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 2K4)、小类泛素化修饰蛋白1(SUMO-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11月至2014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80例年轻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为EC组,8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为非典型增生组、80例子宫内膜正常患者为正常组。对比3组患者组织中MAP2K4、SUMO-1、BRCA1表达,分析MAP2K4、SUMO-1、BRCA1表达与EC组患者临床病理参数、5年生存率关系。结果 EC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AP2K4、BRCA1表达低于非典型增生组、正常组,SUMO-1表达高于非典型增生组、正常组(χ^2值分别为64.73、60.67、64.52,均P <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的EC组患者MAP2K4、BRCA1表达低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织分化程度为高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SUMO-1表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织分化程度为高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χ^2值分别为6.67、4.98、4.98、7.87、5.22、6.88、5.79、6.26、4.51、5.13、7.13、5.94,均P <0.05);MAP2K4、BRCA1在EC组织中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SUMO-1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χ^2值分别为5.79、4.39、6.35,均P <0.05)。结论 MAP2K4、BRCA1在年轻EC患者中呈低表达,SUMO-1呈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 (MAP2K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进行乳腺癌切除手术的98例病理标本作为研究材料,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到2018年6月。测定标本中MAP2K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P2K4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结果 MAP2K4高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病理分级及MAP2K4表达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病理分级与MAP2K4表达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高表达状态的MAP2K4可导致病情进行性发展,影响患者预后。MAP2K4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提示检测MAP2K4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2K4)、PKG1及小脑锌指结构蛋白1(ZIC1)表达水平及对病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03例行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灶组织中MAP2K4、PKG1及ZlC1水平;随访5年患者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P2K4、PKG1及ZlC1表达与预后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价值。结果:MAP2K3、PKG1及ZIC1表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死亡患者高于存活患者,低表达患者生存期高于高表达患者(均P0.05);MAP2K3、PKG1及ZIC1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测患者预后质量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80.0%,且AUC均0.9。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组织中MAP2K4、PKG1及ZlC1异常高表达,可能作为评估患者病情预后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EC)是我国妇科常见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E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EC在发病早期是一种相对惰性和可治愈的疾病,而至疾病晚期或复发时,则侵袭性较高。对EC患者准确地进行术前评估,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MRI作为EC最准确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在术前确定该病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及进行预后评估。目前,除常规MRI检查外,MRI动态增强灌注成像(DCE-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等新技术,在EC患者的术前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笔者拟就EC患者的MRI表现与其FIGO临床分期的关系,EC患者诊治中的MRI新技术,以及MRI对于保留生育功能EC患者的预测价值的研究、应用现状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EC)为女性生殖系统3大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迄今尚未阐明。肝激酶B1(LKB1),又被称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11,是肿瘤抑制激酶。在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JS)患者中,LKB1失去活性。LKB1磷酸化、磷酸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及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抑制,均可抑制包括EC在内的肿瘤细胞增殖及其能量代谢。EC的发生和发展与LKB1-AMPK-m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笔者拟阐述LKB1-AMPK-mTOR信号通路对于EC作用的研究现状,以及通过该信号通路治疗EC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nnexin A1、P16及CDK4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1例单纯型增生过长、29例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3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6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nnexin A1、P16及CDK4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过长、腺瘤型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nnexin A1(χ2=50.421,P=0.000)、P16蛋白(χ2=25.929,P=0.000)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K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19,P=0.000)。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不同肌层浸润组、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组的AnnexinA1、P16及CDK4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nnex-inA1阴性、P16阴性并CDK4阳性者的比例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6,P=0.013,χ2=8.071,P=0.01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nnexin A1和P16蛋白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895,P0.001);Annexin A1和CDK4蛋白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935,P0.001);P16和CDK4蛋白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912,P0.001)。结论:Annexin A1、P16及CDK4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相关,An-nexin A1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LeY、FUT1、FUT4在正常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单纯与复杂增生及正常增值期内膜LeY、FUT1、FUT4的表达。结果:FUT1、FUT4、LeY在正常子宫内膜不表达,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中过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膜和(或)胞浆;LeY寡糖抗原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过表达,并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与临床手术病理分期无关。结论:FUT1、FUT4、LeY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常子宫内膜组织INH亚单位的表达及分布情况以及外周血中INH—B水平以探讨INH在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12月就诊的输卵管因素不孕者的增殖期子宫内膜16例,宫颈癌患者之早分泌期(11例)和晚分泌期子宫内膜(17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于月经第3~5天或经前第7天抽取外周血检测INH—B。所有病例术前半年未服任何激素类药物。结果INH三个亚单位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随月经周期的变化染色反应逐渐增强。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BB亚单位的表达与血INH—B水平呈正相关(r=0.539,0.767,P〈0.05)。结论INH亚单位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在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说明了INH可能是自分泌和旁分泌信号的组成部分,在子宫内膜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预后关系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CA125水平指导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价值.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l25水平.结果 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CA125>20 kU/L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7%和98.0%.CA125>35 kU/L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8%和100.0%.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结论 血清CA125值的检测对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初治的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5年生存率,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2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72.4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生存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为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结论 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为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据此制定规范化个体治疗方案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pendablity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so as to apply th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92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followed and observed. Us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72.41%. Using univariate analysis, the survival time was correlated with histologic type, pathological staging, histologic grade, myometrium invasion,cervical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survival time was correlated with histologic type,histologic grade and myometrium invasion. Conclusions Histologic type, histologic grade and myometrium invasion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they should be treated by individual therapi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其与EC的临床关系。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妇产科具有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并行手术切除子宫的52例EC患者(EC组),21例同期在本院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正常组),以及12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患者(EIN组)的子宫内膜石蜡包埋切片为研究对象。对石蜡包埋切片采用CD34及过碘酸雪夫(PAS)双重染色法,观察VM在上述3组的表达情况,同时对EC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MMP-2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EC组52例患者不同临床因素[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VM阳性表达率及MMP-2高表达率差异,以及EC组中VM与MMP-2表达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南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3组患者年龄、是否绝经、生育史、月经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EC组患者肿瘤组织VM阳性表达率为30.8%(16/52),而在正常组及EIN组受试者的子宫内膜中均未发现VM形成。②FIGO临床分期为Ⅰ期患者VM阳性表达率较Ⅲ~Ⅳ期低(14.3%vs 7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WHO病理分级为高、中、低分化的EC患者之间两两比较,分化级别高者较分化级别低者VM阳性表达率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VM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66.7%vs 2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4,P=0.030);VM阳性表达率在≤50岁和>50岁患者之间,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和≥1/2肌层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MP-2高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患者高(88.9%vs 2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3,P=0.000);MMP-2高表达率在≤50岁和>50岁患者之间,FIGO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和Ⅲ~Ⅳ期患者之间,WHO病理分级为高、中、低分化的EC患者之间,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和≥1/2肌层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EC组52例患者肿瘤组织中,VM形成与MMP-2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478,P=0.000)。 结论部分EC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VM,并可能与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MMP-2可能促进VM形成,二者共同作用可能促进EC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生长抑制因子4 (ING4)基因在不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份正常的增生期子宫内膜、15份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及45份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NG4的表达情况,观察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NG4在增生子宫内膜中表达最多,在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增生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不典型增生组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测定结果一致,ING4 mRNA的表达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逐渐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NG4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其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期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ING4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丢失,ING4的低表达促进了肿瘤的发生.检测ING4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测癌前病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HE)4、糖类抗原(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及118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E4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及CA19-9水平,比较各组血清HE4、CA125及CA19-9的阳性率,并比较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E4、CA125及CA19-9水平的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及CA19-9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76.57(56.92~ 104.60) pmol/L比56.75(48.33~68.91) pmol/L、13.26(6.07 ~ 25.90) kU/L比7.64(3.76 ~ 16.45)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血清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和HE4+ CA125+ CA19-9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CA125、CA19-9、CA125+ CA19-9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CA19-9、HE4+CA125、HE4+ CA19-9、HE4+ CA125+ CA19-9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血清HE4、CA125及CA19-9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E4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阳性率,血清HE4、CA125及CA19-9亦有助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和Heps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及癌旁2 cm处组织,分别纳入宫颈癌组及癌旁组,均为70例;并选取同期因宫颈良性病变于本院手术获取的20例良性病变宫颈组织,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结(SP)法检测上述3组组织中HMGB-1及Hepsin蛋白表达情况,并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差异,不同临床因素下HMGB-1及Heps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及此2种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对2种蛋白不同阳性表达强度宫颈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取得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宫颈癌组HMGB-1及Heps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较癌旁组或对照组高,而癌旁组此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结果显示,良性病变宫颈组织中HMGB-1及Hepsin蛋白表达呈阴性,而宫颈癌癌旁组织中此2种蛋白呈淡黄色或黄色阳性(++)表达,宫颈癌组织中,则此2种蛋白呈棕褐色强阳性表达(+++),并且主要位于细胞质。③宫颈癌组的70例宫颈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者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T1+T2者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者、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远隔器官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者的Heps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者、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者、无淋巴结转移者及肿瘤TNM分期为Ⅰ+Ⅱ期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MGB-1蛋白与Heps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15.27,P=0.01)。⑤影响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HMGB-1蛋白(+++)表达(HR=11.637,95%CI:4.351~38.213,P<0.05)及Hepsin蛋白(+++)表达(HR=10.142,95%CI:4.285~33.275,P<0.05)。 结论HMGB-1及Hepsin蛋白的增强表达与宫颈癌侵袭性增强有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喜红  张煦  康瑞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11-1812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1(Annexin-1)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3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nnexin-1的表达情况。结果:Annexin-1在17例(25·8%)子宫内膜腺癌中呈强阳性表达,29例(43·9%)为弱阳性,20例(30·3%)为阴性;在28例(93·3%)正常子宫内膜中呈强阳性;13例(40·6%)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呈阳性表达,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0·01)。子宫内膜癌中Annexin-1表达下降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病理及淋巴转移无关(P>0·05)。结论:Annexin-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和不典型增生中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以及预测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癌变风险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