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当前常用艾灸和艾烟熏灸仪器艾灸灰烬不能自动去除、艾灸和艾烟温度难以稳定控制和调节、装置复杂成本高等缺陷,设计了一种艾灸烟、热分离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艾灰自动去除并保存在隔离网上;艾灸口温度维持在43~48℃(有效灸温)40 min以上,且无肉眼可见艾烟出现;出烟口温度在28~75℃之间可控,并无需外接动力设备即能实现艾烟有效排出。本装置具有艾灸口和出烟口温度稳定可控、艾灰自动去除收集、无动力艾烟分离等优势,可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用于艾烟熏灸、艾灸除烟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智能艾灸设备的研制与应用。根据透灸法温热效应的作用机制,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电子技术,结合PID控制算法,实现对施灸温度、时间的精准智能控制;烟雾处理装置避免了艾烟的刺激;艾灸盒的设计及新型制作材料解决了现有艾灸盒易碎、不耐烧、不易清洗、易发烫等问题。设备兼具人性化设计,保证了施灸者的私密性;设备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使中医传统的艾灸疗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艾灸以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势流传至今,而关于艾灸起效机制的研究也不胜枚举。作为艾灸起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艾烟,近年来也开始受到研究者关注。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现从艾烟的作用机制、艾烟的安全性研究2个方面入手,通过梳理近几年艾烟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艾烟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此完善艾灸作用机制研究并进一步扩大艾灸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Apo E~(-/-))小鼠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38只8周龄Apo E~(-/-)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6)、假艾灸组(n=6)、香烟组(n=8)、艾烟组(n=9)、艾灸组(n=9),13只同龄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暴露于玻璃缸中,艾灸与假艾灸组均对小鼠关元穴进行艾灸,假艾灸组艾条不点燃,艾烟组小鼠暴露于10~15 mg/m3的艾烟环境,香烟组小鼠暴露于10~15 mg/m3的香烟环境,各组小鼠每天干预20 min,连续干预12周,每周干预6 d,于12周末检测小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表达水平。结果:艾灸组及艾烟组血清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艾灸组显著低于假艾灸组(P0.05),艾烟组显著低于香烟组(P0.05)。艾灸组及艾烟组血清SOD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艾灸组显著高于假艾灸组(P0.05),艾烟组显著高于香烟组(P0.05)。结论:艾灸和艾烟是通过调节机体MDA、SOD水平,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改善AS。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影响,以期初步探讨艾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艾灸组、艾烟组、香烟对照组组、模型组。分别运用艾灸、艾烟及香烟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12周后观察小鼠血清ICAM1、VCAM1及MCP-1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艾烟组小鼠血清ICAM1、VCAM1及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艾灸组,艾烟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香烟组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及艾烟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中黏附分子和单核趋化分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艾烟是艾灸过程中产生的生成物之一,通过对近 20 余年来在艾烟临床研究、化学成分、安全性评价,以及微烟化、无烟化艾灸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探讨,揭示艾烟研究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促进灸法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推动灸法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艾灸产生的烟雾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了室内空气质量,但目前我国尚无控制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艾烟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从相关标准制定、通风排风、控制灸材质量、加强艾烟安全性研究等方面探讨控制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可能策略,为建立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开展艾灸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肺组织病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评价艾灸及艾烟的安全性,并探讨艾灸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起效机制。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模型组、艾灸组、艾烟组。10只同周龄雄性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非转基因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均采用固定器固定,每日抓取固定20 min;艾灸组采用固定器固定小鼠,在膻中施灸20 min,艾烟组采用固定器固定小鼠后,将固定器放入5~15 mg/m3的艾烟环境中20 min,各组每周均干预6 d,连续干预14周后取材,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肺组织病理及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艾烟组肺组织结构完整清晰;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4含量最低,IFN-γ含量最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艾烟组小鼠血清中IL-4水平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IFN-γ水平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艾灸及艾烟对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无影响;模型组ApoE-/-小鼠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艾灸及艾烟能够提高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艾灸生成物对SD大鼠肺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艾灸生成物组、中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每天在相应浓度艾灸生成物中暴露4小时,每周5天,持续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经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物刺激后,在空气中自然暴露21天作为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艾灸生成物干预,常规饲养2个月。肉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的病理形态,比较各组大鼠肺脏器系数。结果肉眼下,除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分别有1只大鼠肺部表面可见小的灰色或黑色斑点外,余各组别大鼠肺部均未见异常。光镜下,低、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部分大鼠支气管及肺泡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侵润,肺泡隔增厚,其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较为明显。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大鼠支气管及肺泡炎性细胞侵润现象与肺泡隔增厚现象较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大鼠明显减少。各组别大鼠肺脏器系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灸生成物对大鼠肺形态的影响与艾灸生成物的浓度有一定相关性,艾灸生成物对大鼠肺形态的影响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0.
起效机制是针灸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关于艾灸效应的始动环节及艾灸热、光、烟作用机制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艾灸热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温通”和“温补”效应两方面,艾灸光辐射作用与艾灸时产生的红外辐射波长、辐射能量范围、波峰等密切相关,艾烟安全性主要围绕艾烟成分和临床安全性展开。本文就艾灸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整理,以期为深入探索艾灸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及起效因素。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无烟温和灸组、艾烟组,直结肠球囊刺激制备IBS-D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评估内脏痛,免疫组化检测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S-D模型大鼠AWR 评分和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粪便稀软,部分肛门周围鼠毛沾染稀便。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干预后,IBS-D模型大鼠粪便性状等大体情况改善,AWR 评分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除Na+/K+-ATPase外,结肠Claudin-1、AQP3、AQP8表达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结论: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烟3 者相结合对IBS-D 模型大鼠内脏痛和结肠水液代谢的改善效应最好,其中温热刺激、光辐射可能发挥了更为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制艾灸床薰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对河车路阙极段进行艾灸治疗,治疗组运用艾灸床用8段直径18 mm、长50 mm艾柱放于艾灸托盘上进行薰灸治疗,对照组运用4支直径18 mm、长200 mm艾条捆绑成一柱进行传统悬灸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资料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制艾灸床薰灸治疗可替代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前者艾烟少,灸感传导快,患者舒适易于接受,操作简单方便,不需手持,而且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等特点,有推广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98 patients with sciatica are treated.by stimubting acupoints using a self-made electro-thermal moxibustion instrument.Results show that 82 cases arecured,8 improved and 5 effective,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6.9%.The temperature relesed from this instrument is adjustable.The electro-thermal moxibustion therapy is short in treatment duration and rapid in taking effect.Ithas no needling-induced pain and no side-effects,and is accepted preferably b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观察麦粒灸三因素三水平不同灸量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穴区温度和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组,余82只大鼠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模型,在确认模型成功的基础上分为模型组与麦粒灸干预组,麦粒灸干预组又随机分为9个不同灸量干预亚组,以三因素(频次、疗程、壮数)三水平组成的灸量于UC大鼠双侧天枢穴施麦粒灸。结果与结论麦粒灸三因素三水平组合的不同灸量对UC大鼠灸后即刻、灸后5min穴区皮肤温度以及Cx43阳性表达具有不同的影响,对灸后10min穴区皮肤温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艾灸壮数是影响灸后即刻穴区皮肤温度的主效应因素,2次/d、3壮/次、5d的灸量组合作用最显著;频次是影响灸后5min穴区皮肤温度的主效应因素;疗程是影响灸后穴区Cx43阳性表达的主效应因素,1次/2d、3壮/次、10d的灸量组合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一种艾灸足部使用的、可以调节温度、提高艾灸热量利用率、提高艾灸疗效的艾灸箱。方法:灸箱由箱体、"足"形防护网、"足"形框、艾条固定架、通气孔和温度计等部分组成。"足"形防护网用于固定足部,可避免艾火灼伤足部皮肤。"足"形框用于支撑"足"形防护网,及焊接艾条固定架。艾条固定架用于固定燃烧的艾条。通气孔和塞子用于调节灸箱内的温度。温度计用于实时监测箱内温度。结果:此灸箱可同时对足内侧、外侧、足背部、脚踝部同时施灸且艾灸效果好。结论:本灸箱结构独特、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是足部艾灸设备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灸感与灸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举隔药灸和艾条灸验案三则,说明只要“火足气到”灸感明显,灸法可起到针,药所不具备的作用和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何婧  李璟  顾沐恩  李琪  王毅  陆佳婧 《陕西中医》2022,43(6):797-800
目的:探讨传统艾条隔姜灸和无烟艾条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传统艾条隔姜灸,观察组采用无烟灸条隔姜灸。比较两组皮肤温度-时间曲线、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学指标。结果:试验组穴位皮肤最高温度低于观察组(P<0.05),试验组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晚于观察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5.0%,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GAS水平升高,试验组PGⅠ水平升高(P<0.05)。结论:传统艾条隔姜灸和无烟艾条隔姜灸均可改善CAG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指标,但传统艾条隔姜灸适宜温度刺激时间长于无烟灸条隔姜灸,疗效更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古今灸材及灸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献资料就古今灸材及灸法作一比较,以期推动灸法的应用与发展。古今灸疗临床施灸材料中艾占主要地位,其他材料辅之。在现代临床中,灸法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是艾条灸、艾炷间接灸、温针灸,这3项的累积频率达64.98%,而化脓灸仅占1.1%,居第17位。由此可以看出,在灸疗临床上化脓灸的使用减少,其他灸法应用增多。古代文献中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种类繁多,其中以蒜、盐、豆豉饼、附子、姜占主要地位。现代临床文献中艾炷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减少,以姜、药、蒜、盐占主要地位。古今文献对比,可以看出现代间接灸间隔材料的种类减少;隔蒜灸的应用明显减少,而隔姜灸和隔药灸的应用明显增多。古今对灸量都相当重视,古代医家多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施灸部位,病情、病性,艾炷大小,灸感,施灸次数,天时、地理,发灸疮与否及灸疮的颜色来定施灸的灸量;而现代人所掌握的灸量,多是在古代灸量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现代临床的方法,是以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艾条的大小,施灸时间的长短,施灸的频率,施灸的疗程以及灸感等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隔物灸的近红外光谱辐射特性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和方法 应用 MS96A型光谱分析仪测定艾条灸、隔姜片灸、隔蒜片灸、隔附片灸时辐射的近红外光谱。结果和结论 艾条灸光谱相对较离散 ,可出现数个波峰 ;在隔姜片灸、隔蒜片灸、隔附片灸时都各自形成一个特定的波峰且相对较稳定。不同的隔物灸能产生各自的红外辐射光谱 ,并可对机体有着相应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