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旋肩法处理肩难产的临床效果,以便为肩难产的处理提供新的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在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65例肩难产产妇,分为采用新旋肩法处理治疗组产妇32例和采用McRoberts处理的33例产妇,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旋肩法能显著减少肩难产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应用于肩难产的临床效果,为减少肩难产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6年10月在梅州市妇幼保健进行分娩的2 058例产妇为观察组。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分娩的2 124例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进行病例的回顾性研究,观察组采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对照组采用半卧抱膝位处理,比较各组基本情况,出肩时间、第二产程的时间、Apgar评分,母婴并发症及产妇产伤的愈合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生产过程中胎儿出肩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中肩难产病例比较,其胎儿出肩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产妇不良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肩难产产妇的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盆底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屈大腿联合旋肩后位对肩难产分娩相对于半卧抱膝位而言,可避免延误分娩的时机,减少母婴的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然娩肩法对预防产科肩部难产及新生儿产伤的价值,以指导选择分娩方案。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2013~2014年经阴道分娩的5 466例产妇为观察组,等待宫缩后行自然娩肩法助产;将该院2011~2012年经阴道分娩的5 77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比较两组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肩难产产妇产程及出生体重、自胎头娩出到胎儿前肩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率、其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妇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肩难产5例,对照组肩难产22例;新生儿产伤:观察组3例,对照组18例;自胎头娩出到胎儿前肩娩出时间:观察组(77.3±10.5)s,对照组(90.5±11.5)s;产妇会阴Ⅲ度裂伤:观察组0例,对照组17例。上述各项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肩难产产妇产程及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并发症及入住N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待宫缩后自然娩肩法助产能够有效预防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且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asbin法配合牵后臂处理肩难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采用Gasbin法配合牵后臂助产的肩难产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常规手法助产的肩难产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娩肩时限、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产伤等母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4分无统计学差异(χ2=2.07,均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4~7分有统计学差异(χ2=6.24,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臂丛神经损伤、皮下血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71,P<0.05),且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P<0.05).观察组娩肩时限显著短于对照组(t=6.45,P<0.05).结论 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肩难产时采用Gasbin法配合牵后臂,可以安全、有效、快速的娩出胎肩,减少产妇会阴侧切率和撕裂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避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产伤,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助产法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比较1 940例改良助产法(实验组)与1 706例采用传统方法助产产妇(对照组)的分娩结局,比较两组在新生儿窒息、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方法分娩的产妇组相比,改良助产法分娩的产妇组新生儿窒息、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助产法有助于防止新生儿窒息及肩难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桂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01-3402
目的: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肩难产28例病历,并随机抽取同期阴道分娩的3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分析巨大儿、糖尿病、产程异常、阴道助产等高危因素在肩难产中的比率,探讨肩难产的预防和处理。结果:6年间分娩总数为8400例,肩难产28例,占总数的0.33%,其中巨大儿15例,占肩难产的53.57%。两组产妇的宫高、腹围和产程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新生儿体重、Argar评分、双顶径、胸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肩难产的发生率随胎儿体重增加而升高,通过高危因素预测并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产儿及产妇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肩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肩难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肩难产产妇实施助产护理,能够提高分娩的安全性,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产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异常与肩难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2008年以单胎、头位、初次分娩时发生肩难产的29例初产妇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条件与研究组相匹配的108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巨大儿的发生率、顺产及阴道助产比率、活跃期宫颈扩张速率及第一、第二产程的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巨大儿发生率、子宫收缩乏力明显增加(P<0.05),第一产程减速期及第二产程时限明显延长(P<0.05),阴道手术助产的比率增加(P<0.01)。结论:初产妇分娩巨大胎儿、第二产程延长超过2 h及阴道手术助产均与肩难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肩难产的助产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30例肩难产产妇,将其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肩难产产妇中,10例行屈大腿法+压前肩法助产,6例行屈大腿法助产,7例行屈大腿法+牵后臂娩后肩法助产,7例行旋肩法助产。将不同助产方式出生的新生儿平均娩肩时间和Apgar评分进行对比,其中行屈大腿法+压前肩法助产的新生儿数据更具有优势,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2例新生儿出现臂丛神经损伤,1例新生儿出现骨折,经过治疗后均获得良好预后状况。结论:在肩难产产妇的助产方式中,采取屈大腿法+压前肩法助产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临床助产方法的选择中,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助产方式,改善母婴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并给予康复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4月于产后6~8周筛查盆底肌力的39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结局、分娩体位、会阴损伤进行分组,探讨以上因素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并为盆底肌力异常的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结果阴道分娩组的Ⅰ类、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会阴侧切及裂伤组的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高于会阴完整组(P<0.05)。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的盆底肌力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会阴侧切都会影响产妇的盆底肌力,分娩体位对盆底肌肌力无显著性影响,对盆底肌异常的产妇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及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Painful shoulder     
S D Schmitt 《Hospital》1968,74(4):1361-1366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