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B、C 3组。A组59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丹参多酚盐治疗,B组61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C组6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盐和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评价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C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C组IL-6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提高血浆β-内啡肽含量,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后结合夹脊穴注射盐酸青藤碱注射液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夹脊电针组(夹脊电针+静滴降钙素)48例和观察组(夹脊穴注射盐酸青藤碱注射液+夹脊电针+静滴依降钙素)4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骨保护素(OPG)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1β较夹脊电针组降低(P0.05),OPG较夹脊电针组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ODI、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夹脊电针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夹脊电针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后结合夹脊穴注射盐酸青藤碱注射液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夹脊电针。  相似文献   

3.
赵海丰  王立恒  伊璠 《河北中医》2023,(4):617-620+625
目的 观察温针灸夹脊穴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椎旁肌脂肪浸润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椎旁肌脂肪浸润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针灸对照组25例单纯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训练对照组25例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联合组25例予温针灸夹脊穴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包括疼痛、单项功能及综合功能)评分、脂肪浸润情况[采用椎旁肌群与相应节段椎体间的横截面积比(MVR)分级评价]及椎旁肌功能[包括背伸力量、前屈力量及中位频率斜率(MF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针灸对照组、训练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ODI疼痛、单项功能、综合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ODI疼痛、单项功能、综合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针灸对照组、训练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VR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盐酸青藤碱注射液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99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夹脊穴电针加肌肉注射依降钙素加口服钙尔奇碳酸钙d3,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夹脊穴注射盐酸青藤碱注射液。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疗效,取患者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及骨保护素(OPG)。结果经3周治疗,治疗组患者外周血OP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β含量及VAS、ODI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盐酸青藤碱穴注射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下腰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夹脊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对比针刺腰夹脊穴配合麦肯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针刺腰夹脊穴+麦肯基法治疗;B组30例:采用针刺腰夹脊穴+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结果经治疗4周后,A组与B组较治疗前JOA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且A组JOA疼痛评分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针刺腰夹脊穴配合麦肯基法能更显著提高LDH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祛痛方熏蒸配合电针夹脊穴治疗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7月亳州市中医院诊治的81例L_(4~5) LDH合并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普通针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筋活血祛痛方熏蒸配合电针夹脊穴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腰功能评分、腰椎活动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3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JOA评分(主观症状、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总评分)明显增加(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腰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右侧屈、左侧屈)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舒筋活血祛痛方熏蒸配合电针夹脊穴治疗L_(4~5) LDH合并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椎活动度与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下肢疼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将120例LDH伴下肢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深刺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均40例。电针深刺组患者采用电针深刺夹脊穴进行治疗,补阳还五汤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JOA评分明显高于电针深刺组和补阳还五汤组(P均0.05),VAS评分明显低于电针深刺组和补阳还五汤组(P均0.05);联合治疗组的血清β-EP水平均高于电针深刺组和补阳还五汤组(P均0.05),血清PGE_2、5-HT水平均低于电针深刺组和补阳还五汤组(P均0.05);电针深刺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LDH伴下肢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配合头针对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作用与针刺传统穴位以及西药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作用的对比。方法:将90例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夹脊穴配合头针治疗组(A组)、电针传统穴位配合头针组(B组)和西药组(C组),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焦虑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但电针夹脊穴配合头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电针传统穴位配合头针组和西药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头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优于电针传统穴位配合头针和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1):107-108
目的:观察温针灸颈夹脊穴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各40例。A组给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B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C组给予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伊红性白血球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效果。结果:1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B组(P0.05),治疗6个月复发率低于A、B组(P0.05),但A、B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三组症状总积分、IgE、ECP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不同时间症候总积分、IgE、ECP降低幅度高于A、B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高于A、B两组(P0.05),但A、B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颈夹脊穴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有效率高,患者症状积分、免疫指标改善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6例LDH患者按1:1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各48例。针刀组取夹脊穴、督脉点及坐骨神经通路压痛点等行针刀治疗,每疗程治疗1次休息4天,电针组电针夹脊穴,每疗程连续治疗4天休息1天,均治疗3个疗程,随访2周。治疗前、第1和3个疗程后及随访时对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计算两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复发率,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前两组SF-MPQ评分及ODI评分无差异(P 0. 05),第1和3个疗程后针刀组评分更低(P 0. 05),随访期两组SF-MPQ评分无差异(P 0. 05),而针刀组ODI评分更低(P 0. 05);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 0. 05),但针刀组治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P 0. 05);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但针刀疗效更加稳定,镇痛效果更加迅速,且近期及远期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SF-36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SF-36评分低于治疗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86/93),高于对照组的79.6%(74/93)(P0.05)。结论: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夹脊穴组、联合组,每组各7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神经体液因子—血浆β-内啡肽对患者疼痛和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电针夹脊穴组、联合组止痛效果和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联合组高于电针夹脊穴组(P均0.05)。电针夹脊穴组、联合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联合组高于电针夹脊穴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夹脊电针结合局部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3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夹脊电针结合A型肉毒素治疗,22例)和对照组(A型肉毒素治疗,21例),治疗组在药物注射后进行3周的夹脊电针疗法,采用VAS和ODI对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和OID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结合A型肉毒素治疗慢性腰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腰夹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表面肌电中位频率斜率(MFs)。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表面肌电MFs均升高,且观察组表面肌电MF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照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迎随补泻手法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1天/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VAS、JOA评分、OD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但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电针夹脊穴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验穴"折角穴"配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采用"项八针"手法治疗,B组采用经验穴"折角穴"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的田中靖久量表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经验穴"折角穴"配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方法易行,能对临床症状改善及颈部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透刺电针、夹脊电针、颈复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3组,透刺电针组60例,采用透刺电针治疗,穴取患侧C4夹脊透C7夹脊、肩外俞透曲垣、天宗透臑俞、手三里透下廉,每日1次;夹脊电针组60例,采用电针C4~C7夹脊治疗,每日1次;颈复康组40例,予口服颈复康治疗,每次1袋,每日2次.3组均治疗6日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PQ(SFMPQ)量表评定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透刺电针组、夹脊电针组对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总分(PRI+VAS+ PPI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颈复康组对PRI、VAS、PPI、疼痛总分亦有改善(均P<0.05).透刺电针组对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颈复康组(均P<0.01),夹脊电针组对PRI感觉、VAS、PPI及疼痛总分的改善亦优于颈复康组(均P<0.05),且透刺电针组对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夹脊电针组(P<0.05,P<0.01).结论:透刺电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迅速缓解疼痛,对患者疼痛综合评分的改善优于夹脊电针和口服颈复康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电针夹脊穴与电针常规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发现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组和常规穴位组,每组80例。夹脊穴组患者穴取病灶处双侧夹脊穴,之后接电针治疗,留针45 min,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20次。常规穴位组患者主穴为阿是穴,配合患侧秩边、环跳、委中、承山和跗阳。之后接电针,留针时间和疗程均同夹脊穴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定标准在治疗前后和随访时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进行评价。结果:(1)疗效性观察指标。JOA评分:夹脊穴组治疗后JOA评分为(20.89±3.43)分,随访时为(19.35±4.02)分,与治疗前(12.35±4.4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高于常规穴位组同时点JOA评分(均P0.05)。VAS评分:夹脊穴组首次治疗后VAS评分为(4.09±1.81)分,治疗后为(2.11±1.30)分,与治疗前(6.40±1.2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穴位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数据挖掘结果。中年人和病程小于6个月者即刻治疗效果最好。根据JOA评分,电针夹脊穴优于电针常规穴位治疗;电针夹脊穴治疗的最佳疗效时间为首次治疗的24 h后,电针常规穴位的最佳疗效时间为第一次治疗后。年龄和病程影响疗效。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电针常规穴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穴电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5例。A组采用单穴电针15 Hz连续波治疗,B组采用单穴电针疏密波治疗,C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电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查电针刺激大鼠背部L3-5夹脊穴对大鼠后肢缺血后皮肤血流、温度、肌力以及血清中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规律。方法:取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与B实验组,共4组。对照组仅在大鼠双侧骼腰动脉位置柔和地游离腹主动脉及双侧的腹壁阴部动脉。模型组、A、B三组结扎与对照组所暴露位置一致的同名动脉,其中模型组结扎动脉后无治疗处置,A组定时针刺夹脊穴(不通电),B组定时电针夹脊穴。造模成功后于第7天观察大鼠后肢皮肤血流、温度、肌力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CK、AST、LDH的含量。结果:①大鼠后肢缺血造模成功后出现后肢皮肤血流减慢、皮肤温度降低、肌力下降等改变;②一定时间内,大鼠血清中CK、AST、LDH的含量在后肢缺血造模后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电针刺激7d后,大鼠后肢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血清CK、AST、LDH含量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④电针组数据变化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上优于未通电组。结论:合理电针刺激大鼠L3-5夹脊穴,可使大鼠后肢血管有一定程度舒张作用,减轻机体组织缺血及受损组织血清酶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