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金花 《河北医学》2011,(10):1402-1403
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临床已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5例,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40-80岁,平均58.6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价值。方法将脑血管病患者62例作为脑血管病组,同期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脑血管病组的IMT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病组的左侧及右侧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CAS具有准确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血管病提供治疗和预防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具有临床症状的4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部分伴有颈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及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本组共发现388例,阳性率达97%。结论颈动脉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查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郝凌云 《中原医刊》2007,34(24):87-8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0例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690例,阳性率86.25%。结论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可以做出准确诊断,对脑动脉硬化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3例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此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IMT、斑块数量和斑块位置分布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为预后治疗提供真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邹艳秋  徐勇  李善娟 《吉林医学》2007,28(13):1513-1513
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分支,二维超声表现为受累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伴有斑块形成,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乃至闭塞,从而引起脑梗死发作.  相似文献   

7.
梁淑银  吴金萍  段琼 《吉林医学》2012,33(23):4953-495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数量、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病变组的IMT值、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的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彩超能准确判断颈动脉内的斑块和狭窄面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98例,异常检出率为83.05%;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17例,异常检出率为2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缺血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之间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查112例,分别为(1)脑梗死;(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高血压、冠心病;(4)偏瘫;(5)糖尿病;(6)短暂性脑缺血;(7)双上肢血压异常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观察、测量其血管直径、内-中膜的厚度、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观察有无斑块、斑块的形成情况及斑块的性质,并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101例,检出率90.2%,对照组中有内-中膜增厚和软斑形成者14例,检出率14%,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颈动脉硬化存在着线性关系;彩超诊断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预报和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管腔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分布、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16例单纯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内膜面毛糙,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2例,颈动脉狭窄42例,血流显像充盈缺损4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准确、有效的方法,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霞 《黑龙江医学》2009,33(3):178-180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检测38例脑梗死患者和32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管内径、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血流速度,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结果38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者检出率21%。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分析,探讨男性及女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年龄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对472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结果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高血压患者IMT增厚及硬化斑块形成发病率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本组472例患者中共检出颈动脉IMT增厚男性142例,患病率76.3%,女性180例,患病率62.9%,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男性97例,患病率52.2%,女性129例,患病率45.1%.将男性和女性按年龄段分组对比,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各年龄组男性颈动脉IMT增厚的患病率高于女性,61。70年龄组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化斑块的患病率除71-80岁组女性略高于男性外,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51-60以及61-70年龄组男性与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硬化斑块的患病率与性别有关.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在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非脑血管病患者 (对照组 ) 7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 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中膜 (IMT)增厚、斑块或血栓检出率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DSA比较 ,对颈动脉颅外段 <70 %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 70 %~ 99%的狭窄诊断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颈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为 76 4 7% ,DSA为 5 2 94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直接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病变 ,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重视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全脑血流量(CBFV)的影响,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选取69例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其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狭窄程度及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计算CBFV,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结果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1,P<0.05);颈内动脉狭窄>70%组、狭窄50%~70%组患者的CBFV低于颈内动脉狭窄<50%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43和2.69,P<0.05),颈内动脉狭窄50%~70%患者的CBFV与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7,P>0.05)。结论经多普勒超声证实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CBFV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张丽贤  伍志贤  陈小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88-89,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观察1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观察2组(单纯高血压组),另选择同时期到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6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数。结果三组患者颈动脉血管正常例数、单支异常例数、多支异常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几率会比正常老年患者大大增加,应用彩超检查对该病进行诊断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HP彩色超声检查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形成者98例,阳性率81.7%;对照组中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9例,阳性率19.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三组:脑梗塞组、腔隙性脑梗塞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测量三组患者颈动脉IMT,三组比较,脑梗塞组与TI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塞与脑梗塞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塞与TI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脑梗塞组和TIA组患者比腔隙性脑梗塞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7.
吴安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108-109
目的利用彩色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探讨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60例同期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患者两侧颈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性质等。结果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发生率(84.29%)和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3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梗死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高分辨率彩超作为最为简捷的检测颈动脉硬化的方法,有助于脑梗死的临床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鸽 《中外医疗》2013,(29):30-30,3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考虑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0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观测颈动脉内径(R)、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等指标判断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 206例患者中,有167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1.07%,其中斑块形成133例,造成颈动脉狭窄53例,斑块发生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占64.66%.结论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临床诊断和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与预防、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123例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检查。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CCA)内径(d),颈内动脉(ICA)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张末期血液速度(EDV)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主干厚度分别为(0.12±0.05)cm和(0.09±0.03)cm,分叉厚度分别为(0.13±0.09)cm和(0.10±0.03)cm,斑块形成率分别为63.4%和18.3%,两两比较,均P〈0.01,对照组的管腔狭窄情况显著优于观察组,P〈0.01。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识别颈动脉硬化位置、斑块情况及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证实的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性质。结果 86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4.4%,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者检出率28.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性斑块(软斑、溃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为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