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挖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收集、整理CNKI、VIP、WanFang Data、CBM、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建立帕金森病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纳入标准的69个方剂中,单药以白芍、熟地黄、天麻、当归、全蝎最为常见,药物四气以平、温居多,五味中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中以肝、肾经为主,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平肝熄风药。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高的药对组合为47组,系统聚类分析中归为6大类。结果表明,现代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病的整体原则为滋补肝肾、熄风通络。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使用BATMAN-TCM系统对高频药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构建靶点-通路-疾病关联图,揭示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在纳入标准的92首方剂中,单药黄芪最为常见,药物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中甘、苦味为主,归经中肝经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6种,因子分析中提取7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中归为6大类。KEGG通路分析发现高频药物黄芪富集疾病与T2DM有关的有6种,生物学通路共有24条。结论:T2DM的治疗多以甘温药黄芪(补虚药)为主,临床使用可与甘平药茯苓、苦寒药丹参、甘寒药生地黄等组合用药,以及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高频药物黄芪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淀粉和糖代谢等相关信号通路,作用于核苷酸外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PDEs),腺苷A1受体基因1(ADORA1),腺苷A2A受体基因(ADORA2),神经肽第二受体(NPY2R),内皮一氧化碳合成酶(NOS3)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面神经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万方医学网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SPSS Modeler、SPSS Statistics软件,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纳入标准的1 605首方剂中,单药白僵蚕最为常用,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中辛、甘味为主,归经中肺经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熄风止痉药、发散风寒药。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20种,因子分析中提取14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中归为六大类。结论:面神经炎的治疗多以辛温药白僵蚕、白附子等(熄风止痉药)为主,临床使用可与辛温药防风、川芎,甘辛药当归等组合用药,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清热解毒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肝损伤的用药规律,为肝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Excel2019、Clementine 12.0和SPSS 21.0等软件,对中医药治疗肝损伤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进行统计,以及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144首,涉及中药214味,高频药物21味,其中柴胡、甘草、白术、茯苓、丹参、茵陈使用频次较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见;药味以苦、甘为主,药性以寒为主,多归脾、肝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9种关联强度高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4种药物组合。结论 现代中医治疗肝损伤以调和肝脾、扶正补虚为主,常使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性味多为苦寒,主入脾、肝经,并辨证配伍清热、活血化瘀等药物。  相似文献   

5.
袁泽焕  蔡煜佳 《河南中医》2022,(11):1714-171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录《肿瘤方剂大辞典》《肿瘤良方大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乳腺癌的方剂,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249首方剂,涉及中药383味,其中抗癌解毒药8种,活血化瘀药7种,补虚药6种,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各4种,解表药2种,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各1种。在关联规则分析中,当归、白芍的药物组合使用频率最高。3味、4味中药药组多以这两味中药加减配伍。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中,相同组合有乳香-没药、穿山甲-王不留行。当归、茯苓、白芍和白术等常配伍使用。结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多将抗癌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理气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古中医文献治疗脑卒中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方书类文献《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SPSS Modeler、SPSS Statistics软件对纳入处方进行中药频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纳入的557首方剂中,单药防风最为常用,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中辛、甘味为主,归经中肝经、心经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发散风寒药、息风止痉药。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强链药对216对,关联规则54种,系统聚类分析归为8大类。结论:古文献治疗脑卒中的处方以祛风通络药物为主,补虚、清热、豁痰等药物也因不同证型相互配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筛选中医药治疗COPD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物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31首,涉及药物231味,总用药频次3606次。COPD证型以痰热壅肺证、肺肾两虚证、痰浊壅肺证、肺脾气虚证、痰瘀阻肺证等为主。症状以咳嗽、喘息、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气短、发热、乏力等为主。高频药物有茯苓、苦杏仁、甘草、法半夏等。药物四气以温热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肺、肝、脾、胃经。以补虚药应用最多,其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关联强度较高的规则有20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4个新处方,因子分析可提取公因子9个。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以化痰止咳、补虚、利水、理气、活血等为基本治则进行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8.
王光伟  李珮馨  綦向军  林水长  戈焰 《新中医》2024,56(13):187-19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肿瘤方剂大辞典》《肿 瘤良方大全》中有关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方剂,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总 结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61首,涉及中药263味。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高频药物 有茯苓、白花蛇舌草、当归、茵陈、郁金等。治疗药物以清热、活血化瘀、补虚药物多见,药性以温、寒性为 主,药味多苦、辛,主要归于肝、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郁金-丹参、茯苓-白术、郁金-丹参+茯苓等核心 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破血消癥、活血散瘀止痛、疏肝理气健脾、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等7首新处方;主成 分因子分析获得8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辅助补虚、利湿、益气健 脾等药物,临床常选择茵陈蒿汤、参苓白术散、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PubMed数据库,收集中医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处方,建立数据文件。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301首方剂,涉及中药223味,黄连、甘草、海螵蛸、吴茱萸等使用频数最多;常用药物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为主,药性以寒居多,药味以苦、辛居多,归经以脾、胃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12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结论 临床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多以调和脾胃、理气降逆为主,辛开苦降,辨证配伍化痰止咳平喘、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BM、CNKI、WanFang Data、VIP近11年的相关文献,采用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核心药物、药对及组方规律。结果在纳入的134篇文献中,包括18类、125味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和利湿药为主,占总药味的72.6%;高频药物前五位为茵陈、黄芩、栀子、白术、大黄;高频药物经聚类分析聚成4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药关联规则15条,三药关联规则24条,四药关联规则12条,为利湿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之间的不同组合,得到核心药物组合为茵陈、白术、黄芩、栀子、大黄。结论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视将健脾益胃以扶正,清热利湿,兼以活血化瘀、疏风燥湿止痒以祛邪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7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研究文献,采集纳入文献处方药物组成等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及功效、性味分布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95篇,涉及方剂114首,药物17类、115味,药物使用共1167次。使用频次前5位药物分别为丹参(74)、黄芪(60)、半夏(55)、茯苓(53)、当归(52);使用频次前3位药类分别为补虚药(299)、活血化瘀药(230)、清热药(133);药性以温性(491)和寒性(410)为主,药味以甘味(650)、苦味(548)、辛味(379)为主。对使用频次大于20的21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8组药对和5组多味核心药组。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9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用药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痰等为主,常用药物有甘温药黄芪,辛温药半夏,苦寒药丹参、红花。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17-21
目的遴选并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丛书与《国医大师验案良方》所载的失眠医案,探究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方药信息,运用Microsoft Excel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结果对最终纳入51则医案的203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药物频次结果显示高频中药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等为主;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3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17条,4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3条,其具代表性的规则有黄芪→当归、合欢皮→首乌藤、朱砂→磁石、陈皮→茯苓等,体现出补益以气血为主、养心补血安神、重镇安神、健脾化痰的治法特点;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关联性的药组6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得到公因子15个,二者共同体现出磁朱丸、温胆汤和天王补心丹等经典失眠方剂的雏形以及清肝泻火的治法。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名老中医失眠处方进行系统分析,对指导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VIP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16日,收集中医药治疗MCI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其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91首方剂,包含中药134种,提取出证型30种。轻度认知障碍最常见的证型为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单味药以石菖蒲最为常见,临床常用药量以15 g和30 g居多。药物类别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和利水渗湿药,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集中在肾、肝、心、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关联强度较高的组合有8条,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13个,系统聚类分析得出5大类,决策树分析筛选出石菖蒲、远志2味主要中药,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药物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茱萸、丹参、益智仁、茯苓、川芎、等,且药物间的配伍关联较强。结论:轻度认知障碍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原则以补虚、化痰、活血、开窍为主,该结果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儿童哮喘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40首方药,统计发现发作期中热性哮喘证、缓解期中肺脾气虚证分布较多;共涉及药物292味,高频药物50味,分别为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补虚类、解表类、清热类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心、肝、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5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8对。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重视苦温、苦寒燥湿祛痰,辛温宣肺散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治法以化痰平喘、宣肺疏表、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肾为主,久病夹虚入络,当配伍祛风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2004年1月1日—202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文献,运用Excel建立中药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和性味归经分析,采用SPSS 23.0和SPSS Modeler 18.0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81篇,方剂105首,中药171味,用药频率为1 015次,使用频次≥12的药物有29味,累计使用596次,贡献百分比为58.72%;四气以温性和寒性药居多;五味以甘味药居多;中药归经主要归肺经。通过聚类分析将29味常用药分为14类;对29味常用药进行因子分析,共得到11个公因子;对全部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潜在药对组合13组。结论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方剂以甘温药、入肺经药为主,治法上以扶正补虚、化痰平喘为主,兼顾养阴活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从瘀论治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获得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核心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中医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文献共118篇,涉及128份处方与184味中药,药物出现频次累计2 025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是当归、川芎、赤芍、黄芪、桃仁、红花、半夏、甘草、天麻、石菖蒲;药性以“温”为主,五味中以“甘”为主,且归肝经的中药较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1个支持度较高的中药组合,“桃仁-红花”为核心药对。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聚类,因子分析得到8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用药规律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辅助以理气药、补虚药、安神药等,药物间关联多以桃红四物汤的组方为核心,着重选择药性偏温,味辛甘并归肝经的中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784首,所用药物358味,使用频次共计11671次,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桂枝、白芍、当归、黄芪、牛膝、防风、威灵仙、薏苡仁、白术,用药类别以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2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6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16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甘草。结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以扶正祛邪为法,其中以补益肝脾肾三脏为主;同时根据风、寒、湿、瘀等病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活血祛瘀、化痰除湿、温阳散寒止痛等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治疗鼻咽癌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鼻咽癌的中医治疗以及中成药的研发 提供借鉴。方法以《肿瘤方剂大辞典》、《肿瘤良方大全》、《中国药典》、《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以及《卫生 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为数据来源,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遴选中药治疗鼻咽癌的方剂,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频数统计,以SPSS Clementine 12.0 软件中所提供的Apriori 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用SPSS 18.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药方剂292 个,共有369 味中药。用药频次居前11% 的中药有38 味(频次≥17 次),主要以清热解毒药、扶正补虚药、以毒攻毒药、温经消积药、活血化瘀药以及 宣通鼻窍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41 个,3 味药组18 个,4 味药组18 个;聚类分析得到治疗鼻咽癌的 潜在核心基础方6 个;因子分析得到药组13 个。结论中药治疗鼻咽癌多以滋阴清热解毒、益气健脾、活血 化瘀、宣通鼻窍为治则,其核心病机为本虚邪盛。白花蛇舌草作为岭南地区颇具特色的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在 鼻咽癌中医治疗中应用频次最高,体现其在鼻咽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文献,采集处方信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3篇,涉及处方145首,中药104味。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茵陈、黄芩、大黄、甘草、栀子;性味以苦、寒为主;多归于脾经、肝经;功效前3位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二项关联规则有10组,三项关联规则有24组;核心药组功效可概括为清热利湿、补肾健脾、凉血散瘀、活血理气。结论: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用药以补肾健脾安胎、清热利湿退黄为基础,并根据辨证辅以凉血、散瘀、理气、养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