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安徽省二级、三级公立医院超声科的基本情况。 方法安徽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于2018年11月下发超声质控基线调查表,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内公立二级及三级医院的超声科,调查内容包括2018年上述医院超声科的科室负责人基本情况、科室工作人员数目、科室面积、机房数目、超声仪器数目及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共6个部分。 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安徽省15个地市共205家医院的调查表,其中,三级医院62家,二级医院143家。安徽省二级及三级公立医院超声科负责人大多数具有本科学历、中高级职称、专业年限大于20年。各级医院超声科工作人员数目平均数分别为二级9.3人,三级19.3人。超声科平均面积分别为二级195.1 m2,三级505.9 m2。平均机房数目分别为二级4.9间,三级11.3间。平均超声仪器数目分别为二级4.9台、三级11.5台。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平均数分别为二级510.7张,三级1407.5张。 结论目前,安徽省二级医院超声仪器基本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三级医院超声仪器相对短缺;超声科工作人员不足是二级及三级医院共同面临的问题,以三级医院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省超声医学专业质量控制管理现状,为探索更加高效的质量控制管理策略建立基础.方法 对四川省708家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超声质量控制的基本数据(人员构成、设备情况、工作量和质量控制综合评分)进行采集.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等级医院间超声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分布、人员资质情况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宁波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现状。 方法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宁波市超声科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宁波市各级医疗单位超声科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宁波市成立质量控制中心前后超声医学质量的现状,包括人员、设备、业务、培训及质量控制等情况。 结果质量控制前后大部分医院依然面临人员紧缺问题,但是超声医师的学历较质量控制前明显提高;质量控制前后部分医院依然面临机器不够的问题,但是操作人员对机器操作使用大加改善;质量控制后开展项目数量较质量控制前明显增加;成立质量控制中心后,宁波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每年进行2期超声质量控制培训工作,每年下基层检查1次,每季度进行基层讲座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超声检查水平;成立质量控制中心后,各县、市、区均已成立各自质量控制中心,三级医院大部分实施预约功能。 结论宁波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基于宁波市超声学科的现状,准确把握了超声医学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帮助超声医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在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专家共识指导下安徽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取得的成效和发现的问题。 方法2020—2021年安徽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分别下发超声医学质量控制调查表,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内二级及三级医院的超声科,对照《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提到的7个超声质量控制关键指标,结合《安徽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二级医院2020年和2021年平均每日超声检查人次分别为189.5人次、206.9人次;三级医院2020年和2021年平均每日超声检查人次分别为425.5人次、516.2人次,均有所提升;二级医院2020年和2021年超声科医患比分别为1.51人/万人次、1.44人/万人次;三级医院2020年和2021年超声科医患比分别为1.49人/万人次、1.36人/万人次,均有所下降;2021年超声科医师数与超声诊断仪器数比二级和三级医院分别为0.89和1.40,较2020年的0.99和1.50变化不大;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有所延长、危急值通报例数略有变化,二级医院通报率有所降低(94.12% vs 95.55%);2020—2021年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超声报告阳性率分别为62.42%、62.13%;72.66%、79.53%;二级医院超声报告阳性率有所下降;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68%、81.66%;85.06%、88.24%,均呈上升趋势。 结论在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专家共识指导下,通过专业规范的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管理,超声诊断效率与诊断质量有所提高,而在指标监测机制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大量医学超声课题与发表的论文中,出现不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也有部分质量不高,甚或产生错误导向作用.此外,我国超声诊断发展迅速,普及面广,但"质量控制"未能实施,导致诊断正确率差别悬殊!本文系对在课题鉴定、论文评审以及基层医院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种析.  相似文献   

6.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不可替代,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低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因此检验科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真实、可信的检验报告,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浅谈检验科应如何做好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宁波市鄞州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工作,通过质量控制管理预期达到提升区域基层单位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 方法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对宁波市鄞州区基层医院进行超声质量控制管理,分别从依法执业、医疗安全、诊疗环境、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建立质控制度及规范化检查及诊断7个方面进行,比较质量控制前后的基层超声医师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及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及放射治疗的比例情况;有无设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建立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及预案;诊疗环境及仪器设备有无提升;仪器操作的规范性;制度建立的完整性;检查及诊断的规范化。组间比较根据数据是否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选择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基层医院的质控工作通过统一的《鄞州区超声质控考核方案》统一考核,2012年至2019年考核分数逐年增加,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内中心级与非中心级医院考核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69、15.825、7.308、43.958、3.350,P均<0.05),中心级医院考核分数显著高于非中心级医院。2016年内中心级与非中心级医院考核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7年、2018年、2019年整体比较考核分数中心级、非中心级、民营医院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7.202、337.263、353.738,P均<0.001)。中心级、非中心级及民营医院质量控制工作逐年完善,中心级及非中心级基层医院的考核情况好于民营医院。2012年至2019年,无执业医师证书及执业范围不符的上岗超声医师逐年递减。建立严格的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院感控制建立并熟悉科室危重病紧急抢救预案、科室人员掌握CPR技术的比例要求,2012年至2019年全区未发生重大的医疗纠纷及医疗投诉;2012年诊间面积不达标共计13家,至2016年诊间面积不达标基层医院的数量逐年减少。2017年将民营医院纳入考核范围后诊间面积不达标情况有增加,至2019年也逐年减少。全区截至2019年底,共有88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区所有彩色超声仪器完成计量检测,老旧仪器数量减少;通过技能培训,规培基层医师超声操作,全区超声报告实现计算机图文报告,图像资料存档;建立十项超声质控制度,通过专科学习、专家下基层技术带教、建立鄞州区统一报告模板、制定质控管理指标等举措规范化的检查及诊断。鄞州区2012至2019年基层医院诊断阳性率及符合率逐年递增。 结论鄞州区超声质量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基层医师的超声诊断水平,基层医院的超声质量控制得到提升,初步达到区域超声诊断的同质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上海康复医学现状和质量控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我国正处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上海又处于改革的前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将逐渐转变职能,由专业部门来承担部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发挥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效能。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目前各地区各医院的康复医学部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为此我们对上海康复医学科和理疗科进行了广泛的调查。1调查对象上海地区各级医院,但重点为三级和二级医院,另有一些地段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上海地区三级医院中综合类型医院,调查回收率为83.4%,二级医院,调查回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三级中医院超声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方法安徽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下发2019年超声质量控制调查表,调查对象为安徽省10家公立三级中医院和38家三级综合医院,调查内容包括《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专家共识(2018年版)》提出的7个超声质量控制指标以及各调查医院超声亚专业学组开设情况。 结果安徽省三级中医院超声科平均每日超声检查人次、年度危急值通报例数明显少于同级别综合医院(210.9人次/d vs 482.5人次/d;12例 vs 44例)。超声科亚专业学组开展方面,中医院与综合医院之间在超声介入学组、肌肉骨骼学组的开展方面相比(30.0% vs 89.4%;10.0% vs 63.2%),存在一定不足。 结论安徽省三级中医院在超声亚专业开展以及超声新技术开展方面与同级别综合性医院间存在较大差距。充分开展超声新技术,加强中医院校的超声医学教育,在缩小中医院、综合医院超声质量控制差距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剖析福建省医疗机构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的现状,探讨进一步提升超声质量控制工作的策略。 方法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福建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检查评价标准》,对比分析2017—2019年度福建省医疗机构超声质量控制检查中超声专业队伍结构、超声病例随访与疑难病例会诊、讨论以及超声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3项指标的评价结果;每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各等级占比随年份的变化趋势。 结果2017—2019年度福建省超声质量控制评价结果中超声专业队伍结构、超声病例随访与疑难病例会诊、讨论以及超声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3项指标的A、B等级占比均呈逐年上升态势,而C、D等级占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6、2.25、4.2578,P=0.035、=0.024、<0.001)。 结论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福建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检查评价标准》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持续改进福建省超声质量控制各项工作,从而加强超声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8个亚专业组组长组成品管圈小组,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10名住院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订相应措施及实施方案,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2020年11月)、实施中(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及实施后(2021年3月)住院医师的工作终质量的差异,各个月份之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moi检验。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医师的工作终质量有显著提高,各月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047,P<0.001)。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工作终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64.38±2.54)分 vs(44.21±1.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0.01);品管圈活动实施中各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的工作终质量持续上升[(52.20±1.71)分 vs(57.22±2.31)分 vs(62.35±2.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1);品管圈活动实施结束月(2021年2月)与实施后(2021年3月)的工作终质量[(62.35±2.24)分 vs(64.38±2.5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医师工作终质量,改善医疗质量,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超声质控指标探讨湖北省超声质控工作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方法依据2019年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湖北省12家省部级医院、61家地市级医院和151家县区级医院质控数据,通过比较各级医院超声医师基本情况、结构质量指标(平均每日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患比;超声科医师数与诊断仪器数比)、过程质量指标(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危急值通报例数)、结果质量指标(超声报告阳性率和超声诊断符合率)来反映湖北省224家不同隶属关系医院的超声质控现状。不同级别(省部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医院上述超声质控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再行两两间比较。 结果本次抽样调查的2556名超声医师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平均数量、年龄、职称、学历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218,χ2=44.830、17.039、1208.716,P均<0.05);超声结构质量指标平均每日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患比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990、40.390、21.877、54.520和5.740,P均<0.05);而超声科医师数与诊断仪器数比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过程质量指标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危急值通报例数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结果质量指标超声报告阳性率在地市级医院和县区级医院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P<0.05),而超声诊断符合率在各级医院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湖北省不同隶属关系医院在超声结构质量指标中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超声医师学历和年龄构成比,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超声过程和结果质量指标,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将对提高我省超声诊断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医学影像工作站在住院医师超声报告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从超声医学影像工作站导出2017级住院医师培训6个月和12个月的门诊患者胰腺超声报告,分别作为G6M组和G12M组(G,group;M,month)。G6M组超声报告共1582份,患者,男性420例,女性1162例,年龄<65岁计1318例,≥65岁计264例;G12M组超声报告共2723份,患者,男性760例,女性1963例,患者年龄<65岁计2323例,≥65岁计400例。同时记录报告中"胰尾显示不清"的出现频率、标准存图和体表标识等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及住院医师的报告质量有无差别。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6M组和G12M组提示"胰尾显示不清"的报告分别为554份(35.02%)和734份(26.9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29,P<0.001)。在"胰尾显示不清"的报告中,G6M组和G12M组无图的报告分别为8份(1.44%)和14份(1.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图无标识、有图有标识分别为337份(60.83%)、209份(37.73%)及308份(41.96%)、412份(56.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960、42.834,P均<0.001)。 结论超声医学影像工作站可用于住院医师报告的定期抽查、评价和反馈,对于超声报告的质量控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据大数据分析探索如何有效选择重点监管对象和质控指标,尝试建立依据数据分析精准定位质控管理方向和策略的科学质控管理体系。 方法对2018年四川省155家哨点医院超声医学科的25个质控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质控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其次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元质控数据投影到主平面,进行异常值探索并采用最小协方差聚类判别(MCD)算法给出统计差异的95%可信区间;最终根据主成分的得分图得到医院的聚类信息以及根据主成分的载荷图发现对探测聚类贡献度最大的质控指标集。 结果MCD算法可以明确指出在同级医疗机构中超声质控指标异常分布的医院。如华西二院,其第二主成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级甲等医院,结合载荷图发现其低年资医师人数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远高于其他医院,表示其人才储备最丰富。其中有6家三甲医院、7家三乙医院、6家二甲医院、6家二乙及其他医院得分异常,为重点监管对象。载荷图中的主要差异指标进行成分分析显示:年龄25~35岁的医师占比、住院医师占比、学士学位占比是三甲医院质控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超声检查中门诊患者占比、超声检查中住院患者占比、年龄36~45岁的医师占比和病理符合率是三乙医院质控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学士学位医师占比、学士以下学历医师占比、年龄>45岁的医师占比和超声科医患比是二甲医院质控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年龄35~45岁的医师占比和门诊占比是二乙及其他等级医院质控差异的主要原因。 结论基于大数据分析各级医疗机构超声质控数据可以精准定位质控管理对象和质控监管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流程节点控制的超声报告质控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对超声报告流程中的节点进行控制,构建超声报告质量控制系统。方法分析影响超声报告质量的流程节点,基于超声影像信息系统平台,应用XML技术、Gsoap Webservice通信技术及Power Designer数据库建模工具,实现超声影像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交互,以及超声报告的审阅、审核和发布。结果通过超声报告质控系统,可正确获取超声报告中所涵盖的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相关信息,快速实现超声报告的智能化审阅、错误提醒和审核发布。结论基于对超声报告流程中节点控制而构建的超声报告质控系统,可使超声报告的流程更加科学,内容更加规范,以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并分析辽宁省麻醉学领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应用情况,为促进TEE技术在该地区麻醉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制定《辽宁省三级医院麻醉学领域重点可视化技术调查问卷》,以纸质问卷形式对辽宁省14个地市的98家三级医院麻醉科主要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的92份有效问卷显示,仅有13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TEE,部分医院开展经胸超声心动图(TTE),69.2%的医院在非心脏手术术中应用过TEE/TTE,86.4%的医院3年间术中TEE总例数≤200。在开展TEE技术的医院中,麻醉医生具有TEE资质的人数平均≤3人,麻醉医生掌握TEE/TTE人数>5的医院仅1家。在科研方面,开展TEE的13家医院3年内相关科研产出均少于2项。结论近3年来,辽宁省三级医院麻醉学领域TEE技术开展医院数量少,发展不平衡,应用与研究不理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开展戴明循环法干预后北京市超声医学专业的质量控制变化。 方法从超声结构、过程、结果三个层面,制定质量控制管理指标,并通过开展质量控制培训、单病种质量控制、现场质量控制指导进行戴明循环管理,比较戴明循环管理前后的2017年和2019年北京市71家哨点医院超声专业质量控制指标的数据,其中超声结构及过程质量分析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超声结果质量分析指标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 结果基于戴明循环法管理,2019年北京市超声医师医患比为1.18(0.92,1.58)人/万人次,与2017年相比较[1.34(1.01,2.31)人/万人次]减少11.94%。2019年北京市超声医师人均每日工作量为33.85(25.59,43.36)人次,与2017年相比较[29.86(17.86,39.65)人次]增加13.36%。2019年北京超声报告阳性率为(0.72±0.19),与2017年相比较(0.56±0.23)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1,P<0.001)。201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0.84±0.09),与2017年相比较(0.81±0.14)增加3.70%。 结论实施戴明循环法的质量控制管理,在超声工作量增多的情况下,仍提高了北京市超声医学的超声诊断符合率等核心质量控制结果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