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减量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方案(简称DAC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12例,以DAC联合方案治疗〔第1~5天地西他滨20 mg·(m2)-1·d-1 ,静脉滴注;第6~8天米托蒽醌8~12 mg/m2,静脉滴注;第6~8天、第10天阿糖胞苷100 mg/m2,静脉滴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白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骨髓细胞遗传学变化:染色体异常率、细胞遗传学缓解有效率,记录患者生存状况(自治疗结束随访至2013年12月)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后复发难治性AML患者Hb、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白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经1个疗程DAC联合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33.3%)、部分缓解(PR)3例(25.0%)、未缓解(NR)5例(41.7%),缓解总有效率(ORR)为58.3%(7/12)。5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41.7%)患者治疗后1例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2例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细胞遗传学缓解有效率为60.0%(3/5)。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结论 DAC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在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上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少,耐受性良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联合HAAG[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柔比星(Acla)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观察其有效率及治疗相关毒性.方法 分析我中心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6例进展期AML患者,其中18例患者为标准难治复发患者,另外18例为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36例患者均给予DAC联合HAAG方案再诱导化疗,观察其一疗程缓解率、化疗毒性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一疗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为58.3% (21/36),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为22.2%(8/36),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0.6%(29/36).18例难治复发患者CR率为61.0%(11/18),PR率为22.2% (4/18),ORR为83.3%(15/18);18例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CR率为55.6% (10/18),PR率为22.2% (4/18),ORR为77.8% (14/18).化疗相关血液学毒性均为4级,感染发生率为72.2%,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可控.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5(0.5 ~33.3)个月,全部患者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43.3%,难治复发患者1年OS率为24.2%,一疗程未缓解患者1年OS率为61.6% (P =0.01).结论 对于进展期AML患者,DAC+HAAG方案一疗程再诱导治疗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AG/HAG方案联合中药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 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可耐受化疗的初治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接受CAG/HAG方案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28例,接受CAG/HAG方案化疗(不加中药),2组输血、抗感染、升白等支持治疗标准相同.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32.1%,部分缓解率32.1%,总有效率64.3%.对照组完全缓解率32.0%,部分缓解率32.0%,总有效率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骨髓抑制、感染、出血和肝肾毒性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20×109/L、骨髓中原始细胞计数≥50%、非M2型及染色体核异常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中药治疗有助于减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化疗耐受性,CAG/HAG方案联合中药治疗老年AML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邢镨元  李峻岭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8):2127-2130
目的 探讨单药拓扑替康每周方案二线化疗对敏感型复发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单药拓扑替康每周方案化疗的敏感型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13例,采用注射用盐酸拓扑替康4 mg/m2,第1、8、15天给药,28 d为1个周期,每8周评估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13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5例、进展(PD)7例,客观缓解率(ORR)为7.7%(1/13),疾病控制率(DCR)为46.2%(6/13)。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0周。Ⅲ/Ⅳ级毒副作用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例、白细胞计数减少2例、血小板计数减少2例、贫血1例。结论 单药拓扑替康每周方案二线化疗对敏感型复发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疗效且耐受性良好。每周方案与传统方案的优劣比较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3例复发、难治AML患者采用改良CLAG方案治疗,克拉屈滨10mg·d-1,d1~d3;阿糖胞苷1~2 g·m-2·d-1,d1~d5,根据患者白细胞及骨髓增生程度决定G-CSF的使用,观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13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8例(61.5%),部分缓解1例(7.7%),未缓解4例(30.8%),总有效率69.2%。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其次是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和皮疹,程度较轻,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改良C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ML缓解率较高,毒副作用轻,可用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老年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HAG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老年初发AML13例,观察治疗1和2个疗程时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经1个疗程化疗后8例获得完全缓解(CR)(61.5%),3例部分缓解(PR)(23.1%),2例未缓解(NR)(15.4%),总有效(ORR)率84.6%。2个疗程治疗后CR率为69.2%,ORR率76.9%。骨髓抑制比常规化疗抑制较轻,未见严重心、肝及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结论 H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老年初发AML效果较好,化疗耐受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loid leukemia,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的安全性和预后判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ML/MDS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CAG、HAG或IAG)治疗后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结果: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16天左右6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增高,21天左右达峰值,血小板计数(526~1 236)×109/L,均达完全缓解(CR),未出现严重血栓等不良事件。1例患者死于常规化疗后骨髓抑制伴有严重感染,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复发,1例患者为停药后复发,而持续治疗的2例患者仍处于缓解状态,生存期超过2年。结论:AML/MDS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后出现地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增多,一般较安全,提示预后良好,但需继续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砷剂联合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十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初治的成人AML完全缓解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一线化疗不敏感,同时其他一部分已经缓解的患者会存在复发,从而成为难治性AML,这就影响了AML的疗效。难治性的AML由于自身特性限制了常规化疗的应用,仍然是目前白血病治疗上的难点。难治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第二届全国难治性自血病研讨会草拟的诊断标准,基本条件为:①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除外)用经典方案诱导化疗2个疗程未获完全缓解(CR);②首次CR6个月内复发,或6个月后复发经正规诱导化疗失败;③多次复发。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我院2004-2006年5月应用砷剂联合CAG方案治疗难治性AML1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CSF预激对低白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含G-CSF预激化疗方案治疗12例低白细胞AML.结果 12例患者11例获完全缓解(CR),总缓解率91.7%;从治疗开始至中性粒细胞恢复(>0.5×109/L)和血小板恢复(>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天和14天,中性粒细胞缺乏(<0.5×109/L)持续时间为9天(4~15天);化疗并发症有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肝酶谱升高,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均治愈.结论用含G-CSF预激化疗方案治疗低白细胞AML,疗效良好,化疗并发症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病例数相同.观察组: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开始皮下注射rhIL-11Ala10 40μg/g,连续10~14 d;ANC< 1.0×109/L同时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于ANC< 1.0×109/L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60 g/L输注红细胞.结果 在第14日及21日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7±9.4)×109/L和(97.4±16.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5±8.9)×109/L和(78.3±19.1)×109/L,同一时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天数为(7.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3.4)d(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平均天数为(15.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4.3)d(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中仅发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1例,头痛3例,肌肉、关节疼痛4例,发热2例,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取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 CD38-组(n=36)和CD34+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 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 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CD38+组(27.9%和14.3%)(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CD38+组(75.9%和48.3%)(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 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 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粒单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率。方法 20例成人恶性血液病按统计学配对方法等分为2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患者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2.0 g/d,静脉滴注,第1~2天,足叶乙甙0.2 g/d,静脉滴注,第1~3天;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用阿糖胞苷2.0 g/d,静脉滴注,第1~3天,足叶乙甙用法同NHL。当白细胞低于1.0×109/L时研究组10例应用GM-CSF 2.5 μg/d·kg·b.w.联合G-CSF 2.5 μg/d·kg·b.w.;对照组单用G-CSF 5 μg/d·kg·b.w.,全部皮下注射5~6 d。白细胞5.0×109/L以上时应用CS-3000 pluse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计数CD34+细胞。结果 产品细胞分类计数单个核细胞占95%~99%,在研究组CD34+细胞平均采集9.4(8.4~10.2)×106/kg·b.w.,CFU-GM 42.4(21.9~72.8)×104/kg·b.w.,对照组平均采集CD34+细胞4.8(4.1~8.3)×106/kg·b.w.,CFU-GM 28.1(7.1~60.2)×104/kg·b.w.,2组差异显著(P<0.05)。副作用2组相似。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应用G-CSF联合GM-CSF动员CD34+细胞的效果优于单用G-CSF。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初诊的220例AML患者,应用PCR方法扩增IDH1基因的4号外显子,通过基因测序检测IDHl基因突变情况,分析IDH1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结果 220例AML患者中检出IDH1基因突变者9例,突变率为4.09%,均为R132H突变。突变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0岁,未突变患者中位年龄为43岁,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突变组患者初诊血小板计数为68(48~175)×109/L,未突变组患者初诊血小板计数为43(10~253)×109/L,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IDH1基因突变均发生在AML-M5和AML-M4中,未见其他亚型。正常核型组IDH1基因突变率6.48%(7/108),高于异常核型组IDH1基因突变率1.43%(1/70),无统计学差异。IDH1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相关性,P<0.05 ,与FLT3-ITD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IDH1基因突变患者免疫表型易出现CD34-、CD33+、CD64+( P均<0.05)。IDH1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率为50%(4/8),低于非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率80.92%(140/173), P<0.05 。所有随访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25%(1/4),低于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67.32%(103/153), P<0.05;正常核型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28.57%(2/7),低于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65.91%(58/88),P<0.05 ;不伴有NPM1突变的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0%,明显低于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67.20%(84/125),P<0.05;伴有NPM1突变的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40%(2/5),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67.86%(1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DH1基因突变患者年龄较大,血小板计数较高。IDH1基因突变易发生于正常核型患者,易见于AML-M5和AML-M4。IDH1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相关性。IDH1基因突变对AML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是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伴有NPM1突变时,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CAG方案对初治、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1例AML患者(其中初治27例,复发16例,难治18例)和9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和骨髓检查,观察CAG方案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评价近期疗效;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评判CAG方案的长期疗效。运用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1%,其中34例(49%)达到完全缓解。本组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DFS为23个月。年龄、初发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是否达缓解或是否采用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均是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 d,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9/L)中位持续时间9 d。结论 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治、难治、复发AML和高危MDS患者,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较好。发病年龄、发病时LDH水平、是否一个疗程缓解及是否予以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LL-AF6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初治MLL-AF6阳性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复习文献,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36岁,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FAB分型(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systems)M5 6例,M4 5例。起病症状为牙龈肿痛6例,发热5例,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55.5×109/L,免疫分型可见髓系细胞、单核细胞系统及干细胞系列抗原表达。MLL-AF6融合基因水平(实时定量PCR法)为14.2%~214.5%,6/11例(54.5%)合并EVI1基因高表达。4例患者二代测序检测出合并KRASTET2ASXL1TP53DNMT3AFLT3-ITD基因突变。染色体G显带检查,2例为t(6;11)(q27,q23)伴复杂核型异常,4/9例(44.4%)伴有+8异常,2例为正常核型。给予患者常规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者8/11例(72.7%),3例患者原发耐药。8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2例达到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阴性,中位完全缓解的持续时间为4.5个月。2例MRD阳性及3例难治复发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后均死于白血病进展。随访至2019年12月1日, 2例存活,9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结论: MLL-AF6融合基因阳性AML多为年轻患者,FAB分型以M4、M5居多,常以发热起病,白细胞增高,可伴器官浸润,合并EVI1基因高表达多见。本病常规化疗的缓解率不低,但达到分子学缓解困难,极易出现早期复发,持续分子学阴性状态下尽早行allo-HSCT可能获得长期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汤爱萍  余莉  李慧慧  费妍 《重庆医学》2012,41(20):2015-2017,2020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野生型NPM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9例AML患者,分析NPM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细胞数、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数及临床疗效的关系,并对部分患者NPM1表达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初治AML患者中NPM1阳性表达率为73.8%,难治复发组NPM1阳性率为100%,完全缓解组NPM1阳性表达率为66.7%,对照组NPM1阳性表达率为60%,但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表达水平显示,难治复发组NPM1中位表达水平(0.798 8)高于初治组(0.541 0)、完全缓解组(0.483 6)及对照组(0.371 8)(P<0.05)。NPM1高表达组患者有效为63.1%,低于低表达组(88.9%)和不表达组患者(100%)(P<0.05)。NPM1表达强度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原始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对12例初治时NPM1基因高表达患者进了动态观察,1个疗程化疗后获完全缓解5例,其表达水平达正常中位水平以下,其余7例为未缓解患者,NPM1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NPM1基因在AML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现象,NPM1高表达者提示预后差,完全缓解率低,可作为AML预后不良的指标,PCR动态检测AML患者治疗前后NPM1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AML预后和监测微小残留病(MRD)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白细胞值、C反应蛋白值及降钙素原与急性炎症反应的关系,并筛选出相应临界值与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21例肾结石采取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变化,术后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的时间、程度。术前尿培养阳性或术后出现高热的患者,给予敏感抗生素至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采用SPSS1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白细胞升高的患者有101例(45.7%),其术前血白细胞平均水平为(6.41±1.56)×109/L,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平均水平为(15.21±3.32)×109/L。术后血白细胞值升高而发展为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者有46例(45.5%),其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值较术前升高(8.98±3.86)×109/L,SIRS者术后C反应蛋白为(61.96±19.59)mg/L,降钙素原为(4.00±0.93)ng/L。ROC曲线分析表明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值、术前术后白细胞绝对差值、术后C反应蛋白、术后降钙素原分别为曲线下面积的0.663、0.646、0.615、0.694,ROC曲线分析得出术后白细胞阈值为13.95×109/L、术前术后血白细胞绝对差阈值为9.05×109/L、C反应蛋白阈值为64.42mg/L、降钙素原阈值为3.50ng/L。结论:PCNL术后易发生感染并发症,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多经历SIRS期,术后白细胞大于13.95×109/L、术前术后血白细胞绝对差值大于9.05×109/L,CRP大于64.42mg/L、PCT大于3.50ng/L与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非艾滋病患者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征及疾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播散性NTM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结果 23例非艾滋病播散性NTM病患者中,21例存在基础疾病,以风湿免疫病(7例)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发热(23例)。辅助检查提示多存在贫血[血红蛋白(85.78±25.47)g/L]、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29(27~32)g/L];血沉[(85.73±43.78)mm/h]和超敏C反应蛋白[(112.00±70.90)mg/L] 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0.69(0.29~2.10)×10 9/L]。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提示CD4 +T细胞[213(113~775)个/μl]、CD8 +T细胞[267(99~457)个/μl]、B淋巴细胞[39(4~165)个/μl]、NK细胞[88(32~279)个/μl]降低和CD8 +T细胞的D抗原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38表达比例[HLA-DR +CD8 +/CD8 + 60(40~68)%和CD38 +CD8 +/CD8 + 81(65~90)%]升高。最常见病原体为胞内分枝杆菌(6例)。死亡患者淋巴细胞、CD8 +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计数低于存活患者(P值分别为0.045、0.045、0.032和0.010)。 结论 非艾滋病患者播散性NTM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低蛋白血症、炎症指标升高,多发生于有基础病和免疫功能下降患者。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B细胞计数和NK细胞下降患者可能更易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中心收治的68例初治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分析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68例成人T-ALL患者中位年龄23(14~60)岁,男性多见。第1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73%,皮质T-ALL的CR率最高,其他T-ALL其次,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低,分别为100%、73%、54%(χ 2=5.712,P=0.058);年龄>35岁病例组首疗程CR率低于≤35岁病例组(40%比79%,χ 2=6.364,P=0.012),性别、白细胞计数各组的首疗程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疗程后总CR率93%。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SC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24个月、未达到(P=0.002)。5年总生存率为25%,化疗、auto-SCT、allo-SCT中位OS分别为24、34、30个月(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38%(P=0.037)。将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达CR时间>4周、T亚型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00×10 9/L是影响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风险比2.540,95%CI=1.058~6.099,P=0.037)。结论 成人T-ALL患者预后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合并骨髓纤维化(M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为临床提供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6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1例CML合并MF患者的临床资料.CML病程3~9年,均在医院接受了系统治疗.在治疗维持或缓解期出现了进行性贫血症状、广泛性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