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针法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为卒中上肢偏瘫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将68例上肢处于软瘫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针组给予常规西药、肢体被动运动及针刺治疗,针联组在单针组治疗基础上于留针期间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8周、3个月时,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张力,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估运动功能。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和Brunnstrom分级均逐渐好转;单针组MAS分级呈持续增高趋势,而针联组MAS分级呈向良性肌张力聚拢趋势;针联组Brunnstrom分级显著高于单针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针法能有效改善软瘫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而且能促进其上肢良性肌张力的提高,减少肌痉挛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黄永杰  郭家燕 《光明中医》2022,(22):4123-4125
目的 探析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针法配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估量表(FMA)以及上肢功能障碍量表(DASH)评估其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同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其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其治疗后的FMA、DASH、FCA、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经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并促进其恢复,同时患者经二者联合治疗后其综合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临床价值较高,建议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2011年2月共收治的8例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可接受的文化程度给予健康教育:一般教育、心理教育及特殊指导.结果: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健康教育以后,住院时间7-19天,平均13.45天;基本掌握了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无护理纠纷发生,护理满意度1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健康教育可达到早日康的效果,有利于护患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记录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腕关节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上肢部分评分的提高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优于仅应用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卒中幸存者中约有70%~80%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者达42.5%[1]。脑卒中偏瘫早期即软瘫期,表现为弛缓性麻痹,即没有随意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主要为肌张力减退或丧失。原因是上位神经元对低级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减重训练对肌张力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康复训练;减重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再进行减重训练.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减重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减重训练对偏瘫患者肌张力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运动刺激疗法为主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遗症突出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它严重困扰了广大临床医护人员。我科针对上肢肌张力增高,采用“脑反射疗法”配合肢体推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9.
平衡肌张力针法对硬瘫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衡肌张力针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6例中风硬瘫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行运动疗法配合平衡肌张力针法,对照组行运动疗法,4周后根据Ashworth痉挛评级和Fugel-Meyer肢体功能评分表(FMA)评定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且2组间Ashworth分级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平衡肌张力针法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降低过高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与运动想象联合治疗脑卒中致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72例脑卒中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及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5 d.治疗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5 d,之后继续采用每周5次的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的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ARAT指数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也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行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2组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并观察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F-M)评分、NDS整体评分、总体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测试RMS值。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 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治疗后,2组MAS的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MAS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2组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的简化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简化F-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治疗后改善F-M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简化F-M评分在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观察组治疗后NDS整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较,2组治疗后NDS整体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NDS整体评分,且观察组于整体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张力平衡针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疗效良好。2)张力平衡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以及改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究运动想象结合病房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 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诊治的 72 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常规结合病房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运动想象 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后上肢功能、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病房日常生活活动 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中有利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铎  张羽 《新中医》2022,54(20):161-16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 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2 组均治疗3 个疗程。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 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Ashworth 分级(MAS)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肌张力,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 组FMA、FCA、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DASH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FMA、FCA、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AS 分级1~2 级占比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MAS 分级1~2 级占比79.03%,高于对照组58.06%(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其肌张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三阳灸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上肢处于软瘫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常规康复组给予作业疗法及物理疗法,子午流注三阳灸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三阳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2周、3周同一时间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MAS)痉挛评定量表评定偏瘫上肢肌张力;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评定表评价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和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提升,P<0.01;且肩部、肘部的恢复明显优于腕部,P<0.01;通过交互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常规康复组MAS及Brunnstrom分级评分明显劣于三阳灸组(OR=0.273,OR=0.303),P<0.01,且三阳灸组MAS分级呈现良性肌张力增长趋势;且治疗2周后,BI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阳灸组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结论:子午流注三阳灸疗法能促进上肢良性肌张力的提升,而且能有效改善软瘫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从而缩短软瘫期,提升生活活动能力,为卒中上肢偏瘫患者提供有效无创伤的中医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康法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康复科护理常规及头体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对两组进行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有提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针康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JF(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的物理治疗及运动想象治疗,B组则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NJF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结合运动想象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而研究组则采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金翊思  袁波  张桂珍 《河南中医》2015,35(1):142-144
目的:观察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A组采用Bobath疗法进行上肢康复功能锻炼,每日30 min,每日1次。B组在A组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患侧肩髃穴、臑会穴针刺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治疗20 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和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手、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7、0.000、0.000);且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P=0.003、0.004);治疗后,A组的Fugl-Meyer评分为(25.00±6.32),B组的Fugl-Meyer评分为(33.06±6.00),B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04);A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61.11%,B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5.56%,B组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01)。结论: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减少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残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54例)、常规针法组(52例)。张力平衡针法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分别于上、下肢伸肌、屈肌处取穴,常规针法组采用常规针法,穴取肩髃、曲池、外关等,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力、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天后,张力平衡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6.3%(52/54),优于常规针法组的84.6%(44/52)(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肌力、肌张力评分、肌痉挛状态评分、关节活动度均增加,张力平衡针法组与常规针法组比较改善更显著(均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的肌力、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章国伟  陈双钱 《新中医》2020,52(16):107-110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运动结合毫火针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肌电F波相关参数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训练结合毫火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 (上肢)]评分、Ashworth肌张力评分和肌电F波传导速度及波形特点。结果:治疗前,2组WMFT、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MFT、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WMFT、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肌张力评分和F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降低,F波出现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运动训练结合毫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有助于促进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改善肌张力和肌电F波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