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喉癌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仍缺乏针对我国居民2005—2016年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的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喉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时期我国居民喉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为我国喉癌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xcel整理2005—2016年喉癌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每年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标化率的计算根据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运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我国喉癌发病与死亡随时间(年度)的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6年我国居民喉癌标化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2.25%,P<0.05);城市的喉癌标化发病率整体高于农村,男性的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历年发病高峰集中出现在70~岁年龄组和75~岁年龄组。2005—2014年我国居民喉癌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1.67%,P<0.05),2014—2016年死亡率虽略微上升,但变化不明显(P>0.05),城市标化死亡率整体高于农村,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2005—2016年我国喉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性别、年龄和城乡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制订喉癌防治策略,降低喉癌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20年结核病发病和死亡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及队列对其影响,为后期更好地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江苏省2005—2020年结核病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 (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基于R语言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网络工具对0~89岁人群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估算其效应值。结果:男性、女性及总人口年龄调整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APC=AAPC=-7.3%,P < 0.001;APC=AAPC=-6.8%,P < 0.001;APC=AAPC=-7.1%,P < 0.001),男性、女性及总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PC=AAPC=-10.4%,P < 0.001;AAPC=-17.2%,P < 0.001;APC=AAPC=-10.0%,P < 0.001),人群发病率均在20~24岁及70~74岁达到较高值,死亡率在80~84岁达到最高值,人群发病及死亡风险随着时期推移逐渐下降,越晚出生的队列发病及死亡风险越低。结论:重点关注年龄对结核病的影响,男性、20~24岁和70~74岁人群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80~84岁年龄段人群是结核病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5年宫颈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人群在该时期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为宫颈癌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Excel 2019提取2005~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全部数据,计算每年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 相似文献
4.
背景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经济负担。因此掌握儿童恶性肿瘤的流行规模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儿童恶性肿瘤防控战略的制订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08—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等数据,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并通过Joinpoint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change percentage,APC)来反映时间趋势。
结果
(1)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中位粗发病率为9.35/10万,中位粗死亡率为3.91/10万,其中0~4岁组中位粗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5~9岁组和10~14岁组(P<0.05)。(2)2005—2015年中国0~14岁男童中位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童(发病率:10.21/10万vs 8.91/10万,P<0.05;死亡率:4.18/10万vs 3.47/10万,P<0.05)。(3)2005—2015年中国0~14岁城市儿童恶性肿瘤中位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儿童(发病率:10.87/10万vs 7.20/10万,P<0.05;死亡率:4.08/10万vs 3.54/10万,P<0.05)。(4)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中位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01%,P<0.05),其中0~4岁组中位粗死亡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APC=-1.19%,P<0.05);5~9岁组中位粗死亡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APC=2.50%,P<0.05);10~14岁组中位粗死亡率为随时间呈稳定状态(APC=0.64%,P>0.05)。(5)2005—2015年中国农村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7.73%和2.22%,P<0.05)。(6)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前六位分别为白血病、脑癌、淋巴癌、骨癌、肾癌、肝癌。
结论
中国儿童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在时间、人群、地区方面呈现出特定的分布特点,今后应将农村地区、5~9岁年龄组以及脑癌、白血病癌种的儿童作为重点防控对象。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及过去近30年间的变化趋势,为制定中国乳腺癌的防控策略提供
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7—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数据,描述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的特征及趋
势,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987—2014年城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整体高于
农村,城市女性年均变化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3%(P=0.06),而农村女性年均变化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
1.26%(P<0.01)。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市女性40~59岁乳腺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份先下降后上升,而农村女性呈逐年
上升趋势。结论:1987—2014年中国城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整体高于农村女性,农村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时间呈上
升趋势,城乡差距正在缩小,需特别关注农村女性的乳腺癌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5—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流行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南京市肺结核病例数据信息,采用 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南京市活动性肺结核流行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2005—2020年南京市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51 624例,报告发病率由71.86/10万降至26.08/10万,年均下降6.47%(AAPC=-6.47,95%CI:-9.84 ~-2.97,P < 0.001)。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所占比例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分别为 8.72%(AAPC=-8.72,95%CI:-14.71~-2.32,P=0.008)和 3.37%(AAPC=-3.37,95%CI:-4.60~-2.12,P < 0.001)。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APC=-6.37, 95%CI:-15.21~3.41,P=0.194),占比则以 2016 年为转折点先降后升。男性和女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 (AAPC=-6.80,95%CI:-10.13~-3.35,P < 0.001;AAPC=-6.88,95%CI:-8.54~-5.18,P < 0.001),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68),但女性占比呈上升趋势(AAPC=0.99,95%CI:0.31~1.67,P=0.008),而男性占比则逐年下降(AAPC=-0.42,95% CI:-0.73~-0.10,P=0.013)。≥30岁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0~<15和15~<3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且15~<30岁年龄组患者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66,95%CI:0.28~3.07,P= 0.019),其余各年龄组患者占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AAPC=-8.42,95%CI:-15.60~-0.62,P= 0.035;AAPC=-5.37,95%CI:-9.13~-1.46,P < 0.008),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中心城区患者占比自2009年之后呈下降趋势(P < 0.001),而非中心城区则呈上升趋势(P < 0.001)。结论:2005—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总体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病原学阳性比例逐年升高,15~<30岁年龄组人群是今后防控工作需重点关注的人群,女性和非中心城区患者占比有上升趋势,应给予一定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04-2019年中国肺癌死亡资料整理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为肺癌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汇总《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2004年至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肺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04-2019年中国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标化死亡率逐年上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城市男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在2004-2019年呈较高水平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农村男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在2004-2019年平均每年上升2.0%(P=0.029),2008年为农村男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的连接点;城市女性在2004-2009年逐年上升4.86%(P=0.008),2009-2019年逐年下降2.36%(P=0.001),2009年为城市女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的连接点;农村女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在2004-2019年平均每年上升1.63%(P=0.003)。结论 2004-2019年...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及时了解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可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目的 分析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并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方法按性别、城乡、地区和年龄划分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的《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9—2021年)》中选取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进行整理,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变化趋势。并使用R(4.3.1)软件建立GM(1,1)模型,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结果 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由2009年的235.8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353.31/10万,AAPC为3.3%(95%CI=2.8%~3.8%,P<0.001);标化死亡率由2009年的281.8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21.24/10万,AAPC为-1.9%(95%CI=-2.6%~-1.2%,P<0... 相似文献
9.
卵巢良恶性肿瘤发病趋势20年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对我院1980-1989年间及1990-1999年间卵巢各种病理类型良恶性肿瘤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我院就诊的卵巢肿瘤后10年比前10年有显著的升高趋势,特别是卵巢恶性肿瘤发病有显著增加,其中恶笥肿瘤所占比例分别为11.59%和16.65%,且发病年龄范围增大,从病理类型看,恶性卵巢肿瘤中上皮癌和生殖细胞肿瘤增加明显,而良性肿瘤则以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增加最多,卵巢转移性肿瘤几乎都来自于胃肠道。结论 提出广泛开展常规妇科普查并扩大年龄范围是必要的,应组织卵巢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以期找到一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在1989至2008年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为制定和评价我国子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1989至200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城市和农村子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粗率,以及标准化人口年龄调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Joinpoint软件估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1989至2008年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全国子宫颈癌粗发病率由1989至1990年的3.06/10万上升到2007至2008年的11.87/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由4.96/10万上升到11.98/10万,农村地区由2.39/10万上升到11.77/10万。全国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由1989至1990年的2.19/10万上升到2007至2008年的3.20/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由3.21/10万到2.56/10万,农村地区由1.82/10万上升到3.75/10万。1989至2008年子宫颈癌的粗发病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后以平均每年14.4%和22.5%的速度递增;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后,城市地区增速变化不大,农村地区小幅降低。虽然全国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在1989至2008年总体无变化,但在1999年后粗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8.1%;城市地区的粗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在2001年后均以平均每年7.3%的速度递增;而农村地区的粗死亡率在1989至2008年平均每年上升3.9%,世界人口标化率无变化。结论 近十几年来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子宫颈癌筛查和疫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从而有效降低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艾滋病作为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分析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队列3个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能够为艾滋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 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3月,以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8年的网络直报系统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提取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各年龄组发病人数、发病率、死亡人数及死亡率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借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从0.248 9/105升至4.956 9/105,死亡率从0.060 5/105升至1.431 2/105。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年均上升22.70%[95%CI(20.70%,24....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及人均寿命的提升,提高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是各界关注的问题。恶性肿瘤是影响健康和增加医疗负担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统计2016—2020年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分析当地恶性肿瘤流行趋势。方法 2016—2020年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资料来源于岑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数据。依据《中国肿瘤登记指导手册》和《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ICD-O)第3版对恶性肿瘤进行编码分类。统计性别和年龄别粗发病率、标准化发病率、累积发病率(0~74岁)、截缩发病率(35~64岁)。人口标准化率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以下简称中标率)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计算(世界标准化发病率以下简称世标率)。结果 2016—2020年岑溪市共新发恶性肿瘤4 205例,总人群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98.77/10万,中标率为85.48/10万,世标率为82.54/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9.08%、35~64岁截缩发病率为165.08/10万。2016—2020年岑溪市男性合计粗发病率高于女性合计粗发病率(χ2<...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居我国死亡首位,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为了更好地防控肿瘤,及时追踪其流行情况具有重大意义。石河子市作为兵团城市,是一座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城市,而老年人是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因此利用最新数据反映该地恶性肿瘤的流行和疾病负担,可为当地肿瘤防控工作提供最新数据信息。目的 分析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为该地区的肿瘤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7年石河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的肿瘤死亡数据,并通过计算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潜在减寿年(PYLL)、PYLL率、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YLL)、YLL率来评价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结果 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161.4/10万、103.3/10万、89.5/10万,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均高于女性(P<0.05)。石河子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在30岁时开始明显增加,在70~7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气管、支气管、肺癌粗死亡率最高,为27.5/10万,占所有肿瘤的17.0%,其分别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1位,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2位。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1位的是乳腺癌,粗死亡率为25.7/10万,占所有肿瘤的18.2%。恶性肿瘤PYLL率为16.7‰,男、女性恶性肿瘤PYLL率分别为15.7‰、17.6‰;恶性肿瘤PYLL前3位分别是气管、支气管、肺癌,乳腺癌,肝癌。恶性肿瘤YLL率为22.2‰,男、女性恶性肿瘤YLL率分别为22.3‰、22.2‰。恶性肿瘤YLL前3位分别是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乳腺癌。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等的PYLL和YLL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在45~59岁年龄组中最高,5~14岁年龄组中白血病所致疾病负担最重。结论 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负担较重,应重点防治气管、支气管、肺癌,肝癌,胃癌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等肿瘤顺位较靠前的肿瘤,且45岁以上人群是重点防治对象,但对于白血病应重点关注5~14岁人群。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因死亡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7.07/10万,2019年为35.61/10万),标化死亡率呈平稳略减趋势(1990年为9.16/10万,2019年为8.98/10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为3.46%〔95%CI(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1... 相似文献
15.
1973-2005年肺癌高发地区肺癌死亡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肺癌高发地区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当地肺癌防治效果评价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云南省宣威市(县)肺癌死亡数据,分析1973-1975年、1990-1992年及2004-2005年3个时期宣威市(县)肺癌死亡水平、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第一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1973-1975年)宣威肺癌死亡率为23.14/10万,第二次(1990-1992年)为34.88/10万,第三次(2004—2005年)为91.11/10万。1973-2005年,宣威肺癌死亡率由23.14/10万上升至91.11/10万;1991—2005年15年增加了1.61倍,高于1973--1990年18年的0.51倍;死亡年龄中位数由57岁上升为63岁;部分乡镇由历史上肺癌的低发区上升为肺癌中发区。结论宣威肺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近十余年增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脑瘤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少有针对我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的有关研究。目的 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瘤的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脑瘤的粗死亡率(CMR),为脑瘤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资料。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库中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数据,包括CM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以2019年全球人口数据进行标化,ASMR)。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死亡趋势,采用内生因子估算法(IE算法)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模型)估计CMR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通过R(4.1.3)软件对2000—2019年脑瘤死亡数据建立GM(1,1)模型,预测未来5年脑瘤CMR。结果 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0—2019年全国脑瘤ASMR与不同性别ASMR均呈下降趋势,全国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68%,男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47%,女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87%(P<0.05)。APC模型显示,中国男性脑瘤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随时期变化是上升趋势,女性脑瘤的... 相似文献
17.
You-Qing Wang Hui-Zhang Li Wei-Wei Gong Yao-Yao Chen Chen Zhu Le Wang Jie-Ming Zhong Ling-Bin Du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21,134(16):1959
Backgrounds:Cancer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worldwide, seriously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 expectancy. We aimed to analyze the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during 2016 in Zhejiang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Methods: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4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across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stratified by sex and region were analyzed. The crude rate, age-standardized rate, age-specific and region-specific rate, and cumulative rate were calculated. The proportions of 10 common cancers in different groups and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the top five cancer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also calculated. The Chinese national census of 2000 and the world Segi population wa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Results:The 14 cancer registries covered a population of 14,250,844 individuals, accounting for 29.13% of the popul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total reported cancer cases and deaths were 55,835 and 27,013,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 of morphological verification (MV%) was 78.95% of the population, and percentage of incident cases identified through death certificates only (DCO%) was 1.23% with a mortality-to-incidence ratio (M/I ratio) of 0.48. The crude incidence rate in Zhejiang cancer registration areas was 391.80/105; the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of the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 (ASIRC) and the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of the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ASIRW) were 229.76/105 and 220.96/105,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rate in 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women. The incidence rate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45 years of age and peaked in individuals aged 80 to 84 years. The top 10 incidence rates of cancers were lung cancer, female breast cancer, thyroid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stomach cancer, liver cancer, prostate cancer, cervical cancer, esophageal cancer, and pancreatic cancer (from highest to lowest). 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in Zhejiang cancer registration areas was 189.55/105; the 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the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 (ASMRC) and the 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the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ASMRW) were 94.46/105 and 93.42/105, respectively. The mortality rate in 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women, and the male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urban areas. The cancer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50 years of age and peaked in individuals aged 85+ years. The top 10 mortality rates of cancers were lung cancer, liver cancer, stomach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pancreatic cancer, esophageal cancer, female breast cancer, prostate cancer, lymphoma, and leukemia (from highest to lowest).Conclusions:Lung cancer, female breast cancer, thyroid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prostate cancer, liver cancer, and stomach cancer were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fter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ance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8.
QU Hong Mei BAI Ya Na CHENG Ning DAI Min ZHENG Tong Zhang WANG Dennis LI Hai Yan HU Xiao Bin LI Juan Sheng REN Xiao Wei SHANG Hu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BES》2015,(5):364-369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baseline data of cancers in the Jinchang Cohort, this paper examined trends in cancer mortality among adults investigated in Jinchang, Gansu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0.
Methods Mortalit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company departments through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death certificates, etc. Trend analyses of cancer mortality were performed on the basis of 925 cancer deaths between 2001 and 2010.
Results 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of cancer continuously increased from 161.86 per 100,000 in 2001 to
315.32 per 100,000 in 2010,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7.69%per year in the Jinchang Cohort (16.41%in females compared to 6.04% in males), but the 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only in females. Thirteen leading cancers accounted for 92.10%of all cancer deaths. The fiv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mortality in males were lung, gastric, liver, esophageal, and colorectal cancer, whereas those in females were lung, liver, gastric, breast, and esophageal cancer.
Conclusion The overall cancer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from 2001 to 2010 in the Jinchang Cohort, with greater rate of increase in females than in males. Lung, breast, and gastric cancer, in that order, we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increased cancer mortality in females. 相似文献
Methods Mortalit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company departments through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death certificates, etc. Trend analyses of cancer mortality were performed on the basis of 925 cancer deaths between 2001 and 2010.
Results 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of cancer continuously increased from 161.86 per 100,000 in 2001 to
315.32 per 100,000 in 2010,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7.69%per year in the Jinchang Cohort (16.41%in females compared to 6.04% in males), but the 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only in females. Thirteen leading cancers accounted for 92.10%of all cancer deaths. The fiv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mortality in males were lung, gastric, liver, esophageal, and colorectal cancer, whereas those in females were lung, liver, gastric, breast, and esophageal cancer.
Conclusion The overall cancer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from 2001 to 2010 in the Jinchang Cohort, with greater rate of increase in females than in males. Lung, breast, and gastric cancer, in that order, we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increased cancer mortality in femal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