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合以治”治疗阳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痿为男科常见病之一,病因有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惊恐伤肾、湿热下注四个方面,病位在宗筋,发病与多条经脉、五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以"经络辨证和分部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为指导,采用近部选穴、远道选穴和辨证选穴三种原则,应用俞募配穴法、根结配穴法,多选用特定穴,宗《素问·异法方宜论》"杂合以治"的原则,灵活应用针灸诸法,以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针刺条文虽然不多,但选穴精当,时机适宜,针刺方法灵活。其特色为:(1)常选用俞穴、募穴、或正经及奇经之交会穴;(2)重视奇经"溢蓄"调节经气的功能;(3)不拘泥于阳经用刺法,阴经亦用刺法;(4)针刺选穴具有"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特色;(5)不仅"以刺泻邪",也"以刺止利"。  相似文献   

3.
郁证病因复杂多样,疏肝理气,从肝治疗为主。郁证不独是肝,五脏病皆能产生郁证,七情皆能产生郁证;肝致郁,肝气郁结为本,精神抑郁、胁肋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为标;心致郁,心神失养为本,精神恍惚、多疑易惊;脾致郁,脾虚血亏为本,多思善疑,纳差,面色不华为标;肺致郁,以肺失宣发为本,胸部胀满为标;肾致郁,阴精亏虚,阴不涵阳为本,情绪不宁,健忘,五心烦热,盗汗为标。七情也是郁证根本因素,经脉病候多表现出"标证"如:胸满、肋痛等。治病必求其本,从标本着手,"本"在疾病中占主导地位,"标"是由疾病根本病因产生或次于主要表现的症状;针灸治疗安全、方便、费用低,涵盖面广,恰当选穴可覆盖各种病因,明确治疗方向和目标,丰富治疗思路,找到根本原因,结合自觉症状,全面寻找病因;本证选穴,证治分类,以脏腑、七情选穴,按病因论治本证,经脉选穴及耳针治疗;标证选穴,根据症状选穴。  相似文献   

4.
“阴中引阳,阳中引阴”针法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针灸学经典理论之一,属于针灸治疗原则的范畴。该句的含义不仅包括前后选穴;巨刺、缪刺;阴病选阳经穴,阳病选阴经穴;远端选穴;阴阳平衡针法;调和气血等选穴方法和原则。还包涵强调在选穴方面要注重病因病机,并且对后世医家针刺手法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选穴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典型病例的形式,概括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梅杰综合征属中医学"痉证"范畴,基本病机为神不导气、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石学敏院士提出治以调神导气、补益肝肾、调理气血、解痉通络之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为主辨证取穴,并强调针刺手法的量学规范。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78-1080
张武主任医师临床善治各类疑难杂病,通过跟师学习,结合老师治疗紫斑(过敏性紫癜)、痹证(类风湿关节炎)、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三则医案,总结其诊疗经验与用药特点。过敏性紫癜诊治,初期多以湿热毒盛为主,后期尤其紫癜反复发作之时常辨以气阴两虚为主;痹症以寒痹为主,治痹大法以温阳通络为主,温化固然有效,但须依据兼见之邪的偏盛偏衰而选方用药;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大法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相似文献   

7.
杨骏教授认为小儿脑瘫病位在脑,与肾关系密切,临床应从脑论治、以肾为本;痉挛型小儿脑瘫证属阳缓阴急,治应平衡阴阳,通督调神。治疗上采用针药结合的综合疗法,针刺以重取头面腧穴及精取体穴为选穴思路;以山核桃仁、全蝎组方温水拌服;穴位贴敷选取神阙、百会二穴,药物以冰片、细辛为主。诸法合用共达醒脑开窍、益智醒神之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膝痛的针刺治疗多从病变局部选穴或佐以补益肝肾、或健脾益胃之法而配穴.根据《黄帝内经》所载"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叙述,探讨以心包经络穴内关为主从心论治在针刺膝痛中的运用,并举病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路运萍  颜晓  周悦  张潇斌  夏庆昌  马玉侠 《新中医》2022,54(18):121-12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PSUI)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针灸治疗PSUI的临床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统计分析、关联分析和社团分析,探讨针灸治疗PSUI的腧穴应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08篇,涉及针灸处方98首,运用穴位统计功能得出腧穴79个。PSUI与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等穴位的相关程度较强。使用频次≥19次的腧穴有13个,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关元、中极、次髎、肾俞、三阴交。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为针灸治疗PSUI的核心腧穴处方。相互关系最强的穴对是关元-中极。干预措施常用针刺、电针和温针灸。经络以任脉、膀胱经、脾经为主;腧穴部位以背腰臀部、胸腹部和下肢部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PSUI的腧穴和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规律性,其遵循近部取穴为主,辨证选穴为辅,佐以远部选穴和对症选穴的选穴原则;阴病治阴;腧穴以特定穴为主,注重俞募配穴;腧穴部位具有显著的神经节段性效应规律;干预措施以针刺为主,电针和温针灸为辅。以上规律可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胁痛(胁下痛、季胁痛、心胁痛、胠协痛、胸胁痛等)病名及症状散布于《黄帝内经》多个篇章。依脏腑所在、经络循行,胁痛主要由肝胆病变引发,以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病变为主,他经病变及他经传变为辅。"审之阴阳,刺之有方",重视调整阴阳,是《黄帝内经》针灸治疗疾病的原则,根据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选取相应的刺灸方法,"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及"虚则实之,满则泄之,挽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等;还有因十二经筋病变引起疾病时的针灸治疗原则,"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强调经络辨证,按病位选穴,明确针灸诊疗胁痛选穴和针法的重要性,对后世对于针灸治疗胁痛的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循经取穴为主,包括依病变部位:"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近部取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远部取穴;据疾病表现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两类主要配穴方法,按循经配穴:本经、表里经、同名经、子母经;按部位配穴包括:前后、上下、远近、左右,缪刺等。  相似文献   

11.
张霆  戴锡孟  黄文政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0(11):137-137,152
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发热,因虚发热、虚实夹杂均有而以前者占多数,因虚发热又以气虚为主,久则可转化为阴虚及气阴两虚.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热三则例一脾胃受损,中焦气虚;致精气失敷,元阳不足而内生虚热,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例二气机失畅,肾虚肝旺,发为阴虚内热,治宜滋养肝肾,佐以理气.例三外邪入里化热,内结阳明,太阳、阴经合病,治宜益气解表,清热通腑.  相似文献   

12.
基于阳化内风理论,系统梳理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突发性聋病机的认识,从木失水涵、木郁火炽、土虚木乘三种病机角度分析论治。根据叶桂提出的“通以治标、清上实下”治法指导针刺取穴,以开窍熄风为主,重视局部取穴,选穴为听宫、翳风、风池、风府;再结合辨证,针对三种病机分别予滋水涵木法选穴太冲、太溪、肾俞、三阴交,清泻肝胆法选穴太冲、行间、阳陵泉、足临泣,抑木扶土法选穴合谷、太冲、足三里、中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归纳总结《针灸大成》针刺处方配伍及所治疾病规律。方法以《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相关条文,建立数据库。结果共纳入针刺处方1756条,经分析得出《针灸大成》针刺处方取穴多以多穴为主,且处方配穴方法以远近配穴法为主;单穴与多穴处方均以治疗内科疾病为主;单穴所治内科疾病中以肢体经络病症为主,所治外科疾病中以疮疡及男性前阴病为主;所治妇科病中以月经病为主;所治眼耳鼻喉疾病中以口腔类疾病及眼疾为主。配穴所治内科疾病中以肢体经络病证为主;所治外科疾病中以疮疡类疾病为主;所治妇科疾病中以月经病为主;所治眼耳鼻喉类疾病中以眼科疾病为主。不同配穴方法的治疗特点为局部配穴法与局远配穴法所治疾病中以内科疾病为主。局部配穴法所治内科疾病中以治疗肢体经络病证为主,远近配穴法中以治疗气血精液病证为主。结论《针灸大成》针刺处方以多穴为主,且配穴方法以远近配穴法为主,单穴与多穴处方所治疗疾病各有侧重;不同的配穴方法所治疾病亦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4.
膝骨关节炎六经辨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六经辨证以三阴三阳六经经络及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膝骨关节炎(KOA)病机以肝脾肾亏虚为主,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而六经与脏腑相连,十二经络中足三阳、足三阴经络的走行均绕膝关节,KOA与经络病变密切相关,故可从六经辨治KOA。KOA发病之初多因六经外感所致,病在三阳,病性多实;病变后期,多及三阴,病性多虚。因此,其治疗原则可概括为:病在三阳,发汗祛邪、调和营卫、利湿化瘀、通络止痛治其标;病在三阴,温经养血、调畅气机、温补脾肾、强筋壮骨治其本。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分别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具体辨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索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s,ROU)的相关文献,总结其选穴的特点和穴位分布规律,拟为针灸治疗ROU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科学合理选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选穴频次最高为足三里穴,其次为合谷、三阴交、颊车等穴。针灸治疗ROU选穴突出了近治和远治作用、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特点,且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及足少阴肾经为主的分布规律,体现了中医针灸"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思想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理过程复杂,然可以中医病机理论"虚气流滞"概之,乃消渴病阴虚燥热日久,阴伤气耗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久病入络致瘀血阻滞,气血失调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壅滞蓄积成毒,损伤脏腑经脉所致,概以"虚气"在先为本,"流滞"在后为标。基于"虚气流滞"的病机认识,临床以"补虚通滞"为法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根据其不同病变特点和不同阶段,将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合理运用益气、养阴、温阳、补血、理气、活血、化痰、利湿等治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治以滋补肝肾、润燥明目,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或化瘀止血、化痰散结;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治以滋阴补肾或健脾益气为主,终末期治以温阳益气、通腑泄浊为主;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不同病机治以滋阴活血,补气活血或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等,共使补中有通、寓通于补,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林国华教授为岭南火针疗法的代表传承人,他提出岭南火针临床应用以八纲辨证为主,同时结合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认为干眼辨证可从肝肾两虚、心阴亏虚、气阴两虚3方面论治。他深入挖掘古籍内涵,结合临床实践,创立以"内承泣"穴为主穴并配合下泪点、大骨空、小骨空、少泽穴运用岭南火针点刺治疗干眼的独特疗法。本文从干眼的病因病机和岭南火针的特色入手,通过典型病案分析林教授的辨证思路和取穴特点,以期丰富干眼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失治、误治或患者正气亏虚易发展为顽固性面瘫。该文介绍运用倒马针法联合放血、探穴针刺、透刺、选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则。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气滞、血瘀、寒凝、痰浊为标实,气阳虚弱和阴血不足为本虚。临床治疗依据不通则痛,多采用活血化瘀法,往往效果欠佳,甚者耗气伤阴,加重病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指出胸痹应该虚实异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者属不通则痛,治标为主,选方枳实薤白桂枝汤;阳虚寒滞者胸痛、胸闷,应以治本为主,选方人参汤,是针对虚证所立,塞因塞用,亦为"缓则治本"之法。笔者临床据此精神,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能获取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文洪 《光明中医》2009,24(10):1932-1933
本文结合长期临床实践,从中医理论、文献及针灸穴位研究如何把治神应用于临床当中.提倡注重脑实则神全,并为如何实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注重脑实是治神的重要方面.在选穴上以督脉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