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的体格生长特征,为今后对早产儿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胎龄在28~36+6周的211例早产AGA儿和25例早产SGA儿作为研究对象,出生后定期接受高危儿管理干预,对其0~12个月内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分别按足月儿生长标准进行Z评分评估并分析。结果早产AGA儿和早产SGA儿1岁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性生长,且增长最快的阶段均在出生后0~6个月,早产AGA和SGA儿体重、身长、SGA儿头围均ΔZ值>0,自出生后3月龄后,AGA儿头围的ΔZ值≥0。早产AGA和SGA儿体重、身长和头围以出生后6个月内ΔZ值最大,6个月后ΔZ值呈现减小趋势;体重追赶速度优于身长追赶速度,体重的Z值中位数均大于身长;早产SGA儿追赶生长速度慢于早产AGA儿,早产AGA儿体重、身长及头围的Z值中位数分别于出生后3、6、9个月龄起>0,早产SGA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Z值中位数分别于出生后9、12、12个月龄起>0。结论出生后前6个月是早产儿的快速生长期,体重与身长的变化存在不平衡性;早产AGA儿生长潜力大于早产SGA儿。Z评分法是早产儿生长状态评估的一个较好方法,为早产儿营养供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 出生后2年是小于胎龄儿(SGA)完成追赶生长的关键时期,其生长与适于胎龄儿(AGA)相比具有特殊性,但目前尚缺乏对于早期SGA随访的指南,对于早期SGA生长特点还需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SGA出生后2年内的体格生长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出生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且出生后2年内定期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SGA,以及同期出生的足月AGA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年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曲线,结合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分为足月SGA组(n=147)、早产SGA组(n=42)、足月AGA组(n=164),分别在出生时、3月龄(±7 d)、6月龄(±7 d)、12月龄(±14 d)、18月龄(±14 d)、24月龄(±14 d)测量其体质量、身长、头围,经Z值转换后分析其生长水平及生长速度。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时间对年龄别体质量Z值(WAZ)、年龄别身长Z值(LAZ)、年龄别体质指数(BMI)Z值(BMIZ)、年龄别头围Z值(HCZ)存在交互作用,且主效应显著(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3组间WAZ、LAZ、BMIZ、HC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间点WAZ、LAZ、BMI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SGA组和早产SGA组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WAZ、LAZ、HCZ小于足月AGA组,足月SGA组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BMIZ小于足月AGA组,早产SGA组3月龄、6月龄BMIZ小于足月AGA组(P<0.05)。3组间0~3月龄、>3~6月龄、>6~12月龄?WAZ,>3~6月龄、>6~12月龄?LAZ,0~3月龄、>6~12月龄?BMIZ,>3~6月龄?HC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SGA组和早产SGA组0~3月龄?WAZ高于足月AGA组,足月SGA组>3~6月龄?WAZ高于足月AGA组,足月SGA组>3~6月龄、>6~12月龄?LAZ高于足月AGA组,足月SGA组和早产SGA组0~3月龄、>6~12月龄?BMIZ高于足月AGA组,早产SGA组0~3月龄?BMIZ高于足月SGA组,足月SGA组和早产SGA组0~3月龄?HCZ高于足月AGA组(P<0.05)。3组间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质量追赶生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足月SGA组和早产SGA组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质量追赶生长率大于足月AGA组(P<0.017)。3组间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身长量追赶生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足月SGA组和早产SGA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身长追赶生长率大于足月AGA组(P<0.017)。结论 出生后1年SGA体质量、身长加速生长。0~3月龄以体质量追赶为主,身长发生追赶时间落后于体质量,头围追赶主要在出生后6月龄内。而早产SGA的BMI在早期增长更加快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并分析接受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早产儿0~36月龄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为不断优化早产儿系统保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出生,并在3岁内接受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服务的163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并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5例和适于胎龄儿(AGA)组148例2个亚组。另选择同年龄段足月儿170名为对照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各月龄的生长发育情况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在1月龄、6月龄及36月龄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身长在1、6、12、18、24、30、36月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WAZ)在1、6及36月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年龄别身长Z评分(HAZ)在1、6、12、18、24、30、36月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早产儿SGA组WAZ在1月龄至18月龄均低于AGA组(P<0.05~P<0.01),HAZ在1月龄至30月龄均低于AGA组(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SGA、AGA组营养不良率随着月龄的增加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0~36月龄内,早产儿追赶性生长发育趋势良好,但至36月龄仍落后于足月儿,1~12月龄是一个生长高峰期;早产儿SGA组追赶性生长速度低于AGA组,在24~36月龄是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应重视该段时期的儿童保健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在生后1年内的体格生长变化趋势是否与足月SGA存在差异,为早产SGA生后体格生长随访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随访的早产SGA 54人,足月SGA 181人.分别在1、3、6、12月龄(早产SGA在纠正胎龄的1、3、6、12月龄)测量体质量、身长、头围,采用Z积分计算体格水平和生长速度.结果 ①早产SGA生后快速追赶生长发生在纠正年龄1月龄后,而足月SGA在生后即开始;早产和足月SGA在前6个月追赶生长率均达63.0%.②早产SGA未纠正胎龄的体质量Z值在6、12月龄(t=-1.189、-0.911,P=0.236、0.363),身长、头围Z值在12月龄(t=-0.855、-1.078,P=0.394、0.282)与足月S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早产SGA的体质量增长速度在1~3、>3~6月龄(t=4.685、3.787,P<0.01),身长、头围在1~3、>3~6、>6~ 12月龄追赶速度明显快于足月SGA(t=3.487、3.626、4.179,t=5.158、3.001、4.641,P<o.o1).但在1月龄内体质量、身长追赶速度均慢于足月SGA(t=-6.384、-4.821,P<0.01),甚至低于出生时Z值水平(△Z<0).结论 早产SGA追赶生长的发生晚于足月SGA,体格生长水平可在1岁时追赶上足月SGA,在1岁内生长潜力大于足月SGA,在纠正年龄1月龄内易发生宫外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5.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产小于胎龄儿(SGA)产后24 h血清中Ghrel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INS)水平与胎龄以及发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06-10~2013-10间的出生的早产SGA500例,按照出生体重将病例分为三组:1000~1500 g的为A组(121例),1500~2000 g的为B组(245例),2000~2500 g的为C组(134例),所有的患者分别于开奶前抽取静脉血2~3 mL,离心去血清后分别测定Ghrelin、IGF-1、INS水平,研究与胎龄以及体格发育的相关性。结果早产SGA产后24 h内血清Ghrelin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且经过统计学检验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GF-1、INS水平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渐升高,并且两种因素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产SGA产后24 h内血清Ghrelin水平与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BMI呈负相关,而与出生头围相关性不明显;IGF-1水平与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BMI 呈正相关;INS水平与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BMI呈正相关。结论早产SGA产后24 h内血清Ghrelin、IGF-1、INS水平与胎龄及体格发育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可以将Ghrelin、IGF-1、INS水平作为婴儿体格发育的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出生后3年追赶生长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生长激素(GH)的关系。方法:分析50例SGA和45例适于胎龄儿(AGA)组幼儿身高、体重标准差得分,血清IGF-1和GH水平及SGA组生长正常和生长落后血清IGF-1和GH水平。结果:AGA和SGA组身高的标准差得分和体重标准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GA和AGA组,SGA生长正常和生长落后组血清IGF-1和G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A新生儿生后3年体格发育仍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但其血清IGF-1和GH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SGA从生后头3年存在IGF-1抵抗,为SGA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早期营养干预对SGA大鼠体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后早期营养干预对SGA大鼠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正常新生鼠仔和SGA鼠仔随机分四组:正常对照组对正常大鼠正常饮食(CC)组。SGA生后初4周正常饮食(SC)组,SGA鼠生后初4周低蛋白饮食(SL)组及高蛋白饮食(SH)组。4周后各组均予正常饮食喂养。出生、第1、2、3、4、5、8、12周各测一次体重、身长。结果:(1)SGA鼠出生体重、身长均显著小于正常鼠。(2)SL组身长、体重自出生至12周均落后于CC组,有显著性差异。(3)SC组体重、身长追赶生长,于生后第5周追至正常组范围,12周时与C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SH组头4周身长、体重追赶生长迅速,12周时身长与C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则重于CC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宫内营养不良至SGA新生鼠出生体重、身长发育落后;生后早期(初4周)营养状况对SGA大鼠早期体格追赶生长及成年期能否达正常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瘦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小于胎龄儿(SGA)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分为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每组40例。测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新生儿脐血瘦素及IGF-1水平。结果 SGA组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均显著低于AGA组(P<0.05),血清瘦素、IGF-1水平亦显著低于AGA组(P<0.01)。瘦素和IGF-1水平均与出生体质量、身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血清瘦素与IGF-1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瘦素和IGF-1在胎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与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和身长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发生的相关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期发病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新生儿病房以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SGA作为SGA组,按胎龄分层1∶1随机抽取住院早产儿中同期入院、同胎龄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因素、患病情况,并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SG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治新生儿7268例,其中早产儿2828例,早产SGA 325例,早产SGA发生率为11.49%。排除严重畸形、遗传代谢病、生后24h后入院以及病例资料不完整早产SGA 54例,最终SGA组和AGA组各纳入271例。与AGA组相比,SGA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更低,女性比例、剖宫产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围生期因素方面,与AGA组比较,SGA组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多胎妊娠、不良孕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异常、脐带异常及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匀称型与非匀称型足月小样儿体格智能发育规律。方法 83例足月小样儿分为匀称型与非匀称型两组,并与40例正常足月儿对照,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头围和发育商。结果 2岁时所有足月小样儿体重均达到追赶生长;匀称型在2岁时身高、头围、发育商均未能追赶上正常足月儿;发育商与头围正相关。结论足月小样儿特别是匀称型需注意适度的生长追赶,监测体格智能发育,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2.
小于胎龄儿临床分型及其与先天HCM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88例小于胎龄儿(SG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PCR法分别检测血HCMV特异性IgM抗体及尿HCMV-DNA,并对SGA及其不同临床分型与先天HCM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88例SGA中按体质量指数分匀称型占89.77%(79/88),按身长/头围比值分匀称型占85.23%(75/88),两种分型方法结果的符合率为78.4%;而按SGA定义分型,其匀称型为57.95%(51/88)。②SGA的先天HCMV感染率与正常足月儿和早产适于胎龄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③按体质量指数和按身长/头围比值分型,其匀称型与非匀称型SGA的先天HCM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SGA定义分型,其匀称型与非匀称型SGA的先天HCM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本文结果提示:①该研究SGA的匀称型比率偏高;②先天性HCMV感染与SGA的发病密切相关。③SGA匀称型比率偏高的原因,可能与我国孕妇孕早期感染发病率高有关。④与按SGA定义分型相比,我国目前的体质量指数及身长/头围比值分型方法对匀称型诊断的正确率过低,提示后者的分型标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志军  黄惠霞 《医学文选》2003,22(3):269-271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患肺透明膜病(HMD)的差异。方法 将VLBWI72例按出生体重与胎龄关系及是否患HMD分组,从围产因素、胎龄、出生体重、患病率、起病时间、病情及3d内病死率等因素分析比较。结果 在VLBWI中,围产因素如窒息、剖宫产、前置胎盘等可增加患HMD的危险,尤其在SGA是主要致病因素;AGA胎龄越小,越易患HMD,而SGA此种关系不明显;出生体重近似的SGA与AGA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患病的SGA与AGA病情及3d内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起病时间则SGA较晚。结论 VLBWI在胎龄、围产因素等影响下,体重近似的SGA和AGA的HMD患病率、病情等可无明显差异;要降低HMD发病率,除了延长患儿胎龄外,还应尽量减少围产期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追赶性生长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且进行随访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体重与胎龄将其分为适于胎龄组(91例)和小于胎龄组(69例),根据随访时儿童的年龄分为1~6个月组、7~12个月组和1~3岁组。入组次日清晨取空腹静脉血6 mL,即刻检测血液生化指标,于采血当天进行体重和身长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Ponderal指数、体重与身长标准差计分(SDS)。结果适于胎龄组的追赶生长发生率为68.1%(62/91),与小于胎龄组的60.9%(42/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期追赶生长良好者的前白蛋白为(210.2±26.5) g/L、胰岛素生长因子-1为(162.4±29.1) mg/L,明显高于无追赶生长者的(176.2±28.4) g/L和(38.6±17.5)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0.8±1.9)、空腹胰岛素水平[(5.3±1.5) pmol/mL]明显低于无追赶生长组[(1.7±1.6)、(8.1±1.6) pmol/mL](P<0.05)。各个年龄段追赶生长越大,前白蛋白、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值越高,而胰岛素抵抗指数越小。各个年龄段追赶生长越大,前白蛋白、IGF-1的值越高,而Lg FINS越小。以胰岛素抵抗指数>1作为异常,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出生体重<1500 g、小于胎龄儿、未追赶生长为胰岛素抵抗指数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幼儿期追赶性生长程度越高,则胰岛素抵抗性越低,前白蛋白、胰岛素生长因子-1水平越高;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未追赶生长是胰岛素抵抗指数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足月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49例近足月儿,其中小于胎龄儿(SGA)187例,适于胎龄儿(AGA)162例,比较2组患儿的围生期情况、出生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转归和随访预后.结果:SGA组患儿围产期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和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43.32%、11.23%、26.20%和18.72%,均高于AGA组(P<0.05~P<0.01);SGA组患儿胎龄显著小于、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AGA组(P<0.01);SGA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静脉营养应用率分别为45.99%、61.50%、32.09%和85.56%,均高于AGA组(P<0.05~P<0.01);SGA组患者出院时并发症痊愈率为56.14%,低于AGA组的70.54%(P<0.05),但随访1年时,2组患儿发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A较AGA患儿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更低的痊愈率,同时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和宫内窘迫是造成近足月儿SGA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SGA的特点,尽早干预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别测定了16名正常新生儿,13例小样儿及其母亲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脐血血红蛋白及血球压积。结果发现正常新生儿和小样儿的脐血红细胞生成素浓度高于生后72~84小时(P<0.01)和母血(P<0.01)。另外,小样儿脐血红细胞生成素浓度也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这提示:自然分娩过程本身,小样儿的形成均与宫内缺氧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