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3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1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入组时)、护理后(出院时)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期间功能锻炼和物理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健康知识与护理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期间功能锻炼和物理预防的时间依从性、次数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拍打涌泉穴预防DVT,收效良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从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需要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患者2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由固定医师进行手术.观...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42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48个月(6个月~6 a),HSS评分由术前(42±7.68)分提高为术后(91±8.48)分,其中优34膝,良6膝,可2膝,优良率为95%,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4.53°改善至术后平均95.37°,总外翻角平均5.8°(0~10°)。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矫正膝内翻畸形时应遵循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对称的原则,术后应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玻璃酸钠注射液,观察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5.
膝骨性关节炎(OA)为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关节镜下清理术对早期骨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但对重度膝OA效果不佳。全膝关节置换术则是治疗重度OA的有效手段之一。我院自2003年3月开始,对收治5例此类患者进行了全膝关节置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期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为患者进行换膝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随之出现。既往的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与机体内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有关。核转录因子-κB、Toll样受体4、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肿瘤坏死因子、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等信号通路作为与炎症相关的经典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信号通路的表达干预机体内炎症因子的形成。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形成,可以进一步抑制机体内血小板的活化,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无论是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都通过上述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直接或间接的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干预血栓的形成。因此,中药运用于临床,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由于中药的价廉、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也为患者带来了福音。该文通过中药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中药干预深静脉血栓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中药运用于临床,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6例(59膝),其中单膝置换33例,Ⅰ期双膝置换13例;选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6膝,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稳定型假体53膝。Depuy假体40膝,爱康4膝,威高9膝。半年后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HSS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股胫角。结果患者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膝前痛,对症处理后缓解。HSS评分较术前增加明显(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较好选择,术中截骨、软组织平衡、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结构复杂,膝关节受损则下肢负重能力下降.膝关节多见于老年人群,女性发病率较高.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恢复关节功能,但多数在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可降低肺动脉、脑动脉栓塞风险,避免心搏停止、脑梗塞.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7,(6):481-484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9例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候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证型特点。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以气滞血瘀证(60例,40.3%)最为常见,气虚血瘀证27例(18.1%),脾虚湿瘀证24例(16.1%),肾虚血瘀证23例(15.4%),气血亏虚证15例(10.1%);术后以气虚血瘀证(54例,36.2%)最为常见,肾虚血瘀证28例(18.8%),气滞血瘀证20例(13.4%),脾虚湿瘀证24例(16.1%),气血亏虚证23例(15.4%);术前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统计,肾虚血瘀证的年龄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以气滞血瘀证(标实)为主,术后以气虚血瘀证(本虚标实)为主,总体上术后较术前有从实转虚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结合中医外洗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对55例(57膝)晚期KOA患者采用TKA结合中医外洗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膝关节屈曲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膝关节HSS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KA结合中医外洗治疗晚期KO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康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收治的行TKA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及持续被动运动训练,观察组同时行推拿配合持续冰敷。检测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变化;评价2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检测2组股静脉血流峰度及平均速度;统计DVT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D-D及FIB先升高后降低,PT、APTT先降低后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14 d FIB、PT、APTT已基本恢复至术前(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2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且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 2组股静脉血流峰值及平均速度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及术后14 d 2组VAS评分较术后1 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18.37%)(P0.05)。结论:TKA术后给予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可有效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DVT形成,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威  祁晓华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72-97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分针药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治疗,进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血栓发生率;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血小板计数、VAS指数,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差异(P〈0.0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可以加强活血祛瘀的作用,提高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并改善术后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常见的并发症[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患者将从目前每年150万例发展到450万例[2],其中需要THA治疗的患者约占90%[3]。目前认为DVT的形成原因分别为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4]。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行气活血方足浴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由于膝骨关节炎(KOA)行初次TKA患者共68例,随机分入两组均34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d采取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1d予自拟行气活血方足浴。两组连续观察14d。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术后14d,观察组DVT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股深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术后7d与14d,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减少,且观察组减少更加显著(P<0.05)。结论:自拟行气活血方足浴能降低TK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作者医院住院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DVT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措施。记录2组术后14 d下肢DVT发生情况,并观察术后1 d及14 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双侧下肢腿围差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4 d下肢DVT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4 d,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下肢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肿胀,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77例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穴位组(25例)、综合治疗组(26例)以及利伐沙班组(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KA,术后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穴位组在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综合治疗组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丹参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利伐沙班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出血量、DVT、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后运动范围(ROM)、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术后2、7、14日记录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中药穴位组7例、综合治疗组6例及利伐沙班组9例发生DV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发生率46.2%(12/26)较综合治疗组[15.4%(4/26)]高(F=0.415,P=0.021),综合治疗组出血量较利伐沙班组减少(P=0.022)。与利伐沙班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治疗后ROM水平增加,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18,0.01)。术后7日中药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明显减低(P=0.049,0.013)。3组治疗后HSS评分、术后2、14日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A患者TKA术后早期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并辅助丹参注射液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效果与利伐沙班相当,可促进患者TKA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川芎嗪结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下肢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随访3个月,根据静脉造影判断DVT的发生情况,根据出凝血情况和肝肾功能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191例完成随访,53例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4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关节活动度。结果:微创组在术后引流量、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微创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配合其他措施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活血通络汤配合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袜、股四头肌舒缩、膝关节功能恢复器(CPM)功能锻炼等措施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129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55%。结论:活血通络汤配合其他综合措施是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药组30例,术后当天1次以后每天两次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连服7d。对照组30例,于术后当天及以后每天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两组患者术后第2、7d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术后48h拔除引流管,并记录引流量;术后第7d行下肢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股静脉血流速度并探测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2组患者术前股静脉血流速度无差别;术后7d,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慢,以对照组为甚。中药组术后1周全血粘度下降,并低于术前水平,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仍高于术前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只有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其它各指标仍高于术前水平。中药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引流量也比对照组稍减少。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很好的预防TKA术后DVT形成,其临床效果优于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