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权  刘泽鹏  冯建宏  李彩霞 《西部医学》2023,35(4):543-547+552
目的 探讨住院早期降钙素原(PCT)及其动态变化对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2月因感染或可疑感染就诊,最终诊断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135例患者。根据最终诊断,将135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70)和脓毒性休克组(n=6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入院后24 h内首次检测的血降钙素原(PCT1)、入院后经积极诊疗后(早期抗生素暴露及液体复苏等治疗措施)48 h检测的降钙素原(PCT2)等院内数据,将有意义的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脓毒性休克的评估价值。结果 共纳入135例患者,男性88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67(56,75)岁。脓毒性休克组PCT1、PCT2、乳酸(Lac)均较脓毒症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2和Lac是影响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  相似文献   

2.
杨晓宇  李茹  刘文操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0):160-163,12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 PCT)联合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8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和临床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将13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68)和脓毒性休克组(n=6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PCT、SBP和APACHE Ⅱ评分及三者联合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心率、D二聚体、降钙素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PCT、低SBP和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SBP和APACHE Ⅱ预测脓毒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653、0.665和0.692,而三者联合后,曲线下面积为0.794。结论 血小板压积可作为预测脓毒性休克的指标,与收缩压及APACHE Ⅱ评分联合能够提高预测脓毒性休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刘喆吉 《当代医学》2021,27(16):84-86
目的 探究血浆降钙素原(PCT)、乳酸对老年重度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本院确诊为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各55例,分别作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测定3组血浆PCT和乳酸水平,比较两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 研究2组血浆PCT和乳酸水平均高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且研究1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血浆PCT和乳酸水平阳性率均高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且研究1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浆PCT和乳酸水平检测结果明显异于正常健康人群,且以脓毒性休克最为严重,可作为上述两种疾病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可加强治疗目的性,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及C反应蛋白(CRP)在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并结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63例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后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49例),比较PCT、WBC、N%和CRP在两组的变化,并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及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血清PCT、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CT、CRP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PCT、APACHEⅡ、CRP、N%、WBC预测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0>0.925>0.826>0.576>0.5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0 ng/mL、20.0分、97 mg/L、85.80%、14.03×109个/L,敏感度分别为100%、90.9%、72.7%、81.8%、54.5%,特异度分别为87.8%、92.7%、78.0%、43.9%、75.6%,PCT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最强指标;在控制年龄、性别等其他危险因素后,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得出,PCT与APACHEⅡ评分均是影响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T是评估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与APACHEⅡ评分一起评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80例入住ICU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CT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并比较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之间及死亡和存活之间的PCT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 PCT和APACHEⅡ评分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之间,死亡和存活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T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89,P=0.012)、与死亡呈正相关(r=0.723,P=0.010)、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35),APACHEⅡ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8,P=0.025)、与死亡呈正相关(r=0.683,P=0.029)。结论PCT和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RICU重症肺炎并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1、3、5、7天抽取35例重症肺炎并休克患者外周血标本,作PCT检测.同时进行相应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35例患者死亡7例,存活28例;死亡组第5、7天血浆PCT水平3.48±1.56、5.10±2.14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1.05±0.47、0.99±0.7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T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呈下降趋势;同时死亡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第5天16.9±9.8,第7天19.6±11.2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天10.4±6.3,第7天9.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并休克患者血浆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预后的判断.PCT检验法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可早期诊断脓毒症休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与乳酸2种生物标记物对脓毒症患者风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7例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回顾性研究将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比较组间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观察标记物对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不同严重程度的三组患者中,2种标记物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与其他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PCT、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降钙素原与乳酸水平对脓毒症风险分层与预后判断有较好的预测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及疾病程度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0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4例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危重症医学学会(ACCP/SCCM)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26例)和脓毒症组(28例),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存在顽固性低血压、低灌流或器官功能障碍分脓毒症休克组(12例),脓毒症组(16例).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记录各项生化指标数据,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以及脓毒性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sCD40L浓度,组织因子(TF)抗原.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 SIRS组血清sCD40L,PCT低于脓毒症组患者;脓毒症组PLT,较之SIRS组明显较少;血清sCD40L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优于CRP和PCT,以2.75ng/ml为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89.3%,特异性为82.1%;合并休克的脓毒症患者血清sCD40L,SOFA评分显著高于未发生休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TF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P <0.01),与PL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18(P<0.01).结论 血清sCD40L水平对脓毒症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高水平的sCD40L预示脓毒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乳酸(Lac)、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列为休克组,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同期收治的98例普通脓毒症患者为普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SAA、Lac、PCT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再将休克组患者根据4 w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休克组的SAA、Lac、PCT含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普通组(P<0.05);休克组患者4 w内死亡率为20(20.41%);死亡组的SAA、Lac、PCT含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SAA、Lac、PCT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9、0.835、0.797,截断值分别为206.03 mg/L、5.20 mmol/L、30.61μg/L。结论SAA、Lac、PCT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Lac、PCT的准确度更高,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入住 ICU并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51例(试验组),包括25例脓毒症患者及2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入住ICU的非脓毒症且病情危重的患者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试验组及对照组病人的血浆炎症因子IL-6、IL-8、IL-10、IL-18、IL-1β及TNF-α的浓度水平,同时根据APACHEⅡ、SOFA评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组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组IL-1β、IL-6、IL-8、TNF-α、IL-18浓度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比较脓毒症患者组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组内生存者与死亡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发现,死亡者的IL-6、IL-8及IL-18浓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炎症因子无明显升高(P>0.05)。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8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IL-18对于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血浆降钙素原(PC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并发脓毒症的肺炎新生儿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24例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脓毒症及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入选者分成A组(轻度脓毒症患儿,52例)、B组(重度脓毒症患儿,34例)和C组(非脓毒症患儿,38)三组.比较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与血浆PCT及hs-CRP的水平、有无脓毒症患儿治疗前后PCT及hs-CRP的水平.分析血浆PCT与hs-CRP在并发脓毒症肺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C组、A组、B组患儿血清hs-CRP及PCT水平依次上升,且A、B组显著高于C组,B组显著高于A组.血浆PCT与hs-CRP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较单项指标高.合并脓毒症的肺炎患儿治疗后的血浆PCT与hs-CRP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低,而无脓毒症的肺炎患儿治疗后的血浆PCT与hs-CRP水平未显著下降.结论 :血浆PCT与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发脓毒症的肺炎新生儿,且在其疗效及预后判断中有着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 检测72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后第1、2、3、5、7 d的血浆NT-proBNP和乳酸(Lac)值,并检测第1、3、7 d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ass(CK-Mbmass)、肌钙蛋白T(cTnT)和降钙素原(PCT)水平,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统计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ICU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分析NT-proBNP的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指标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28 d死亡组NF-pro BNP值高于生存组(P<0.05),入ICU第2 d的血浆NT-proBNP水平达峰值.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住院病死率,APACHEⅡ评分与入ICU第3 d的血浆NT-proBNP值是独立预测因素;预测28 d病死率的独立因素是APACHEⅡ评分.结论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NT-proBNP值普遍升高.入ICU第3 d的血浆NT-proBNP值是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 应用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方案对30例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测定液体复苏前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并与APACHEⅡ作一致性比较.结果 存活组中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有明显下降(P<0.01),死亡组中虽然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在复苏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成活组6h乳酸清除率为43.2%±37.4%,死亡组为14.1%±49.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乳酸清除率<30%时,其判断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86.67%.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脓毒血症中PCT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的新生儿46例作为对照组,均做PCT、CRP及白细胞计数等相关检查,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PCT值、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定量检测在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蛋白C(PC)活性和D-二聚体(D-dimer)浓度变化水平及二者联合对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200例重症感染患者。根据脓毒症sepsis 3.0 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57例)和非脓毒症组(43例),并进一步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3例)和一般脓毒症组(94例)。抽取外周血检测PC活性和D-dimer两种生物标志物,评估不同组别PC活性和D-dimer浓度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二者与脓毒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PC活性联合D-dimer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的预测能力。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浆PC活性均显著降低(P<0.001),而D-dimer水平在两组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升高(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活性与D-dimer均为预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的独立实验室指标(P<0.05)。PC活性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将PC活性与D-dimer联合使用评估脓毒症时的AUC为0.791,高于单独使用时的AUC(分别为0.776与0.666)。PC活性用于评估脓毒性休克时的AUC为0.757,PC活性与D-dimer联合使用评估脓毒性休克时的AUC为0.789,大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AUC(分别为0.757与0.679)。结论:PC活性和D-dimer测定对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且PC活性与D-dimer联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对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各种感染性休克体液修复过程中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各阶段血清中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含量变化,将感染组与对照组、复苏前与复苏过程中各阶段作对比。[结果]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较正常组升高,但在体液修复后二者水平都有回落,各阶段变化不相同,与病情有密切关系。[结论]血清中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可用来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