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高龄初产妇分娩不良情绪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6月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妇产科门诊建档并定期参加产检的60例高龄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孕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分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2组焦虑、抑郁情况,并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和顺产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830,P=0.006;t=5.315,P<0.001),顺产率高于对照组(χ2=5.711,P=0.017),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5.868,P=0.167;χ2=3.086,P=0.283;χ2=2.576,P=0.152)。结论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能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对孕妇分娩结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9月在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产科门诊建档并规律产检的1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保健模式,干预组采用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分娩结局及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孕妇自然分娩率(85.56%)高于对照组(66.67%),会阴损伤率(64.94%)低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 h出血量(285.71±209.46 mL)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9.87±0.46分)与对照组[(275.83±191.23)mL、(9.83±0.7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得分(38.28±7.72分)低于对照组(44.70±9.25分)、抑郁得分(43.65±8.65分)低于对照组(50.67±8.69分),且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入组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损伤发生率,同时可以降低孕产妇焦虑、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4月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建卡并存在分娩恐惧的60名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初产妇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采用分娩恐惧量表、妊娠结局评价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1个月及干预结束时,干预组分娩恐惧总分分别为(24.93±3.27)、(22.93±2.2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5.30±8.58)、(34.47±8.7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分存在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6.117,F组间=15.990,F交互=26.802;P<0.05)。干预组自然分娩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干预组会阴损伤率为16.7%(5/30),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56、5.079;P<0.05)。两组初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应用到存在分娩恐惧的初产妇中,有助于缓解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改善初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对临床实践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分娩且孕期定期产检的初产妇224例按照是否孕28周以后全程参加孕妇学校课程将其分为观察组(孕晚期全程参加孕妇学校课程)103例和对照组(孕期仅定期产检未全程参加孕妇学校课程)121例。比较两组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自然分娩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对孕期干预支持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母婴保健知识评分(26.01分±3.37分)高于对照组(18.93分±3.66分,t=2.41,P=0.019);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孕期干预支持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学校干预可有效促进孕妇对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对分娩结局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保护、支持并促进自然分娩,提升孕产妇对分娩的正性体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基于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医院产科建卡并定期产检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予以基于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健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妊娠结局及孕妇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可有效降低GDM孕妇血糖水平,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及负性心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结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我院产科建卡并定期产检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实施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和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模式),比较两组初产妇自我效能水平、分娩结局、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自我效能水平、自然分娩率及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群组孕期保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孕期保健模式,能够有助于提升初产妇自我效能,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改善孕妇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孕妇学校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孕期保健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门诊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孕妇学校教育,分娩后24h比较两组病人孕期保健质量得分、分娩方式及体重、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孕期保健质量得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体质指数、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孕妇学校教育能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孕期保健质量,控制孕期体重和血糖水平,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建档并计划在本院分娩诊断为GDM的115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因3例病人中途失访,最终纳入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孕期保健模式干预,试验组实施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病人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情况、孕24周后体重增长曲线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试验组GDM病人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24周后体重增长曲线正常例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GDM病人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GDM病人妊娠期高血压症发生率,改善孕24周后体重增长曲线,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和巨大儿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第二产程中采用改良式手-膝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在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房中心分娩的29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45)和对照组(n=145),试验组在第二产程采用改良式手-膝位分娩,对照组采用屈膝半卧位分娩,比较两组分娩结局和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χ2=12.590)、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χ2=48.019)、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2.579)、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134)、分娩舒适度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t=-10.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995)。结论改良式手-膝位分娩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74名初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干预+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8周后,两组心理状态各项指标评分(SAS、SDS)均显著高于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会阴损伤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率为10.81%,低于对照组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初产妇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提升满意度,优势较为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EARNS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产科门诊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LEARNS模式开展健康教育。比较2组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控制情况、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控制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2 =6.171,P=0.013;χ2 =9.219,P=0.002;χ2 =9.259,P=0.002;χ2 =9.412,P=0.002),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t=12.972,P<0.001),羊水过多、巨大儿及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 =6.982,P=0.008;χ2 =7.688,P=0.006;χ2 =4.904,P=0.027);2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ARNS模式可明显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血糖及体质量控制水平,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运动干预,干预组术后采用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身体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χ2=11.823,P=0.001;χ2=4.687,P=0.001;χ2=7.611,P=0.001),术后7d干预组的多维度疲劳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000,P=0.049),杜克活动指数高于对照组(t=2.256,P=0.027),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结论 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能够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身体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证据,实施循证实践,并验证其在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中的作用。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通过证据获取、现况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并采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两组疼痛情况、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离床率、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最终纳入8条证据,共12条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后,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评分<3分的人数百分比由74.37%提升至83.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7,P=0.041);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从(31.89±9.50) h缩短至(20.01±4.65)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8,P<0.001);术后24 h离床率由30.94%提高至91.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P<0.001);肠梗阻发生率由5.31%下降至1.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自行设计鸟巢式沐浴垫,探讨其在新生儿沐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的鸟巢式沐浴垫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3个部分。选取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2018年10月—2019年1月100例新生儿为试验组;2018年6月—9月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鸟巢式沐浴垫为新生儿进行沐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盆浴方法进行新生儿沐浴。观察两组首次沐浴过程中的哭闹时间、护士手臂及腰背部的酸痛情况以及家长对沐浴的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沐浴过程中哭闹时间为(2.06±0.37) min,对照组为(2.56±0.49) min,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25,P<0.001);试验组家长满意率为98%,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5.817,P=0.016);试验组护士手臂及腰背部的疼痛评分为(3.66±1.78)分,对照组为(5.43±1.8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72,P=0.003)。 结论 鸟巢式沐浴垫使用方便,提高了新生儿的舒适度与安全感,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减轻了护士的手臂及腰背疼痛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产前门诊护理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产科门诊2016年1~6月高危孕产妇1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1例定期在门诊接受产前检查和指导,实验组68例除定期门诊产前检查外,还接受产前门诊护理,比较2组入组时、待产时焦虑水平、待产前分娩意愿及分娩结局。 结果 待产时实验组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824,P<0.001)。2组分娩意愿和分娩方式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682,P<0.001; χ2=17.274,P<0.001)。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17,P=0.034)。 结论 对高危孕产妇给予产前门诊护理可降低待产时的焦虑水平,提高自然分娩意愿和顺产率,对改善分娩结局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签约式饮食管理模式在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于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随访组和签约管理组。常规随访组采用门诊常规饮食教育进行干预;签约管理组采用签约式饮食管理的方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规范复诊率、血糖控制水平、饮食自我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签约管理组规范复诊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随访组(χ2=47.994,P<0.001;t=2.729,P<0.00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常规随访组(t=7.532,P<0.001;t=5.404,P<0.001;t=9.040,P<0.001);饮食自我管理水平优于常规随访组(t=10.090,P<0.001)。结论 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运用签约式饮食管理,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水平,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认可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构建居家延续性护理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出院患者居家护理质量。 方法 平台由监控平台和操作平台构成。操作平台包括:①患者端APP,包括服务项目页面和个人信息页面,支持用户注册、项目选择、项目预约和评价;②护士端APP,包括提供服务项目、服务申请显示、安全中心及个人信息页面,支持护士注册、接单和安全监控。监控平台负责用户管理、服务项目维护、数据管理及安全监控。利用平台实施出院后患者居家护理服务。调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数据,评价平台效果。结果 共231名护士、109例患者完成注册,进行居家护理164次,陪诊8次;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为93.9%,明显高于出院时患者86.2%的满意度(χ 2=4.623,P=0.032);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7.7%,明显高于住院患者87.6%的健康知识掌握率(χ 2=14.545,P<0.001),无投诉和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充分发挥临床护士的专业价值,为出院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安全、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明显提高了居家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医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握拳活动、握力器锻炼、手指操活动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分为握拳活动组、握力器锻炼组、手指操组,观察比较3组置管后3个月内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生情况。结果 3组置管后3个月内CRT发生率分别为31.44%,21.28%,12.05%。CRT总发生率及第1周CR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5.357,P<0.001; χ=7.700, P=0.021),手指操组CRT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手指操活动有助于降低CRT发生率,减轻CRT的严重程度,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智能化疼痛管理决策与质量监测系统在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性疼痛干预,选取2019年7-12月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2例为研究组,应用智能化疼痛管理决策与质量检测系统对患者实施疼痛管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术后锻炼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足踝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5.464,P<0.001;t=16.940,P<0.001;χ2=5.550,P=0.018),术后锻炼依从率、Morrey评分、MaryLand评分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χ2=9.217,P=0.002;t=12.906,P<0.001;t=10.687,P<0.001;χ2=6.717,P<0.001)。结论 智能化疼痛管理决策与质量监测系统能有效减轻患者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疼痛感,提高锻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