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胆道疾病的首选术式,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患者愿意接受等优势[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手术的指征也逐渐放宽,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也明显增多,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术后胃肠功能保护已形成概念,我国也讨论制订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防治专家共识[3],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年来,胆囊切除被人们尊为胆囊结石、息肉治疗的"金标准"。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胆道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以及胆囊切除后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很多患者在胆囊切除后可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结肠癌发生率较未行胆囊切除患者增加了45倍[1];约10%~18%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胆总管结石[2];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造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  相似文献   

3.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术前胆囊功能、术后低脂饮食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影响。方法:收集并随访2005—2010年来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的210例,根据胆囊功能分为胆囊功能正常者和胆囊无功能者,然后根据术后饮食情况分为正常饮食组和低脂饮食组,观察比较3个月后腹泻相关症状。结果:胆囊无功能者明显较胆囊正常者术后腹泻发生率高(P<0.05),同时正常饮食组明显较低脂饮食组术后腹泻发生率高(P<0.05)。结论:术前胆囊功能、术后饮食方式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有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患胆结石和胆囊炎、胆囊息肉形成而行手术治疗的人群明显增加.胆囊切除术后重新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饱胀或上腹痛伴黄疸、发热等均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PCS)[1].由于手术时采取预防良性胆管狭窄的措施技术不到位,以及术后保健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的发病率约为25~40%[1].笔者从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大柴胡汤加川楝子散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8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改进式护理模式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胃肠功能以及腹泻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84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性措施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综合改进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疼痛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试验组患者术后6 h、24 h及48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试验组患者的腹泻、便秘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综合改进式护理措施能够明显减轻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干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LC)是治疗急性胆结石并胆囊炎的常用方法,具有创伤小、适应症广、疗效稳定、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在术后部分患者在短期或长期存在胃肠功能紊乱[1],影响患者手术效果,不利于术后恢复[2]。中医根据整体观念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3]。笔者临床应用自拟化湿通腑汤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观察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钟华  陈以安 《北京中医药》2008,27(11):872-873
目的 观察口服化瘀清胆合剂对胆囊切除术后恢复疗效的观察.方法 将340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化瘀清胆合剂,B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血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术后吸收热的天数、肝功能异常者转氨酶下降情况、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症状好转及血尿淀粉酶下降情况.结果 A组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血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术后吸收热的天数、肝功能异常者转氨酶下降、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症状好转及血尿淀粉酶下降等方面均优于B组(P<0.05).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口服化瘀清胆合剂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共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综合判断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胆漏,而对照组患者2例胆漏,1例胆道损伤,2例术后出血,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和提高手术技巧后,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64-1766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的胆囊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胆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26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均行开腹切除术,其中中药对照组术后给予中药辅助治疗;观察组和中药观察组均行腹腔镜切除术,其中中药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药辅助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给予中药辅助治疗对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为41.46%;中药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中药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实践证明,腹腔镜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少,对胆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而除手术方式外,依据中医理论对术后患者进行中药辅助恢复治疗则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腹腔镜切除术和中药辅助治疗应得到更大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毛江明 《光明中医》2009,24(6):1058-1059
目的:探讨中药大承气汤灌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采用大承气汤灌肠的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时问及腹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问均明显早干对照组(P<0.01),腹部体征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承气汤灌肠能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