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起源于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的室性期前收缩(PVCs)体表心电图(ECG)特征,及应用非接触标测技术指导下射频消融效果。方法:选择8例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的PVCs患者,分析12导联ECG特征,并分析采用Ensite array球囊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8例患者中,最早激动点均位于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其12导联ECG中Ⅰ、aVL、V5、V6导联均呈振幅较高的R型,V1导联均呈QS型;胸前导联R波移行多在V3~V4导联之间。其中7例成功消融,另1例因距离His束太近,放电时出现Ⅰ°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8例均无消融术相关并发症。成功消融的7例随访了3~23(12±7)个月,无PVCs恢复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的PVCs具有其特征性,非接触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此类PVCs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和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同特点及优势,探讨CARTO指导下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CARTO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组和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成功率.结果 CARTO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组患者30例,即刻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均未复发,X线曝光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无明显缩短.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组30例,1例并发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复发改为CARTO指导下再次行射频消融后成功,随访半年未再复发.结论 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射频消融中,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与传统X线指导相比,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且明显减少了X线的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维标测系统治疗右侧房室旁道导管消融的效果。方法选择右侧房室旁道病人共3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三维组使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消融,二维组使用X线指导消融,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时间、X线曝光量、即刻手术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三维组与二维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52.50min±22.72min vs 84.38min±40.22min,P0.05),放射时间明显缩短(3.2min±0.6min vs 18.2min±6.8min,P0.05),X线曝光量明显减少(35.45mGy±13.15mGy vs 91.30mGy±40.50mGy,P0.05)。三维组和二维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3%vs 80.00%,P0.05),但二维组治疗失败病人中2例改用Carto3标测消融治疗成功。结论在Carto3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道有效,弥补了传统X线指导下消融的不足,可作为消融右侧房室旁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一直是电生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房室结改良术控制心室率、毁损房室结造成三度房室阻滞加起搏器植入、仿迷宫术线性消融、肺静脉内点消融、环形消融等多种术式,本世纪初,则以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2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在冠状窦内消融时出现逆传A波激动顺序的改变,His束旁起搏提示A波经房室结逆传而误诊为房室结双径路合并多旁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治疗病例,比较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PSVT导管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着重分析永久性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方法自199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心血管内科共完成PSVT导管消融治疗且资料齐全的病例2098例。使用Carto3前称为二维组,使用Carto3后称为三维组,比较使用Carto3指导PSVT导管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着重分析永久性Ⅱ°以上AVB的发生率,总结发生AVB的病例特点,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共完成PSVT导管消融治疗病例2098例,其中发生永久性Ⅱ°以上AVB 5例,发生率0.24%。二维组1443例,发生永久性Ⅱ°以上AVB 5例,发生率0.35%;三维组655例,未发生永久性Ⅱ°以上AVB。发生AVB的病例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后间隔部旁道2例,希氏束旁旁道1例。发生AVB时消融术者手术年限情况:二维时代术者2名,发生并发症时术龄分别是7年和15年,三维时代术者2名,发生并发症时术龄分别是1年和3年。结论间隔部旁道消融和房室结慢径改良有发生AVB的风险,应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治疗可显著降低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经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为AVNRT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关闭三维定位功能(传统X线)消融组(A组,n=62)和打开三维定位功能消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18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按手术日期及电生理诊断以1:1的比例分为三维组和二维组,每组各90例。三维组在Carto3系统指导下进行瓣环三维重建,在三维模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二维组在常规X线照射下行射频消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月心动过速复发率、手术费用等指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三维组略延长[(58±16)min vs (54±2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3),但X线曝光时间三维组明显缩短[(2.1±0.7)min vs (7.8±3.6) min,P<0.0001],以右侧旁道组X线曝光时间的缩短最显著[(3.4±0.7) min vs (20.2±7.1) min,P<0.0001],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三维组X线曝光时间也明显缩短[(1.1±0.3) min vs(5.5±1.7) min,P<0.0001]。三维组除1例希氏束旁旁道未消融外其余全部消融成功;二维组有3例(2例右侧旁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消融不成功,更换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三维组无并发症发生,也无复发病例。二维组有1例房室结双径路(男,9岁)消融中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2个月动态心电图示II°~III°房室传导阻滞。二维组有2例复发,1例为房室结双径路,再次消融成功;1例为右侧旁道前传恢复,食道调搏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未再消融。而三维组会增加手术费用。
  结论:Carto3指导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切实可行,可大大减少X线照射,从而保护了电生理医生和患者,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0岁。主因阵发性心悸1年入院。患者外院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胸片、心脏彩超提示镜像右位心。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 Navx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EnSite NavXTM三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零X线曝光下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法 53例行RFCA的PSVT患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其中右侧旁道(AP)10例,左侧AP18例。在EnSite NavXTM三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放置冠状静脉窦(CS)、His束及右房/右室(RA/RV)标测导管并行心电生理检查,消融大头导管(ABL)进入拟消融区域建模、消融。结果 53例中,49例采用该方法消融成功,成功率92.5%(49/53)。手术时间:76.6±29.6 min。1例左侧隐匿AP患者由于术中癔症发作而改用X线透视下消融;2例显性AP患者(右侧游离壁1例,左后游离壁1例)用温控消融导管在靶点处反复放电无效后,在X线透视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阻断AP。1例右侧显性AP患者1个月后复发(1/50),在X线透视下再次消融成功。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利用EnSite NavXTM三维电标测系统可在无X线曝光下完成RFCA治疗PSV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束支电位(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左束支的可行性。
  方法:对13只犬行左束支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右房电极记录希氏束电位作为X线影像定位右侧希氏束,经右股动脉途径跨主动脉瓣逆行标测并消融左束支电位。同时应用NavX三维标测系统定位右侧希氏束(R-His)、左侧希氏束(L-His)及LBP电位。观察消融成功犬电位特点,记录消融前后的PR间期、QRS形态和时限、AH间期、HV间期和消融导管心内电图A/V值。对比LBP结合X线影像指导左束支消融和LBP结合三维标测指导左束支消融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
  结果:13只犬中9只成功消融左束支,3只犬消融失败,1只犬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成功消融靶点LBP到最早心室电图平均时限(LBP-V)为(17.8±2.6)ms(13~21 ms)。成功消融靶点A/V值<1/10。LBP结合三维标测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较LBP结合X线影像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降低[分别为(1.7±0.3)h vs (2.4±0.3)h,P=0.007,(10.8±1.5)min vs(30.5±4.0)min,P<0.001]。
  结论: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可以成功消融左束支,与传统LBP和X线影像指导下左束支消融方法相比,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辐射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起源于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起源于希氏束旁频发室早的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5例采用Car-to标测系统,2例采用Ensite Array系统。采用Carto标测系统者经股静脉送入消融大头至右室,在室早发作时采点建模,建立右室解剖结构及电激动顺序三维图像;采用Ensite Array标测系统者经股静脉送入Array球囊电极至右室流出道,利用消融大头采点,建立右室三维图,并对室早激动起源及出口进行实时标测。在右室三维解剖图上标示出希氏束位置,观察最早激动点与希氏束的距离,对心律失常的最早激动部位消融。冷盐水大头消融功率为25W,温度为43℃,0.9%氯化钠溶液流量消融时17~20ml/min,放电间隙2ml/min。结果:7例患者室早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Ⅰ、Ⅱ、aVL、aVF导联为直立的R波,Ⅲ导联为R、rs、rS、rsR,均为RⅡ>RaVF>RⅢ,V1导联为QS型。7例患者均在希氏束旁标测到最早激动点,位于希氏束上方(11.29±2.98)mm处,在最早激动点及附近消融成功,室早消失,与术前同样条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室早。2例患者术中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经术中推注地塞米松10mg后转复正常,另1例术后4d心电图转复正常。随访12~28个月,无复发。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起源于希氏束旁室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评价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阜外医院拟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行永久希氏束起搏的患者30例,平均年龄59.2岁,其中男性17例。对希氏束起搏手术相关研究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导线参数,术前、术后QRS波宽度等。结果根据希氏束导线的植入部位,将患者分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20例(仅夺获希氏束)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10例(夺获希氏束和希氏旁心室组织)。采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平均为113 min。术中X线曝光时间: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6.20±4.02)min,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5.30±4.59)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其中有4例患者为完全零射线手术。术中测试参数: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666.50±81.00)Ω,感知平均为(3.30±0.63)mV,阈值平均为(1.80±0.50)V;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598.00±112.33)Ω,感知平均为(7.40±0.99)mV,阈值平均(1.21±0.41)V,两组在阻抗、感知、阈值方面比较P值分别为0.065、<0.050、0.003,提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在感知、阈值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具有更低的感知以及更高的阈值。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希氏束导线的参数相对稳定。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可实现几乎"零X线曝光量",植入参数理想,效果稳定,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位于希氏束上、下0.5cm以内的右侧间隔旁路称为希氏束旁旁路,为避免射频消融时损伤希氏束,大头导管标测定位应在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及诱发心动过速三种方式以确定.消融时应密切观察体表QRS波形态及逸搏情况.需在心室起搏下消融时,确信旁路中断后应停止或间歇心室起搏,以观察逸搏情况确定是否希氏束受损.如果自然发作和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均为旁路下传,心内标测为多旁路间折返,房室结构均为旁路者时测不能确认患者房室结传导是否正常,应首先消融其逆传旁路,对正传旁路消融应慎重,以避免消融后的房室传导障碍.  相似文献   

15.
正希氏束旁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比例并不低,有报道~([1])示,接近10%的无器质性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希氏束附近。由于其位置特殊,消融风险高,有导致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根据其心电图特点及时判断、识别该类型室性期前收缩,于术前制定周密的标测与消融策略,是安全达到消融目的,避免损伤希氏束的保障。本文报道8例源于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6.0±6.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本院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消融点、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5年间40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消融靶点的分布、消融术的成功率和特殊起源点的消融方法,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1起源于右房的房速多于左房(60%vs 40%)。右房常见消融点依次为右房间隔、界嵴、三尖瓣环、冠状窦口、上腔静脉和右心耳。左房常见消融点依次为肺静脉、左房间隔和左心耳。2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为85%(34/40)。85%的患者在En Site 3000三维标测指引下消融。3起源于右房间隔His束旁的6例房速通过无冠窦消融成功治愈4例,另2例于His束周围低功率消融失败。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速效果肯定。His束旁起源的房速可通过主动脉无冠窦内消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15~20kg健康雄性杂种犬8只,麻醉开胸后于左室缝制临时起搏电极及记录电极。在X线引导下,将消融电极经股动脉逆行至主动脉无冠窦,标测定位并射频消融His束。分别记录每次实验的操作和消融时间,比较消融前后的心率及心律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只犬成功建立完全性AVB动物模型,操作时间17.5(1,25.25)min,消融时间84(10,90)s。所有犬在消融前均为窦性心律,心率(168±13)次/分,消融时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完成后体表及腔内心电图均显示完全性AVB,心率(57±11)次/分。结论通过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方法简便可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希氏束旁道CARTO3及常规X光指导下标测及消融方法。方法纳入12例希氏束旁道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入选患者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9例患者行常规X光透视下标测消融靶点并进行消融,3例患者应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靶点标测及射频消融。对不同标测方法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9例常规标X光测患者中成功6例(66.7%),2例未成功,1例靶点距离希氏束过近,放弃消融,术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X线曝光时间(36.2±13.4)min;CARTO3指导3例均成功(100.0%),X线曝光时间(14.2±7.8)min。与常规X光测患者比较,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靶点消融成功率更高,X线曝光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X光相比,CARTO3指导希氏束旁旁道消融可更精确指示希氏束及消融导管空间位置,缩短X光曝光时间,提高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拖带时起搏后间期与慢径消融成功靶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应用隐匿性拖带方法对准确靶点消融的有效性及探讨常规慢径靶点部位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折返环的关系。可反复诱发的持续性典型AVNRT的患者 34例 ,消融导管在后或中间隔标测到A/V≤ 0 .5处 ,然后诱发心动过速 ,在高位右房 (HRA)和冠状窦口 (CSO)超速起搏产生隐匿性拖带 ,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慢径消融。比较隐匿性拖带时靶点部位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的差值 (PPI-TCL值 )在成功靶点与不成功靶点区别。结果 :HRA超速起搏发生隐匿性拖带时 ,His束记录部位A波均为逆向夺获。而CSO超速起搏拖带时 ,32例His束记录部位A波为顺向夺获 ,另 2例为逆向夺获。在这 32例中共记录 5 4个靶点 ,成功靶点的PPI-TCL值明显小于不成功靶点 (12 .4± 5 .8msvs 32 .1± 18.6ms,P <0 .0 1)。PPI-TCL值≤ 2 0ms对靶点成功消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4%、81%。结论 :本研究提示常规慢径消融成功部位作为房室结外的后部延伸组织参与组成AVNRT折返环或距其非常近。在可持续发作和诱发的AVNRT患者中 ,CSO部位起搏拖带顺向心房夺获时 ,靶点部位测出的PPI-TCL值≤ 2 0ms,可作为一种新的慢径路电生理定位消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His束记录部位非常靠近冠状窦口时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射频消融方法及有效性。对7例His束记录部位非常靠近冠状窦口的AVNRT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 ,男 5例、女 2例 ,年龄 6 5 .3± 3.5 (6 0~ 75 )岁。常规放置电极导管至高位右房、His束和冠状窦 ,发现 4例记录到最大His束电位的部位与冠状窦口位于同一水平线 ,3例在其下方 2~ 4mm。采用左前斜位 (LAO) 4 5°和右前斜位 30°,尤其是LAO 4 5°在最大His束电位记录部位下方 ,细标靶点 ,当A波碎裂 ,或记录到慢径电位 ,而无His束电位时试放电消融。 6例成功 ,其中 4例在LAO相当于 6点处消融成功 ,2例在 6点半左右处成功 ,1例应用了Swartz鞘。平均手术时间 1.5± 0 .3h。随访 1~ 2年 ,6例成功患者未见复发。结论 :对His束最大记录部位非常靠近冠状窦口的患者 ,主要在LAO 4 5°冠状窦口下方细标靶点 ,可提高慢径消融的成功率并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