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65例临床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人员,对入组患者均行CT增强平扫及MRI检测,比较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入组患者中经术中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3例,其余肝脏疾病共计12例。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明显优于CT增强扫描,均有P <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经济条件,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CT、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的具体情况,并且评估分析介入治疗在术后的临床表现。方法以某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入院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地划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实验组采用MRI进行诊断治疗,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在经过CT进行诊断的符合率为88%,而利用MRI进行诊断的符合率为96%,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之于CT、MRI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结果上更为准确,应该作为临床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3):122-125
目的探讨增强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6例,对患者进行术后1、3和6个月增强CT和MRI检测。以术后6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增强CT和MRI在TACE术后1、3和6个月诊断阳性率、阴性率以及准确率。结果与增强CT比较,MRI对患者原始病灶术后1个月诊断准确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术后原始病灶3个月和6个月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准确率较高。与增强CT比较,MRI对患者TACE术后复发病灶3个月和6个月诊断准确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患者术后3个月新增病灶检测准确率高(P<0.05),两者在术后6个月新增病灶检测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介入术后复查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率,对于增强CT不确定结节应进行MRI复查。  相似文献   

4.
侯伟红  耿左军 《河北医药》2003,25(5):348-349
目前 ,CT增强扫描方式已成为肝癌定位诊断的常规手段之一 ,其优点为无创伤性、方便迅速、分辨力高、解剖关系明确 ,并能提供无组织重叠的横断图像 ,而且增强扫描还可以作为定性、定位诊断 ,并可以了解肝周围血管是否受到侵犯或有无转移 ,因此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 1997年至 2 0 0 2年经病理证实的肝癌 180例 ,均有完整的资料 ,男∶女 =4∶1,年龄 3 3~ 85岁 ,平均5 3 .2岁。1.2 CT扫描方法、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  ( 1)扫描方法 :患者空腹 ,于扫描前 3 0min口服 13 %泛影葡胺 60 0ml ,充盈胃、十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CT、MRI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62例进行手术或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该组病例均先后行CT及MRI检查,将CT及MRI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 CT诊断的符合率为90.32%、MRI诊断的符合率为95%,在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二者差距并不明显,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和MRI诊断分别有着自己的适应范围,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CT扫描共发现56个病灶,肿瘤直径0.5~11.5cm,其中平扫发现29个病灶,占51.79%,增强扫描:动脉期发现54个,占96.43%,门静脉期发现病灶45个,占80.36%,延迟期发现病灶46个,占82.14%。结论 CT增强扫描可根据肝癌的血供特点在各期的表现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对TAEC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微创介入科于2020年2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收治的97例(108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取TAEC手术治疗,术后行增强CT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增强CT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患者行介入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等,以评价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DSA检查发现,97例患者共计108个病灶。其中,47个(43.92%)病灶完全灭活,61个(56.08%)病灶残留。经增强CT扫描发现,97例患者共计108个病灶。其中,46个(42.59%)病灶完全灭活,62个(57.41%)病灶残留;增强扫描CT扫描诊断PLC患者TAEC术治疗后阳性病灶准确度为95.37%(103/108),灵敏度为96.72%(59/61),特异度93.62%(44/47),阳性预测值为95.16%(59/62),阴性预测值为95.65%(44/46);与CT平扫相比,增强CT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22例均进行肝、胆、胰、脾平扫加动态增加扫描。结果原发性肝癌呈典型CT表现18例,即平扫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动脉期高密度,静脉期为低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呈非典型表现4例。虽早期不出现高密度增强,但分析其时间密度曲线,仍为速升速降型,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特点。结论螺旋CT扫描能全面了解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与大血管及胆道系统的关系,能进行原发性肝癌的准确诊断,以进行术前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为发病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数据统计显示[1],我国每年新发肝癌达60万以上.肝癌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60%~90%患者无法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效果也很有限.可见,早期使用有效检查手段提高检出率,对降低肝癌死亡率具有重要价值.螺旋CT与MRI是常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检查手段,笔者对比分析,对这两种检查手段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飞利浦16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方法对小肝癌的影像学的诊断特点。方法将65例患者按所选择CT检查或选择MRI扫描各分为CT组和MRI组,并且把它们的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比较。结果经过MRI增强扫描和CT增强扫描,这两者对小肝癌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和95.65%。结论 16排螺旋CT的增强扫描与MRI的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的检出率并没有明显差异。在应用价值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的26例原发性肝癌的CT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共发现病灶31个,多期增强影像表现明显。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中,螺旋CT是既简单、安全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7例。CT检查33例平扫加增强,6例平扫:MRI检查8例。结果:腹膜后肿瘤大多数就诊时往往较大,本组病例肿块>10cm30例,有2例达30-45cm,恶性占优有34例,占72.3%(34/47),其中脂肪肉瘤和平滑肌肉瘤共20例,占42.6%(20/47)。结论:CTMRI为断面检查,图象显示清晰,且密度分辨率高,有助于腹膜后肿瘤的检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参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模式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模式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病灶显示率;观察对比两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参照组阳性检出例数为31例,阳性检出率为56.36%;观察组检阳性检出例数为52例,阳性检出率为94.55%;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病理检出75个病灶,观察组病理检出80个病灶。参照组显示57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76.00%;观察组动脉期显示77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96.25%;静脉期显示74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92.50%;平衡期显示76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95.00%;观察组病灶显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88%、54.17%、100.00%,观察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4.44%、91.67%、100.00%;两组巨块型肝癌检出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进行鉴别诊断,诊断结果甚佳,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精准度,同时能够为后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提供科学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及数据支持,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诊断价值。方法 72例疑似肝癌患者,分别予以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对比其检查准确率。结果经CT诊断准确率66.7%,MRI准确率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准确率相比较MRI检查结果要低,却并非能够完全被取代,临床应用时需根据临床情况选取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CT与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巴中市中心医院可疑的PCG患者98例,采用配对设计患者均采用CT扫描和MRI扫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准确性与一致性。结果CT扫描57例胆囊癌阳性,MRI扫描85例阳性。cT扫描和MRI扫描诊断结果比较,x^2=4.083,P〈0.05,两种方法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扫描的诊断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Kappa=0.862,两中诊断方法的结果高度一致。CT扫描法诊断PCG阳性为57例,术后病理检查阳性为98例,符合率为58.16%。MRI扫描诊断PCG为85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6.73%。结论采用PCG的早期诊断MRI优于CT,因其更能较好地显示胆囊的解剖学特征和周围组织情况、肿瘤浸润程度及转移情况,诊断准确率高,可为手术提供依据,适合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16排螺旋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应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在某院接受TACE术治疗的42例原发性肝癌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分别行16排螺旋CT检查、MRI检查、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治疗效果,以DSA判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总结我院自1994年-2008年经CT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10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中均为29例患者,对照组予以CT诊断,试验组予以MRI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误诊或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效果优于CT,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进一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海绵状血管瘤的CT鉴别诊断。方法对35例病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的三期增强扫描对于原发性肝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有很好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