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广军 《中国药房》2011,(42):4007-4010
目的:了解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ATP-TCA)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ATP-TCA法在多种肿瘤化疗方案筛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包括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消化道肿瘤、白血病、黑色素瘤、膀胱癌及口腔癌等。结果:ATP-TCA虽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但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将ATP-TCA结果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可以降低无效治疗的风险,制订出更适合患者的个体化化疗方案。结论:与其他肿瘤体外敏感性检测方法比较,ATP-TCA法具有突出优点,在临床应用前景良好,对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消化道肿瘤随访过程中中医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再采用中医延续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胃纳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纳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延续护理可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肿瘤标志物CA5 0、CEA、SF、β2 -m、AFP等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对 6 1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和 93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五项联合检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恶性肿瘤组 6 18例 (男 4 2 3例、女 195例 )均经临床或细胞病理学确诊 ,年龄 2 9岁~ 81岁 ,其中食道癌16 8例、胃癌 182例、结直肠癌 137例、肝癌 96例、胰腺胆囊癌35例。良性肿瘤组 :肝硬化、胃炎、胃溃疡、胆囊炎共 93例 ,年龄 2 5岁~ 73岁。正常对照组 :4 0例 (男 2 9例、女 11例 ) ,均为健康体检者 ,年龄 2 6岁~ 72岁。1.2 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正日益引起临床和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由于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非常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和非常高的治愈缓解率,刺激了诸多学者试图将三氧化二砷的这种抗肿瘤细胞的凋亡作用尝试着在其他血液病和实体瘤的治疗中应用。初步的结果已经发现,三氧化二砷对多种实体瘤的治疗非常有效,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三氧化二砷在消化道肿瘤临床和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五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37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206例消化道非肿瘤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法,消化道癌抗原(CCA)为ELISA两步定性法,唾液腺(SA)为快速比色法。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肿瘤五项指标单项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AFP为14.50%和94.17%;CEA为13.70%和94.66%;SF为26.80%和69.42%;CCA为10.50%和96.60%;SA为47.20%和68.45%。②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四项同时阳性敏感性1.70%,特异性100.00%;二项以上阳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1.90%和85.00%,而仅一项阳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7.50%和65.50%。结论肿瘤五项联合检测降低了单一指标检测产生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能简便有效协助临床在较早期诊断,在高危人群普查以及疗效监控方面发挥作用,为癌前病变及术后治疗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肿瘤化疗药物敏感实验(ATP-TCA)指导下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个体化化疗的疗效。方法获取43个晚期胃癌手术或癌性腹水标本,采用ATP-TCA系统评估TPF(紫杉醇+顺铂+5-氟脲嘧啶);DPF(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脲嘧啶);ECF(表阿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OLF(草酸铂+四氢叶酸+5-氟脲嘧啶);ILF(伊立替康+四氢叶酸+5-氟脲嘧啶);TOF(紫杉醇+草酸铂+5-氟脲嘧啶);培美曲塞+顺铂;GM(吉西他滨+丝裂霉素)化疗方案。40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ATP-TCA系统指导临床化疗,同时以43例晚期癌患者作为对照,观察20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ATP-TCA系统结果可评估率为93.02%,胃癌细胞对各种化疗方案药物的中高度敏感率分别为TPF83.3%,ECF73.3%,TOF66.7%,DPF73.3%,GM43.3%,OLF23.3%,ILF13.3%,培美曲塞+顺铂6.7%。临床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ORR分别为77.5%和53.49%(P〈0.05),SD为12.5%和13.95%,PFS为8.2个月和5.4个月(P〈0.05),OS为16个月和9.3个月(P〈0.05)。结论 ATP-TCA系统可以成功用于评估胃癌标本。TPF,ECF,TOF,DPF方案有较高的体外抗胃癌活性。ATP-TCA系统指导胃癌个体化化疗可提高患者化疗有效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自杀基因治疗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项疾病治疗技术,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本文对消化道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的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自杀基因治疗的体系.自杀基因治疗的直接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等,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符合内镜治疗适应证的62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病灶切除治疗,观察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本组62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病灶均完全成功切除,成功率100%。其中5例术中创面少量出血,给予血凝酶或钛夹止血。无术后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可以有效的切除病灶,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替吉奥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究。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吉奥胶囊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4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71%;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62%,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吉奥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呈上升趋势,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一直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本文就近期检出287例消化道肿瘤的内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临床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腹腔化疗(IPC)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膜种植和肝转移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腹腔化疗作为区域性治疗手段,有其药代动力学优势,近年来研究证实,腹腔化疗联合腹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可提高疗效,腹腔化疗的优势亦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卡培他滨对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8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42.5%,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培他滨应用到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当中,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状况,有效改善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又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探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入我院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内镜实施剖腹探查术,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诊断,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检出率为100%,其中消化道息肉64例,溃疡出血16例.所有患者顺利止血、实施手术,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实施探查术能够明确诊断患者出血部位、病变情况,减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盲目性,对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从而为以后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共收集了48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病情缓解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止血成功共计43例(89.6%),主动放弃治疗3例,2例(4.2%)因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精心的心理、基础护理,积极的预防并发症发生,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均是降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病死率,提高本病的治疗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某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护理的满意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率的临床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制定适宜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康复起着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异物6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君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3):210-210
目的:总结消化道异物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消化道异物64例的处理情况。结果:64例中异物自然排出48例,胃镜取出8例,手术取出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消化道异物应根据其大小、形态、部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在指导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TP-TCA测定35例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临床常用5种灌注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通过随访评价其预后与ATP-TCA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个体的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5种灌注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均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5种灌注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THP(82.76%)>EPI(50.00%)>ADM(46.67%)>HCPT(37.14%)>MMC(17.14%),经卡方检验THP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灌注药物(P<0.01)。30例初发患者和5例复发患者除对THP的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91.67% vs 40.00%,P=0.033)外,对其他灌注药物的敏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30例初发患者中有1例复发,5例复发患者中有4例复发,初发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复发患者(3.33% vs 80.0%,P=0.000)。结论:ATP-TCA可作为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实验室依据,特别是对初发患者更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后2448 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同时行相应内镜下治疗。结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的病因诊断率迭94.5%(104/110),即时止血率达86.4%(95/110)。结论急诊胃镜是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45例新生儿婴儿消化道畸形作了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年龄2小时~2月;有呕吐、黄疸、腹胀者依次为24、12、10例;重复畸形者3例;合并营养不良者2例。出入院诊断不符率53.3%,小肠闭锁、膈疝、食管裂孔疝、贲门狭窄误诊率达100%。提示消化道畸形种类多、表现各异。凡新生儿生后不久出现不能解释的频繁呕吐、腹胀、黄疸、便秘应及早作腹部X线、肝胆B超等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7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75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34例,死亡3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0例;病死率为41.3%。结论慢性肺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伴发病及并发症多,出血不易控制,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其病情特点,根据病情发展变化作出果断救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