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甜菜碱(betaine,TCJ)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及甜菜碱组(TCJ),每组10只,其中对MOD组和TCJ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后TCJ组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甜菜碱治疗12周,待治疗结束后通过Micro-CT检测、HE染色切片以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 治疗12周后,与MOD组相比,三点弯曲试验、Micro-CT和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TCJ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骨强度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TCJ组大鼠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TV/BV、Tb.N、Tb.Th和Tb.Sp较 MOD 组明显改善(P<0. 05)。和 MOD 组比较,TCJ 组 β-catenin 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 p-IGF-lR、p-GSK-3β、p-β-catenin、IGF-1R 和GSK-3β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甜菜碱通过IGF-lR/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流失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牛磺酸(NHS)对老年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以及牛磺酸组(NHS),每组10只;其中NHS组大鼠每天接受牛磺酸(2 g/kg)治疗12周;待治疗结束后通过Micro-CT检测、HE染色切片、血清指标、蛋白质印迹观察治疗效果,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治疗12周后,与MOD组相比,三点弯曲试验、Micro-CT和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NHS组大鼠的骨小梁数量、骨强度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得到明显改善。NHS组大鼠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BMD、TV/BV、Tb.N、Tb.Th和Tb.Sp较OVX组明显改善(P<0.05)。和MOD组比较,NHS治疗后大鼠血清BLAP、P1NP、TRACP-5b和β-CTX水平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MOD组比较,NHS组Runx2、BMP2、Beclin-1和LC3Ⅱ/LC3-Ⅰ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P62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S可能通过激活自噬,从而对年龄引起的骨量丢失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黄素(emodin,DHS)对去卵巢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双侧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大黄素组(DHS),每组10只;其中DHS组大鼠接受大黄素[90 mg/(kg·d)]治疗12周;待治疗结束后使用Micro-CT、HE染色切片、骨代谢指标、以及蛋白质印迹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治疗12周后,与OVX组相比,Micro-CT和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DHS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DHS组大鼠BMD、TV/BV、Tb.N、Tb.Th和Tb.Sp较OVX组明显改善(P<0.05)。与OVX组相比,DHS组的B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TRACP-5b和β-CTX水平显著降低(P<0.05)。和OVX组比较,DHS组OPG表达水平上调(P<0.05),而RANKL和β2AR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大黄素可以通过降低β2AR表达和激活OPG/RANKL信号通路介导对去卵巢大鼠骨量流失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补骨脂素联合锌治疗对1型糖尿病大鼠骨强度和骨量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链脲佐菌素注射(60 mg/kg)建立了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1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1型糖尿病组(Con)、锌治疗组(Zn)、异补骨脂素组(Bgz)以及锌联合异补骨脂素组(Zn+Bgz),每组10只;其中异补骨脂素组和锌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大鼠分别接受硫酸锌、异补骨脂素以及两者联合治疗12周;待治疗结束后使用Micro-CT、HE染色切片、骨生物力学检测以及蛋白质印迹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治疗12周后,与Zn组及Bgz组相比,Zn+Bgz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Zn+Bgz组大鼠BMD、TV/BV、Tb.N、Tb.Th和Tb.Sp较Zn组及Bgz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时,Zn+Bgz组最大负荷、刚度和最大功耗较Zn组及Bgz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Zn组及Bgz组比较,Zn+Bgz组的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Wnt 1、Wnt 5a、p-GSK-3β、GSK-3β、β-catenin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补骨脂素及锌均可以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介导对1型糖尿病大鼠骨骼的保护作用,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魏酸(ferulic acid)对去卵巢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双侧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阿魏酸组,每组10只;其中阿魏酸组大鼠每天给予阿魏酸(20 mg/kg)灌胃治疗;待12周治疗结束后使用Micro-CT、HE染色切片、骨代谢指标、骨生物力学检测以及蛋白质印迹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治疗12周后,与OVX组相比,Micro-CT和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阿魏酸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得到明显改善。阿魏酸组大鼠BMD、TV/BV、Tb.N、Tb.Th和Tb.Sp较OVX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时,阿魏酸组极限载荷和刚度较OVX组显著增加(P<0.05),而阿魏酸组骨代谢指标P1NP和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OVX组比较,阿魏酸组BMP-2、Smad1、Smad4、p-Smad1/5/8表达水平上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可以通过BMP2/Smads信号通路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骨量流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老年雌性大鼠骨量、骨代谢作用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10只年轻雌性大鼠和20只老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0只年轻大鼠)、模型组(10只老年大鼠)和治疗组(10只老年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治疗组接受维生素E治疗。治疗12周后,通过Micro-CT和HE切片染色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微结构变化;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改变;通过蛋白质印迹检测维生素E对骨细胞自噬蛋白的影响。结果Micro-CT检测和HE切片染色表明维生素E治疗可以改善老年大鼠股骨干骺端骨密度和骨小梁微观以及微观参数[骨体积/总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明显降低,骨形成指标骨钙素(OC)水平明显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和Atg 5的蛋白质表达更高,p62表达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能够通过提高自噬水平和改善骨转换来保护老年雌性大鼠的骨量。  相似文献   

7.
蔡吓明  魏建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11):1457-1461, 148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6月龄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势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去势组。6 w和15 w后应用Micro-CT测定股骨检测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利用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沉积变化;HE染色分析大鼠股骨头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间距(Tb.Sp)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去势6 w和15 w组骨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和Tb.Sp明显升高,骨密度值和Tb.Th明显下降。去势15 w组骨胶原纤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15 w松质骨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胶原纤维和Tb.SP明显升高,骨密度值、胶原纤维和Tb.T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去势组6 w和15 w组松质骨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胶原纤维和Tb.Sp明显升高,骨密度值和Tb.T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去势早期是以去势为主导致的骨质疏松,后期则由糖尿病缓慢的骨分解加持,骨质疏松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SA对去卵巢大鼠TI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5)和OVX组(n=25)。正常饲养3个月后,两组各选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远端样本行Micro-CT和HE染色以鉴定是否成功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后在OVX组剩余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植入直径1.5 mm TI,并将其分为2组:Control组(n=10)和TSA组(n=10)。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全部大鼠并取股骨样本行Micro-CT扫描、HE染色以及Masson染色,ELISA法检测,拔钉实验。结果 与Sham组对比,Micro-CT显示OVX组BMD、BV/TV、Tb.Th、Tb.N降低(P<0.05),而Tb.Sp、SMI升高(P<0.05),HE染色显示OVX组骨小梁数量明显降低。与Control组对比,Micro-CT显示TSA组BMD、BV/TV、Tb.Th、Tb.N 、Conn.D均升高(P<0.05),而Tb.Sp、SMI降低(P<0.05),HE染色、Masson染色显示TSA组骨小梁数量、新生骨数量均升高,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TSA组OCN、BMP2均升高,拔钉实验显示TSA组TI轴向拔出力增大。结论 TSA通过上调OCN、BMP2等成骨相关蛋白,促进骨小梁形成和新骨形成,进而改善去卵巢大鼠TI骨整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熊果酸(XGS)对去卵巢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熊果酸组(XGS),每组10只;其中XGS组大鼠接受熊果酸(100 mg/kg)治疗12周;待治疗检测股骨骨量、骨密度(BMD)、骨矿物质含量(BMC)、骨代谢指标以及BMP-2、Smad4、Wnt 1和 β-catenin表达。结果 治疗12周后,与OVX组相比,Micro-CT和双能X线结果显示XGS组的大鼠骨小梁微观参数、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得到明显改善。XGS组大鼠BMD、BMC、TV/BV、Tb.N、Tb.Th和Tb.Sp较OVX组明显改善(P<0.05)。血清检测结果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XGS组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均高于OVX组(P<0.05);XGS组大鼠血清ALP、OPD和OCN水平较OVX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显示,和OVX组比较,XGS组BMP-2、Smad4、Wnt1和β-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果酸可以通过BMP-2/Smad4/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去卵巢大鼠骨量流失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蒙药那仁满都拉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微结构与骨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蒙药那仁满都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利用去卵巢大鼠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用蒙药灌胃,假手术组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后,通过对股骨组织进行Micro-CT、骨骼力学检测、HE染色,分别观察大鼠骨密度、骨骼力度、骨组织病理形态,检测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从1日龄大鼠颅骨中提取成骨细胞用低、中、高浓度的含药血清干预后检测ALP染色、矿化染色,观察其ALP分泌、矿化结节大小,检测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模型大鼠股骨组织中Micro-CT显示,蒙药组均能增加骨小梁密度;骨骼力学分析显示,蒙药组均能提高骨骼力学的载荷与刚度,其中中、高剂量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蒙药组均可明显改善骨小梁病理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蒙药组中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0 1);蒙药含药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6只雌性SD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成功3周后采用闭合骨折法建立股骨骨折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针刺+Wnt拮抗剂组,另设假手术组。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针刺+Wnt拮抗剂组给予针刺治疗同时皮下注射20 mg/kg Wnt拮抗剂DKK1;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仅给予常规饲养。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组织矿物质密度(T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血清炎性因子和成骨影响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学变化,评定骨损伤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痂组织分泌型蛋白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P、PINP、股骨组织病理学评分、BMD、TMD、BV/TV、Tb.N、Tb.Th、Wnt3a和β-caten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b.Sp、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ALP、PINP、股骨组织病理学评分、BMD、TMD、BV/TV、Tb.N、Tb.Th、Wnt3a和β-caten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b.Sp、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Wnt拮抗剂组大鼠ALP、PINP、股骨组织病理学评分、BMD、TMD、BV/TV、Tb.N、Tb.Th、Wnt3a和β-caten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b.Sp、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0.05)。结论 针刺能够改善PMOP股骨骨折大鼠骨密度,减轻体内炎症反应,提高成骨影响因子水平,可能是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来曲唑治疗的老年雌性大鼠骨量和骨密度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24个月龄老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来曲唑组(LQC组):每周给予0.1 mg/kg来曲唑治疗;葛根素+来曲唑组(GGS+LQC组):每天给予50 mg/kg葛根素联合每周给予0.1 mg/kg来曲唑治疗,为期12周,待治疗结束后使用Micro-CT、Masson染色切片、血清学检测以及蛋白质印迹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治疗12周后,与LQC组相比,GGS+LQC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GGS+LQC组大鼠BMD、BV/TV、Tb.N、Tb.Th和Tb.Sp较CON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时,GGS+LQC组CTX-1和PINP水平较LQC组显著降低(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LQC组比较,GGS+LQC组的大鼠OPG/RANKL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OPG、Wnt3α、β-catenin水平显著上升,RANKL水平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激活OPG/RANKL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来曲唑对老年雌性大鼠骨骼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高脂饮食(HFD)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骨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卵巢切除组(Sham)、手术卵巢切除模型组(OVX)、手术卵巢切除模型+HFD(OVX+HFD);随后所有大鼠在双侧去卵巢手术或假手术后12周基础上制作双侧股骨干建立骨缺损模型,OVX+HFD组大鼠在股骨上接受HFD干预4周。随后使用影像学、血清学、骨生物力学以及基因水平检测来评估骨修复效果。结果 与Sham组相比,OVX和OVX+HFD组的血清E2、ALP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而TRA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OVX和OVX+HFD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Micro-CT检测显示OVX+HFD组骨修复效果较OVX和Sham组明显降低;定量检测结果显示OVX+HFD组的BMD、Tb.N和Tb.Th显著小于OVX组(P<0.01),而Tb.Sp(P<0.05)在OVX+HFD组中明显大于在OVX组。生物力学显示HFD干预后明显降低了去卵巢大鼠骨缺损部位的机械强度,包括大鼠股骨的极限载荷、刚度、能量吸收和弹性模量(P均<0.05);基因检测表明与OVX组相比,OVX + HFD组Smad2、Smad3和GSK-3β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Wnt1和β-catenin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HFD对骨质疏松状态下骨缺损愈合有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对Wnt/β-catenin信号传导抑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牛蒡苷元(AGN)对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和骨量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中通过双侧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牛蒡苷元组(AGN),每组10只;其中牛蒡苷元组大鼠接受牛蒡苷元[40 mg/(kg.d)]治疗12周;待治疗结束后使用Micro-CT、Masson染色切片、骨代谢指标、骨生物力学检测以及蛋白质印迹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治疗12周后,与OVX组相比,Micro-CT和Masson染色切片结果显示AGN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AGN组大鼠BMD、TV/BV、Tb.N、Tb.Th和Tb.Sp较OVX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时,AGN组极限载荷和刚度较OVX组显著增加(P0.05),而AGN组骨代谢指标AKP和TRACP水平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OVX组比较,AGN组OPG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RANKL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GN组的大鼠OPG/RANKL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牛蒡苷元可以通过OPG/RANKL信号通路介导对去卵巢大鼠骨骼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Scl-Ab)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 3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5)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25)手术12w后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行双能X线仪检测确保骨质疏松的建立,随后OVX组大鼠建立左侧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随机的分成2组:OVX组及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治疗(Scl-Ab)组。术后第1天Scl-Ab组开始给予药物治疗:Scl-Ab皮下注射(剂量25 mg/kg,每周2次)直至8 w,8 w时所有大鼠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硬组织切片检测及HE组织切片检测。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Scl-Ab组和OVX组相比,骨折端有较多的新生骨形成,且有较高BV/TV、Tb.Th、Tb.N和较低的Tb.Sp值,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HE结果表明Scl-Ab组骨折端有更多的骨痂形成,且骨痂更加成熟。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Scl-Ab组骨折端骨痂矿化速度更快,和OVX组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cl-Ab通过增加骨折端骨量及促进骨组织矿化来治疗去卵巢大鼠股骨中段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松益骨方(GSYG)对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以及对Beclin 1/Bcl-2介导的骨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GSYG低、中、高剂量组[1.25、2.5、5 g/(kg·d)]。通过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P1NP和β-CTX的水平;Micro-CT测定股骨骨密度以及微结构的变化;HE染色检查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骨细胞凋亡;免疫组化观察骨组织中LC3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胫骨近端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LC3、Beclin1的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Beclin1和Bcl-2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GSYG中、高剂量组的P1NP和β-CTX水平显著降低(P<0.01);GSYG各剂量组骨的微结构明显改善(P<0.01);骨小梁明显增多;骨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Bcl-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研究双膦酸盐联合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鼠BMP-2、TGF-β1和IGF-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DOP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不同药物干预。分别检测糖代谢、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指标; 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骨组织BMP-2、TGF-β1、IGF-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血清FPG、2hBPG、Hb Alc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血清FINS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骨组织BMC和骨生物力学指标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骨组织BMP-2、TGF-β1、IGF-1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双膦酸盐联合降糖药可能通过调控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大鼠BMP-2、TGF-β1、IGF-1表达,以改善糖代谢,增加骨密度和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发挥防治DOP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骨密度,并根据骨密度选取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正常且骨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测定IGF-1、IL-1β。结果(1)T2DM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IGF-1浓度低于T2DM骨量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5)(2)T2DM骨质疏松组的IL-1β浓度高于T2DM骨量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5),高于T2DM骨量减少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骨密度的下降,IGF-1逐渐减少,IL-1β逐渐增加,二者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MAPK/ERK通路对髋关节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对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构建髋关节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常规喂养8周。测定三组大鼠髋关节骨密度、血清磷及血清钙含量,检测髋关节骨生物力学,通过髋关节骨HE染色及骨组织形态剂量学观察参数,运用蛋白印迹法检测Ras、ERK、PKC、PKA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骨密度、血清钙以及Tb·Ar、Tb·Th、Tb·N指标含量明显降低,血清磷、Tb·Sp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骨密度、血清钙以及Tb·Ar、Tb·Th、Tb·N指标含量明显升高,血清磷、Tb·Sp指标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最大载荷、抗压强度、轴向刚度及水平剪切刚度低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Ras、ERK、PKC、PKAG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纳米钙补肾中药可通过调节MAPK/ERK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茅苷治疗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和骨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双侧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白茅苷组(BMG),每组10只;其中BMG组去卵巢大鼠每天给予白茅苷(20 mg/kg)灌胃治疗;待12周治疗结束后分离培养各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使用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ARS)染色并使用蛋白质印迹检测BMP-2、Runx2、OPN、OCN、ALP和Col1蛋白表达;进一步使用Micro-CT和骨生物力学检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OVX组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后ALP和ARS染色阳性面积以及BMP-2、Runx2、OPN、OCN、ALP和Col1表达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而经过BMG治疗,BMG组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后ALP和ARS染色阳性面积以及BMP-2、Runx2、OPN、OCN、ALP和Col1表达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OVX组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BMD、BV/TV、Tb.N和Tb.Th较Sham组明显降低,而Tb.Sp则明显升高(P0.05)。BMG组左侧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BMD、BV/TV、Tb.N和Tb.Th均明显高于OVX组(P0.05),而Tb.Sp明显低于OVX组(P0.05)。结论白茅苷通过促进BMSCs诱导成骨分化来减少去卵巢大鼠骨骨密度、骨量和骨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