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导管消融术是一项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熟技术。冷冻球囊消融术(CBA)是射频消融术(RFA)的替代选择。然而,两种术式治疗中国阵发性AF患者的对比资料较少。本研究将从手术资料、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选择CBA或RFA治疗阵发性AF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为AF复发,即术后3个月的空白期外,由心电图记录到持续时间30s的AF、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此外,本研究对手术相关资料以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阵发性AF患者399例(CBA组102例,RFA组297例)。CBA组总手术时间[(124.6±40.0)vs.(112.6±41.4)min,P=0.012]及总透视时间[15.0(10.0,25.0)vs. 10.0(8.0,16.0)min,P0.001]均长于RFA组。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为期1年的随访期间,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vs. 27.9%,P=0.706)。结论:CBA和RFA治疗阵发性AF的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的总手术时间及总透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采用冷冻球囊消融( CBA) 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AF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门诊随访资料,并进行对比。 结果 76例AF患者纳入研究,CBA组及RFCA组各38例。CBA组与RFCA组术中即时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 92% vs 96%) 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2.6% vs 10.53%) 均无明显差异。CBA组手术时间[(105.5±22.2)min vs (136±25) min,P<0.01]、X线曝光时间[(19.3±6.0) min vs (22.4±5.2) min,P<0.05]及消融时间[( 36.9±12.8) min vs(47±20.1) min,P<0.05]均短于RFCA组。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其中CBA组的发生率为2.6%,RFCA的发生率为10.53%,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CB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2.63%,RFC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7.89%,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AF患者的导管治疗中,CBA组和RFCA组具有相似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 目的 评价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入选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3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冷冻球囊技术进行房颤消融治疗。结果 房颤消融手术平均时间(125.5±38.2)min,平均透视时间(27.4±13.0)min,平均冷冻消融时间(36.9±12.8)min,导管消融即时成功率92.7%,平均每根肺静脉冷冻次数2~6(4. 0±1.2)次/根,各肺静脉即时成功率:左上肺静脉95.3%,左下肺静脉92.5%,右上肺静脉93.2%,右下肺静脉89.7%;术中行右上肺静脉消融时,并发膈神经麻痹1例,发生率2.6%;术后回访1例患者12个月内复发,复发率3%。结论 冷冻球囊消融术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术(CBA)和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分析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共124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CBA组(n=69),RFCA组(n=55)。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空白期之后体表心电图记录到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超过30 s的房颤、房扑或房速均被视为术后复发,比较两组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两组特征,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术后共有119例患者完成随访,完成随访的67例CBA组患者中25例(37.3%)在术后3个月复发;52例RFCA组患者中18例(34.6%)复发,两组间无差异(P=0.761)。②并发症方面,CBA组中有1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3例出现一过性膈神经麻痹;RFCA组有4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1例出现动静脉瘘,2例出现心包压塞;两组均未发生心房食管瘘、膈神经损伤、严重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③复发组左房内径(LAD)大于无复发组[(43.10±5.78)mm vs (40.49±5.09)mm,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AD为房颤消融术后病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90,95%CI 1.008~1.178,P<0.05)。结论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劣于射频消融术;LAD是房颤消融术后预测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AF)的导管消融存在技术瓶颈,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是困扰电生理医生的难题。射频导管消融(RFCA)和冷冻球囊消融(CBA)是目前的两大主流技术,但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近年来将两种技术进行杂交的术式正逐渐兴起,有可能提高导管消融治疗AF的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CBCA)行初次肺静脉电隔离( PVI)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学习曲线、即刻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2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由单一术者利用CBCA行初次PVI治疗的连续20例房颤患者的资料。将病例按手术先后编号,观察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变化。并将病例分为2组(前10例:A组,后10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及即刻PVI的成功率的差异。结果20例患者[男12例,平均年龄(55.4±11.6)岁,阵发性房颤19例、持续性房颤1例)房颤病程的中位数为24个月。 A、B两组平均冷冻次数[(10.5±2.1)次对(9.3±1.7)次,P=0.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平均冷冻时间[(46.5±11.4)min 对(36.7±4.4)min, P=0.021]、手术时间[(150.0±27.6)min对(123.4±19.8)min, P=0.023]及X线透视时间[(62.5±15.7)min对(47.2±9.7)min, P=0.018]均减少。单纯行CBCA治疗,B组在患者水平及肺静脉水平上达到即刻PVI的成功率较A组高( P<0.05)。围术期出现1例(5%)主要并发症为膈神经麻痹( PNP)。结论应用CBCA行PVI治疗房颤具有近期安全性和即刻有效性。术者可以通过较少病例很快完成学习曲线。 PNP作为主要并发症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冷冻球囊消融术作为心房颤动治疗的新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通常,在单次冷冻后就可以取得满意的肺静脉电隔离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基于逐点消融的射频消融术有着巨大优势。但冷冻球囊消融术投入临床使用时间较短,目前仍有一些并发症存在。现总结其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经药物治疗失败或效果不理想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A组和RFCA组各40例。比较两组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冷冻最低温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静脉PVI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CBA组各支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世间均短于RFCA组,冷冻所需的最低温度低于RFCA组(均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 CBA与RFCA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PVI效果并无太大差异,但CBA的优势在于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因此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的长期恢复,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CBA临床操作难度与RFCA较低,但临床上还应根据患者情况、医院条件等选择采用CBA还是RFCA。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冷冻球囊消融(CBA)与射频消融(RFA)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行CBA或RFA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和3年时行12导联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电重构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常规检查、术后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等。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行心房颤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消融即刻转为窦性心律,2例肺静脉电隔离后心房颤动未终止,予同步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术后3~5天好转出院。3~6个月随访期间8例患者均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结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一代冷冻球囊与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关于两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疗效及安全对比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对两代球囊关于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膈神经麻痹发生率、手术时间、曝光时间、3月及1年无复发率等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209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代冷冻球囊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RR=0.99,95%CI:0.99~1.00,P=0.03),手术时间、曝光时间、3月及1年无复发率优于第一代冷冻球囊,而膈神经麻痹发生率却高于第一代球囊(RR=0.57,95%CI:0.41~0.80,P0.05)。结论第二代球囊能带来更好的手术疗效,而膈神经麻痹却高于第一代球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策略及近期结果。方法: 对2013年12月~2014年1月在本院开展的5例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房颤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手术时间100~210(153±44) min,X线曝光时间为33~72(51±15) min。每根肺静脉平均冷冻消融时间为29~300(209±75) s ,温度-27℃~-61(-44±9)℃,每根肺静脉冷冻次数2~6(3.0±1.3)次/根。术中及术后未发生肺静脉狭窄、血栓栓塞、膈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术中1例患者未达到完全肺静脉隔离,用普通射频导管补点消融成功。术后3例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24 h内逐渐缓解。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房颤发作,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操作相对简单、无需三维标测、学习曲线可能较短;但早期X光曝光时间较长,有待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导管消融术得到快速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环肺静脉隔离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术式,所用能源主要为射频能源,但手术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可出现血栓形成、心肌及其周围组织损伤、致命性肺静脉狭窄及心房—食道瘘等并发症,限制了该术式的普及。  相似文献   

15.
冷冻球囊消融围手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射频导管消融相似,且随着技术成熟和设备改进呈下降趋势,但心脏压塞等严重或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减低,膈神经损伤等轻微和可逆性并发症发生率则较高,应加强术中监测予以避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CBA的259例房颤患者术中83例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方法。结果连续完成的259例房颤CBA患者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83例,发生率32.0%。其中5例发生在左上肺静脉(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LSPV)冷冻过程中,73例发生在LSPV冷冻复温过程中,5例发生在左下肺静脉(left inferior pulmonary vein,LIPV)冷冻复温过程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心率慢(65次/min)、低体质量(60 kg)、术中出现较明显疼痛表现是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后,经加快静脉补液速度或静脉注射过程中,冷冻消融左侧肺静脉、基础心率慢(65次/min)、低体质量(60 kg)、术中出现较明显疼痛表现的患者,需严密监测,备好右心室起搏,必要时提前注射阿托品以预防或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经冷冻球囊导管行肺静脉隔离(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获得了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国内外指南都已将冷冻球囊消融作为房颤消融PVI的标准疗法。冷冻球囊消融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短暂性膈神经麻痹、食道损伤等;消融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首先考虑与消融后肺静脉狭窄相关,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静脉狭窄目前已很少发生;消融术后肺动脉高压亦是左房僵硬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一种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目前尚未见冷冻球囊消融后该并发症的报道,我们在此报道一例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出现左房僵硬综合征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75岁以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及冷冻球囊消融(CB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应用三维标测系统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及二代冷冻球囊消融隔离肺静脉的年龄>75岁的房颤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FCA组(33例)及CBA组(70例)。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即刻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单次术后房颤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3例房颤患者, 年龄(77.26±2.28)岁, 其中男38例。RFCA组(33例)中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长于CBA组[70例, (45.00±31.07)个月对(18.92±25.19)个月, P=0.027]。RFCA组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比例高于CBA组[39.4%(13/33)对5.7%(4/70), P<0.001]。其余基线资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组及CBA组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7/33)对78.6%(55/70), P>0.05]。CBA组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比例高于RFCA...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相关就诊和住院中为主要病因,与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心功能以及总生存率的下降密切相关。药物及射频消融是当前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式。近几年大量临床研究及实践表明冷冻球囊消融能安全有效隔离肺静脉,从而治疗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应用的日益增多,消融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率可能将进一步增加.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预测因素已有相关报道,但持续性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是否需要对消融后出现的房间隔缺损进行封堵或者严格的监测亦无定论.本文就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情况、预测因素、临床意义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