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藏族医药骨伤科用药规律, 为完善少数民族医药骨伤用药特色及理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本草·藏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藏医验方, 采用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4.1分别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获得藏医骨伤科验方202条, 涉及338味药物, 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药为诃子、藏木香、红花;药物药性以寒、温、凉为主, 药味以辛、苦、甘居多, 归经主要归肝、肺、胃、脾经;涉及病种有创伤、关节类痹证、腰骶部筋伤、胸背部筋伤4种。获得4类用药聚类组合, 核心药物有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决明子、乳香、黄葵, 常见药对组合有诃子-毛诃子、黄葵-决明子、乳香-黄葵等。结论藏医治疗骨伤疾病以清热药为主干黄水, 其次为活血药、理气药、祛风湿药, 以藏医经方三果汤、三黄水药为药物核心, 常配伍其他清热凉血、续筋接骨药, 注重干黄水理论运用, 体现了藏医的清泻法、黄水学说核心理论在骨伤疾病诊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维吾尔族、蒙古族骨伤科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中华本草·蒙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收集331味骨伤科用药,从治疗疾病类型、药性、药味以及各自的药物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维、蒙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主要为骨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腿痛、外伤出血,其中以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藏医药治疗肝脏疾病的用药规律,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藏医文献《藏药方剂大全》中治疗肝脏疾病的方剂,建立组方数据库,采用Excel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收集到121首方剂,220味单味药。通过频次分析发现前10味药分别是红花、诃子、渣驯、天竺黄、牛黄、丁香、川木香、鸭嘴花、绿绒蒿、印度獐牙菜。治疗热性肝脏疾病的高频药物为红花、诃子、渣驯、天竺黄、鸭嘴花、余甘子、牛黄、丁香、川木香、绿绒蒿。治疗寒性肝脏疾病的高频药物为石榴、白豆蔻、红花、诃子、荜茇、肉桂。结论:《藏药方剂大全》中治疗肝脏疾病的高频药物以凉性药物为主。治疗寒性肝脏疾病的药物主要有驱寒温胃、活血化瘀、清肝明目的功效。用药原则符合藏医药对症救治原则。能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藏医药治疗痘疫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在《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等藏医古籍中寻找用于治疗痘疫的方剂,建立组方数据库。采用R语言和Excel进行药性药味、三化味、五源、归经、使用频次、剂量,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52首方剂,共183味药物,累计频次4 102次,其中,使用频次≥100的有11味,分别是麝香、露蕊乌头、天竺黄、藏红花、穆库尔没药、诃子、牛黄、檀香、硬石膏、瘤状硅灰石、肉豆蔻,均以清热解毒、排黄水为主;相关药物的药性以凉性最多,其次是温性、平性;五源以水性最多,其次是风性、土性;主入胆经、肝经、胃经、大肠;药味以甘、苦为主;三化味中苦化味居多;以及麝香、牛黄的最小剂量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诃子、天竺黄、藏红花、檀香、肉豆蔻等的剂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一致。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4个组合,以牛黄、藏红花、天竺黄、麝香、穆库尔没药、露蕊乌头为主,均有清热解毒、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黄水等作用。聚类分析得到7类证型组方。结论:该研究可为临床防治和研究痘疫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仫佬医药骨伤科临床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仫佬医药骨伤临床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对《仫佬医药》《中国仫佬族医药》《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中记载的有关仫佬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验方相关药物进行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仫佬医药》《中国仫佬族医药》《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共收录骨伤科验方344首(含单方),涵括了589味中药,用药频次合计2 023次。每味药物的使用平均次数约为3.43次,每首方剂的平均药物种数约为5.88种。排名前10位的高频药物有威灵仙、当归、五加皮、骨碎补、杜仲等,挖掘出核心组合10类。结论:仫佬医骨伤科用药的规律及特色与当地生态环境、主治病症紧密相关,药味以辛、苦为主,药性以温为主,归经以入肝、肾二经为主,功效以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补肝肾为主,仫佬药多采用祛风利湿药、活血散瘀药等。其立足"灵气"理论治疗骨伤疾病,用药特色鲜明,但是也存在配伍混乱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分析药浴文献方剂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藏医药大典》(60本)等藏医药古籍文献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藏医药浴相关的有效数据元,运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 25.0、Gephi0.9.2软件采用描述统计、Apriori算法、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药浴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符合标准的409首方剂中,组方药物数量2~10味者占84%,按主要组方药物可分为五味甘露卡擦尔方与其他方剂两大类型;共涉及藏药材284味,其中坎巴、藏麻黄、秀巴等五味甘露组方药物频次及关联最高;聚类分析得出7种组合,疏经通络类、干黄水类、清热类、调和滋补类、消肿类、化脓类等不同功效结构的药对组合,可为不同证型用药提供参考。药物6味主要以甘、苦、辛,3化味以苦、甘,3性以凉、温居多,17效以钝、凉、重、糙等居多。主治功效以肿胀、白脉病等频次最高。结论:药浴方剂种类丰富、应用广泛,其中五味甘露卡擦尔方最常见,卡擦尔方体现了因人、因病施治的辨证论治原则,并挖掘出了多种常用药物组合及临床失传的方剂类...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8)
目的:分析壮、瑶、苗三族骨伤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壮药药材学》《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苗药卷》中共971味骨伤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及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壮、瑶、苗族主要治疗的骨伤疾病为骨折、风湿痹痛、跌打筋伤、腰腿痛、外伤出血,其中以跌打筋伤和风湿痹痛最为常见;壮、瑶、苗族骨伤用药性多寒凉、味多辛苦;壮、瑶、苗族骨伤药物均有部分为有毒药,其中壮药以有毒类多见,瑶、苗药以小毒类多见;有些药物在3个民族中均有使用且性味、功效记载不同。结论:壮、瑶、苗三族骨伤科用药有共通之处,也有各民族的特色,这与各民族自身特点和生活区域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藏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资源,深具民族特色,他为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广大汉族地区的人们对藏药了解较少,往往认为其毒药居多而畏惧其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从汉文版《六省区藏药标准》、《四部医典》、《中国藏药》等书籍中所检索到的64首皮肤性病内服方分析,总结出藏医使用“毒药”的情况。64方治疗范围包括湿疹、黄水病、牛皮癣、麻风等皮肤病及性病,所用药物包括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仍以植物药为主,所使用植物药药味占64方共使用药味的75.54%,使用植物药频率达78.8%。藏医用药仍以无毒药物为主,所使用无毒药物药味占64方共使用药味的89.7%,使用无毒药物频率为86.81%。64方共使用毒性药物24味,其中小毒7味,有毒10味,大毒7味,且藏医使用毒药配方主要用治感受特殊疫疠毒邪所致病情严重的皮肤病。通过分析发现藏医皮肤科内服药物和中医用药习惯及中、藏医对同种药物毒性认识差别不大,其使用毒性药物不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挖掘瑶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常规用药数据,分析特色用药理论。方法:对《中国瑶药学》中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物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收集到常规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物共147味,其中植物药146味、动物药1味;植物药多以鲜用为主,且多全株入药,常配以鸡肉、鸭肉、鸡蛋、瘦肉等食物;药性分温、热、寒、凉、平性五类,但收集到的药物药性主要是温、寒、凉、平、四类,分别有45味、27味、27味、49味;药味繁多,多以辛、苦为主;药物绝大部分无毒;药物功效多以清热解毒、调经为主。结论:多以鲜药全株入药为主;注重药食同补,善用血肉有情之品;药味繁多,以辛、苦为主;平性药物居多,温、寒、凉性药物均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分析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用药规律,基于此探索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学术思想及用药机制,为中医药治疗KOA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门诊治疗KOA的处方用药,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构建方药数据库并对药物性味、主治功用进行频次分析,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2.0和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筛选治疗KOA的高频药物及药对,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呈现高频药对之间关联规则,之后经Cytoscape可视化升级。结果 (1)共收集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KOA的成方585首,使用药物127味,用药总频次达8 410次;方药剂型多采用传统剂型汤剂,用药以植物药居多;药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药性以温性居多;五味中最为常用甘、辛类药物;归经多属肝、肾两脏;(2)从127味中药中选取使用频次在70次以上的高频药物有33味,其药效及性味归经与总数据趋势基本相符;(3)系统聚类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类;(4)关联规则挖掘出2味药有效组合11组,3味药有效组合15组,4味药有效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并尝试探讨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及病机治法。方法:收集近1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前列腺癌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纳入文献中的中药复方导入Excel 2007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药复方的药物及四气五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并分析用药规律和提炼本病的药物核心组合及聚类新处方,最后总结并探讨前列腺癌的病机治法。结果:共收集到80个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共有177味中药纳入研究,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是黄芪。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频次最高的药对是"白术-茯苓"频次为2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为1的有6条,并聚类获得6对核心药物组合、3首新处方。结论:本虚标实是前列腺癌发病的重要病机,扶正法贯穿始终,以"扶正-活血-解毒"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辨证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窍解毒为主线的治法,可为中医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用药参考,以通窍活血逐瘀法为主治疗前列腺癌的聚类新处方是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中关联规则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载的公开发表的期刊杂志,选取临床报道治疗无不良反应,治疗例数在20人以上的中药复方126首,以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中药复方的单味药药名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和分析。结果:在126首中药复方中共使用了156种药物频次为1 625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金银花、甘草、连翘等40味中药。在关联规则集中,由2味药、3味药、4味药及5,6味药组成的强关联规则分别有8,6,7,7条。结论:药物的配伍主要验证了热邪、风邪及湿邪3个因素与手足口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珍宝类藏族药复方是藏族医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特色品种。通过对七十味珍珠丸、如意珍宝丸、二十五味珍珠丸及二十五味珊瑚丸等珍宝类藏族药复方的现代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其对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癫痫、血管神经性头痛及血管性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临床治疗优势。药理研究表明珍宝类藏族药复方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促进脑组织微循环、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该文基于临床与药理研究的整合归纳分析,以期为该类药物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特色作用机制阐释与新药二次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收集中药内服治疗癌性疼痛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现代临床中药内服复方治疗癌性疼痛的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95—2009年间发表于国内医学期刊中有关中药内服治疗癌性疼痛的复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癌性疼痛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复方40首,涉及中药101味,共计210味次。频数分析发现中药内服治疗癌性疼痛常用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理气药及化痰药等。结论:通过现代文献分析可知,中药内服治疗癌性疼痛多遵循"不荣则痛,荣则不痛"的原则,遣方用药多以补益之品为主,同时结合兼证,辅以活血化瘀、行气解郁、温经通络、化痰散结等功效的药物,以达标本兼治之功,而重在治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常占杰教授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统计首诊处方用药,分析用药频率,SPSS 21.0软件进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高频次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Apriori模块进行处理。结果:共收集治疗肝癌首诊处方114张,常用中药共95味,使用1355次,前7类高频率药物依次为补气药、活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药、补血药、温阳药,累计频率达90.04%,从药物功效结果分析,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温补脾肾等药物居多。对42味高频率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4个常用的药对及6类核心药物群;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得出20条药物相关性规则。结论:常占杰教授治疗肝癌旨在通过调养脾胃而长养肝木之脏,调动肝木生发的机能,通过扶正助肝脾生养发陈以祛除毒邪,这种治疗疑难顽疾的临证思路值得研究、发挥和进一步扩展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目标数据库,筛选出中药复方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文献,提取复方内容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SPSS 22.0软件对药物进行用药频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方131首,共使用中药158味,高频使用药物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使用频数最多的5味药物为苦参、黄柏、蛇床子、白鲜皮、当归。复方中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苦、辛、甘为主,药物归肝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共获得药物组合21条,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获得5个聚类组合。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多以清热燥湿为主,辅以补益肝肾、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知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分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截至2021年12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专利复方,借助IBM SPSS Statistics 23.0、WPS Office Excel 11.1.0、SPSS Modeler18.0软件对中药专利复方进行药物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对最终筛选出的80首专利中药方剂、266味中药进行分析,得出15味高频药物,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14条常用药物组合,包括药对3条,三味药的关联组合11条,涉及中药12味。通过聚类分析挖掘出4个中药聚类组合。中药归经分析以肝、肺、脾三经为主,性味以温,甘、苦为主。结论: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了中药专利复方对慢性心衰治疗原则以“益气温阳、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挖掘治疗慢性心衰的中药专利复方,分析其用药配伍特点及组方规律,为中药治疗慢性心衰进一步深入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2012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检索出其中含虫类药的复方354首,建立数据库,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54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含虫类药复方中,涉及中药211味,累计使用4767次;其中虫类药33味,累计使用844次,使用最多的虫类药为全蝎、乌梢蛇、蜈蚣、地龙等;祛风湿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等6类药物累计使用90.59%;所用中药四气为温、平者占68.98%,五味为辛、甘、苦者占87.67%,归肝、脾、肾经者占57.94%。结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运用虫类药搜风剔邪、化瘀通络,扶正祛邪兼顾,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居多,归经多归肝脾肾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V 2. 5进行藏医药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分析。方法:将从《常用藏药目录》《藏药方剂大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收录的藏药方剂录入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V 2. 5,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藏医药治疗高血压方剂中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共收集整理并除去重复得到治疗高血压方剂25首,其中20首具有完整的组方,共涉及86味药物,使用频数超过5以上的药物共21味,得到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物组合20个,核心组合6首,3味药4个,4味药2个;挖掘出新方5首。结论:藏医治疗高血压的核心药物有诃子、木香、余甘子、藏木香等,常用核心组合有“木香-诃子”“诃子-余甘子”“诃子-藏木香”等。本研究为藏医药研究治疗高血压的新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骨伤科疾病中药用药聚集现象,探索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骨伤科门诊处方600张,符合纳入标准587张,用Excel统计各味中药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SPSS 21.0软件对频数前30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入选处方男女患者比例1∶1.34,年龄介于15~86岁,平均年龄为(45.28±5.69)岁;中药频数统计前30位中药药性以温(微温)性最多,药味以甘(淡)味最多,归经以肝(胆)经最多,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最多。前30位高频中药聚类最优结果分为3类:祛风湿类、补虚类、活血化瘀类。结论:骨伤科中药用药以补虚类最多,与发病人群中老年人占比高相关,且四气五味归经情况与该研究相符。骨伤科常用药以这3类为主,本研究中也发现清热药为高频中药,应与岭南湿热气候相关,临床用药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