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晚期肾癌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9例晚期肾癌住院患者的配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预期性悲伤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照顾负担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晚期肾癌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得分为(86.02±16.12)分,性别、有无复发/转移、照顾负担、心理韧性、社会支持是该群体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水平的28.7%(均P<0.05)。 结论 晚期肾癌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关注女性配偶群体、存在复发转移的患者配偶,以及社会支持水平不足、照顾负担重、心理韧性水平低的晚期肾癌患者配偶,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其预期性悲伤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复发型宫颈癌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预期性悲伤量表调查206名复发型宫颈癌患者配偶,结合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以及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型宫颈癌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得分为(89.87±12.78)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情况、无治疗间隔期、治疗方式、婚龄以及自我表露、创伤后成长影响配偶预期性悲伤水平(P<0.05,P<0.01)。结论 复发型宫颈癌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较严重,可通过提高自我表露和创伤后成长水平,改善配偶的预期性悲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情绪释放技术对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58例癌症患者,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28),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用药、健康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4周情绪释放技术,包括穴位敲打及朗读提示语.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4周后,干预组预期性悲伤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情绪释放技术可降低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预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治疗相关性症状列表、晚期癌症患者预感性悲伤量表对253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预感性悲伤得分为33.34±9.75,治疗相关性症状得分为24.29±13.12,两者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是否转移、自觉心理调适能力及治疗性相关症状是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预感性悲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鼻咽癌放化患者普遍存在预感性悲伤反应,治疗性相关症状是患者预感性悲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预感性悲伤反应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缓解症状负荷,降低患者预感性悲伤水平。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状况,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6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数字疼痛评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均经历了癌因性疲乏,其中中重度疲乏占87.27%.疼痛、工作情况、化疗方案、其他不良反应和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属于中重度疲乏,疼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状况,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方法对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6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数字疼痛评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均经历了癌因性渡乏,其中中重度疲乏占87.27%。疼痛、工作情况、化疗方案、其他不良反应和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属于中重度疲乏,疼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症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2022年4-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01例乳腺癌化疗期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肿瘤患者神经毒性评估量表、癌症疲乏量表、病人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IPN的影响因素。 结果 乳腺癌患者CIPN症状发生率为77.6%,以运动系统症状最为常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周期、抑郁和疲乏、日常锻炼次数是CIPN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CIPN发生率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关注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和化疗周期多的患者CIPN发生情况,并可从减轻患者抑郁和疲乏症状、提高患者化疗期规律运动行为等方面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治疗已由以往的单纯手术治疗逐步转向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新辅助化疗也称术前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新辅助化疗可使原发肿瘤降期、区域淋巴结缓解,提高保乳手术的可能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及无瘤生存率[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叙事护理缓解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6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叙事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应用预期性悲伤调查问卷评价主要照顾者的预期性悲伤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预期性悲伤总分及内疚、悲伤、焦虑3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叙事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晚期癌症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维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7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的20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心理韧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得分为(53.88±13.26)分;不同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形式及居住方式的患者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程度、一般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韧性预测作用为40.90%。结论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韧性普遍较低,文化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护士需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对148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生活质量得分(64.3±18.2)分;年龄、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和抑郁是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了解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若宁  吕利明 《护理学杂志》2023,28(19):82-85+90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乳腺癌患者自我同情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在山东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病房及门诊的265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自我同情总得分为(79.33±12.40)分;自我同情总分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得分呈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病理分期、依恋焦虑、社会支持是自我同情的预测因素(均P<0.05),共同解释变异量的50.8%。结论 乳腺癌患者自我同情处于一般水平。医护人员应对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其自我同情水平,增强患者的积极心理力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内家庭复原力水平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分别于术后确诊期(T0)、术后1个月(T1)、术后3个月(T2)、术后6个月(T3)4个时间点,应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复原力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2例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结果 4个时间点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总分依次为(98.95±11.31)分、(98.05±11.08)分、(99.38±10.57)分、(100.69±9.33)分。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影响患者家庭复原力变化趋势的因素有:学历、居住地、在职状况、家庭月收入、子女数量、疾病分期、面对应对、社会支持(均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家庭复原力得分随着时间变化整体呈升高趋势,应重点关注学历低、居住偏远、无工作、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高患者家庭复原力水平,促进家庭应对和疾病适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疲乏及睡眠的影响。 方法 以抛硬币法将2个病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纳入3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前及干预21 d后,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疲乏与睡眠状况。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疲乏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睡眠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可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态变化特点及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为制定缓解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5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在化疗第1个周期前1 d(T0)及第7天(T1)、第2个周期前1 d(T2)及第7天(T3)、第4个周期结束后第7天(T4)采用营养风险评估表(NRS-2002)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在T4同时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RF)评估。结果在T0、T1、T2、T3、T4 NRS-2002评分分别为(3.05±1.19)、(3.80±1.24)、(2.85±1.22)、(3.19±1.21)、(3.06±1.09)分,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4%、27.8%、8.7%、18.3%、14.8%。T4时间点CRF总分及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维度评分分别为(40.60±6.48)、(14.58±3.87)、(14.28±1.17)、(11.74±2.84)分。各时间点NRS-2002评分与T4时间点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及CRF总分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比例较高,其变化趋势呈现"波浪"形;营养状态与CRF发生有关,需积极开展营养支持,以降低CRF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治疗相关性症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Karnofsky评分量表、治疗相关性症状列表(TRSC)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BCI)对302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TRSC总分为(20.62±9.10)分,其中放疗患者为(14.73±8.13)分,化疗患者为(19.12±7.95)分,放化疗患者为(23.45±9.02)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肿瘤TNM分期和拒绝、计划、积极应对及使用有用的支持应对方式是肺癌患者治疗相关性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TRSC总分变化的33.70%。结论肺癌患者承担较严重的治疗相关性症状困扰,联合放化疗及化疗患者、Ⅳ期患者及采用拒绝应对方式者症状更严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以缓解治疗相关性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配偶益处发现的体验,为临床开展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4名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配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结果 归纳出5个主题,即个人成长(疾病认知度提高、照顾技能提升、理解与耐心),感知社会支持(感知亲友支持、感知同伴支持、感知医护人员支持),领悟角色意义(责任与担当、自我成就感提升、利他行为),积极人生(接受现实努力调整、设定目标规划生活),重视健康(重视体检、健康生活方式).结论 医护人员应转变以往关注负性情绪的视角,挖掘配偶正能量在照顾情境中的积极作用,使其以更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照顾中,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The concept of dose-dense chemotherapy has emerged and i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maximal chemotherapy effectiveness can be achieved by scheduling the interval of chemotherapy to correspond to the period of most rapid tumor growth, as predicted by preclinical models. The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support has permitted the safe delivery of chemotherapy at shorter ("dose-dense") inter-treatment intervals. Several randomized trial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nthracycline and/or taxanes-based dose-dense strategies. The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a modest impact on disease recurrence and overal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Subset analyses have suggested increased benefits for specific tumor subtypes such as hormone receptor-negative, highly proliferative or HER2 overexpressing tumors. This review article aims to outlin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dose-dense chemotherapy and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several recent clinical trials addressing this concept within neoadjuvant and adjuvant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nd discus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fine the optimal regimen and the patient population that will receive the greatest benefit from dose-dense strateg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发展轨迹的类别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79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分别于化疗前(T1)、第1个周期化疗后(T2)、第3个周期化疗后(T3)及第6个周期化疗后(T4)进行追踪调查。采用潜类别增长分析模型识别自我同情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自我同情变化轨迹可分为低水平上升组(45.8%)、高水平稳定组(23.5%)、中水平降低组(3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临床分期、有无造口影响自我同情的轨迹类别(均P<0.05)。结论 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分为3种变化轨迹,自我同情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自我同情变化轨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