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绷带包扎方法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压力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 将62例接受综合淋巴消肿治疗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8”字包扎组(20例)、“5”分包扎组(21例)和联合包扎组(21例),在手法淋巴引流后分别采用“8”字包扎法、“5”分包扎法和联合包扎法,治疗20次后比较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患者满意度和绷带包扎松散发生率。 结果 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患者满意度中三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包扎组包扎松散率为0。 结论 三种方法用于淋巴水肿均有较好效果,其中联合包扎法具有舒适度高、不易松散的优点,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预防上肢淋巴水肿专用软枕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葵 《护理学杂志》2004,19(20):11-12
目的预防乳腺癌术后病人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自制专用软枕,抬高患侧上肢;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抬高患肢.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11例(占31.43%),对照组20例(占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病人使用自制专用软枕,能降低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病人感觉舒适,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合并会阴部水肿患者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接受治疗的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合并会阴部水肿的患者32例,进行4周治疗。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8例。A组采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CDT)加压力短裤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采用间歇充气加压仪(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加压力短裤的方式进行治疗;C组采用CDT加IPC加压力短裤的方式进行治疗;D组采用CDT加IPC加压力短裤及会阴部绷带包扎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节段水分、下肢周径、腰围、会阴局部水肿程度和分级、阴唇的宽度,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感觉。结果 D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节段水分、腰围、阴唇的宽度、会阴水肿分级改善程度优于另外3组,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各项指标优于C组。肢体周径、会阴局部水肿程度变化各指标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均下降(P<0.05)。C、D组患者主观感受明显优于A、B组(P&...  相似文献   

4.
皮下组织抽吸加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6月~2003年9月选择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年以上的患者11例,患侧上肢明显水肿,外观增粗,前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4.4cm,上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6.6cm,活动受限,其中2例有丹毒反复发作。利用肿胀吸脂技术,对其水肿的上肢进行皮下组织抽吸去除,术后弹力加压3个月后,改为每晚弹力加压,观察疗效。结果 经6~15个月随访,11例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明显减轻,外观缩小,平均上臂周径较术前减小4cm,无丹毒发生。结论 皮下组织抽吸加适时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法简便,近期有效。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分析及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1例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情况。结果治愈59例,缓解2例。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与淋巴结清扫不当、腋窝积液、皮瓣坏死及感染、放疗、化疗等有关。向心性体位按摩、理疗、中西药联合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患者普遍反映肢体轻松,活动灵便,皮肤张力下降。治疗前后患肢4个测试点周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较好,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无痛苦。  相似文献   

7.
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患者普遍反映肢体轻松,活动灵便,皮肤张力下降.治疗前后患肢4个测试点周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较好,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无痛苦.  相似文献   

8.
淋巴水肿至今仍被普遍认为是不可治愈, 甚至是无法治疗的。通常,完善的体格检查和排除性的诊断技术可以明确诊断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而并不需要专业的诊断技术。从淋巴水肿综合保守治疗,到以核素淋巴显像、MRI为代表的诊断技术,到以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吸脂术、淋巴结移植术为代表的外科手术的开展,淋巴水肿的诊断与治疗已有较大进步。针对淋巴回流梗阻,淋巴管功能损害,组织间淋巴液淤滞、脂肪增生、纤维化的病生理改变,分期手术治疗,包括一期肢体减容整形手术,二期肱动脉旁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绝大部分病例可明显缓解。当前淋巴水肿诊断治疗理念变化显著,积极应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将成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高发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治疗为乳腺癌的首选方法。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放疗的后遗症,对于外科医生而言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患者也因此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成为残疾。据报道,按目前的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6%~62%,并且发病率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因素分析与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常有上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在数月甚或20年后可出现淋巴水肿,但75%发生在术后第1年内,1个月以内发生率为28%[1]。淋巴水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患者精神紧张,轻者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2]。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目的均是改善淋巴液生成与回流之间平衡,减小上肢周径。本文就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预防措施和外科治疗。1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机制1.1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大部分乳腺癌手术的必要步骤,淋巴结被彻底清扫干净,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由淋巴回流障碍引起,其可能形成的机制为:由于腋窝淋巴的清扫切断了上肢的淋巴回流通路,使上肢的淋巴不能充分引流,导致上肢淋巴液中的蛋白浓度增高,滤过压增加,由于血浆蛋白减少,使液体渗透压降低,同时,毛细血管渗透压增加,所以可出现程度不等的上肢水肿,随后上肢组织出现纤维化及炎症的淋巴水肿[3]。Pain等[4]认为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改变腋静脉血流动力学,使之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