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科》2017,(3)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检出率为36.95%;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5.22%;两种检查方法的心律失常检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1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12导联动态心电检查检出2、3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CHD)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冠脉造影、常规心电图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电图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性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性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占比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组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出早发性、二三联律及成对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测出HR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波、T波、PR、QRS、QT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在诊断心律失常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5例心律失常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当做对比,比较两种检查的效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速及窦性停搏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房颤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心律失常时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3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37例患者先后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常规ECG进行心电监测,对比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ECG对该疾病的检出率。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常规ECG的检出率,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其效果更为显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检出率,降低漏诊、误诊等危险事件的发生,为医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集AECG检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行3导联AECG归为3导联组(40例),行12导联AECG者归为12导联组(40例),将同期行常规心电图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室性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左右束阻滞房室阻滞检出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2导联组分析时间较3导联组长,ST段抬高及ST段压低检出率较3导联组高;12导联组房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心房颤动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导联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动图和3导联AECG,有利于心律失常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及常规心电图分别检出62例、46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4例、6例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T改变(P<0.05);在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与24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34例、30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0例、7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P>0.05)。结论远程监测无论在心律失常还是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与24h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E100卡片式心电检测仪记录心率和心律失常情况的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于陆军总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期间的心脏健康受试者和心脏非健康(具有心律失常特征的人群)受试者共60例,采用自身对照配对实验设计,对同一受试者同时应用受试仪器和对照仪器采集其心电指标(包括心率、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房颤、传导阻滞及ST改变等)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种仪器对心率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除窦性心动过速两种仪器检测的一致率为83.3%外,两种仪器对S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缓、房颤、正常心率、室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右位心的一致率均为100%,两种仪器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E100卡片式心电检测仪对心率、心律失常及ST改变的检测有很好的准确性,可用于患者自我检测及心脏病前期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智能手表(Apple Watch)心电图应用在不同心室率患者中检测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诊断性能。方法入选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3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就诊并完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且明确诊断为房颤或窦性心律的患者, 同时完善智能手表心电图检查。根据12导联心电图的心室率将患者分为3组(A组, 心室率<60次/min;B组, 心室率60~100次/min;C组, 心室率>100次/min)。电生理学家对12导联心电图及智能手表记录的单导联心电图分别判读。以电生理学家判读的12导联心电图结果为金标准, 计算和比较智能手表单导联心电图的节律分类算法和电生理学家判读的智能手表心电图在不同心室率患者中检测房颤发作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结果共入组248例患者, 其中男122例(49.2%, 122/248), 年龄(74.25±11.67)岁。12导联心电图诊断:129例为窦性心律, 119例为房颤。与12导联心电图结果相比, 智能手表单导联心电图的节律分类算法在A(41例)、B(163例)、C(44例)组患者中检测房颤发作的灵敏度分别为81....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1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41例Holter共检出心律失常75例次,其中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为最多见,分别为28例次、24例次、8例次。同期常规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15例次,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8例,常规心电图未能记录到。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劳损3例次,常规心电图检出10例次。后者对心肌劳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75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及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发生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24 h动态心电图的传导阻滞、早搏早发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24 h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率失常诊断检出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诊断中,采取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可检出心电图的异常,其中动态心电图,可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分析受检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检查结果及患者对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的评价。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者56例,阳性率71.79%,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者45例,阳性率57.6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和室性、房性早搏成对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两种心电图检查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者对24 h动态心电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评分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监测准确性更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更能得到患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心电图对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2.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的54.2%(P<0.05)。在心律失常检出结果中,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单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单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性房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早搏单发、交界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性交界性早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两种心电图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检出率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研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测心肌缺血与心肌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76.6%显著高于对照组42.0%且观察组心律失常各项检测指标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50例妊娠期患者纳入研究,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按照妊娠期情况进行分组,分为孕早期组(怀孕<12周,50例)、孕中期组(怀孕12-28周,50例)、孕晚期组(怀孕>28周,50例)。三组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的房性早搏发生率、室性早搏发生率、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P<0.05);孕早期组患者的房性早搏发生率、室性早搏发生率、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孕中期组、孕晚期组(P<0.05);孕中期组患者的房性早搏发生率、室性早搏发生率、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孕晚期组(P<0.05);三组的阵发性短暂房速发生率、阵发性短暂室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间给予孕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有助于早期发现其心律失常等心脏功能异常,从而给予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采用单导联贴附式长程心电记录仪进行心律失常事件心电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接受连续7 d长程心电监测患者的病史与心电监测资料。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包含频发房性早搏、长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RR间期>3 s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从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4例,并将抽取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不同方法诊断的效果与特点,包括监测的阳性率等指标。结果抽取的12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通过常规静态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测的阳性人数占89例,阴性人数占35例,检测的阳性率占71.77%;应用静态心电图检测阳性人数占65例,阴性人数占59例,阳性率占52.42%,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性心动速,应该要增加房颤、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的检出率与常规静态心电图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诊断对单纯性房性早搏、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与单纯性室性早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冠心病引起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静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值得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2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行单导联分析、心电散点图分析,对比心律失常诊出率。结果和单导联分析结果相比较,心电散点图分析结果的诊出率显著更高,两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心电散点图分析较单导联分析的诊出率更高,更加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本院近5年≥60岁的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检出心律失常以房颤最多,其余依次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及传导阻滞等,临床以冠心病最多,其余依次为肺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高血压、风心病、甲亢、糖尿病等,并对检出结果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窦性心律者5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者50例(其中心房颤动30例,心房扑动3例,房性早搏5例,房性心律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交界性心律4例,交界性早搏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在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时发现P波识别不清及疑为房颤而f波不清的患者加做胸肢导联C_1或/及C_1导联。 1.2 方法 (1)胸肢C_1导联的描记法,用普通心电图机(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6511型心电图机),采用20mm=1mv的标准电压,先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患者首先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完成后立即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冠心病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项目上检出例数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二、三联律、室性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项目中,动态心电图检出例数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患者对于常规心电图的接受度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灵敏度较高,且大部分患者能够接受这一检查方法,因此值得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