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狭窄程度由术前(72.3±8.6)%下降到术后(11.6±7.2)%.所有患者在1周内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一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5例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未发现支架移位.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效果。方法5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59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各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2例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连续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9±10)%降低到(11±7)%。结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效果.方法 5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59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各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2例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连续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9±10)%降低到(11±7)%.结论 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方法收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25例,术中均使用脑保护伞装置。结果该组成功置入支架25枚,颈动脉狭窄解除,脑供血改善。在支架释放过程中出现颈动脉窦反应6例,血管痉挛反应1例,经过对症处理之后均已消失了。脑保护伞的释放、撤回也都顺利。此外,患者术中并未发生TIA和急性脑梗塞现象,经术后7-14 d出院。进行术后随访3-36个月,期间未发现TIA或脑卒中复发的现象,DSA复查也未见血管再狭窄症状。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狭窄程度由术前(72.3±8.6)%下降到术后(11.6±7.2)%。所有患者在1周内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一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5例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未发现支架移位。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常见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4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共放自膨式支架(Sm art)48枚,术中13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Angioguard)。对全部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术中出现并发症主要为血管痉挛、心动过缓及低血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术中血栓形成及血栓脱落、缺血性卒中、术中高血压、术后低血压、低血糖反应等,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在有经验的医师操作下,治疗是安全的。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陈群  段瑞 《现代医院》2010,10(11):100-102
目的本研究结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近年来颈动脉支架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59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总结护理经验,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 59例患者共置入颈内动脉支架64枚,颈动脉支架64枚全部放置成功,技术成功率100%,但有4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占6.2%)。1例患者出现术后血压低,心率过慢,给予持续静滴阿托品及多巴胺1 w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肢体乏力加重,复查头颅MR见多发脑梗,考虑小栓子脱落;1例患者术中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尿激酶溶栓后完全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术后颅内出血,脑疝死亡。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接受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术前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心理护理安慰和医护配合是支架成功的保证,术后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指导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狱窄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及术后抗动脉硬化效果的远期疗效. [方法]31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均应用保护伞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PTAS,术后随访观察6-31个月. [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血管狭窄率82.92%,术后为10.22%,较术前明显下降,其中11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9例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改善,TIA患者未再出现症状发作;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随访期间脑缺血症状再发患者5例(脑供血不足3例,TIA1例,脑梗死1例),经过分析以上患者有治疗依从性差,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免疫异常情况存在,其余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无卒中症状再发,TCD检查显示支架部位血管保持再通良好. [结论]PTAS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低创、有效的手段,术中应用保护伞可提高安全性,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并普罗布考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体会,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防治及初步疗效。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1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4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1例减少70%。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5~18个月(平均9.3)个月,无1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DSA随访10例患者均无再狭窄(6~12个月)。显示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52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3~18个月,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球扩支架。术后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改善明显,狭窄率从术前的(77±12)%下降到治疗后的(15±4)%。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2例有新的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20例患者中2例有再狭窄,但没有症状,狭窄率均约50%。结论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其远期疗效还要作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分析.方法 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例,应用远端栓子保护装置,球囊预扩张狭窄部位,释放自膨支架.结果 所有支架释放定位准确,狭窄消除,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出血.临床随访1例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示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采用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85例。结果:82例支架植入术获得成功(96.47%),围手术期3例患者死亡(3.52%),2例患者出现急性脑缺血(2.35%),3例患者出现卒中(3.52%),8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9.41%)。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联合采用多种方法及术后预防性给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缺血性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由于肾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肾病的患者,采用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33枚。随访6~12个月,观察血压、血肌酐、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并与术前治疗进行比较。结果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术中发生肾动脉远端分支栓塞,术后随诊4支血管发生再狭窄。术后血压控制情况其中6例治愈,20例好转,4例无效。术后血肌酐改善10例,无变化15例,恶化5例。结论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是肾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肾病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缺血性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由于肾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肾病的患者,采用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33枚。随访6~12个月,观察血压、血肌酐、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并与术前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术中发生肾动脉远端分支栓塞,术后随诊4支血管发生再狭窄。术后血压控制情况:其中6例治愈,20例好转,4例无效。术后血肌酐改善10例,元变化15例,恶化5例。结论 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是肾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肾病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25例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脑内支架形成术治疗.结果5例药物治疗无效均成功的采用支架形成术,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5%和8.3%临床随访5例,症状均完全缓解,无1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短期随访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脑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脑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治疗椎动脉狭窄的临床安全性以及疗效,为该治疗手段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证据。方法:选取合适支架植入的40例经影像学检测确诊为椎动脉狭窄并且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术后即刻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血管造影技术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并在术后进行跟踪随访,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手术,40例确诊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成功植入了支架。术后椎动脉平均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74.6%下降到13.2%。临床随访中未发现复发血管再狭窄以及血管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对于患者远期预后仍需要更长时间随访和大宗病例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姬会霞  管建  江卫萍 《现代保健》2010,(16):124-125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王松林 《现代保健》2012,(28):16-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都采用支架成形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治疗组CRP的下降幅度比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徐娟娟 《现代保健》2013,(10):63-64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的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患者卒中率可高达13%。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术(CAS)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易于被患者接受,至今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行CAS手术患者1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以抽签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观察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2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手术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发生并发症,以及3个月后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死亡的概率均无明显差异,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过程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均具有有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预后效果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