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盛灿若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甲状腺肿大经验。认为本病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失节及水土失宜,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气机凝滞、痰浊凝聚、瘀血凝滞、痰瘀互结是其关键病机,针与药均应从“痰瘀”论治。衷中参西,按西医甲状腺Ⅰ、Ⅱ、Ⅲ度肿大将病机归类,分度论治。独创“咽四穴”以消局部之肿结,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拟定基础中药方,辨证加减药对。针药结合,调畅情志,综合全面治疗甲状腺肿大。  相似文献   

2.
3.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笔者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治的107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单独的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7.0%,对照组66.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面瘫疗效明显而确切,且安全,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明显差异。结论三个疗程内治疗组痊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接近85%在1月内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6.
介绍戴淑青教授基于和解少阳理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戴淑青教授认为,周围 性面瘫的发病由于外邪壅滞面部经脉,导致少阳枢机不利,面部官窍开合失司;治疗上,运用“和解少阳”理 论,针刺常规用穴及外关、丘墟两穴,同时配合内服小柴胡汤加减方,针药结合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江苏中医药》2012,(4):15-15
取穴:地仓、大迎、太阳。功能:养血祛风、通经活络。主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后遗症期。用法:面三针的取穴方法。面瘫1:地仓穴下1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2:大迎穴下1寸,向颧醪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3:太阳穴下1寸,透刺通过四白穴,  相似文献   

8.
盛灿若     
方名: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取穴:地仓、大迎、太阳. 功能:养血祛风、通经活络. 主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后遗症期. 用法:面三针的取穴方法.面瘫1:地仓穴下1 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 寸;面瘫2:大迎穴下1 寸,向颧髎穴透刺,进针2.5 寸;面瘫3:太阳穴下1 寸,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 寸.每天1 次,每次静留针30min,不用电针.  相似文献   

9.
<正>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采取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依据《北京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全部病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并排除中枢性神经病变引起的面神经麻痹。7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2 d。2治疗方法2.1取穴阳白、攒竹、太阳、颧髎、  相似文献   

10.
徐晓莉 《天津中医药》2012,29(4):319-320
盛灿若(1934-),男,主任医师,教授,从事针灸工作50余年,医术精湛、临床疗效显著;善用特定穴,深刺透层,一针数层,单手进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尤为擅长,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如:针灸治疗不孕不育、顽固性呃逆、声带麻痹、声带小结、贲门痉挛、术后尿潴留、突发性耳聋等;著作及成果:著有《针灸学》、《中国针灸荟萃》治疗学分卷、《实用针灸临床手册》、《实用针灸治疗手册》、《临床针灸学》、《急症针灸学》、《实用针灸学》等7部,还参编著作4部,撰写论文40余篇;学术团体及社会兼职:江苏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  相似文献   

11.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系现代医学所称面神经麻痹,有中枢性及周围性之分。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和加服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性2 5例,女性7例;右侧面瘫2 8例,左侧面瘫为4例;年龄最大5 2岁,年龄最小2 0岁;病程最长2 0天,最短5天。2 治疗方法针刺治疗选用患侧颊车对透地仓,阳白透鱼腰,牵正透迎香,患侧太阳、翳风、双合谷针刺得气后留针2 0min ,每日1次。中药牵正散每次口服5 g ,日2次热酒送服。3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口角不歪斜,面部表情肌恢复;好转:临床…  相似文献   

12.
张小平 《世界中医药》2011,6(2):148-149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在中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斜",也称"口僻",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变。手足三阳经均上行头面,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脉受阻,可导致面瘫的发生。古人认为本病是由风邪所致,历代文献均将其归入风门,概称为"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贝尔(bell)氏麻痹与亨特(hunt)综合征[1]。  相似文献   

13.
武连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专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研究40余年,尤其擅长于以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随武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武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宋南昌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宋南昌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与特色.宋老临证分期论治,刺激轻重有别,重视四肢远端取穴,面部以温为要,继承宗瑞麟名老中医徐捻轻压针法,同时擅长疗法互补,因人分期运用针、灸、电针、耳穴贴压、中药等多种疗法,注重心理疏导、生活调摄,使患者最短时间内达到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辨证、时机、配穴和刺法上详细介绍了东贵荣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基础与施术要点。在辨证及时机上,强调审时循症,分期施治;求因辨性,筋肉合治。在配穴及刺法上,主张远近配伍,善用百会,统调一身之阳气;重视刺法,讲究分期施术。治疗面瘫后期患者,注重背俞穴的配伍,从脏腑辨证取穴入手,针穴位调脏腑,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洁  张浩 《新中医》2002,34(6):41-4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2例周围性面瘫采用电针为主配合花花针叩刺、牵正散内服治疗。结果:痊愈5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结论:以祛风散寒、通经洛络为 的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加速病灶炎症吸收,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有关治疗的报道较多,笔者在2000~2002年临床中应用中药内服与针刺方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显著.现就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做一简要分析.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中医药大学曹晓岚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独到经验,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无论是新发还是久发未愈大多与风、痰、瘀等致病因素有关,强调祛风化痰、逐瘀通络在治疗中的作用。现将曹老师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照浩老师擅长治疗周围性面瘫。根据他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倡导早期面瘫浅刺不加电,配合耳穴疗法,针药结合,同时,强调起居调摄和面部护理。其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罗和平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罗和平教授主张针、灸、药并用,中西医结合;倡导分期施术、分组取穴,取穴兼顾面神经解剖分布规律;巧用患侧额颞部发际邻近穴位、透刺眼睑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注重心理疏导,正确调养。实践证明疗效良好,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