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荣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7):147-149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而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和病变的早、中期疗效更好,可以明显延缓和减轻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笔者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加以整理归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CTGFmRNA、c-metmRNA的表达及其病理变化,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治疗组(HGF组),HGF组于注射链尿佐菌素后2个月和6个月时给予HGF500μg/(kg.d),连续1个月,处死。取一侧肾脏HE染色作病理切片,另一侧肾脏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mRNA、CTGFmRNA、c-metmRNA的表达。结果在3个月和7个月时,HGF组c-metmRNA表达较DN组高,TGF-β1及CTGFmRNA表达较DN组低(P〈0.05)。结论HGF可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发展,减轻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使肾小球系膜明显变薄和系膜基质降解从而改善并逆转临床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TGF-β与糖尿病肾病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研究最多的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所起的作用,因为它不仅能抑制细胞增生,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并抑制其降解,而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正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因此,目前认为TGF-β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干预TGF-β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全身微血管病变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硬化,临床表现多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1],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首要病因。目前西医治疗多以对症处理为主,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在降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由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它是糖尿病(DN)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40%。DN所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机以气阴、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痰凝、血瘀为标。整个病程中,痰瘀贯穿始终。病变是从痰瘀阻络到瘀闭肾络,从气虚、阴虚、阳虚到阴阳衰竭、浊毒潴留的漫长过程。目前大都在控制饮食、运动、降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西医药结合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理化指标,其疗效均优于单纯中药组。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它是由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其发生率约占35%,且有逐年升高趋势,单纯西药对DN无特效疗法,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DN的研究与防治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现将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20年后约有40%发生终末期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为15%,透析和肾移植患者分别有2/3和1/3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晚期肾脏病变。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约20%~40%,其数量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肾病(DN)是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类型,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是1型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死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中医学认为,DN是消渴病的变证,是在消渴阴津亏损、燥热偏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消渴日久损及阳气,阳虚寒凝则血瘀;日久则气阴两虚,"气为血之帅",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故气虚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是重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西方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一位原因[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在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异常、严重高血压,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出现,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严重负担。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系膜IgA沉积为主要特征.最早是由berger和hinglais于1968年经肾活检后应用免疫技术首次报道的.IgA肾病也是亚洲国家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其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轻重不一,多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伤等.目前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可以更好地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现就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正常手术组,贝那普利(Lotensin)组,川芎嗪高、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组别分别予贝那普利1、7mg/(kg&#183;d)、川芎嗪150,50mg/(kg&#183;d)灌胃,共12周。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测定尿微量蛋白排泄(UAER);治疗12周,测定各纽大鼠血清FPG,BUN,Scr,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UAER进行性升高,FPG,BUN,Scr明显升高(P〈0.01;P〈0.05),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高剂量组大鼠UAER明显降低,FPG,BUN,Scr下降,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能下调DN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缓解肾小管间质损害,从而达到对DN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祛痰通络汤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ies,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 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 mg/kg·d-1)、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3g/kg·d-1)、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4.5 g/kg·d-1)、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6g/kg·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均在同一时间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分别干预8周,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TGF-β1蛋白和基因水平.结果 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分别为:贝那普利组(1.55±0.12)、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 1.54±0.16)、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1.49±0.17)、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1.39±0.25),均低于模型对照组(2.79±0.22),(P均<0.05);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分别为贝那普利组(0.35±0.07)、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0.39±0.03)、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0.35±0.06)、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0.32±0.07),均低于模型对照组(0.65±0.09),(P均<0.05).结论 祛痰通络汤下调TGF-β1在肾组织的表达,可能是祛痰通络汤治疗DN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形成DN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多,如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心血管疾病等.DN引起肾脏纤维化,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使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死亡人数增多.DN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中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也是糖尿病致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23-126
目的:探究黄精多糖对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黄精多糖1000、500、250 mg/kg组,后面4组采用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0 mg/kg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黄精多糖分别以1000、500、250 mg/kg灌胃12周,检测血糖、血肌酐及尿素氮;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考马斯亮兰检测大鼠24小时蛋白尿;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1(ET-1)、型胶原(Col-I)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及24小时尿蛋白明显增加,肾脏组织中TGF-β1、ET-1、Col-I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糖尿病组比较,黄精多糖1000、500、250 mg/kg组血糖及24小时尿蛋白明显降低,肾脏组织中TGF-β1、ET-1、Col-I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黄精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糖、抑制纤维化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现代医学认为,DN的发生与代谢、遗传、凝血、免疫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理特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防治上除强调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治疗外,尚无特效措施。基于此,为了有效治疗DN,延缓肾功能减退的进程,近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DN,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何帅楠 《新中医》2021,53(18):80-84
目的:观察补肾养肝汤治疗肝肾阴虚证早期糖尿病肾病(DKD)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8 例肝肾阴虚证DKD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肾养肝汤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同时对2 组血糖水平、肾功能损伤程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0%,对照组为83.7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BG、P2hBG、HbA1c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酸(U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Alb、UA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mAlb、UA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hs-CRP、PCT、TGF-β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养肝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尿白蛋白,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DN的发生率约47.66%,其中早期DN发生率约34.11%。其临床特征为持续性尿蛋白,随着病情的发展及恶化,出现氮质血症,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近年来,中西医治疗DN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一旦发生肾功能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尿毒症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从而缓解肾功能衰竭的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