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9,(3)
目的研究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蜘蛛香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磺酰罗丹明B(SRB)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4S,5S,7S,8S,9S)-3,8-ethoxy-7-dihydroxy-4,8-dimethylperhydrocyclopenta-[c]pyran(1)、desoxidodidrovaltrate(2)、valtral C(3)、8-hydroxyl-pathouli alcohol(4)、3, 4-二甲氧基肉桂醛(5)。化合物2~3对胃癌MGC803和肝癌HepG2增殖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_(50)分别为4.28、1.90μmol/L和4.96、2.54μmol/L。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海蒿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urantiamide(Ⅰ)、benzoylphe-nylalaninol(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Ⅲ)、邻苯二甲酸异丁酯(Ⅳ)、2',5-二羟基-6,6',7,8-四甲氧基黄酮(Ⅴ)、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Ⅵ)、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Ⅶ)、4-ydroxyphthalide(Ⅷ)、2-amino-3一phenylpropyl acetate (Ⅸ)、4(1H)-quinolinone(Ⅹ)和2-benzothiazolol(Ⅺ).其中化合物Ⅲ对tsFT210细胞有较强的坏死性细胞毒活性,其IC_(50)为0.50 μmol/L;化合物Ⅴ、Ⅹ对K562细胞,以及化合物Ⅴ、Ⅷ对P388细胞,显示细胞周期(G_0/G_1期)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海蒿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4.
运用MCI树脂、硅胶、高效液相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手段从斑蝥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MS,1D-NMR,2D-NMR波谱方法并结合已有的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1 R*,2 R*,3 S*,6 R*)-1-甲醇羟基-2-甲基-3,6-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酸乙酯(1)、斑蝥素(2)、环-(L-脯氨酸-L-丙氨酸)(3)、环-(R-脯氨酸-R-亮氨酸)(4)、环-(S-脯氨酸-R-亮氨酸)(5)、环-(D-脯氨酸-L-酪氨酸)(6)、吲哚-3-醛(7)、吲哚乙酸(8)、戊内酰胺(9)、4-Hydroxyphthalid(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均首次从该属动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的化合物1~9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 G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1650、人卵巢癌细胞A2780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桑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硅胶,Sephedax LH-20,RP-8,MCI等柱色谱及硅胶薄层制备色谱,从桑黄子实体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3α-羟基木栓烷-2-酮(1),3-羟基木栓烷-3-烯-2-酮(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尿嘧啶(5),尿嘧啶核苷(6),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7),原儿茶醛(8),inotilone(9),inoseavin A(10),phellibaumin E(11),其中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Cell 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法,11个化合物对41株离体肿瘤细胞和2株正常仓鼠细胞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NOMO-1和SKM-1效果较好,其中化合物2,3体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对NOMO-1的IC_(50)分别为0.795 5,1.828μmol·L~(-1);对SKM-1的IC_(50)10μmol·L~(-1));化合物7对肺癌细胞系H526、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白血病细胞系HEL效果较为明显(IC_(50)分别为0.533 4,1.885,1.057μmol·L~(-1)),并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显著或没有活性。此外,所有化合物对正常仓鼠细胞系CHL和CHO均无明显作用(IC_(50)10μmol·L~(-1)),显示所有化合物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丝棉木Euonymus maackii Rupr.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丝棉木种子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D101、反相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甲基正丁酰氧基-2β-苯甲酰氧基-4α-羟基-6α-呋喃酰氧基-9β, 12-二乙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6α, 9β, 12-三乙酰氧基-1β, 2β, 8β-三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6α, 9β, 12-三乙酰氧基-1β, 8β-二苯甲酰氧基-2β-正己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3)、6α, 9β, 12-三乙酰氧基-1β, 8β-二苯甲酰氧基-2β-正辛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4)、6α, 9β, 12-三乙酰氧基-1β, 8β-二苯甲酰氧基-2β-正癸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5)、卫矛羰碱(6)、6α, 12-二乙酸基-1β, 9α-二乙酸(β-呋喃羧氧基)-4α-羟基-2β-2-甲基丁酯-β-二氢沉香呋喃(7)、6α, 9β, 12-三乙酰氧基-1β, 8β-二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的化学组成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制备TLC分离纯化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通过NMR等波谱技术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研究化合物1,3,5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肝癌细胞HuH7以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影响.结果:从镰形棘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7-methoxy flavanone,1),7-羟基二氢黄酮(7-hydroxy flavonone,2),2′,4′-二羟基查耳酮(2′,4′-dihydroxy chalcone,3),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4′-dihydroxy-4′-methoxy chalcone,4),N-(2-苯乙基)肉桂酰胺(N-2-phenylethyl cinnamamide,5).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结果表明化合物3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分别为68.60,169.67,105.88,175.18,172.37μmol·L-1.结论: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种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成药》2016,(2)
目的研究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Gray根茎及根的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鹿药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色谱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然后,MTT法考察其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的抑制作用。结果从中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5-烯-3β,12,17α,22ξ,26-五醇-12-O-乙酰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薯蓣皂苷(2)、(25R)-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3)。其中,化合物1对SPC-A1细胞、化合物3对Caco-2和MCF-7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Caco-2细胞有抑制作用。结论首次从鹿药中分离得到3个甾体皂苷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赵玉静李建宽张鑫高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8,(4):760-765
利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从番石榴叶乙醇浸提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α-D-核糖苷(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0-d-D-葡萄糖苷(5)、槲皮索-3-0-α-D-木糖苷(6)。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02-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评价了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6个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针毛蕨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oligophlebia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观察针毛蕨提取物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荚果蕨素(1、柚皮素(2、柚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3、原芹菜素(4、去甲氧基荚果蕨素(5、芹菜素(6和原芹菜素-4′-O-β-D-葡萄糖苷(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针毛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体内抗肿瘤试验显示针毛蕨提取物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刮筋板 Excoecaria acerifclia F. Didr. 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 Sephedex LH - 20 分离化学成分 ; 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 ) 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系 ( human hepatocarcinoma cell line ) HepG2 的 体外抑制作用,用半数抑制浓度 (IC50) 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结果 分离鉴定 6 个化合物,分别为:秦皮苷( 1 )、异落叶松脂醇 9-<>O -β-D- 葡萄糖苷( 2 )、 (-)-5 ′ -methoxyisolariciresinol 3a- O-β-<>D-glucopyranoside ( 3 )、没食子酸( 4 )、 isostrictiniin ( 5 )、 3-<>O- 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 6 );化合物 1 , 2 , 4 , 6 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 IC50 分别为 14.71 , 26.52 , 34.91 , 65.42 μmol·L-1 ; 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依赖关系良好。 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首次研究发现化合物 1 对 HepG 2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7,(5):30-34
目的研究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异叶败酱中的化合物,结合~1H-NMR,~(13)C-NMR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异叶败酱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鼠李柠檬素3-O-α-L-吡喃鼠李糖(1→4)-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苷(3)、甘松香醇A(4)、熊果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分离出的异叶败酱成分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中成药》2017,(2)
目的研究乌骨藤Marsdenia tenacissima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乌骨藤8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通过硅胶、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再通过MTT法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乌骨藤苷H(2)、乌骨藤苷G(3)、乌骨藤苷I(4)、绿原酸(5)、野黄芩素四甲醚(6)、山柰酚-4'-甲醚(7)、山柰酚(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化合物8对胃癌细胞MKN-45和SGC-7901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48.87μg/m L和54.71μg/m L。结论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化合物8的抗肿瘤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