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早期MRI弥散成像诊断的影像分度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方法:HIE患儿60例(轻、中、重度);用PHILIPS1.5TMRI头部扫描分别于24 h、3、7日龄各扫描1次;对60例HIE患儿的临床、头颅MR、MR氢波谱(1H-MRS)、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 h内影像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差;3、7日龄影像分度与临床分度高度一致;3、7日龄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继发颅内出血,24h与3、7日龄MRI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MRI弥散成像影像分度与临床分度有高度一致性,早期MRI弥散成像影像分度依据是以3及7日龄MRI弥散成像影像为准,早期MRI弥散成像影像分度应参考胎龄因素及继发颅内出血因素.  相似文献   

2.
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CDFI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CDFI在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55例乳腺病变术前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及CDFI检查。CDFI依据Alder血流分级法、弹性成像采用5分法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155例共检出187个乳腺病灶,其中恶性57个、良性130个。CDFI与弹性评分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68.42%(39/57)、75.38%(98/130)、73.26%(137/187)及84.21%(48/57)、84.62%(110/130)、84.49%(158/187);弹性成像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DFI(P均<0.05),而二者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和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及0.89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高于CDFI。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MSCTA)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T)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病变的MS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其中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3例,闭塞1例;髂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股动脉狭窄10例,闭塞8例;腘动脉狭窄8例,闭塞10例;小腿动脉狭窄11例,闭塞12例.23例均显示有动脉管壁钙化.结论:下肢动脉MSCTA检查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的血管形态,了解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且能观察下肢动脉壁的钙化斑块,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病变的术前评价诊断和筛选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和三维DSA(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重建成像在颈内动脉瘤构型分析中的意义,对比其在颈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行MSCTA和3D-DSA检查,其重建成像显示颈内动脉瘤的三维空间构型,比较研究颈内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颈内动脉瘤瘤颈开口与载瘤动脉的连接方式、动脉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开口的相互空间结构关系。并以3D-DSA重建成像结果为标准,计算MSCTA重建成像对诊断颈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采用Kappa分析评价MSCTA重建成像与3D-DSA重建成像两种诊断方法显示颈内动脉瘤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检验MSCTA重建成像与3D-DSA重建成像两种诊断方法显示双泡及多泡型颈内动脉瘤的阳性率。结果 3D-DSA重建成像证实为颈内动脉瘤78例,其中单发59例,多发19例,共发现108枚动脉瘤;所有颈内动脉瘤可分型为三类:(1)单泡型动脉瘤74枚(68.52%)。(2)双泡及多泡型动脉瘤33枚(30.56%)。(3)梭型动脉瘤1枚(0.93%)。MSCTA重建成像检出颈内动脉瘤77例,单发58例,多发19例,共发现106枚动脉瘤;其中单泡型86枚(81.13%),双泡及多泡型19枚(17.92%),梭形动脉瘤1枚(0.94%);两者检查均为阴性13例。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所有颈内动脉瘤根据3D-DSA重建成像还可分型为:颈内动脉分支开口无关型动脉瘤、颈内动脉分支开口相关型动脉瘤和分支泡上发出型动脉瘤,分别有52枚、37枚和19枚;MSCTA重建成像显示的以上各型颈内动脉瘤分别是51枚、36枚和19枚;以3D-DSA重建成像为标准,MSCTA重建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8.14%、92.86%、97.54%,两种检查方法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83,P<0.05)。3D-DSA重建成像显示双泡及多泡型颈内动脉瘤的阳性率为30.56%(33/108),高于MSCTA重建成像显示的阳性率17.92%(19/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1)。结论 MSCTA重建成像为诊断颈内动脉瘤提供一个可靠的筛选、早期诊断的手段;而3D-DSA重建成像则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瘤的结构形态、动脉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开口的空间结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结构密度成像(CT增强扫描)、功能成像(CT灌注成像、PET-CT代谢显像)对肝细胞癌的病变范围的显像价值。方法 25例肝细胞癌均行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及PET-CT检查,根据PET-CT结果分为代谢阴性组和代谢阳性组,计算两组CT增强扫描面积与实际面积差(D1),CT灌注面积与实际面积差(D2),同时计算代谢阳性组PET-CT代谢面积与实际面积差(D3)。结果代谢阴性组10例,D1(2.95±1.41)cm2,D2(0.69±0.41)cm2。D1、D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阳性组15例,D1(6.51±4.76)cm2,D2(1.27±0.89)cm2,D3(0.80±0.55)cm2,D1和D2、D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2和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显示肝细胞癌病变范围与实际病变范围存在一定的差距,CT灌注成像、PET-CT代谢显像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病变的实际范围,对于临床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MI)两种成像模式[彩色模式超微血管成像(cSMI)和灰阶模式超微血管成像(mSMI)]和CDFI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134例患者的146个乳腺肿块分别行CDFI及SMI检查,对CDFI、cSMI、mSMI图像的血流特点进行分型。比较3种血流检测方法在良恶性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CDFI和cSMI图像显示乳腺恶性肿瘤的血流较良性肿瘤丰富;mSMI图像中良恶性肿瘤血流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01);CDFI、cSMI、mSM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分别为74.47%(35/47)、80.85%(38/47)、76.60%(36/47),特异度分别为89.90%(89/99)、86.87%(86/99)、95.96%(95/99),准确率分别为84.93%(124/146)、84.93%(124/146)、89.73%(131/146),三种血流检测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FI与cSMI、CDFI与mSMI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MI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度大于cSMI(χ2=5.212,P=0.022)。结论 SMI与CDFI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可相互补充,但SMI可提供更多低速血流信息,SMI的两种成像模式中mSMI较cSMI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不同大小及深度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47个甲状腺结节,按结节大小分为<1 cm、1~<2 cm、2~<3 cm、≥3 cm共4组,选择其中直径在0.5~1.5 cm的病灶138个,按结节的位置深度分为浅、深两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结果:4组不同大小的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敏感性、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深度的结节,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大小的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是不同的,长径<1 cm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成人内耳结构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和最小密度投影+图像反转成像技术(MinIP+Invert)显示成人内耳结构的方法。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0.625mm)、小视野(FOV=50~80mm)、密集重建(间隔0.25mm),对25例正常成人内耳分别进行VR、MinIP+Invert三维成像。结果:VR、MinIP+Invert三维成像均清楚显示了内耳的解剖结构,并可同时观察内耳道内神经束及出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经、蜗神经和面神经。VR操作较复杂,图像立体感强;MinIP+Invert操作相对简单,尤其对耳蜗、前庭的三维显示简捷明了。结论:VR与MinIP+Invert三维成像相结合能全面准确地观察内耳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弹性成像面积比值在乳腺BI-RADS 4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患者115个BI-RADS 4类乳腺肿块行病变最大横径切面(A面)、最大前后径切面(B面)、最大上下径切面(C面),采用面积比值法分析弹性成像图像,判断不同切面在乳腺BI-RADS 4类病变中的实际价值。结果在BI-RADS 4类病变良性、恶性肿块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切面面积比值良恶性肿块判断临界点分别为1.32、1.26与1.53。结论在乳腺BI-RADS 4类病变肿块良恶性判断中,不同切面弹性成像面积比值法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扫描和三维成像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可疑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电子束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CVS)和三维重建成像。三维重建方法主要应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曲面重建法(CPR)和容积再现法(VR)。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12例,正常5例,其中1例为正常胫后动脉受肿瘤压迫而致狭窄症状。外伤致假性动脉瘤1例, MIP、CPR及VR法均可显示髂外动脉至踝以上下肢动脉主干,MIP与CPR成像最清晰,VR成像血管边缘欠清晰,可夸大狭窄的程度。结论:电子束CT是快速、无创的下肢动脉疾病检查方法,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和应用前景。限度是空间分辨率低,对三级以下分支血管显示欠佳和扫描长度受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双时相与单时相18F-FDG PET/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考克兰图书馆的资源,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其95%可信区间,采用森林图和I2检验分析异质性,绘制出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4篇文献符合纳入要求,合计252例患者,共274个结节.双时相PET/CT和单时相PET/CT的合并灵敏度分别为0.81(95%CI:0.75~0.85)和0.60(95%CI:0.54~0.67);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3(95%CI:0.74~0.89)、0.54(95%CI:0.44~0.64);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和0.58.结论 双时相18F-FDG PET/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与单时相18F-FDG PET/CT相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诊断乳腺癌时,有必要在常规PET/CT扫描1.5~4.0h后进行延迟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综合脱机指数(IWI)对机械通气脱机的诊断价值。 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由2人按照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查找相关文献,并采用QUADAS-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DiS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汇总结果。 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和783例患者,IWI对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的合并诊断价值如下:敏感度为0.95(95%CI:0.90~0.99),特异度为0.81(95%CI:0.68~0.94),阳性似然比为4.46(95%CI:1.98~10.07),阴性似然比为0.08(95%CI:0.03~0.19),诊断比值比为60.34(95%CI:16.54~220.05),综合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466。 结论IWI在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辅助预测脱机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系统回顾以及Meta分析评价呼气末闭塞试验(EEOT)判定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7年10月所有应用EEOT评价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对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进行合并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绘制Fagan图,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此外,进一步筛选同时采用EEOT与脉压变异性(PPV)分别判断容量反应性的研究,计算相对诊断比值比,评价两种方法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计270次容量评估,均以液体负荷试验作为评价容量反应性的金标准。EEOT判断容量反应性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95%CI:0.86~0.96)、0.90(95%CI:0.81~0.95),ROC的AUC为0.97(95%CI:0.95~0.98)。7篇文献中共4篇同时比较EEOT、PPV的容量预测价值,EEOT与PPV的相对诊断比值比为3.13(P=0.24)。 结论EEOT预测容量反应性有较高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其预测价值可能不低于PPV,但仍需要前瞻性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有关microRNA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数据提取,使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估文献质量。使用统计软件对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合并,分析诊断比值比(DOR)、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利用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该研究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215例,对照者171例。合并后的灵敏度为0.78(95%CI:0.74~0.82),特异度为0.77(95%CI:0.71~0.82)。该研究中PLR和NLR分别为3.4(95%CI:2.7~4.2)和0.29(95%CI:0.24~0.34),DOR为12.0(95%CI:9.0~16.0),AUC为0.84(95%CI:0.81~0.87)。Deeks′漏斗图是对称的,说明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microRNA是一种有潜力的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CNKI、Cochrane Library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列腺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9月3日。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与提取。应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评价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Meta-Disc 1.4软件计算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列腺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1997例研究对象),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列腺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7(95%CI:0.74~0.80)、0.81(95%CI:0.79~0.84)、4.53(95%CI:3.30~6.22)、0.29(5%CI:0.24~0.35)及16.94(95%CI:10.86~26.43),S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0,Q*指数为0.7926。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对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18F-FDG PET/CT评价胃肠间质瘤(GIST)恶变潜能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有关18F-FDG PET/CT评价GIST恶变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7年12月。由2名研究者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1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合并阳性似然比、合并阴性似然比及合并诊断比值比分别为[95%CI(0.76,0.92)]、0.79[95%CI(0.68,0.87)]、3.35[95%CI(1.81,6.20)]、0.22[95%CI(0.13,0.37)],汇总ROC(S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7(P<0.05)。Deek''s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试验的准确率基本不受设备型号和SUVmax临界值的影响。结论 18F-FDG PET-CT评价胃肠间质瘤恶变潜能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成人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VIP)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5月发表的有关血浆sTREM-1对成人脓毒症患者诊断价值的文献。采用双变量模型计算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合并阳性似然比(PLR)及合并阴性似然比(NLR)。进行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最终纳入30篇文献,共3 34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合并DOR为20.03[95%置信区间(CI)(12.20,32.87)]、合并敏感度为0.82[95% CI(0.77,0.86)]、合并特异度为0.81 [95% CI(0.76,0.85)]、合并PLR为4.36 [95% CI(3.37,5.64)]、合并NLR为0.22[95%CI(0.16,0.29)]。SROC曲线显示合并AUC为0.89[95%CI(0.85,0.91)]。 结论血浆sTREM-1对诊断成人脓毒症患者具有中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肾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收集有关超声造影与增强CT技术鉴别诊断同一组肾脏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计算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恶性肾脏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探讨异质性的程度和潜在来源。结果共纳入了10项对照研究,共1290个病灶,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测肾脏肿瘤的合并敏感性和合并特异性分别为0.95[95%可信区间(CI):0.93~0.96]和0.90(95%CI:0.85~0.93),0.75(95%CI:0.66~0.83)和0.72(95%CI:0.63~0.80),诊断比值比分别为59(95%CI:35~100)和27(95%CI:19~40),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5%CI:0.93~0.97)和0.89(95%CI:0.86~0.91);两种检查方法仅诊断比值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4 cm的肾脏小肿瘤合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95(95%CI:0.92~0.97)和0.87(95%CI:0.82~0.92),0.76(95%CI:0.65~0.86)和0.75(95%CI:0.65~0.86),63(95%CI:34~116)和21(95%CI:10~46),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5%CI:0.93~0.97)和0.90(95%CI:0.87~0.92),二者的敏感性、诊断比值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与增强CT相当的高敏感性和中等特异性;对于直径≤4 cm肾脏肿瘤,超声造影较增强CT的诊断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口服造影剂胃超声检查诊断胃癌的准确性。 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资源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胃超声检查诊断胃癌准确性的研究,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章,并采用QUADAS-2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统计软件对以诊断准确性为结局指标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运用Stata 15软件对以四格表为结局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0篇,共3613例研究对象。胃超声检查诊断胃癌的准确性为94%(95%CI:92%~95%),其中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为81% (95%CI:74%~87%)。Meta回归分析发现研究设计可能是诊断准确性结果的异质性来源,亚组分析后,前瞻性设计的研究文献诊断准确性为96%(95%CI:95%~97%)。根据文献检索策略,最终纳入研究的30篇文献中,5篇可提供完整的诊断四格表数据,共计纳入研究对象1675例,5篇文献合并敏感度为0.93(95%CI:0.89~0.95),特异度为0.98(95%CI:0.86~1.00),阳性似然比为37.19(95%CI:6.40~216.23),阴性似然比为0.07(95%CI:0.05~0.11),诊断优势比为507.18(95%CI:91.18~2821.10),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5%CI:0.92~0.96)。 结论通过Meta分析得出口服造影剂胃超声检查诊断胃癌的准确性较高,作为一种低成本、非侵入性诊断技术值得临床普及推广应用,并可对此开展健康人群胃癌初筛和风险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Meta分析和基于共同参考标准的间接比较方法评价microRNA和ctDNA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9月。由两名研究者根据事先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基本资料,依据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估(QUADAS-2)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 1.4软件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敏感性、合并特异性、合并阳性似然比、合并阴性似然比、合并诊断优势比(DOR)。采用RevMan 5.3软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采用Deek's漏斗图非对称检验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通过R软件实现microRNA和ctDNA间接比较的相对诊断比值比(RDOR)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9篇文献,包含1351例EOC患者,1194例对照。异质性检验提示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明显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microRNA诊断EOC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性为0.74(95%CI:0.72~0.76),合并特异性为0.82(95%CI:0.80~0.84),合并阳性似然比为4.62(95%CI:3.35~6.38),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4(95%CI:0.17~0.35),合并DOR为21.62(95%CI:13.57~34.44),AUC为0.894。ctDNA诊断EOC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性为0.76(95%CI:0.72~0.80),合并特异性为0.86(95%CI:0.83~0.89),合并阳性似然比为5.81(95%CI:3.60~9.38),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9(95%CI:0.21~0.41),合并DOR为22.61(95%CI:13.27~38.52),AUC为0.884。间接比较结果显示microRNA、ctDNA对EOC诊断的准确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ek's漏斗图非对称检验提示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microRNA、ctDNA对EOC的临床诊断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