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黛主要由10%的有机物和90%的无机物组成,润湿性差,疏水性强,靛蓝、靛玉红等有效成分在水中几乎不溶,口服后如何起效亟待揭示。为此,该文提出“青黛在胃液强酸环境中无机物溶解,在肠液胆汁环境中有机物增溶”的体内起效假说并进行了验证。首先,采用溶出仪模拟青黛在不同消化液中的变化过程,比较低剂量与正常量胆汁对无机物溶解和有机物释放的影响。观察不同消化液中青黛的表面形态与元素变化,研究发现胆汁是促进青黛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溶出的关键。进一步采用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研究青黛对正常大鼠和胆管结扎大鼠的解热作用,发现青黛对正常大鼠的解热作用优于胆管结扎大鼠。上述结果表明,青黛口服后,碳酸钙载体在酸性胃液中转变为微溶状态,少量有机物释放出来,当青黛进入与胆汁混合的肠液时,载体大量溶解,靛蓝、靛玉红等有机物大量溶出,从而吸收入血并发挥疗效。该研究对青黛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胆汁分泌不足的患者(如胆管切除),口服青黛可能疗效不佳,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黛粉末外观颜色及其提取液颜色与靛蓝、靛玉红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7批青黛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青黛粉末及提取液的色度值L~*,a~*,b~*。运用SPSS 20.0软件对青黛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色度值进行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感官评定青黛粉末外观颜色结果表明,随着粉末颜色加深,分光测色仪测定粉末和提取液的明亮度(L~*)降低、红-绿色度(a~*)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靛蓝含量与青黛粉末L~*呈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为-0.520;与a~*呈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为0.567。靛玉红含量与青黛粉末、提取液的L~*呈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35,-0.580;与a~*呈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06,0.493。结论:青黛粉末外观颜色较深者,其靛蓝、靛玉红含量较高;青黛粉末L~*,a~*与靛蓝、靛玉红含量的相关性比提取液的相关性大;青黛粉末颜色与靛蓝、靛玉红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青黛快速鉴别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青黛色度值的方法具有稳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甘石青黛膏透皮实验中靛蓝及靛玉红的测定方法,考察甘石青黛膏全方与拆方,以及不同基质下靛蓝及靛玉红的体外经皮渗透行为,探讨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其透皮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鼠皮为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靛蓝及靛玉红的量;考察全方与拆方、凡士林基质以及橄榄油基质下靛蓝及靛玉红的透皮特性。结果全方组的透皮速率和累计渗透量均大于拆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橄榄油基质对软膏中靛蓝的渗透效果较凡士林基质明显,而二者对靛玉红的影响没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甘石青黛膏中靛蓝及靛玉红的透皮吸收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甘草-青黛药对配伍的增溶作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青黛-甘草药对配伍的增溶效果。方法:将甘草与青黛、甘草酸分别与靛蓝和靛玉红、柠檬酸与青黛进行配伍,采用HPLC测定各试验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结果:青黛与生、炙甘草配伍,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均明显增多,炙甘草较生甘草约低30%;将甘草酸单铵盐直接分别与靛蓝、靛玉红按比例混合,两者含量均显著增多,约增溶4~8倍,其中2∶1为最佳比例;青黛配伍不同比例柠檬酸,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甘草配伍青黛可达到增溶目的,甘草酸起主要作用,为中药药对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14种青黛商品,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影响青黛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方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果 14种青黛商品中靛蓝平均含量为2.031%,靛玉红含量为0.066 7%。结论目前市场上青黛药材商品质量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样品的靛蓝、靛玉红含量无法达到药典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青黛的药用历史悠久,其加工炮制过程具有特殊性及复杂性。明代以前,药用青黛取打靛形成的顶层泡沫状物的干燥品“靛花”,现代生产工艺将打靛形成沉淀物“粗靛”除杂干燥后制得青黛成品,古今青黛饮片形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因此,该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粗靛与靛花进行质量对比研究。首先基于UPLC-Q-TOF-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HS-SPME/GC-MS/MS方法分析气味化学成分,测定粗靛和靛花中靛蓝、靛玉红、总灰分与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无机成分组成,并且观察其微观形态及表面元素组成。最后通过脂多糖和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对靛花和粗靛的解热活性进行对比,发现靛花解热作用起效更快且药效更持久,而粗靛的解热作用不明显。该研究对青黛加工炮制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青黛的质量标准制定与现代炮制装备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香芩解热颗粒对非感染性动物模型的解热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进行体温筛选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阳性对照组)以及香芩解热颗粒组(XQ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复制大鼠非感染性发热模型,造模前预防性给药两次(间隔0.5 h),监测造模后0.5、1、2、3 h肛温,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IL-1β(白细胞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下丘脑PGE_2(前列腺素E2)、c AMP(环磷酸腺苷)含量,应用PCR技术测定下丘脑PGE_2受体EP1、EP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的0.5~3 h内体温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造模0.5 h达到峰值;与模型组比较,造模0.5 h后香芩解热颗粒组大鼠体温均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及下丘脑PGE_2、c AMP含量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布洛芬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及下丘脑PGE_2、c AMP值显著下降,但香芩解热颗粒组仅下丘脑PGE_2、c AMP值显著下降。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P1mRNA、EP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香芩解热颗粒组EP1mRNA、EP4mRNA显著下降,布洛芬组EP1mRNA显著下降。结论:香芩解热颗粒对酵母型发热大鼠有明显的退热趋势,其退热作用可能与降低下丘脑体温正调节介质PGE_2、c AMP的含量及下调下丘脑EP1mRNA、EP4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青黛难溶,与甘草配伍以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药液中青黛有效成分的含量及生物利用度。 方法:将甘草与青黛、甘草酸分别与靛蓝和靛玉红、柠檬酸与青黛进行配伍,均以HPLC法分别测定各实验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 结果:青黛与生、炙甘草配伍,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均明显增多,但炙甘草较生甘草的低约30%左右;将甘草酸单铵盐直接与靛蓝、靛玉红分别按比例混合,测得两者含量均显著增多,约增溶4~8倍左右,且2:1为最佳比例;青黛配伍不同比例柠檬酸,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甘草配伍青黛到达了增溶的目的;甘草酸起主要作用,是以其表面活性进行增溶;同时为中药药对配伍应用找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柴胡注射液对LPS发热大鼠解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柴胡注射液对LPS发热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和下丘脑中升温介质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LPS(100ug/kg)建立大鼠发热模型,监测不同时间点柴胡注射液对LPS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影响;模型升温峰值时收集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cAMP、PGE2)、下丘脑中升温介质(cAMP、PGE2)含量变化。结果:柴胡注射液(5ml/kg、2.5ml/kg、1.25ml/kg)能显著降低LPS发热模型大鼠的体温,且量效关系较显著;柴胡注射液各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发热模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cAMP、PGE2增加和下丘脑中cAMP、PGE2的释放。结论:柴胡注射液对LPS发热模型大鼠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其抑制外周IL-1β、PGE2增加和下丘脑cAMP、PGE2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炎清颗粒对阴虚型口腔溃疡模型大鼠溃疡愈合的作用,初步探讨口炎清颗粒养阴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知柏地黄丸组(1.08 g·kg~(-1))及口炎清高、中、低剂量组(8,4,2 g·kg~(-1))。通过联合使用灌胃甲状腺素和Na OH烧灼法建立大鼠阴虚型口腔溃疡复合模型;观察大鼠的体质量、饮水量、体温等一般状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 GMP)含量,计算c AMP/c GMP比值,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等指标;观察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模型大鼠口腔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饮水量增多、体温升高(P0.05,P0.01),大鼠溃疡修复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浆c AMP水平、c AMP/c GMP比值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c GMP水平降低(P0.05),口腔黏膜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0、EGF、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口炎清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P0.01);各给药组大鼠的饮水量均有所减少、体温下降(P0.05,P0.01),溃疡修复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口炎清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浆c AMP水平、c AMP/c GMP比值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P0.01),口炎清中剂量组大鼠血浆c GMP水平明显升高(P0.05);口炎清高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TNF-α、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口炎清高、中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IL-10、EGF、TGF-β1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P0.05);口炎清各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组织匀浆中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口炎清颗粒能通过其"养阴"作用促进阴虚型口腔溃疡愈合;介导p38MAPK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生长因子水平可能是口炎清颗粒发挥养阴功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黛中靛蓝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瑞兰  姚桂根 《中药材》1990,13(11):34-36
用氯仿提取青黛中的靛蓝和靛玉红,然后用六点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本法通过统计处理,消除靛玉红的干扰,可以测定青黛中靛蓝的含量,结果与《中国药典》85年版的方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羚羊角粉对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造模后测定1、4、6、8、10 h肛温,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下丘脑前列腺素E_2(PGE_2)、环磷酸腺苷(c AM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的10 h内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成功建立大鼠发热模型;羚羊角粉组和阿司匹林组有明显的解热效果,且可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6和下丘脑中PGE_2、cAMP含量。结论:羚羊角粉对酵母致发热大鼠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血清TNF-α、IL-6及下丘脑PGE_2、cAM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复方黄黛片中青黛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及高效液相(HPLC)法同时测定靛蓝、靛玉红含量。方法:TLC法对复方黄黛片中青黛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对复方黄黛片中靛蓝及靛玉红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Agilent T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92nm。结果:TLC结果表明青黛标准药材、靛蓝、靛玉红及供试品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HPLC结果表明,靛蓝在0.208~1.04μg、靛玉红在0.088~0.4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RSD=1.59%)和99.30(RSD=1.86)。结论:TLC和HPLC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黄黛片中青黛的鉴别及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HPLC法同时测定青黛中有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青黛含量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方法 用适量DMF超声30 min提取青黛药材中的靛蓝和靛玉红。液相条件如下: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速1 mL/min;流动相:乙腈:水(70:30);柱温:30℃;检测波长:290 nm。此法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分析时间。结果 靛蓝和靛玉红进样量在29.90 ng~298.90 ng和6.71 ng~67.06 ng间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n=6)。靛蓝平均加样回收率:101.05%(RSD=1.81%);靛玉红平均加样回收率:99.78 %(RSD=2.52%)。结论 本法合理、便捷;能同时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符合现行药典简便、快速、准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蟾酥注射液体外抑菌作用以及对脂多糖(LPS)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和下丘脑中升温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M07-A9微量稀释法测定蟾酥注射液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值;腹腔注射LPS(80μg/kg)建立大鼠发热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蟾酥注射液对LPS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发热高峰大鼠下丘脑中升温介质(c AMP、PGE2)含量变化。结果:蟾酥注射液对5株MRSA的MIC和MBC值均大于2 mg生药/ml;蟾酥注射液(6.4、3.2、1.6ml/kg)能显著降低LPS发热模型大鼠的体温,量效关系较显著;蟾酥注射液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发热模型大鼠下丘脑中c AMP、PGE2的含量。结论:蟾酥注射液对MRSA没有直接抑菌的效果,但蟾酥注射液对LPS发热模型大鼠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可能与降低下丘脑c AMP、PGE2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婷  慈志敏  徐小蓉  曹俊涵  许润春  杨明  张定堃  韩丽 《中草药》2019,50(20):4889-4895
目的采用成分"敲出法"结合表面元素分析法探究青黛低润湿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调控改变青黛表面润湿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媒,采用超声法分别提取0~5次,每次提取30 min,滤过,干燥,制得6种有机物含量差异明显的青黛粉末。采用HPLC法测定6种青黛中靛蓝与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接触角、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粒度,进行表面形貌及表面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青黛有机物含量与润湿性的关系。结果 HPLC结果显示,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靛蓝含量从3.320%下降至0.112%,靛玉红含量从0.120%下降至0.006%,在纯水中的接触角从53.56°下降至34.84°,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从24.880 mJ/m2增加至38.701 mJ/m2,非极性分量变化不大,表面自由能总量从46.523 mJ/m2增加至62.240 mJ/m2。扫描电镜显示青黛表面的颗粒物逐步消失,表面变得光滑平整;能谱仪Mapping扫描显示,N元素逐步减少,Ca、Si元素略有增加;粒度分布、红外光谱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显示,靛蓝、靛蓝与靛玉红含量之和与接触角呈显著正相关,含量越高,润湿性越差。结论青黛有机物被敲出后,接触角、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与表面自由能总量显著增大,润湿性增加。附着于青黛表面的有机物是导致其低润湿性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改善其亲水性应针对有机物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品业  罗晓华 《中成药》1989,11(5):15-16,17
应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可在样品不经分离的情况下,清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吸收,分别测定两组分的含量。实验回收率,靛蓝和靛玉红分别为100.7~103.4%和100.0%~104.2%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折算剂量桂枝汤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进行桂枝汤不同折算剂量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桂枝汤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不同时点体温的改变,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及下丘脑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 结果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酵母4.5h体温明显升高(P<0.05);6.5h模型组体温升高较桂枝汤大剂量组明显(P<0.05);7.5h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体温下降(P<0.05);8.5h大剂量组体温基本接近正常.模型组大鼠血清IL-1、TNF-α、血浆和下丘脑PGE2水平明显升高;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降低血清IL-1、TNF-α、血浆和下丘脑PGE2水平明显.结论 按照"1两13.8克"折算的桂枝汤,解热作用明显,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IL-1、TNF-α、血浆和下丘脑PGE2有关.  相似文献   

19.
桂皮醛解热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桂皮醛解热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酵母诱致大鼠发热模型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作为实验体系,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致热大鼠下丘脑组织及bEnd.3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桂皮醛能有效抑制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反应,显著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PGE2含量,亦能明显抑制IL-1β刺激bEnd.3细胞PGE2的释放。结论:桂皮醛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机制可能与影响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炎清颗粒对阴虚型口腔溃疡模型大鼠溃疡愈合的作用,初步探讨口炎清颗粒养阴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知柏地黄丸组(1.08 g·kg^(-1))及口炎清高、中、低剂量组(8,4,2 g·kg^(-1))。通过联合使用灌胃甲状腺素和Na OH烧灼法建立大鼠阴虚型口腔溃疡复合模型;观察大鼠的体质量、饮水量、体温等一般状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 GMP)含量,计算c AMP/c GMP比值,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等指标;观察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模型大鼠口腔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饮水量增多、体温升高(P<0.05,P<0.01),大鼠溃疡修复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浆c AMP水平、c AMP/c GMP比值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c GMP水平降低(P<0.05),口腔黏膜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0、EGF、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口炎清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P<0.01);各给药组大鼠的饮水量均有所减少、体温下降(P<0.05,P<0.01),溃疡修复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口炎清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浆c AMP水平、c AMP/c GMP比值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P<0.01),口炎清中剂量组大鼠血浆c GMP水平明显升高(P<0.05);口炎清高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TNF-α、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口炎清高、中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IL-10、EGF、TGF-β1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P<0.05);口炎清各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组织匀浆中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口炎清颗粒能通过其"养阴"作用促进阴虚型口腔溃疡愈合;介导p38MAPK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生长因子水平可能是口炎清颗粒发挥养阴功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