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检测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成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羊水中板层小体计数了解胎儿肺成熟度,以判定是否终止妊娠,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选择在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不同孕周的孕妇97例,经腹抽取羊水,应用KX-21N血细胞计数仪行板层小体计数,确定胎肺成熟度.结果 随着孕周的增加,板层小体的数目也有所增加.当羊水板层小体计数<36×109/L时,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76.7%(23/30),当羊水板层小体计数≥36×109/L时,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χ2=67.33,P<0.01).羊水板层小体计数与羊水泡沫试验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χ2=0.03,P>0.05).结论 通过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成熟度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作为胎肺成熟度的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08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111例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和,或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合并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其他并发症(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以及51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足月新生儿组)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血小板计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206.49±80.01)×109/L、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246.85±107.19)×109/L.和足月新生儿组(239.94±93.77)×109/L,血小板比积分别为(0.19±0.09)%、(0.23±0.13)%和(0.23±0.13)%.提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比积显著降低(P<0.01).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及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足月新生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小板平均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监测,早期警惕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出现,并尽早预防及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对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66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析三者的临床意义.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2±82.32)×109/L比(238.82±74.97)×109/L、(3.03±0.59) g/L比(2.67±0.45) g/L、(182.77±167.07) ng/L比(113.74±64.84)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Ⅱ期患者较Ⅰ期患者、肿瘤直径>4 cm患者较≤4 cm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296.66±94.30)×109/L比(251.26±60.86)×109/L、(3.22±0.67) g/L比(2.84土0.42)g/L、(238.61±213.29) ng/L比(125.63±62.96) ng/L,(299.14±81.33)×109/L比(257.44±79.39)×109/L、(3.20±0.67) g/L比(2.91±0.50) g/L、(281.29±223.33) ng/L比(116.46±51.6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蛋白(ALB)检查对早产儿早发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56例早产儿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感染状况分成感染组74例和未感染组82例。采集早产儿血液样本,检测早产儿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患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4h的hs-CRP与ALB。结果本研究156例早产儿共出现感染74例,感染率47.44%,以肺炎为主。感染早产儿共检出9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20.0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5株占72.2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分别为(13.28±4.20)×10~9/L、(238.30±41.02)×10~9/L、(26.54±10.25)g/L,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7.10±5.12)×10~9/L、(261.05±42.06)×10~9/L、(29.64±12.24)g/L,而感染组24h和48hhs-CRP及ALB分别为(2.38±0.49)mg/L、(22.03±9.36)mg/L,且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02±0.21)mg/L、(17.65±8.67)mg/L(P均<0.05),感染组48h之外死亡早产儿3例,死亡率4.05%。结论血清hs-CRP与ALB可作为早产儿早发感染的有效临床诊断指标,同时患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4h内hs-CRP与ALB指标可较大提高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生第一天窒息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出生第一天住院的82例窒息患儿和37例非窒息早产儿凝血指标.结果 窒息早产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85.2±27.2)s]长于窒息足月儿[(64.4±25.8)s](P=0.032).窒息早产儿血小板(PLT)[(234.3±55.7)×109/L]低于窒息足月儿[(292.9±99.6)×109/L](P=0.049);重度窒息早产儿PLT[(182.0±80.3)×109/L]低于轻度窒息早产儿[(240.3±44.3)×109L](P=0.044);窒息早产儿PLT[(224.8±45.7)×109/L]低于非窒息早产儿[(272.0±56.7)×109/L](P=0.027).结论 窒息早产儿较窒息足月儿更易发生出血性疾病或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倾向.但是对第一天出生的重度窒息早产儿和轻度窒息早产儿以及窒息早产儿和非窒息早产儿想通过监测凝血功能指标来提示哪类患儿更易发生出血或前期DIC似乎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6.
探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与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40-79)×109L网织红细胞的正常参考值.本次为(7.1-177.8)×109/L测定范围,50例网织红细胞计数偏低,占62.5%,范围(7.1-39)×109L.20例正常,占25%,范围(40-78)×109/L.偏高10例,占12.5,范围(79-177.8)×109/L.结论:网织红细胞计数显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具有较高比例发生率,临床应增强检测力度,及时干预和治疗,以使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降低,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液学指标的特点,为早期发现并治疗各种相关疾病,降低晚期早产儿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5月北京地区26家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及儿科新生儿病房住院的875例晚期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结果白细胞计数平均为(12. 27±4. 81)×109/L,异常提示存在感染性疾病;血红蛋白含量平均为(166. 50±27. 88) g/L,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为导致红细胞增多的高危因素,贫血发生率随胎龄增长而降低;血小板计数平均为(261. 65±89. 32)×109/L,增高是由于存在感染性疾病,降低可能与宫内/生后感染、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有关。结论对于晚期早产儿尤其是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的晚期早产儿应密切监测各项血液学指标,以早期发现并治疗各种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中有效的麻醉方法及管理.方法 选择血小板计数(PC)<100×109/L的产妇50例,对35例PC≥50×109/L产妇行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其中硬膜外麻醉15例、蛛网膜下隙麻醉20例;对15例PC<50×109/L产妇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剖宫产术中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所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438.5±112.0)ml,对照组为(466.5±106.5)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后1 min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14.3%,5/35)明显低于对照组(46.7%,7/15)(P<0.05).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充分评估病情及做好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9.
何池英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58-1559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 方法 选择郴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经病原学检测,临床诊断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确诊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降钙素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检测,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0.5 μg/L为阳性,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 结果 新生儿感染组中PCT水平为(9.31±5.24)μg/L,CRP平均水平为(33.20±20.44)mg/L,白细胞计数(18.3±6.4)×10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CT水平低于新生儿感染组,CRP水平低于新生儿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低于新生儿感染组.且使用PCT、CRP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疾病的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79.2%,ROC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83.1%;为所有检测方法组合中特异度、灵敏度最高的诊断方法. 结论 本研究证明使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临床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氨溴索在防治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综合效果,以进一步了解氨溴索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7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21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氨溴索组),每组各105例,将两组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用药前、用药后3d的白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为(10.02±0.38)×109/L、(7.62±1.14)mg/L,观察组患者为(10.03±0.36)×109/L、(7.64±1.10)mg/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为(8.30±0.22)×109/L、(3.82±0.8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9.26±0.27)×109/L、(5.45±1.0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在防治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综合效果较佳,有效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生化成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计数(LBC)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价值。方法:测定118例妊娠≥28周羊水标本的LBC,用ROC曲线分析LBC诊断L/S比值、磷脂酰甘油(PG)成熟的界值和价值。结果:LBC与L/S比值、PG、泡沫试验、OD 650密切相关(P<0.001);LBC诊断L/S比值≥2.0或PG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C I=0.929~0.989),最佳界值为≥86×109/L,诊断L/S比值<2.0及PG阴性的最佳界值为<40×109/L;LBC以≥86×109/L为界,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灵敏度为81.0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价值100%,阴性预测价值为75.86%;以≥40×109/L为界,其灵敏度为100%,阴性预测价值为100%。结论:羊水板层小体计数对胎肺生化成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胎肺成熟度快速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医院新生儿科和温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出生<1周的新生儿386例,其中159例为轻度感染,51例为重度感染,176例健康新生儿;比较治疗前3组新生儿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检测健康新生儿组与重度感染组降钙素原分别为(0.61±0.32)、(5.27±2.64)g/L;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0.84±0.16)、(13.98±5.64)mg/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0.1±1.8)、(17.9±5.4)×109/L;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4±0.1)、(0.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新生儿组与轻度感染组的降钙素原分别为(0.61±0.32)、(1.67±1.0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能够更早期、更准确、更灵敏地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用于内镜下治疗术后防止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行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随访10~ 15 d,对比两组的疗效、止血时间、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为80% (32/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12h、12~36h止血率分别为25%(10/40)、40%( 16/40),高于对照组的10%(4/40)、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68±1.27)×109/L、(119.20±16.59)×109/L,优于对照组的(5.52±1.18)× 109/L、(103.71±15.7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将康复新液用于内镜下治疗术后防止出血,可显著增强疗效,缩短止血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抗凝静脉血及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对36名血小板数量正常的患者抽取静脉血,分别使用EDTA-K2(充分摇匀)、肝素钠、EDTA-K2(不充分摇匀)抗凝进行血小板计数及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结果 EDTA-K2(充分摇匀)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结果为(185±42)×109/L,肝素钠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结果为(98±35)×109/L,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17.85,P<0.01)。肝素钠抗凝静脉血标本静置20 min后加入EDTA-K2抗凝剂结果为(189±39)×109/L,与EDTA-K2(充分摇匀)血小板计数结果(185±42)×109/L比较,组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1.892,P>0.05)。EDTA-K2(不充分摇匀)抗凝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为(57±18)×109/L,与EDTA-K2(充分摇匀)血小板计数结果(185±42)×109/L比较,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24.82,P<0.01)。结论使用EDTA-K2(充分摇匀)对血小板计数影响最小,EDTA-K2钙离子螯合剂可可逆性地使初发聚集的血小板解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入选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性AMI患者117例.检测入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生物标记物,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情况.依据入院白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白细胞正常组(白细胞计数≤10×109/L,60例)和白细胞升高组(白细胞计数>10×109/L,57例).比较两组间各生物标记物以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预测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近期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白细胞升高组患者入院NT-proBNP、hs-CRP及cTnI峰值均明显高于白细胞正常组[(2408.83±3173.39)pg/L比(713.11±636.82) pg/L、(39.64±59.51) mg/L比(11.23±14.14) mg/L、(107.76±107.71) pg/L比(62.23±87.79) pg/L,P< 0.05].入院白细胞计数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 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有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入院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无左心室室壁瘤患者[( 12.59±5.22)×109/L比(9.27 ±2.60)×109/L,P=0.001].入院白细胞计数≥10.5×109/L是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95% CI:2.69~187.83,P<0.01),其诊断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69.7%.结论 入院白细胞计数可能具有预测和协助诊断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晚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20±0.49)×109/L、(3.55±0.57)×109/L、(4.94 ±0.36)×109/L、(5.79±0.44)×109/L,而对照组分别为(1.97±0.26)×109/L、(2.30 ±0.46)×109/L、(3.02 ±0.37)×109/L、(3.68 ±0.25)×109/L;且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白细胞减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为4.13d,而对照组为6.04d.结论 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恢复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以期为手足口病的诊治及病情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86例(手足口病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57例、重症型29例,选取门诊体检正常儿童50名为对照组,检测CRP及白细胞(WBC)计数。结果手足口病组CRP、WBC分别为(13.53±4.78)mg/L、(13.12±3.38)×109/L,对照组分别为(3.75±1.16)mg/L、(6.13±1.95)×109/L,两组CRP、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检测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儿CRP阳性73例、WBC阳性53例,阳性率分别为84.88%、61.63%;普通型患儿治疗前CRP、WBC分别为(10.48±3.29)mg/L、(10.19±3.24)×109/L,治疗3d时为(4.28±1.21)mg/L、(6.59±2.02)×109/L,重症型治疗前分别为(15.13±4.96)mg/L、(14.48±4.47)×109/L,治疗3d时为(9.83±1.93)mg/L、(10.48±2.11)×109/L,CRP及WBC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d时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普通型患儿CRP、WBC定性分析阳性率分别为77.19%、52.63%,重症型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00.00%、79.3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CRP明显升高,随着病情加重CRP水平升高更为明显,病情控制后随之下降,手足口病患儿进行CRP检测对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计数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期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5例,急性脑梗死组45例,老年对照组40例。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早晨7:00肘静脉抽血3 ml,查MPV、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急性脑梗死组、老年对照组MPV[(10.21±3.15)、(13.44±1.39)、(11.70±1.70)f/L]、Plt[(148.54±39.48)×109/L、(100.66±52.51)×109/L、(131.00±45.50)×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MPV、Plt发病后2、3周[(11.94±2.18)、(12.00±1.98)f/L、(132.09±40.75)×109/L、(125.54±35.08)×109/L]与发病1 d[(10.21±3.15)f/L、(148.54±39.48)×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小板计数和体积的变化可能与急性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冠心病发病及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为冠心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58例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者8例及不稳定心绞痛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性心绞痛23例(稳定心绞痛组),随机选取同期门诊排除冠心病的30.例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检测HCMV-IgG、HCMV-IgM、hs-CRP、LPA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HCMV-IgG、HCMV-IgM阳性率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为91.43%、37.84%,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82.61%、21.74%,对照组分别为60.00%、10.00%,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LPA及白细胞计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为(13.62±3.45) mg/L、(2.81±0.32)μmol/L、(10.31±1.95)×109/L,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6.87±3.05) mg/L、(2.49±0.30)μmol/L、(7.92±2.63)×109/L,对照组分别为(3.42±1.07) mg/L、(2.21±0.14)μmol/L、(7.02±2.16)×109/L,hsCRP、LPA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明显高于稳定心绞痛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HCMV-IgM抗体与hs-CRP、LPA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r=0.72,r=0.58,P<0.05).结论 HCMV感染严重程度与冠心病病情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是激发与加重冠心病炎症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与CRP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分别为48例和62例,另选择同期11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变化.结果 :细菌感染的新生儿PCT、CRP、WBC水平分别为(0.95±0.33)ng/ml、(24.12±3.46)mg/L、(17.5±3.42)×109/L;病毒感染的新生儿PCT、CRP、WBC水平分别为(0.62±0.22)ng/ml、(10.55±3.88)mg/L、(9.46±2.92)×109/L;健康新生儿PCT、CRP、WBC水平分别为(0.31±0.19)ng/ml、(5.79±2.75)mg/L、(7.46±2.31)×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中,应用PCT联合CRP诊断,敏感性高,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