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是贴近血管外膜的脂肪组织,可通过分泌脂肪因子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衰老引起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发生病理生理学改变,继而增加年龄相关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本文就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年龄相关血管疾病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慢性炎症过程,随着AS的进展,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通常是由斑块破裂并发出血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纤维斑块逐渐进行性增大引起血管阻塞所致,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等临床事件的"罪犯病变"血管造影通常并不显示明显病变。大量的研  相似文献   

3.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PVAT)是包绕在血管外膜的脂肪组织,与心肺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生理条件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通过分泌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在病理条件下,失功能的血管周围脂肪组织通过分泌大量炎症因子、抗血管舒张因子、脂肪因子等参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进展。我们的既往研究还发现:失功能PVAT增加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心外膜脂肪(EAT)是位于心肌与脏层心包之间的脂肪组织,是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血脂代谢异常、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thrombosis)为基础的慢性炎症性疾病。AS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包括血小板黏附、释放、聚集以及激活启动凝血系统,是很复杂的过程。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处血管床发生AS病变,意味着其他地方的血管也可能已经存在同样的病变;同样,一处血管发生血管事件,意味着其他血管床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血小板和炎症在AS血栓的形成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5.
炎症反应在易损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调控血管局部病变及全身炎症状态。一些促炎性细胞和炎症因子使斑块纤维帽的抗张强度降低,坏死脂质内核增大,血管机械稳定性丧失和斑块破裂;另一方面,炎症反应的激活和代谢紊乱也会引起内皮功能不全、斑块侵蚀进而导致血栓形成。该过程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并受到多种因素调控,包括胆固醇结晶和脂质递质、血管剪切力、血管新生及斑块内出血等。此外,机体还存在一些抑炎性分子,能避免易损斑块向破裂或侵蚀进展。促炎和抗炎反应的平衡影响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因此,以炎症反应为靶点,筛选出有易损斑块的患者并干预,或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是斑块不稳定性及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贯穿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发展及破裂的全过程。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新型的促炎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炎症反应,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进程的重要因子。本文就IL-18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AS相关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AS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检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CD40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发应,CD40系统的相互作用是炎症信号的重要传导通路,还参与粥样斑块内重要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炎症反应调节。阻断CD40CD40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最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以前AS仅仅被认为是脂质堆积造成显著管腔狭窄或闭合。现在许多研究都证实AS是一种多种免疫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炎症发应贯穿于AS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2…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促进粥样斑块进展和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白三烯(LTs)作为一类炎症介质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日益受到重视。积极寻找和应用阻断LTs通路的药物以防治AS,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LTs在AS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白三烯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反应促进粥样斑块进展和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白三烯(LTs)作为一类炎症介质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日益受到重视。积极寻找和应用阻断LTs通路的药物以防治AS,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LTs在AS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种心血管疾病(CVD)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炎症、氧化应激、免疫与缺氧等多种机制。既往研究往往认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AS发生的始动因素,关于血管外膜的潜在作用往往被忽视。近年研究证实在AS早期,外膜就已经出现病变,甚至先于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所以,AS不仅存在"由内向外"内膜-中膜-外膜的发病机制,"由外向内"外膜-中膜-内膜的发病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肥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脂肪组织不仅可储存多余的能量,还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围绕在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称为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以往认为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是与血管伴行起支撑保护作用的结缔组织。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同样,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现就近几年关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解剖、生理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脉炎症性疾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由于与冠状动脉邻近,而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血管壁之间具有复杂的双向通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始于脂肪组织释放的因子,而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感受到冠状动脉炎症后也...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富含脂肪的斑块聚积在大动脉壁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变起始于动脉内膜中层的退变,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聚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沉着。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是AS的继发病变。AS可累及全身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等。AS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无创影像学手段。随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不断完善,其可提供斑块性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衰减指数、血流储备分数及心肌灌注等大量信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约70%是由易损斑块(VP)所致。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核心机制,其较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范围更能反映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展,特别是血管内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识别和判断VP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斑块的形态、成分,甚至功能状态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信息支持,在诊断和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方面,高分辨率的0CT检测水平已近似于组织学检测水平。该文就VP形态学检测技术的进展和认识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重要发病机制,并与AS进程中斑块不稳定、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等急性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7.
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病因,因此,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或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动脉粥样硬化评价非常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动态的病理过程,最先出现脂纹,然后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壁重塑向外扩张,斑块表面纤维帽出现溃疡、破裂、血栓形成或者发生斑块内出血和钙化等[1,2]。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这一病理过程某一阶段的临床评价已成为可能。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可分为心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等3个范畴,其中颈部和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对于卒中最为重要。颅内、外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造成的血管事件可直接导…  相似文献   

18.
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及其导致的临床事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发生AS的血管内膜和粥样斑块中可见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聚集现象.作为激活T淋巴细胞最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DC具有决定T淋巴细胞活化、凋亡以及聚集等的重要功能.文章就DC与AS病变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斑块内出血是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重要标志,斑块内出血通过促进游离胆固醇的沉积、巨噬细胞的浸润和坏死核心的扩大增加斑块易损性,进而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早期准确地识别斑块内出血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已被证实能识别斑块内出血并判断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现对斑块内出血影像学检查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快速进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早期AS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晚期AS斑块容易出现跳跃式阶段性生长,即从轻度损伤迅速发展为重度损伤到极高危状态,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全面了解AS易损斑块的特征、快速进展机制及相关调控因素,早期识别并干预AS的发生、发展,有利于合理评估AS相关风险因素,早期阻断AS向晚期进展,进行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