晕倒在地,伴短暂意识丧失,持续数分  相似文献   

4.
贺婷  袁旭明  何昕 《中国循环杂志》2022,(11):1159-116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血压升高20余年,头昏、头痛1个月”于2022年3月19日入院。患者20年前发现血压升高,最高收缩压>190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前规律口服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及比索洛尔(5 mg,每日1次)降压,血压控制在150/80 mmHg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8年,伴多饮、多尿、乏力2个月余”于2021年6月3日就诊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我院)。患者于8年前常规体检中发现血压升高,多次非同日测血压均>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监测血压最高可达200/150 mmHg, 就诊于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医院,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次 2次/d),但患者未能坚持用药,现已自行停药2年余,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发现腹部肿块、血压升高3年。3年前因腹部稍痛不适于当地医院B超发现近右肾门区实质性肿块(鹅蛋大小),伴血压升高[150/100mmHg(1mmHg=0.133kPa)],后去某三甲医院就诊,腹部CT扫描显示腹主动脉旁肿块,拟诊为腹膜后淋巴瘤,并做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发现血糖、血压升高3年,蛋白尿4d"就诊。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180/100mmHg(1mmHg=0.133kPa),无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水肿、胸闷、胸痛等症状。患者平日偶尔服用降糖中成药、罗布麻等药物,未监测血糖;自述平日血压控制在约150/80mmHg。就诊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1岁,已婚。发现血压高1年,头晕1d。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晕,并伴活动后轻度胸闷、心悸,就诊发现血压180/90mmHg(1mm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经氨氯地平加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血压多数时间控制在140/80mmHg水平。1d前再发头晕,同时伴面部发热。肢体活动无明显异常。门诊血压为122/68mmHg;超声心动图示:室间  相似文献   

9.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3年余,头晕1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年体检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血压170/100 mmHg(1 mmHg=0.133 kPa),无其他不适,诊断为高血压,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血压控制欠佳,波动在140~150/110 mmHg。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3岁,出生后全身牛奶咖啡斑,3个月前查体发现血压升高,平素无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腹痛等不适,血压最高可达185/120mmHg (1 mmHg=0.133 kPa),当地医院未能明确病因,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血压波动于150~180/100~110 mmHg,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以"高血压查因"收入院。既往无特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血压165/99 mmHg,全身牛奶咖啡斑,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岁,因2年前严重发作一次自发性胸痛,伴大汗、濒死感,持续20分钟方缓解;近期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检查疑有冠脉狭窄;于2009-05-13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院.既往危险因素:高血压史5年,最高血压150/110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性,59岁,因"发现心房扑动1年,活动后气促2个月伴下肢浮肿"入院。患者1年前外伤后外院行心电图检杏发现心房扑动,心室率在150次/min左右,因无不适症状,未重视及进一步诊治。近2个月来出现活动后气促伴乏力、浮肿,活动耐量较前明显下降,无发热、尿少、咳嗽。既往无风湿热、心肌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体检:血压120/70 mmHg,心脏浊音界左下稍扩大,心率150  相似文献   

13.
产后妊娠中毒症演变来的肾炎患者104例,年龄20~44岁。既往均无肾脏病史。按症状轻重将晚期妊娠中毒症分成3度:Ⅰ°为轻型,蛋白尿<1‰,血压<150/90mmHg,轻度局部性水肿;Ⅱ°为中型,蛋白尿1~3.3‰,血压150~170/90~110mmHg,中度水肿;Ⅲ°为重型,蛋白尿>3.3‰,血压>170/110mmHg,高度全身浮肿。104例中,73%的患者直接演变成慢性肾炎。9%  相似文献   

14.
佩尔地平静脉滴注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佩尔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危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60岁)高血压危象患者92例,治疗前平均收缩压(236±16)mmHg和/或舒张压(125±11)mmHg,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滴佩尔地平,剂量为0.5~6μg/(kg·min),根据血压每5min调整一次剂量,每次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目标血压150~160/100~110mmHg,然后维持此血压水平1~3d.结果用药后5min、10min、30min、1h、2h的平均血压降至231/125,226/123,217/121,207/118,203/107mmHg,24h后达到最大效应,血压平均为(168±11)/(100±9)mmHg,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佩尔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起效快,降压作用平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6岁,以"发现血压高10年,头晕、乏力1年"为主诉入院。10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波动于150~160/95~100mmHg,于本院查尿常规、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皮质醇及醛固酮等正常,诊断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78岁女性,因高血压18年,血压控制不佳、夜尿频繁1月余于2022年6月9日至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院)门诊就诊。现病史:患者18年前发现有高血压,收缩压最高达170mmHg(1 mmHg=0.133kPa),舒张压最高不详,现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早晨1次,近1月来家庭清晨自测血压160~170/70~80mmHg,服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但在15:00左右自测血压增高(160/74、167/75、173/78 mmHg),控制欠佳,近1年来夜尿频繁,频率约1次/h,夜尿量增多,未估算具体夜尿量,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无明显血尿、尿混浊,无尿石、尿道分泌物。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2例伴慢性低血压的无肾患者采用消炎痛(150mg/d)治疗。例1为34岁女性,11年前作了肾切除,卧位血压从63±4/37±3mmHg提高到76±5/48±6mmHg。例2为45岁男性,3个月前作了肾切除术,卧位血压从93±6/47±6mmHg提高到112±8/61±5mmHg,在站立位测量血压时,其结果亦相似。2例患者血压增高的同时,用放射免疫测定血前列腺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8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51年"于2007-10-11入院.患者1956年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无头晕、头痛等症状,血压多波动于120~135/90~95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9岁,因间断头晕、头痛、恶心10年,毛发增多、声音低沉半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恶心,测血压(140 ~ 150)/(80 ~90)mmHg(1 mmHg=0.133 kPa),单药治疗血压可控制在120/70mmHg左右.近1年血压进行性升高,间断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四肢颤动及厥冷、恐惧感,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仍控制不佳,并出现心房颤动,未系统诊治.半年前患者出现唇周生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并逐渐加重,5d前当地腹部增强MRI发现左侧肾上腺巨大占位,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可,二便正常,近半年体重增加10 kg余.既往体健.育有2女1子,51岁绝经.家族中父亲、哥哥、二女儿均患有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20.
刘某,女,26岁,以"间断出现双手、双下肢屈曲不能伸展半年,加重伴右侧小腿疼痛2d"为主诉入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双下肢屈曲不能伸展,在当地住院治疗7d,具体诊治不详,症状好转出院。2d前再次出现双手、双下肢屈曲不能伸展,伴有右侧小腿肌肉疼痛不适。但无功能受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最高达180/15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