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发病隐匿的增龄性骨代谢疾病。目前关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影响OP的发病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关于SCFAs调控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温运颗粒对婴幼儿脾虚泻粪便短链脂肪酸的调控情况。方法 以30例脾虚泻患儿为腹泻组,30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以粪便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脾虚泻患儿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呈明显降低趋势;温运颗粒能显著提高患儿粪便中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水平。结论 温运颗粒可能通过调节短链脂肪酸进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 相似文献
4.
5.
6.
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产物调控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共生关系、肠道稳态以及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发酵降解不易消化的膳食性纤维产生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在内的短链脂肪酸.尽管短链脂肪酸主要在肠道中高度富集,众多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参与调控包括肠炎、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最近研究报道发现,短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肠道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对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油红O染色法观察油酸钠建立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使用不同浓度的SCFAs(乙酸、丙酸、正丁酸)干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MTT法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TC、TG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中TC、TG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AMPK、p-AMPK、ACC和p-ACC等蛋白的表达量。结果:随着三种SCFAs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活性逐渐降低(P<0.05);SCFAs干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后TC、TG含量降低(P<0.05),并抑制脂质堆积模型组细胞内AMPK、ACC的磷酸化表达。结论:SCFAs对HepG2细胞活性、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脂质代谢以及蛋白表达均有影响,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SCFAs干预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体外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情况,为乳糖不耐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底物,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短链脂肪酸。结果:细菌纯培养显示不同菌株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不同。人体粪便培养表明不同人体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的种类相同,而各种类数量不同。结论:所测定的人体肠道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能力不同,可能与乳糖不耐症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FABPs)是一族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16 000的蛋白质,存在于多种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中,目前已证实9种不同的FABPs,分别是肝脏型FABP(L-FABP或FABP1)、肠型FABP(I-FABP或FABP2)、心脏型FABP(H- FABP或FABP3 )、脂肪细胞型FABP(A-FABP或FABP4)、表皮型FABP(E-FABP或FABP5)、回肠型FABP(IL-FABP或FABP6)、脑型FABP(B-FABP或FABP7)、髓磷脂型FABP(M-FABP或FABP8)和睾丸型FABP(T-FABP或FABP9).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该文阐述了肠道菌群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揭示了短链脂肪酸通过肺肠轴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提出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提高体内短链脂肪酸的丰度作为防治哮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UC模型小鼠,给予白头翁汤干预.实验过程中,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腹泻、便血情况.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代谢性疾病是多种代谢物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与其相关的不良后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代谢性疾病是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因素。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肾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是肾癌发生、发展的危险信号。因此,代谢性疾病可能成为早期评估肾癌的指标,对其综合治疗可能是防治肾癌及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必需脂肪酸(EFAs)在人体中担任重要角色,它们构成细胞的脂质双分子层,影响其流动性,组成受体,进行信号转导和细胞膜的再生循环。研究发现,EFAs有抗炎作用,可能构成不同疾病病理过程的潜在联系。在眼科研究中发现,EFAs对干眼的治疗有一定作用。该文就EFAs的来源、生化、作用等方面论述对干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NAFLD。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以调整肠道菌群为NAFLD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NAFLD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可作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将为临床医师治疗NAFLD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不同作用,n-3 PUFAs对恶性肿瘤具有促凋亡作用,而n-6 PUFAs则发挥相反的作用,该文通过概述n-3 PUFAs与n-6 PUFAs对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细胞、消化道肿瘤等)的不同作用,并可能通过改变癌细胞膜脂质的流动性、空间结构及功能影响信号表达、改变癌细胞中抗凋亡因子前列腺素过氧化合成酶、影响细胞外Fas /Fas-L凋亡通路或细胞内线粒体相关凋亡通路中caspase-3表达等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生长,通过改变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可增加化疗药效,为妇科肿瘤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有证据表明,饮食不当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2DM)及其相关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升高关系密切,尤其是全球化的食品工业使低价高热量预包装食品大量供应给人们。其中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增加罹患T2DM和心血管病的风险,是食物中危险因子的代表;而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则对人体有益。该文就膳食脂肪酸与肥胖、T2DM和心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