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骨缺损植骨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骨缺损植骨技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3月,在23例(42膝)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的方法修复胫骨近端骨缺损,男5例(9膝),女18例(33膝);年龄51~80岁,平均66.2岁;体重68~93kg,平均77.2kg;身高156~178cm,平均170.3cm。术前诊断:骨关节炎19例(35膝),类风湿关节炎2例(4膝),大骨节病1例(2膝),关节结核1例(1膝)。分为包容型和非包容型两类。非包容型22例40膝,包容型1例2膝。膝关节结核1例(1膝)同时合并股骨外髁骨缺损。植骨种类:自体髂骨2例3膝,1例2膝为类风湿关节炎,包容型,骨移植起填充作用,另1例1膝为左膝骨关节炎,非包容型;异体冷冻骨1例1膝为膝关节结核,同时股骨外髁和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行大块骨移植,螺钉固定;自体股骨内髁加异体冻干骨移植修复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1例1膝;其余19例37膝均为自体股骨内髁或胫骨外侧平台修整后移植,修复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其中螺钉固定14膝。结果:术后随访3~56个月,平均38.2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内或外翻畸形和屈曲挛缩畸形,术后畸形得到矫正,疼痛消失,3个月后均可弃拐行走,生活可以自理。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15.3(10~26)分提高到术后86(79~95)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74.4°(0°~90°)提高到术后109.4°(80°—135°)。1例于术后3年死于心肺功能衰竭。无感染、腓总神经损伤、骨折或肺脑栓塞等并发症患者。X线复查时未见假体松动或感染征象,无明显的植骨块移位、骨折、骨吸收、不愈合或胫骨平台塌陷。结论:骨移植技术尤其是自体骨移植在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可以恢复胫骨近端的完整性,为胫骨假体提供初始稳定性,具有简便、实用、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3月,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54~78岁,中位数69岁。膝骨关节炎14例,创伤性膝关节炎4例。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出现内翻畸形和胫骨平台内侧非包容型骨缺损。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中位数7年。1例骨水泥螺钉松动,其余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1.6±7.4)分升至(92.5±9.6)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67.5°±8.1°升至105.2°±7.6°。结论: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是老年患者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钉和骨水泥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螺钉和骨水泥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60~76岁,中位数65岁。左侧11例,右侧9例。膝骨关节炎19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单膝置换15例,双膝置换5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2.4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关节僵硬、假体及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骨水泥界面无透亮区。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术前为(43.2±3.5)分,末次随访时为(91.2±4.3)分。结论:螺钉和骨水泥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具有固定强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击顶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击顶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固定治疗单侧闭合性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5~56岁,中位数43岁。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中位数5 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92.78±21.16)min,切口长度(2.31±1.67)cm。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3±0.68)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术前(22.34±8.45)分、术后6个月(87.21±7.32)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不能主动活动、术后6个月128.35°±16.03°。均未出现再骨折、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击顶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带血管腓骨翻转内固定联合胫骨微创截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带血管腓骨翻转内固定联合胫骨微创截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6~14岁,中位数11岁;初次手术20例,经4次手术后病情复发1例;均有患肢成角短缩畸形。术后随访观察患肢畸形矫正、长度恢复、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中位数32个月。胫骨骨延长2.10~13.20 cm,中位数8.00 cm。拆除外固定架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8个月。调整外固定架次数为4~12次,中位数8次。截骨处骨折均愈合。胫骨近端外翻角,术前12.62°±4.80°、末次随访3.33°±1.20°;踝关节外翻角,术前15.48°±4.68°、末次随访4.57°±2.62°;双侧胫骨长度差,术前(9.10±3.55)cm、末次随访(1.49±0.55)cm;下肢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术前(48.20±4.33)分、末次随访(75.33±3.71)分。2例出现再骨折,给予二次手术后骨折愈合;2例出现跟腱短缩、1例出现膝关节屈曲畸形,经康复锻炼后均好转;1例出现胫骨前侧切口脂肪液化开裂,经多次换药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和骨髓炎。结论:采用带血管腓骨翻转内固定联合胫骨微创截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可矫正患肢畸形、恢复患肢长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人工骨植骨治疗骨折不愈合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PRP复合人工骨植骨手术治疗骨折不愈合合并骨缺损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63岁,中位数39岁。骨折部位为尺骨1例、胫骨2例、股骨颈1例、股骨远端4例、股骨干3例,均为单侧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中位数5个月。末次随访时,尺骨骨折患者患侧肘关节后伸5°、屈曲140°,腕关节后伸40°、屈曲50°,前臂旋前80°、旋后80°;胫骨骨折患者患侧膝关节屈曲130°~140°、伸直0°~5°,踝关节背屈20°~30°,跖屈30°~40°;股骨颈骨折患者患侧髋关节屈曲90°,余活动度基本消失,下肢短缩2 cm,髋关节活动时稍有疼痛,可恢复正常工作;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患侧膝关节屈曲90°~120°、伸直0°~5°,患肢短缩2 cm;股骨干骨折患者患侧膝关节屈曲60°~140°、伸直5°~10°,成角畸形10°,患肢短缩2 cm。结论:PRP复合人工骨植骨治疗骨折不愈合合并骨缺损,骨折愈合好,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吻合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髓炎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2例胫骨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VSD结合吻合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治疗,术后规律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软组织、骨髓炎、骨缺损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手术时间(219.75±34.51)min,住院时间为(29.17±5.29)d。32例患者接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7±3.18)个月。30例患者于术后4周窦道愈合,愈合率达93.75%,2例未愈合患者经窦道二次清除后愈合。32例患者移植骨皮瓣全部存活,存活率为100%。X线片显示移植腓骨均于4~6个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3±1.07)个月;12~19个月后,腓骨均胫骨化,平均胫骨化时间为(14.93±2.77)个月。末次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效果显示: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3%。Enneking评分为(25.07±3.51)分,其中,优17例(26~30分),良12例(21~25分),可2例(16~20分),差1例(≤15分),优良率90.63%。患肢功能恢复到正常功能的81%~97%,平均91.25%±5.13%。结论:采用VSD结合吻合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髓炎伴骨缺损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截骨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TKA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股骨或胫骨畸形的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53~83岁,中位数67岁;左侧7例,右侧12例;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均为Ⅳ级;合并股骨干畸形17例、胫骨畸形2例。术前依据CT测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患者的股骨、胫骨模型和截骨导向器。术中应用3D打印的个体化截骨导向器进行截骨。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第7天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32±7.25)min,术后引流量(157.53±54.57)mL,术后第7天患侧膝关节活动度113.26°±8.16°,HSS膝关节评分术前(42.79±6.08)分、术后第7天(86.58±4.48)分。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1例,经清创、换药、烤灯照射等处理后切口愈合;无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股骨或胫骨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在TKA术中应用个体化截骨导向器,手术操作方便,有利于患膝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附加单皮质钢板固定术联合骨复生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1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患者,以附加单钢板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口服骨复生胶囊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通过影像学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并指导功能锻炼,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膝关节屈伸功能以及AAOS评分,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术后均获12~25个月随访,平均(15.19±6.0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21±1.03)个月。术前膝关节屈曲角度为(89.17±15.03)°,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为(105.26±12.09)°,说明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伸直角度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AOS评分为(60.71±8.90)分,术后12个月AAOS评分为(85.03±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术后发生钢板断裂外,均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折复位丢失、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附加单钢板固定植骨术联合骨复生是一种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制3D打印切模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合并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5例KOA(Kellgren-LawrenceⅣ级)合并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57~70岁,中位数62岁;术前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示膝内翻角度为10°~15°,中位数12°;骨折愈合部位均位于股骨干中下1/3段。术前进行MRI或CT检查,利用检查数据建立CAD模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患者膝关节1∶1树脂材料模型,并制成截骨模具、确定膝关节假体规格。术中根据截骨切模进行截骨,并按照事先在膝关节3D打印模型上测定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假体,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70 min,中位数60 min;术中出血量100~150 m L,中位数11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中位数8个月。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KSS评分标准评定,膝评分由术前(10.00±4.69)分提高至(80.00±11.31)分(t=-15.349,P=0.000),功能评分由(22.00±13.03)分提高至(69.00±12.45)分(t=-9.594,P=0.001)。结论:定制3D打印切模辅助TKA治疗KOA合并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具有操作简单、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的优势,定制3D打印切模可作为TKA手术治疗KOA合并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辅助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腓骨上1/3部分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3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截骨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48~80岁,中位数62岁。均单侧发病,左侧17例,右侧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疼痛等症状以内侧为重,不同程度膝关节内翻畸形,X线间内侧间隙狭窄,胫骨平台-骨干角85°,下肢生理力线距髌骨中心内侧偏移1cm.统计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胫骨平台-骨干角,内外侧间隙及功能AKS评分。结果:住院时间10~15d,中位数12d.3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级愈合。其中3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症状,3月后均好转。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中位数4个月。术后1个月后连续2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评估、AKS评分、膝关节内外间隙、胫骨平台-骨干角结果无明显变化后,确定评分结果并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2)分降为术后(3±2)分。功能较术前改善,AKS由(88.47±13.25)分增加到(156.70±10.26)分,内翻角较术前略纠正,胫骨平台-骨干角由术前70°~85°提高为术后80°~93°,内侧间隙较术前增加(0.25±0.10)cm,外侧间隙较术前减小(0.20±0.08)cm.结论:腓骨截骨术对患者创伤小、花费少、手术难度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节段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节段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的60例临床资料,测定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股胫角、膝关节内翻角、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并采用膝骨关节炎JOA疗效评定标准及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5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显著减轻,VAS评分由术前的6.85±2.48分降为3.43±1.50分,股胫角由术前的155.49°±12.28°提升为180.98°±15.93°,膝内翻角由术前的15.19°±5.12°降为5.69°±3.31°;膝关节内侧间隙比术前增加0.35±0.11cm,膝关节外侧间隙比术前减小0.23±0.12cm;膝关节JOA评分由术前的72.57±4.53分提高至86.58±7.52分。结论:膝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节段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短期内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内侧疼痛,恢复膝关节内侧间隙,改善下肢力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柘城县中医院进行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的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采用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对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并对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测试,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无任何患者使用外固定,经积极治疗,26例患者均在8个月后骨愈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此外,治疗期间仅1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85%。患者治疗前的骨关节功能评分为(65.47±5.14)分,治疗后为(90.15±5.14)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10月,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30例37膝,男18例、女12例。年龄43~65岁,中位数59岁。单膝23例,双膝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及关节面硬化、边缘增生、软骨退变磨损等典型的骨关节炎改变。膝内翻角度10°~25°,中位数17.5°。软骨退变程度按Ogilive-Harris标准分度,Ⅱ度14膝、Ⅲ度23膝。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24个月,中位数20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7.52±1.35)分升至术后1个月(65.22±1.97)分、术后6个月(71.43±6.16)分、术后12个月(79.19±3.58)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6.23±1.21)分降至术后1个月(5.45±1.44)分、术后6个月(3.32±2.13)分、术后12个月(3.16±1.51)分。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能缓解或消除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胫骨平台压缩骨折(SchazkerⅡ、Ⅲ型)患者进行膝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无中转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者;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X线愈合时间12~17周,完全负重时间13~16周;膝关节Lysholm评分80.2~96.1(89.0±3.9)分;未见内固定失效、关节感染、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相较于患者术后即刻的胫骨平台的塌陷高度、增宽宽度、外倾角,随访12个月时的对应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切口较小、预后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9~63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左侧15例、右侧12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8例、Ⅴ型9例、Ⅵ型10例。骨折按照三柱理论分型,内侧柱和后柱2例、外侧柱和后柱8例、三柱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中位数8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肢开始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4~17周,中位数15周。患肢开始负重时间12~15周,中位数13周。末次随访时,患膝屈曲122°~127°,中位数124°;伸直2.6°~2.9°,中位数2.8°。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89.4°±5.5°、术后3个月88.9°±4.8°、术后6个月88.3°±4.4°、术后12个月86.6°±4.1°;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8.1°±3.3°、术后3个月8.4°±3.2°、术后6个月8.8°±3.4°、术后12个月9.1°±3.5°。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77~96分,中位数87分,优21例、良5例、可1例。结论: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患肢可以早期负重,可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开放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手术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2例,均行关节镜镜检清理,胫骨平台内侧楔形高位截骨,联合平台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记录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末次随访行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胫股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2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楔形截骨窗均骨性愈合;术后2周、末次随访VAS评分(2.73±0.69)和(1.14±0.55)分均低于术前(7.5±0.5)分(P0.05),且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后2周变化明显(P0.05);HSS膝关节评分(73.32±3.82)和(82.95±3.10)分均高于术前(50.45±7.70)分(P0.05),且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后2周变化明显(P0.05);末次随访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0.81±0.05)高于术前(0.38±0.04)(P0.05),术后2周(0.38±0.04)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末次随访FTA(174.41±0.89)°和(174.59±0.89)°均小于术前(184.91±1.86)°(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末次随访MPTA(87.55±1.56)°和(87.82±1.50)°均大于术前(80.91±1.16)°(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4个月出现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无感染发生。结论:胫骨高位开放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手术效果满意,手术安全,术后可直接将膝关节负重中心转移至外侧间室,有效改善内侧间室异常负重,明显减轻内侧膝关节疼痛,且锁定钢板支撑效果良好,同种异体骨填塞骨性愈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植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骨折端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94.23±11.68)d。术后随访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90.36±4.52)分,其中1例中(2.7%),3例良(8.1%),33例优(89.18%),并无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畸形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效果明显,操作准确,能维持塌陷骨折复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形双平面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形双平面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48~59岁,中位数50岁;左侧5例,右侧3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后畸形愈合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4例,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4例;均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关节面塌陷大于3 mm、内翻畸形大于5°。术后随访观察内翻畸形矫正、膝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95 min,中位数80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中位数32个月。截骨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18周,中位数13周。胫骨近端内侧角,术前78.6°±3.6°、术后12个月85.7°±2.9°;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1.5±5.2)分、术后12个月(24.3±3.8)分。1例出现皮肤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感染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败、下肢力线异常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形双平面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可以纠正内翻畸形、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的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4~63岁,平均(46.31±7.47)岁。骨折部位:尺骨8例,肱骨6例,胫骨12例,股骨2例,均为单侧骨折。钢板螺钉固定15例,髓内针固定9例,外固定架固定4例。病程8~15个月,平均(8.49±1.37)个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对优良率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3.46±3.73)个月。手术时间55~110 min,平均(84.92±16.27)min;术中出血量60~150 mL,平均(104.98±27.45)mL。所有患者骨不连均于术后5~8个月获得影像学愈合,平均(6.31±1.13)个月。1例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对症处理后治愈,其余无伤口感染,肌腱、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以及钢板断裂等不良事件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优良率,结果显示:优2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6.4%。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