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养血通络方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养血通络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胀痛、乳房胀痛、胸闷不适、经行不畅)、疼痛状况[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实验室检查指标(PGE_2、PGF_(2α)、NGF)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胀痛、乳房胀痛、胸闷不适、经行不畅积分和COX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PGE_2、PGF_(2α)、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PGE_2、PGF_(2α)、N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4/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6/5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养血通络方联合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血清PGE_2、PGF_(2α)、NGF表达,改善患者痛经等症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PGE_2和PGF_2的影响。方法将24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敷脐组、温针组和联合组各61例,西药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敷脐组采用温经散寒行气止血中药敷脐治疗,温针组采用温针灸足三里穴治疗,联合组联合采用敷脐和温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4组的痛经评分、VAS评分及PGE_2、PGF_(2α)、hs-CRP、IL-8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痛经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敷脐组和温针组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联合组评分明显低于其余3组(P均0.05)。治疗后4组PGF_2α、hs-CRP、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PGE_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敷脐组和温针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联合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敷脐和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明显,二者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PGF_(2α)、hs-CRP、IL-8和TNF-α水平和升高PGE_2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补脾胃、调任脉"为法针刺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和前列腺素E_2(PGE_2)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邢台市中医院的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39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39例)。西药组患者痛经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3 d;针刺组患者经前3 d开始治疗,选择中脘、关元、归来、足三里、地机、三阴交、太冲、内关、神门等穴位进行针刺,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出组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CMSS),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PGF_(2α)、PGE_2水平,比较2组出组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CMSS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西药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随访时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PGF_(2α)水平下降、PGE_2水平上升(P均0.05),针刺组治疗后PGF_(2α)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GE_2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4.7%(36/38),高于西药组的79.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补脾胃、调任脉"为法针刺治疗可改善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GF_(2α)水平、升高PGE_2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PD)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90例PD患者与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45例纳入研究。健康女性为A组,PD患者随机分为B组和C组,每组45例。A组不接受任何治疗,B组采用不含药膏的敷贴贴于神阙穴,C组采用含药膏的敷贴贴于神阙穴。观察首次敷贴前(t_0)、敷贴第1个周期结束次日晨(t_1)、敷贴第3个周期结束次日晨(t_2)3个时间点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管血流指数(VFI)和血浆人花生四烯酸(AA)、人前列腺素F_(2a)(PGF_(2a))、人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变化。结果 C组t_1、t_2时间点CMSS严重程度评分,VI、VFI和AA、PGF_(2a)、PGE_2水平及t_2时间点CMSS持续时间评分与t_0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_2时间点CMSS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PI、VI、VFI和AA、PGF_(2a)、PGE_2水平与t_1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时间点CMSS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评分,PI、RI、VI、VFI和AA、PGF_(2a)、PGE_2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_1、t_2时间点CMSS严重程度评分,PI、VI、VFI和AA、PGF_(2a)、PGE_2及t_2时间点CMSS持续时间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PD疼痛改善作用明显,可能是通过减少AA的生成、抑制PGF_(2a)表达,增加PGE_2含量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随机分为揿针组和西药组各26例,揿针组用揿针埋针治疗,西药组口服西药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揿针组80.77%,西药组6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揿针组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揿针埋针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较单用西药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颊针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疗效及对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颊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颊针组取中焦穴、下焦穴、腰穴和骶穴,1次/d,每次30 min;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2次/d,每次300 mg。两组均于月经前3 d开始,至月经期第3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价量表(CMSS)评分,检测两组血清前列素F2α(PGF2α)和血清前列素E2(PGE2)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CMSS评分以及血清PGF2α和PGE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颊针组较对照组的VAS评分、CMSS评分以及血清PGF2α和PGE2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较布洛芬缓释胶囊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更佳,并可缓解其相应伴随症状,镇痛机制可能与PGF2α和PGE2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加耳穴组(治疗组) 30例,布洛芬组(对照组) 27例(脱落3例)。治疗组于经后1周进行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每周2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布洛芬组于患者痛经难以忍受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80分以上时给予布洛芬口服,观察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2、3个月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2、3个月,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未影响治疗。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颗粒联合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22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8例,痛经贴组56例,血府逐瘀组55例,西药对照组53例。痛经贴组在关元穴贴痛经贴,血府逐瘀组内服血府逐瘀颗粒,联合治疗组为痛经贴组与血府逐瘀组治疗叠加,西药对照组内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各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各组疗效、痛经症状评分、外周血血清PGE_2、PGF_(2α)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痛经症状评分较其他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对外周血PGE_2、PGF_(2α)水平的影响优于其他治疗组(P0.01)。结论:痛经贴联合血府逐瘀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优于单用痛经贴或血府逐瘀颗粒,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PGE2、PGF2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胡慧菊  郑瑜 《新中医》2016,48(5):167-169
目的:观察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予痛经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静脉血清前列腺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变化,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疼痛NR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动脉上行支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舒张峰值比(S/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I、RI、S/D指标改善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GF_(2α)、PGE_2、E_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GF_(2α)、PGE_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PGF_(2α)、PGE_2、E_2、P含量,促进子宫动脉血流,从而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高颍 《国医论坛》2016,(2):31-32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对原发性痛经(PD)的防治效果,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研究组给予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及前列腺素(PG)水平。结果:研究组愈显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48.21%,研究组治疗期间各月经周期CM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PGE_2高于对照组,PGF_(2α)、PGF_(2α)/PGE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经周期内,对照组CM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MSS评分略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可纠正PD患者PG合成失衡,迅速缓解症状,疗效确切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将火针配合耳穴贴压应用于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5例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火针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当归四逆汤),2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2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耳穴贴压应用于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的疼痛程度;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急性期镇痛及痛经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口服西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陈颖娟  陈旦平 《河北中医》2020,42(4):543-546
目的观察痛经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痛经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痛经症状积分及血清前列腺素F_(1α)(PGF_(1α))、血栓素B_2(TXB_2)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 89%(32/36),对照组总有效率61. 11%(22/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及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PGF_(1α)、TXB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痛经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GF_(1α)、TXB_2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PGF_(2α)、PGE_2)、催产素(OT)影响。方法:对20例患者以化瘀止痛方(组成:五灵脂、三七、没药、木香、延胡索、乌药、白芍、浙贝母、猫爪草、甘草)口服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PGF_(2α)、PGE_2、OT值。结果:患者治疗期间痛经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0%;治疗后症状改善积分、痛经程度积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与痛经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痛经其痛经程度与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呈正相关;化瘀止痛方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其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调控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倪建芳 《新中医》2020,52(12):153-156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用艾灸和耳穴压豆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的5~25 d服用地屈孕酮片,并给予认知教育、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艾灸和耳穴压豆干预。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与治疗1、2、3个月经周期评价痛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治疗前后评价非经期盆腔痛、盆腔压痛和EMs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评分。比较2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2组痛经VAS评分、CMSS评分均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的VAS评分、CM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非经期盆腔痛、盆腔压痛及EHP-5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和耳穴压豆干预E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评价电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探寻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将90例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耳穴贴压组和电针联合耳穴贴压组(针耳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均在术前30min进行干预,电针组予下髎、长强穴电针治疗,每天1次;耳穴贴压组取穴双耳神门、皮质下、交感及肛门,予耳穴贴压,每天按压3~6次,每次按压3~5 min;针耳联合组为电针加耳穴贴压联合干预。3组均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6分时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比较3组患者术后第4、12、24、48、72小时各时间点肛门疼痛VAS和肢体活动评分情况;术后第1~3天24h内最大VAS评分(T24max VAS)和术后72h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结果:针耳联合组在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肢体活动评分、术后第1~3天T24max VAS和术后72h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均低于电针组及耳穴贴压组(均P0.05);在术后第4、12、24小时的VAS评分、肢体活动评分及术后第1天T24max VAS,电针组低于耳穴贴压组(均P0.05);在术后第48、72小时的VAS评分、肢体活动评分及术后第2、3天T24max VAS,耳穴贴压组低于电针组(均P0.05)。结论:电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优于单纯应用电针或耳穴贴压,电针镇痛起效快,耳穴贴压镇痛持续时间长,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应急止痛治疗。2组均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Ⅱ(CMSSⅡ)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并能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疼痛时间,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细胞免疫角度探讨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PSD轻、中、重度患者各30例,给予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的综合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观察患者IL-1β、IL-2、IL-6、TNF-α浓度、HAMD量表评分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1)轻、中度抑郁组血清IL-1β、IL-6浓度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抑郁组血清IL-1β、IL-6浓度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患者血清IL-2、TNF-α浓度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轻、中度抑郁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抑郁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1)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对PSD的疗效明确,对轻中度抑郁的疗效优于重度抑郁。2)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可纠正患者血清IL-1β及IL-6的异常表达,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来达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护理干预在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研磨敷贴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组织胺(HIS)、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及VAS评分、CM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清5-HT、HIS、PGE_2水平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CMSS评分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灌耳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妇产科门诊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联用穴位贴敷与灌耳疗法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肛门坠胀、肢体畏寒、腰骶酸痛、小腹冷痛),评估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8%(44/45),对照组为82.2%(37/4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灌耳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痛经程度,减轻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