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自测血压与透析日血压的关联。方法选取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别收集患者居家自测血压与透析日上机前30min及上机后1、2、3、4h不同时间点的血压进行比较。结果居家自测血压与透析后1、2、3、4h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上机后30min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后1h判定高血压、正常血压与居家自测血压判定高血压、正常血压一致性高,分别为80.0%和65.7%(κ=0.44,P=0.00)。结论透析后1h血压对透析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对不能自测血压的患者指导服用降压药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糖波动的差异。方法测定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先后使用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时透析前、透析2小时、透析结束时、透析结束后2小时血糖,并监测血压。结果透析前两组血糖和胰岛素用量无差异(P>0.05);透析2小时精蛋白锌胰岛素组较甘精胰岛素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结束时、透析结束后2小时精蛋白锌胰岛素组较甘精胰岛素组显著降低(P<0.05);甘精胰岛素组较精蛋白锌胰岛素组血压波动值低(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较使用精蛋白锌胰岛素透析期间血糖波动小,血压平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患者手指末梢、滤器前和滤器后的血糖,探讨从透析管滤器前或滤器后检测血糖的可行性。方法:在患者进行床边CRRT 0h及4h时进行血糖测定,先检测一个手指血糖,再采用普通干燥注射器(1ml容量)从血液透析管滤器前的红色取样口、滤器后的蓝色取样口分别采血0.1ml检测血糖。结果:患者刚开始行CRRT,血液透析管滤器前血糖值与手指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液透析管滤器后血糖值与手指血糖值、滤器后血糖值与滤器前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行CRRT后4h,血液透析管滤器前血糖值与手指血糖值、滤器后血糖值与手指血糖值、滤器后血糖值与滤器前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刚开始行CRRT时,可直接从血液透析管滤器前采血进行血糖检测,但随着时间推移,不可从血液透析管滤器前采血进行血糖检测。整个透析过程,均不能从透析管滤器后采血进行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中不同时段进食对患者血压影响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同时段进食对血压的影响。方法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作自身对照,分别进行透析过程中禁食、透析开始1~2h进食、透析开始3h后进食,在透析过程中监测血容量,每种方法观察2周,记录每次进食前和进食10min后的血压、相对血容量的变化、是否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及护理干预。结果进食组尤其是透析3h后进食组的血压、相对血容量变化、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及护理干预次数均高于禁食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对于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避免在透析中尤其是透析3h后进食,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进食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低血糖导致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37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40例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使用无糖透析液,在每次透析2h时进餐.进食量200~250g。含碳水化合物约35.8g,每例患者观察1个月,记录每次进餐前和进餐30min后的血压,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进餐30min后的血压都比进餐前的血压有所下降,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进餐前后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进餐前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餐后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P〈0.05);两组透析中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2h时进餐,会引起血压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仍可有效避免低血糖导致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在血液透析治疗抗凝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比较血液透析治疗中2组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均有良好的抗凝效果,抗凝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8.2%(χ^(²)=0.000,P=0.992);透析期间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2组间动脉端的ACT值比较在透析1h(t=-15.333,P<0.001)、2h(Z=-10.317,P<0.001)、3h(t=-12.733,P<0.001)和透析结束(Z=-6.796,P<0.00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组静脉端的ACT值比较在透析1h(t=-17.833,P<0.001)、2h(t=-15.604,P<0.001)、3h(Z=-10.066,P<0.001)和透析结束(Z=-4.399,P<0.00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血液透析结束后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Z=-4.971,P<0.001)和凝血酶时间(Z=5.770,P<0.001)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甲磺酸萘莫司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肝素钠注射液组(χ^(²)=15.239,P<0.001)。结论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的抗凝效果非劣效于肝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普通血液透析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含糖透析液和无糖透析液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血压和血糖的影响。方法纳入10名稳定的非糖尿病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每个患者进行2次无糖透析液透析,2次含糖透析液透析,每次透析4h,形成无糖透析液组和含糖透析液组,每次透析过程中均对患者进行HRV连续监测,在透析0、1、2、3、4h进行血压、血糖的监测。观察含糖透析液对HRV指标和血压、血糖的影响。统计方法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无糖透析液组和含糖透析液组透析时的心率和血压的基线值可比。在透析过程中,无糖透析液组的收缩压较含糖透析液组时明显升高,第4h的平均收缩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718.10,P0.05)。无糖透析液组发生3人次低血糖,含糖透析液组没有出现低血糖。无糖透析液组标准化低频功率较含糖透析液组显著升高(t=4.31,P0.05),而标准化高频功率较含糖透析液组显著降低(t=-3.71,P0.05)。无糖透析液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较含糖透析液组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使用无糖透析液可能引起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继而引起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含糖透析液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实行分餐进食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分餐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排列表对48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受试者均连续测试末梢血糖4 d,每天查5次即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12N)、晚餐后2 h、临睡前(11 PM)各查1次血糖值。实施分餐者7Am和6Pm先进食早、晚餐的2/3量,2 h后查完血糖再进食早、晚餐的1/3量。将各例患者各个相同时点血糖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晚餐后2 h分餐与未分餐比较,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午餐前、临睡前分餐与未分餐比较,血糖值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晚餐实行分餐进食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持续分餐有利于长期稳定血糖水平,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椎管内麻醉术后进食时间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下肢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以病室为单位,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传统术后再禁食6h。观察组术后评估后达到进食标准可提前进食。并检测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进食前和进食后2h)外周血糖值。结果87%的观察组患者术后1-3h进食,两组患者术后口渴、饥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糖比较,观察组餐前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比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肢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椎管内麻醉术后进食时间不必严格执行6h,提前进食有利于血糖稳定,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更平稳渡过围手术期。为改变临床医护人员传统观念,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提供了临床参考资料,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磺酸萘莫司他(nafamostat mesylate,NM)在血液透析中作为抗凝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身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22年1月—9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接受治疗的12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集透析上机前(动脉端),透析中(透析1h、2h、3h、4h)滤器前、滤器后、动脉端,透析后15min(动脉端)的血液标本,测定NM的血药浓度及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结果在透析中1h、2h、3h、4h,相同时间点监测ACT提示滤器前、滤器后、动脉端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21.899,27.464,8.264,8.162;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相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均表现为动脉端最低,滤器前ACT较动脉端升高,滤器后ACT较滤器前降低;在透析中1h、2h、3h、4h,相同时间点监测NM血药浓度提示滤器前、滤器后、动脉端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46.547,20.059,16.582,16.687;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相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均表现为动脉端NM血药浓度较其余监测点低,滤器前NM血药浓度较动脉端升高,滤器后NM血药浓度较滤器前降低。结论甲磺酸萘莫司他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中能有效发挥抗凝作用,其具备高透析清除率和快速体内代谢的特性,对全身凝血状态的影响较小,可作为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血液透析时抗凝剂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和泵控血流量与内瘘流量(access flow,Qa)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子血压计和掌上超声分别测量透析前、透析开始后30分钟内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00、250、300 ml/min时的血压和Qa以及在透析2小时及4小时(下机前20分钟内)的血压和Qa。结果 共纳入1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研究发现:(1)第一阶段(0~2h)、第二阶段(2~4h)Qa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化率呈正相关(r=0.447、0.355,均P<0.001)。(2)透析前、透析2小时和透析4小时的MAP和Q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7.068、32.887,均P<0.001)。(3)透析4小时的MAP和Qa分别比透析前降低了14.593 mmHg(95%CI:11.613~17.572,P<0.001)、105.853 ml/min(95%CI:72.757~138.948,P<0.001)。(4)对Qa变化率(y)与MAP变化率(x)进行线性拟合得出:y=0.75x,P<0.001。(5)Qa与泵控血流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前臂毛细血管血糖的可行性。方法对6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同期于空腹、餐后2 h、出现第1次低血糖时3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血糖,同时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前臂和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比较前臂、指尖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测定血糖值的准确性以及患者对采血时的疼痛感。结果 3种方法的空腹、低血糖时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静脉血血糖值高于同期前臂、指尖所测血糖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采血比指尖采血的疼痛感低(P<0.01)。结论虽然前臂毛细血管血糖所反映的餐后2 h血糖值的准确性低于静脉血血糖值,但与指尖所测的血糖值无差异,且疼痛感明显轻于指尖部位,故前臂可作为检测血糖的采血部位。  相似文献   

13.
连芬  吴靖  沈华娟  金丽红   《护理与康复》2020,19(2):55-58
目的分析低强度卧位体操训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低强度卧位体操训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和尿素下降率,以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结果尿素清除指数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1.201,P=0.309);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F=5.622,P=0.025);随着卧位体操运动时间延长,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逐渐上升(F=2.938,P=0.043).尿素下降率组别×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4.150,P=0.010);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尿素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低强度卧位体操运动时间延长,患者的尿素下降率逐渐上升(F=16.002,P<0.001).结论6个月的低强度卧位体操训练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4.
张文汇  王雪  马森  刘清  刘箐 《上海护理》2020,20(5):50-52
目的 探讨ERAS理念下泌尿外科短小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时间。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行泌尿外科短小全麻手术的患者300例,以术后6 h后首次进食为A组、术后2~6 h首次进食为B组、术后2 h内首次进食为C组,每组各10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首次进水、进食时间,进食前外周血糖值的变化,术后2 h、6 h、8 h内呛咳、误吸、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术后首次进食前的口渴、饥饿程度。结果 A组患者术后首次进水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首次进食前,C组血糖变化差值小于B组,B组小于A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首次进食前,C组口渴、饥饿程度低于B组,B组低于A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6 h内呛咳、误吸、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外科短小全麻手术患者术后2 h内进食是安全可行的,可减轻术后口渴、饥饿等不适症状,加强医患对ERAS理念的认知,有助于实施更人性化、舒适化、安全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形式,大多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等原因所致,血液净化作为治疗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基本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法对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提高移植效果。方法:56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分别应用血液透析(n=25),血液透析滤过(n=21)和腹膜透析(n=10)治疗,观察应用不同透析方法治疗前后血压、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结果与结论:56例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均带肾存活。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腹膜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血液透析滤过组肾功能恢复时间短于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P均<0.01)。血液透析滤过组透析后4h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透析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血液透析组透析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经血液透析滤过后血液动力学稳定,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赵金发  王祥峰 《临床医学》2011,31(10):63-64
目的观察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39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糖、白蛋白、血压等情况;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年内死亡患者和存活2年以上患者的基础情况以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初次透析时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2年以上组该值较小,初始肾功能状态较好;透析中常发生的并发症为透析低血压和低血糖,采取透析前补充蛋白、控制血糖以及透析时静脉推注高糖等措施可以预防和纠正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常见并发症为透析低血压和低血糖,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7.
谢遵华  谢美珍  冯婉娜  沈清瑞 《新医学》2003,34(12):743-74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应用50%葡萄糖纠正低血糖症状的效果及最佳用糖时间,为改进在血液透析过程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4次血液透析,第1次血液透析不输注50%葡萄糖(无糖透析),第2、3、4次分别在透析结束前60分钟、45分钟和30分钟给予静脉输注50%葡萄糖100mL(输糖透析),在透析结束时检查血糖并与无糖透析的血糖水平比较。结果:透析结束前45分钟和30分钟输入50%葡萄糖者,透析结束时的血糖水平与无糖透析的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结束前60分钟输入50%葡萄糖者到透析结束时的血糖水平与无糖透析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结束前1小时可输注50%葡萄糖,以防治患者透析过程发生的低血糖。  相似文献   

18.
禁食对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禁食对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9例 ,每例患者观察 2个月 ,头 1个月透析过程自由进餐 ,后 1个月透析过程禁止进食 ,作为自身对照 ,记录透析过程血压变化 ,观察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过程禁食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例次、需要补充高渗溶液的例次、需停止血液透析的例次均低于透析过程进餐组 ,比较透析过程进餐组和禁食组患者透析前血压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比较透析过程最低血压与透析前血压的差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透析过程禁食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改善低血压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通过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30例稳定性、依从性好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均为标准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次,每次透析4h。前3个月为对照组,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与护理;后3个月为实验组,提高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调整早餐和透析中饮食结构。所有患者均在透析0、1、2、3、4h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在透析第1h、2h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第3h、4h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透析276例次,发生低血糖8例次,比例 2.8% ;对照组透析281例次,发生低血糖27例次,比例9.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提高非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依从性,在透析过程中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春燕 《护理研究》2011,25(25):2296-2297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病病人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期间血糖值变化趋势并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选取结缔组织病病人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60例,统一采用美国罗氏血糖仪监测冲击前、冲击3 d、冲击后3 d的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晚餐后2 h及睡前5个时间点的血糖值。[结果]冲击1 d~3 d是7 d中血糖值的最高阶段,冲击3 d血糖值分别与冲击前及冲击后3 d血糖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冲击第2天血糖值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冲击第1天和冲击第3天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3);冲击后1 d~3 d血糖水平波动曲线趋于平稳下降,回落至冲击前水平,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前与冲击后第3天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结论]在检测7 d中,达到高血糖峰值的均为晚餐后,其次为午餐,只在冲击第1天达到高血糖峰值的为晚餐后,其次为睡前。说明甲泼尼龙冲击后可出现高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