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内经》天人相应、营卫流注及针刺候气逢时等理论建立起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治疗方法。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纳甲法是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是将十二经脉的五腧穴及原穴配在年、月、日、时干支上而计时取穴的方法,故又称纳干法。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子午流注纳甲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近年子午流注纳甲法  相似文献   

2.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近5年载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近5年载文分析王志君*陈钢*陈璐关键词成都中医学院学报作者文献引文《成都中医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现为季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主要反映本院及全国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的新成果、新信息,发表创造性论文...  相似文献   

3.
子午流注针法,据现代针灸文献记载,分为纳子法和纳甲法之外,尚有"养子时刻注穴"法,三法并存,皆谓之子午流注.今存其二者失其一."养子时刻注穴"法首见于金何若愚撰、阎明广注的《子午流注针经》.  相似文献   

4.
总结高玉瑃教授应用子午流注针法的经验。高教授认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来源为《黄帝内经》,契合中医天人相应观,故运用得当则疗效确切。在子午流注针法的具体应用上,高教授认为应因病制宜,灵活应用;提出应用子午流注针法取得良效的关键除选择好适应的病症、把握好应用的时机从而创造证、时、穴三者相合的局面之外,还要精研经典掌握子午流注针法的精髓灵活应用;并对子午流注针法运用过程中的质疑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子午流注”是以时间为取穴依据的一种针刺方法,近年来中医药杂志发表的这方面文章很多。随着时间医学的兴起,此种针法尤引人注目,有感于此,笔者据手头有限资料,就解放以来子年流注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一、子午流注针法的起源关于脏腑气血流注的最早记载,首见于《内经》,但较完整的子午流注针刺法,起于何时何人之手,却有各种不同意见。子午流注针刺法的最早文献是“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因此,确定徐氏为何时人氏,就成了追溯子午流注针法起源的关键。对此  相似文献   

6.
《内经》在医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时间生物医学思想,其基本核心是“天人相应”,理论基础源自于《内经》的子午流注针法,是临床上常用、有效的传统时间针法之一,其取穴的重要依据是时辰的干支,而时辰的干支是根据具体的时间推算出来的,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时间标准来推算时辰,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关键。该文溯本求源,从《内经》中讨论古人关于太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国历史上主要的记时制度来分析古代时辰的制定依据——太阳视运动,认识到应采用真太阳时间作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时间标准,临床中子午流注针法的疗效才能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千百年来被医家推崇为传统针法尖端的中华时辰针法之一。作者遵徐氏《针灸大全》“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定穴歌”格律,启思构图研创了“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推穴掌”。该法推穴简便、迅速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子午流注推算法存在的问题,推出了子午流注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方法,完善了子午流注理论。子午流注针法只有掌握了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才能系统的对子午流注推算法有所认识,为临床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开穴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何若愚,字公务,金代人,生卒年月不详,里藉南唐,亦说卢江,倡导子午流注法,著有《流注指微论》和《流注指微赋》。后者是撷取前者要义写成的,阎明广为之注释。前者已经散佚,唯于阎明广作注的《流注指微赋》还可见其梗概,在《普济方》中可见到全文。另有《子午流注针经》三卷,《经藉访古志补遗》、《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试用本)》、《针灸学辞典》以及有关教材均称南唐何若愚撰,但《爱日精庐藏书志》则称“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艾灸法治疗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ICU 2015年10月-2016年2月146例使用肠内营养患者进行观察,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1例,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法取穴,对照组采用常规艾灸治疗,疗程为2周,均以艾灸取穴天枢、神阙、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艾灸每日2次,每穴30mi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子午流注理论指导取穴时间,观察治疗前后腹泻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0.67%、69.01%,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子午流注取穴法对于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艾灸疗法。结论 子午流注艾灸法用于治疗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可提高艾灸治疗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960年,国家统编的第1版中药学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主编,五院(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代表会议审定。主要内容取自《神农本草经》,吸取了1960年以前各地方院校自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联合透皮制剂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穴位贴敷组及子午流注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穴位贴敷组加用透皮制剂穴位贴敷治疗,子午流注组引入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穴位贴敷,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子午流注组及穴位贴敷组临床疗效、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Symbol|@@0.05),其中子午流注组优于穴位贴敷组(PSymbol|@@0.05)。结论:透皮制剂穴位敷贴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引入子午流注则可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由卫生部召开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无机化学》和《高等数学》教材审订会于6月15日至7月4日在我院召开。参加《无机化学》审订会的有:主编:成都中医学院。付主编:南京中医学院。编委:安徽中医学院、山东中医学院、辽宁中  相似文献   

14.
“重庆巴县医学堂”创办于1905年,考清朝《重庆府志》、民国《巴县志》、《四川医林人物》、《古城重庆》等书,对该学堂均无记述。《成都中医学院学报》81年第2期仅有一篇200字的文章记述。钟益生等对该文补正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4):22,1982),对错讹的重要四字亦未补正。可见今人多不知其详,故特撰此文,为不使这段医史湮没。  相似文献   

15.
读成都中医学院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学报》所载戴佛延副教授等撰写的《坚决按中医特色办好中医学院》一文,老师们的见解甚精,读后颇受教益。现陈续貂之见,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在省委、院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短期的筹备,现在复刊了。《成都中医学院学报》是一份医药科学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宣传党的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政策,  相似文献   

17.
浅谈子午流注与时间医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律是生命的主要特征之一,时间生物学正是由此确立了整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随着时间医学的不断发展,古老的子午流注针法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学所关注,这种带有显的中国传统化特征的中医治法,一直被视为是时间治疗学的缩影。现从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流注理论的渊源及子午流注的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叙述,以期阐明子午流注与时间医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浅论子午流注环周图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的一种学说。它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行次序、有规律的如潮涨落,而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变化。依据子午流注理论,遵循经络气血盛衰与穴位开合的规律,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来按时开穴的治疗方法,称为子午流注针法。先父管正斋老医师早年曾绘制子午流注环周图,以助临床操作。本文结合子午流注环周图的临床运用,浅谈个人学习体会,不当之处,企望同道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9.
陈胜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S):80-80
本文阐述了“子午流注法”的理论并举例说明“子午流注法”的临床应用,发现运用“子午流注法”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胜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80-80
本文阐述了"子午流注法"的理论并举例说明"子午流注法"的临床应用,发现运用"子午流注法"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