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腧穴上烧灼、温熨等,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近代对灸法的应用分类大体为艾炷灸(直接灸、隔物灸)、艾条灸、温灸器灸、电热灸、温针灸、发泡灸等。灸法不仅用于治疗慢性病,在实际临床中也常用来治疗一些急重症。如《金匮要略》中就有独用灸法来治急症与闭证。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相似文献   

3.
针灸疗法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随着针灸申遗的成功,这一古老的疗术加快了向世界各国迈进的步伐,然而笔者在见习中却看到很多综合性医院针灸科,或一些针灸门诊只用刺法,丢了灸法。这不但会影响疗效,长期下去还会使灸法失传,丢了我们祖国的国粹,笔者建议在针灸临床中一定广泛应用灸法。  相似文献   

4.
明代医家汪机很重视灸法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在其所著的《外科理例》一书中就有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专门论述。他认为,“疮疡在外者引而拔之,在内者疏而下之,灼艾之功甚大”。笔者效法前人,古方新用,治疗疮、痈等症,临床每多效验,现采撷几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早饱、呕吐、腹泻及排便困难等[1],包括成人和儿童共8大类、45种疾病[2-3]。由于FGIDs发病机制复杂,各自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发病特点,而且同一种病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也不同,而且还存在着重叠症和病症转换现象,因而即使将促胃肠动力剂与内脏感觉调节剂、抗焦虑  相似文献   

6.
锭灸法在外科中的应用安徽省砀山县人民医院(235300)王良生关键词:锭灸/外科疾病,临床应用锭灸是灸法的一种。方法特异,疗效彰明,适应症较广,兹介绍在外科中的用例以证之。1药物组成麝香、朱砂、血竭、乳香、硫黄,按1:3:3:3:6组成。2制用方法将...  相似文献   

7.
灸法在痛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灸法,是指以艾炷置于皮肤直接灸法和加以衬垫物在皮肤上(如姜片、蒜片、盐)再以艾炷灸的间接灸法。其效果不同于现在临床常见的温针灸。古人王节斋曾说“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然古者,针则不灸,灸则不针,未有针而加灸者,此后人俗法也,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致病者,或有效只是温针通气而已。”这种说法虽然不够全面,但对古代灸法与现代临床的温针灸两者的不同之处却提得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8.
灸法在实热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灸法为外治法的一种 ,它是针灸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用艾柱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熏烤 ,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 ,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正如《黄帝内经·灵枢经》所说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艾灸可以弥补药物与针刺之不足。艾叶气味芳香 ,性温 ,易燃 ,且火力温和 ,用作灸治材料 ,使热气内注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在临床上 ,灸法不仅用于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也可以用于热证、实证。现举病案说明如下。带状疱疹 (缠腰火丹 )某女 ,53岁 ,工人 ,2 0 0 3…  相似文献   

9.
回顾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加坡针灸发展前期代表人物及针灸教育机构,指出方展纶、何敬慈、萧憬我、邓颂如、刘致中等皆为澄江针灸学派传人,耀华针灸学社、中国针灸医学总院等早期针灸教育机构也为该学派传人创办,因此认为新加坡针灸的起步及发展与澄江针灸学派密切相关,并对萧憬我父子、符伯华、陈必廉等澄江针灸学派在新加坡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工作之余,对民间灯火灸法进行了初步整理,兹不揣冒昧,整理如下。一、工具和方法菜油或其它可燃植物油,小盛油工具一件,灯草两根(一根点燃作引火用,另一根做灯火施灸用)。灸前,患者充分暴露应灸部位,医者以左手拇指甲指示并  相似文献   

11.
石佳  刘密  兰蕾  张国山  常小荣 《中医杂志》2012,53(18):1604-1606
通过查阅、分析、总结近年相关文献,发现灸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具有适应症广、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稳定、总有效率高的优势.灸法能够更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于临床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古今文献中灸法治疗卵巢早衰(POF)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现代文献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古籍文献检索范围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录》《中医文献学》推荐妇科相关文献及针灸文献为主,从用穴归经、灸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最终获得现代文献23篇,古籍11部。灸疗部位现代文献主要集中在腰骶、背部、下腹部以及下肢,古籍文献主要集中在全腹部,下肢、骶部、上肢;涉及到的经脉现代文献主要在任脉、督脉、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古籍中文献中有足三阴经、足三阳、任脉、督脉、手少阴、手阳明,研究发现现代文献用穴范围明显少于古代,且现代取穴阳经偏多,而古籍中阴经反而偏多。 结论灸法合并其他治疗POF疗效显著,但艾灸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不明,缺少作为单一干预的临床研究证据,基础研究有限。  相似文献   

13.
Xia YB  Zhang JB  Hao F  Zhang HR  Dong Q 《中国针灸》2012,32(6):543-547
在厘清流派、学派、科学学派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学派的特征要求,发掘澄江针灸学派所蕴含的科学学派要素。结果表明澄江针灸学派具备科学学派构成要素:学派领袖、相当数量可见度高的学派成员、统一的研究范式和共同遵循的学派精神,是典型的科学学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归纳总结10位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诊治郁证的方法以裨益临床。方法:选取10位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对其生前诊治郁证医案进行搜集整理。结果: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按照生年依次为王乐亭,杨永璇,夏寿人,彭静山,邵经明,郑魁山,程莘农,师怀堂,于书庄,贺普仁,共25则医案。结论:10位针灸名家诊治郁证注重疏调情志,畅达神志,重视培补后天脾胃,健固中焦之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并且内关穴运用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5.
梳理近现代(1912—1960年)汉译日本针灸医籍25种,并从针灸机制研究、基础理论阐释、针灸临床治疗等3个方面考察其内容。总体而言,近现代汉译日本针灸医籍多以西医医理阐释针灸机制,较少运用传统理论进行解读;提出了"经络现象"的研究,于经络腧穴的论述中吸纳了解剖等西学知识;介绍了多种诊断法与刺灸法,并采用了西医系统及西医疾病的分类方式论述针灸治疗。这不仅是彼时日本针灸学术特点的体现,更反映了近代中国针灸学者试图通过引介日本医籍以求学术革新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针灸逢源》系清代李学川所著之针灸名著,该书综合《内经》、《针灸甲乙经》等历代针灸医论精华,是一部内容较为完备且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性针灸专著。笔者通过学习发现,书中提及较多灸法相关临床应用,指出的灸疗方法较多且治疗疾病范围亦较广泛,至今书中的一些灸疗方法仍在临床中沿用。为进一步明确灸法的临床应用,本研究通过整理、挖掘《针灸逢源》中有关传统艾柱灸疗方法的论述,以使灸法发挥更为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丹溪学说极大地影响了元代之后的中国医学,文章简要介绍了朱丹溪医派形成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探讨其传承特点。通过对丹溪学派形成与传承特点的研究,促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针灸临床效果是检验各种针刺方法的评定标准。目前对于某一种疾病,是多种方法同时并进,而传统手法使用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古代针刺手法纷纭繁杂,临床疗效不明确,现代医家对传统手法的掌握不一,针灸仪器逐渐发达而有效,针灸,临床工作繁忙,医生无暇顾及手法而用现代针灸仪。我们必须继承传统针刺法中的合理内核,在,临床上对于针灸方法应该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9.
蔡超产  孙鸿昌 《河南中医》2019,39(7):1001-1004
郑医秦越人为扁鹊,其大致生活年代为公元前695年—公元前655年,活动地带以郑国为中心的附近六国为主,所诊虢国太子为南虢国太子。扁鹊的医学传承不是由齐国至中原,再到巴蜀之地的传承,而是在中原地带继承长桑君及周朝正统官方医学,随着文化中心东移向齐国传播,最终通过仓公的授徒实现广泛地传播。扁鹊弟子淳于意授徒后,根据所授内容的不同,使经脉医学与脏腑医学渐渐分流,张仲景之《伤寒论》应该是对阴阳、经脉医学的继承与发展,而华佗之《中藏经》应该是对五行、脏腑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仲景与华佗之前的《黄帝内经》应该是对扁鹊医学历来发展的总结之作,是对扁鹊医学的继承,而不是与扁鹊医学并驾齐驱的医学流派。  相似文献   

20.
王景红 《光明中医》2011,26(6):1199-1199
将灸法应用在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中,通过其温中散寒、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及体液免疫作用可较快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患者无痛苦、易接受,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