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开发快速、简便、可大规模对病毒进行筛选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集液滴生成、循环扩增、信号读取为一体的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系统,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ORF1ab和N基因为靶序列,以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为内参基因,进行核酸扩增并监测每个液滴的荧光信号。结果 一体式DDPCR仪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的简易操作。其水油体系与SARS-CoV-2检测试剂盒中试剂兼容,至扩增结束液滴稳定未融合,实现了实时检测区分出大量液滴中不同的荧光信号。恒温扩增条件下,最早可在第9min观察到带有三重荧光信号(FAM、HEX、CY5)的液滴。扩增过程中的实时荧光信号通过拟合后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曲线类似,包括基线期、指数期和平台期。各基因几百个液滴的扩增曲线显示,各液滴中无特异性扩增,同时Ct值分析结果显示,最早可在第12min得到扩增信号,达到鉴别目的。结论 一体式ddPCR仪操作简便,液滴中反应迅速,可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恒温扩增对反应设备要求较低,可大规模批量反应,同时拍照式信号采集可记录大量液滴的荧光信号,达到大规模筛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不同生物学样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进行核酸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烟台市奇山医院1月24日—2月28日COVID-19确诊患者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疾病不同阶段采集鼻/咽拭子、痰液样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对危(重)型及普通型患者的核酸阴转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纳入71例确诊患者,男性40例,女性31例。患者首发症状80.3%为发热,57.8%为咳嗽。普通型病例57例(占80.3%),轻型病例5例(占7.0%),重型病例8例(占11.3%),危重型病例1例(占1.4%)。治愈出院40例,平均住院(22.78±6.19)d;鼻咽拭子和痰液样本在发病的1、2、3、4和5周的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87.5%、48.6%和88.2%、44.7%和86.1%、19.1%和58.7%、11.5%和33.3%。鼻咽拭子的假阴性率在发病的1、2、3、4和5周分别为12.5%、52.9%、、44.1%、42.9%、20.0%。同期两种样本送检结果一致率在发病第1周及第5周较高;发病1周无病毒学核酸检测阴转的病例,发病2周有2例(占3.9%),3周有12例(占23.5%),4周有20例(占39.2%),5周有16例(占31.4%),5周后有1例(占2.0%)。第4~5周病毒核酸转阴率最高(占70.6%);危(重)型和普通型病人的核酸阴转时间分别为(30.00±3.54)d和(24.00±5.8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VID-19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普通型病例为主。痰液样本核酸检测的阳性率高于鼻咽拭子样本,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存在假阴性,两种样本联合送检可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在发病的第4周及第5周病毒核酸转阴率最高。重症患者病毒的持续存在,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5.
<正>2019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2019年人类发现的一种新型疾病[1],引起COVID-19的病毒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r 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目前人类对SARS-CoV-2的生物特性还未完全了解,包括针对此病毒的疫苗、特效药和COVID-19的病程最长时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状态及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3月28日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住院治疗的41例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口咽部分泌物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及其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定义为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因素。结果 41例重型COVID-19患者中男20例(48.8%)、女21例(51.2%),中位年龄为68.0(58.5,74.0)岁,平均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28.98±11.71)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有关(P均<0.05),而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持续时间较长;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是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逆转录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核壳蛋白N基因和开放阅读框1ab(ORF1ab)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获得了RT-LAMP检测体系,并评价该体系的特异性、最低检测限、抗干扰能力和最佳反应时间.结果 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其结果与预期相符,证实了... 相似文献
11.
13.
本文以光谱法,DNA琼脂糖电泳及酶学方法等技术观察思文霉素(Siwenmycin)与DNA的相互作用和对核酸合成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思文霉素对DNA可产生直接嵌合作用,但它对DNA多聚酶Ⅰ和T_7RNA多聚酶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思文霉素对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并非由于直接损伤了DNA模板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索并获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转运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全面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华医学会网站,提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转运相关的证据,采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研究型证据评价工具对证据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围绕转运前的调度安排、会诊、具体流程、车辆、路线、评估、培训,转运中的应急措施、相关注意事项,转运后的消毒记录及心理进行文献汇总,形成了11个项目26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转运相关的汇总性建议.结论:本研究汇总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转运的建议,为临床转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和转运效率. 相似文献
15.
16.
核酸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核酸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选择健康老年20人,年龄60~75岁,男女各半,口服珍奥核酸3个月,应用常规方法检测肺功能(VC,FVC和FEV1),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口服珍向核酸后老年人MDA明显降低,GSH-PxVC和FVC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口服前后比较差异显(P〈0.05,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核酸是抗衰老的重要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光敏生物素标记的R3 cDNA克隆为模型,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核酸杂交反应的主要因素:杂交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探针浓度及甲酰胺浓度作了综合性分析。当探针浓度为800μg/L,甲酰胺浓度为10mol/L,50℃杂交反应6h,可获得最高灵敏度(10pg)。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以来,国内迅速播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极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中央和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自决策,亲自指挥,要求对疫情依法科学有序联防联控,全国上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积极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该病传染性极强,重症患者较多,死亡患者剧增,早诊断是关键。核酸检测属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是早诊之金标准,直接影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整体实施。采取核酸检测和影像学肺炎检查相结合、中西医救治并重的综合防控措施,终于促使湖北及武汉疫情达到了可控状态,其他省市疫情取得了个体化战果。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是患者临床治愈标准的主要部分,只有核酸检测阴性才能出院,继续进行为期2周的出院后康复隔离观察,但有些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即所谓的复阳现象。本文从理论、文献、临床的多维度对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复阳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复阳的可能原因及是否具有传染性提出来客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两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定量检测试剂STA-Liatest FDP(法国STAGO公司)和Nanopia P-FDP(日本Sekisui公司)进行实验性能与临床应用进行评价与比较。方法分别对STA-Liatest FDP和Nanopia PFDP进行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检测限、抗生物性干扰及比对实验。结果 STA-Liatest FDP的重复性与稳定性优于Nanopia P-FDP;两种试剂均有较好的线性,STA-Liatest FDP略宽;STA-Liatest FDP灵敏度略低于Nanopia P-FDP;比对实验中两种方法相关性理想。结论两种试剂均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抗生物性干扰能力及对DIC的诊断效能。两种试剂相比较各有优势,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肺炎时期,由于其传染性强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积极配合医院防疫抗疫工作,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探讨某院在原有病案书写、打印、回收、人员和环境防护等流程进行梳理、改进和完善,通过新流程的实施,病历书写打印模式由临床医师调整为按照科室防护级别的等级不同实施病区打印和病案统计科打印相结合的模式;纸质病案回收采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