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风险评分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成组病例分析。选取2017年4月—2021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 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ECMO辅助治疗的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ECMO置入后30 d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 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CMO治疗的相关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DCA)曲线比较ACEF、AMI-ECMO、Encourage、SAVE 4种风险评分对ECMO置入后30 d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根据DCA曲线评估结果, 选取较优风险评分。参考既往文献将较优的风险评分分级, 绘制患者ECMO置入后30 d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0例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 年龄(57.4±16.7)岁, 男性31例(77.5%), 其中死亡组21例(52.5%), 生存组19例(47.5%)。与生存组相比, 死亡组乳酸值高、前降支或左主干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76例中国急性STEMI患者的基线及随访资料,按CHA2DS2-VASc评分将患者分为1分组(n=1815)、2~3分组(n=3585)、≥4分组(n=2076)。主要终点为30 d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30 d再发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脑卒中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脑卒中)。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30 d终点事件的影响。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低CHA2DS2-VASc评分患者相比,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的病情更重,合并症更多,而接受再灌注治疗及规范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P均<0.05)。随着CHA2DS2-VASc评分升高,急性STEMI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1分组、2~3分组、≥4分组分别为2.0%、8.0%、23.7%)及再发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脑卒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均<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是上述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在预测30 d全因死亡风险上,CHA2DS2-VASc评分的AUC与TIMI评分(0.756 vs.0.767)和GRACE评分(0.756 vs.0.769)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是急性STEMI患者30 d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对急性STEMI患者30 d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与TIMI评分和GRACE评分相当,且计算简单,可考虑用于急性STEMI患者的早期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AMe-TT_2R_2评分、CRUSADE评分对高龄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经抗凝治疗后患者主要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在我院经抗凝治疗且随访2年的221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院内及远期主要出血事件,计算患者SAMe-TT_2R_2评分和CRUSADE评分,运用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种评分方法对患者主要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院内共发生主要出血事件15例,随访期间共发生43例。对于院内出血风险,SAMeTT_2R_2评分和CRUSADE评分AUC分别为0. 67(P 0. 01),0. 54(P 0. 05),De Long检验显示SAMe-TT_2R_2评分AUC显著高于CRUSADE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0. 04,P 0. 05);对于远期出血风险,SAMe-TT_2R_2评分AUC为0. 55(P 0. 05),CRUSADE评分AUC为0. 49(P 0. 05),De Long检验显示两种评分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0. 04,P 0. 05)。SAMe-TT_2R_2评分预测院内和远期主要出血事件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分和2分。结论 SAMeTT2R2评分和CRUSADE评分均可预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凝后院内及远期出血风险,但SAMe-TT_2R_2评分预测能力显著优于CRUSADE评分;患者SAMe-TT_2R_2评分分别高于5分和2分时,院内和远期主要出血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SYNTAX评分(SXscore)和临床SYNTAX评分(CSS)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5个月主要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547名接受择期PCI或直接PCI患者,记录病变SXscore和CSS评分,随访PCI术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评估评分与事件的关系.结果 随访15个月,高、中、低SXscore三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分别为13.5%、6.8%及0.0%(P<0.0001).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Xscore(RR=1.101,95%CI 1.070~1.134)及CSS(RR=1.017,95%CI 1.009~1.022)均是MAC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均为P<0.0001).结论 SXscore评分和CSS评分是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MAC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系统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68个病人,术后新发房颤患者97例,回顾病人的围术期及随访资料,应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分为术后新发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12.6%。平均年龄70.74±8.21岁和65.90±9.83岁,围术期脑卒中8例和9例,CHADS2评分值分别为3.2±1.26和2.13±0.94,CHA2DS2-VASc评分值分别为4.2±1.50和3.23±1.07,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是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与围术期脑卒中显著相关,P < 0.01。 结论:冠心病外科治疗中应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系统可预测术后新发房颤及围术期脑卒中,对冠心病术后新发房颤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卒中风险及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AS和CHA2DS2-VASc评分两种卒中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发生方面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CAFR)中, 选取年龄>18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随机分为CAS评分组和CHA2DS2-VASc评分组, 并根据基线和随访过程中抗凝状态筛选出2组中依从评分规范抗凝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并定期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是否接受抗凝治疗以及终点事件。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和大出血事件, 复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血栓栓塞事件。分析CAS评分组和CHA2DS2-VASc评分组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相关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 206例房颤患者, 年龄(63.6±12.2)岁, 女性2 092例(40.2%)。其中CAS评分组2 447例(47.0%), CHA2DS2-VASc评分组2 759例(53.0%)。CA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5%、非阵发性房颤、口服华法林比例以及HAS-BL...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器官衰竭评分(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MODS)和序贯衰竭评分系统(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心脏手术后风险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每天收治的18岁以上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共1 935例,男性1 050例,女性885例。采用MODS和SOFA系统进行评分,比较这2个系统对心脏手术后风险评估的价值。分别计算这2个系统的手术当日分值、最大分值、3 d内最大分值,第3日与第1日分值差,并计算它们ROC曲线下面积。结果:MODS系统的当日分值、最大分值、3 d内最大分值、第3日与第1日分值差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901,0.892及0.786),SOFA系统分别为(0.736,0.891,0.880及0.798)。结论:MODS和SOFA系统都可以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风险评估,但MODS对死亡的风险评估优于SOFA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HA2 DS2-VASC评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POAF)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行CABG术患者75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POAF分为POAF组和no-POA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CHA2 DS2-VASC评分,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左房血栓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选择该院收治的非瓣膜病AF患者423例,根据其左房是否发生血栓分为左房血栓组和未发生左房血栓组;采用CHADS2评分系统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进行危险分层,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对左房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3例非瓣膜病AF患者进行食道心脏超声检查发现65例(15.36%)发生左房血栓;患者CHADS2评分显著低于CHA2DS2-VASc评分(P0.05);秩和检验显示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患者危险分层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CHADS2评分系统(P0.05);随着CHADS2评分系统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危险的增加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比例逐渐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左房内径≥38 mm及射血分数≤40%是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CHA2DS2-VASc评分是导致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 CHA2DS2-VASc评分能够预测非瓣膜病AF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其预估价值明显优于CHADS2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预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意义。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老年医学科216例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CHADS2评分(0~6分)及CHA2DS2-VASc评分(0~9分)进行卒中风险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和高危组(2~9分),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佳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CHADS2评分及CHA2DS2一VASc评分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206例(95.3%)患者,其中CHADS2评分0、1、2~6分组各31、83、92例,CHA2DS2-VASc评分0、1、2~9分组各24、78、104例,预后良好89例(43.2%),预后不佳117例(56.8%)。预后良好与预后不佳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史、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3,95%CI:1.07~1.54,P=0.01)、CHADS2评分(OR:1.36,95%CI:1.17~2.36,P=0.00)和CHA2DS2-VASc评分(OR:3.24,95%CI:1.32~6.98.P=0.00)为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年龄、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是老年N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老年NVAF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病情改善的预测作用,CHA2DS2-VASc评分优于CHADS2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elvester QRS评分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瘢痕和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入选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完成随访的78例DCM患者,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计算Selvester QRS评分和钆对比剂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LGE-CMR)得分。随访主要观察不良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再住院、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24~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Selvester QRS平均评分为7.2分,LGECMR平均得分为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LGE-CMR得分与Selvester QRS评分显著相关(P<0.001)。共发生34例(43.6%)不良心脏事件,其中12例(15.4%)心原性死亡,25例(32.1%)因心力衰竭加重再次住院,6例(7.7%)致死性心律失常。Selvester QRS评分(OR=2.388,95%CI:1.227~4.649,P<0.05)和LGE-CMR得分(OR=2.549,95%CI:1.340~4.848,P<0.01)是发生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心脏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但其危险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CHADS_2评分对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二尖瓣置换且术前合并房颤的患者共805例,年龄(53.7±10.5)岁,女性422例(52.4%)。观察不同CHADS_2评分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住院期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CHADS_2评分≥2组和评分2组脑卒中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围手术期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CHADS_2评分与术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CHADS_2评分为0分者493例(61.2%),1分者185例(23.0%),2分者92例(11.4%),3分者26例(3.2%),4分者9例(1.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共14例,发生率为1.7%。住院期间死亡16例,死亡率2.0%。脑卒中发生于CHADS_2评分为0分者6例(发生率1.2%),1分者2例(发生率1.1%),2分者3例(发生率3.3%),3分者2例(发生率7.7%),4分者1例(发生率11.1%)。与CHADS_2评分2组比较,CHADS_2评分≥2组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升高(4.7%vs 1.2%;P=0.005)。与低CHADS_2评分组比较,高CHADS_2评分组患者术前合并颈动脉狭窄、术中同期行CABG和植入机械瓣比例较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DS_2评分≥2(OR=4.164,95%CI;1.388~12.495;P=0.011)和术后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OR=11.757,95%CI:2.909~47.520;P=0.001)是术后住院期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ADS_2评分高的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住院期间脑卒中发生率更高,CHADS_2评分≥2是术后住院期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HADS_2评分对于预测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年龄、肌酐清除率、射血分数(mACEF)评分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早发冠心病(PCAD)病人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住院并行PCI治疗的1 260例PCAD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mACEF评分分为两组,并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行PCI治疗的PCAD病人心血管事件以小心血管事件为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ACEF评分对PCI术后PCAD病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敏感度为68.5%,特异度为80.7%,最佳截断值为0.96分。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mACEF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mACEF组。随着mACEF评分的升高,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mACEF评分是行PCI治疗的PCAD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CAD病人PCI后mACEF评分升高与预后较差有关,且mACEF评分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冠状动脉血栓事件(C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PCI手术患者5216例,截止至2017年5月31日,52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22. 36±3. 01)个月,其中50例患者发生CTE事件(0. 96%);按是否发生CTE将受试者分为CTE组50例和非CTE组5166例;术后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至少服用1年,记录CTE发生情况并评估GRACE出院评分对CTE的预测价值。结果 CTE组患者既往GRACE评分、内生肌酐清除率60mL/min、心肌梗死史、PCI手术史、外周血管病病史及脑卒中史比例均高于非CTE组(P 0. 05);根据患者GRACE出院评分分为低危组(3864例)、中危组(1252例)及高危组(100例),各组CTE事件发生率为27例(0. 69%)、15例(1. 20%)和8例(8. 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GRACE出院评分危险分层与CTE发生风险呈正相关(r=0. 07,P 0. 01);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预测ACS患者的CTE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61(95%CI:0. 52~0. 70,P 0. 01)。结论GRACE出院评分危险等级与CTE风险呈正相关,但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在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STEMI)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05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STEMI的患者共200例,应用CHADS2对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评分,随访至少1年或至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脑梗塞),依据评分高低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估CHADS2的效率。结果:CHADS2评分越高,STEMI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越高。结论:CHADS2评分是STEMI患者未来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ADS2评分可为STEMI患者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糖尿病和脑卒中(包括一过性脑缺血)(CHADS2)评分及改良CHADS评分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术的93例房颤患者追踪随访12个月,术后1,3,6,9,12个月行12导联心电图或长程心电图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n=40)和未复发组(n=5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93例房颤患者中持续性房颤35例(37.63%),随访12个月时复发40例(43.01%)。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平均年龄(P<0.01)、年龄>70岁(P<0.05)、病史(P<0.05)、房颤类型(P<0.01)、左房内径(P<0.001)、左室射血分数(P<0.05)、血细胞比容(P<0.05)、是否伴心力衰竭(P<0.05)、是否伴高血压(P<0.01)、是否伴糖尿病(P<0.05)、是否有一过性脑缺血或脑卒中史(P<0.05)、术后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P<0.01)、术后是否服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P<0.05)、CHADS2评分≥1(P<0.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史、房颤类型、左房内径、CHADS2评分≥1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史长短:OR=1.16,P=0.020;左房内径:OR=1.17,P=0.025;房颤类型:OR=3.34,P=0.050;CHADS2评分≥1:OR=5.93,P=0.019)。进一步分析发现,CHADS2评分≥2、改良CHADS评分≥1、改良CHADS评分≥2亦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HADS2≥2:OR=5.42,P=0.028;改良CHADS评分≥1:OR=6.64,P=0.015;改良CHADS评分≥2:OR=7.32,P=0.002)。截断点分析显示,CHADS2与改良CHADS均≥1时对房颤消融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对CHADS2评分≥1与改良CHADS评分≥1预测房颤消融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775 vs 0.800、0.358 vs 0.377、0.708(95%CI 0.601~0.806) vs 0.711(95%CI 0.605~0.818),均P>0.05]。结论病史长短、左房内径、房颤类型、CHADS2评分≥1、CHADS2评分≥2、改良CHADS评分≥1、改良CHADS评分≥2均为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改良CHADS评分与CHADS2评分对房颤消融预后具有同等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治疗心脏术后难治性心室颤动(refractory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RVF)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并行5年期随访,判断其应用价值和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26例因心脏外科术中或术后24h内出现RVF,并应用静脉-动脉ECMO(venous-arterial ECMO,V-A ECMO)技术进行抢救治疗的患者资料,并于2023年1月对出院患者经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生存情况和心脏功能状态。结果:26例患者中的23例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因RVF于手术室中启动ECMO治疗,由体外循环中转为ECMO,另外3例不停跳旁路移植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于ICU发生难治性心室颤动,抢救性放置ECMO;26例均采用切开方式进行股动静脉插管,平均辅助时间(111.5±50.8)h。ECMO前电除颤7.5(5.8,9.3)次,辅助后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危险因素及不同危险评分的预测预后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连续入院且资料完整的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7例,随访 30天与1年的终点事件(心原性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根据入院时的临床指标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筛查30天和1年时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危险因素(根据有无终点事件发生分为30天事件组、30天无事件组和1年事件组、1年无事件组);分析 TIMI 评分和 GRACE 评分的预后价值,以及与血运重建的相互关系。结果:随访1年共发生终点事件57例(16.9%)。死亡19例(5.6%),非致死性心肌梗北38例(11.3%)。预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肌酐升高、入院时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0.40和高血压。TIMI 评分和 GRACE 评分方法预测30天终点事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但 GRACE 评分预测1年终点事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 TIMI 评分,GRACE 评分> 133分的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后远期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除传统危险因素外,血肌酐水平升高是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GRACE 评分较 TIMI 评分能更好的预测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年的终点事件危险,GRACE 评分>133分的患者进行血运重建的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38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高危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方法:术前评估病情,预防性植入ECMO,所有ECMO植入均由心内科介入医生穿刺植入,必要时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然后进行PCI,术中肝素化,观察ECMO转机情况,观察转速、流量,及时调整ECMO鞘管位置,术前、中、后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根据手术情况,决定ECMO是否术后即可拔除或维持,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2年随访。结果:所有患者PCI均获得成功,术中2例出现慢血流,冠脉内给予硝酸甘油200μg,血流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症后均恢复;术后院内死亡3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12h因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室间隔穿孔、多脏器衰竭3 d后死亡;1例患者为左主干急性闭塞,择期PCI后,发生重度肺部感染,心原性休克,术后37 d死亡。院外随访1~2年,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其余33例存活,其中12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复查,1例出现支架内闭塞,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支架植入治疗成功。结论:ECMO辅助下高危冠心病患者PCI相对安全有效,但要积极预防脑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血管急危重症临床应用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行ECMO辅助治疗的患者24例。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12例均在手术室建立ECMO,心原性休克组12例均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建立ECMO。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CI组12例均在导管室手术完成后顺利撤离ECMO(脱机率12/12),12例均存活出院(生存率12/12);ECMO辅助时间1.3~4(2.6±1.5)h,辅助流量1.7~2.8(2.1±0.4)L/min;2例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PCI组完全再血管化达11例(11/12),1例因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反复尝试后未开通。PCI组患者术后第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原性休克组12例患者中10例顺利脱离ECMO(脱机率10/12),8例存活出院(存活率8/12),2例成功撤除ECMO后死亡(下消化道出血1例,无法脱离IABP 1例);ECMO辅助时间73~223(139.2±46.6)h;术后第7天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24例患者均无机械故障及氧合器故障,无脱管,无下肢缺血坏死,无心脏压塞;共发生出血并发症11例。结论 ECMO是急危重症冠心病行PCI的重要的保驾护航手段之一,可以使得心原性休克患者获益,提高心原性休克生存率。高效的ECMO团队、ECMO时机的把握、精细化个体化管理、有效控制和预防并发症是ECMO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